昆明市民在滇池裡釣起鱘魚 專家:可能是放生的

2020-12-06 東方網

原標題:昆明市民在滇池裡釣起鱘魚 專家:可能是放生的

  11日,自媒體《環球漁獵》爆料稱:昆明市民在滇池裡釣到怪魚,它通體烏黑,好像是鱘魚。但釣友分析,這應該不是中華鱘之類的野生魚,很可能是誰養殖的觀賞魚,或者是酒店的食用鱘魚,意外跑到滇池了。昨日,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及昆明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爆料

  海晏村附近釣起鱘魚

  《環球漁獵》稱:有市民上周末在滇池釣到一條怪魚。它渾身烏黑,有巨大的尾鰭和胸鰭。滇池這些年水質大為改善,雖然大部分水域都禁止垂釣,不過喜歡釣魚的朋友還是能找到不錯的釣點。滇池的魚種都是淡水魚,主要是鯉魚、鯽魚、白魚、鰱魚等四大系,這種魚還是第一次見到。有釣友說,這很像是一條鱘魚,但昆明沒聽說哪裡有鱘魚。鱘魚一般生活在長江流域,滇池裡從沒聽說過有鱘魚。那這條鱘魚是哪裡來的?釣友分析,它應該不是中華鱘之類的野生鱘魚,很可能是誰養殖的,或者是酒店的食用鱘魚,意外跑到滇池了。從釣友提供的釣點看,地址位於海晏村附近水域。

  專家

  估計是私自放生的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注意到該自媒體的爆料,並進行了調查。但由於監控攝像頭距離較遠,無法拍攝到。目前,滇池沒有野生鱘魚,也沒有任何放生鱘魚的記錄。這條魚確實是鱘魚,如果此次釣起的鱘魚真是出自滇池,估計是私自違規放生進入滇池的。

  昆明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推廣研究員彭軍表示,鱘魚對於滇池來說屬於外來物種,其生存對水質要求高,溫度偏低。從目前滇池的水質看,鱘魚是可以生存的。雖然滇池水質仍為五類,但滇池南岸的水質是比較好的。魚有適應性,會找尋水質好的地方生存,只要外體沒有受傷,生存沒有問題。鱘魚的生產率比較高,希望這條魚還沒有繁育,沒有上升到一定種群。因為,鱘魚屬於雜食魚,可能會吞食土著魚魚卵。

  連結

  鱘魚有重要價值

  鱘魚是現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因地域或品種不同又有中華鱘、中國鱘、鰉魚、苦臘子、鱣等名稱。我國境內野生的鱘魚有8種,它們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史氏鱘、達氏鰉和庫頁島鱘;分布於長江、金沙江流域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分布於新疆伊寧等地水域的裸腹鱘;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布倫託海、博斯騰湖的西伯利亞鱘。其中,中華鱘是中國特產的珍貴魚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紀,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鱘並稱為中國的「水中國寶」。迄今為止,我國從國外引進了俄羅斯鱘、歐洲鰉、小體鱘、匙吻鱘等十幾個品種作為研究或者是人工養殖。

相關焦點

  • 市民釣起野生娃娃魚放生 專家提醒此魚兇猛
    昨天上午,施先生在東西湖將軍路黃塘湖邊釣起了一條怪魚。他仔細查看發現,這是一條重約3斤的娃娃魚。據工作人員判斷,這是一條野生娃娃魚,重約3斤,在黃塘湖中發現野生娃娃魚比較罕見。隨後,民警和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一道,將這條娃娃魚帶至長江邊放生。據了解,野生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其叫聲像嬰兒哭聲,因此而得名。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網友:放心吃食用、買賣保護動物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這些釣魚人的做法很容易理解,但許多網友卻不以為然,認為完全沒必要放生,儘管放心吃!什麼意思?原來,有網友認為,這些鱘魚不可能是中華鱘,它們全部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雜交鱘,放生是多此一舉!——雜交鱘本來就是養了供食用的,並非保護動物。
  • 如何在黑坑釣場釣鱘魚?釣鱘魚用什麼味型的餌料?黑坑釣鱘魚技巧
    鱘魚的名氣非常大,鱘魚的歷史非常悠久,是最原始的魚類之一。今天,我們要講的鱘魚,不是指野生的鱘魚,而是人工養殖的,由鰉魚和鱘魚雜交而成的鱘魚。垂釣園裡放釣的就是這種鱘魚,在黑坑釣場裡釣大鱘魚是非常過癮的釣魚活動之一。那麼,如何在黑坑釣場釣鱘魚?釣鱘魚用什麼味型的餌料?
  • 疑似鱷魚龜現身滇池重達10公斤(組圖)
    市民拿烏龜過秤足有十公斤重  昨日(6日)下午2點左右,都市時報報熱線接到讀者反映,稱滇池裡爬出來一隻「大怪物」,把周圍的遊客和市民都嚇跑了。  「怪物」的頭部不能縮到硬殼裡去,看見有人拿棍子逗它,它一張嘴就把手臂粗的棍子咬住了。本報司機小茹小心翼翼地將它從大竹筐裡抱出來,放在塑膠袋子裡一稱,足足10公斤。  「像個小恐龍,又像條鱷魚……」聽說滇池裡爬出來了一個「怪物」,很多遊客都跑過來看熱鬧,結果都被嚇得步步後退,都表示從來就沒有見到過這種「大怪物」。
  • 釣魚釣到中華鱘?湖南網友湘江釣獲怪魚,網友:放心吃
    上面這位釣魚愛好者在湘江支流釣起來的「尖頭魚」,是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嗎?許多網友表示:「不大可能,應該是養殖的鱘魚俄羅斯鱘」,「儘管放心吃,出不了事」……什麼是俄羅斯鱘魚?為何許多人認為這不可能是中華鱘?近年來確實發生過不少養殖鱘魚因為洪水、意外逃逸,而進入長江自然水面的情況,並且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也時常有人釣起、捕獲這些養殖的俄羅斯鱘魚。
  • 美男子釣起130斤野生白鱘後放生 為何中國喜歡養魚美國人喜歡釣魚
    據《今日美國》報導,上周日一個名叫詹姆斯-盧卡哈特的釣魚者,在阿肯色河基斯通湖釣起一條146磅11盎司的野生白鱘,他打破了俄克拉何馬州野釣白鱘的重量新紀錄,美媒說還有可能是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梅福德懷疑這可能是一個野釣白鱘魚的新世界紀錄,於是開車到附近的一個鎮,打電話給俄克拉荷馬州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部,一位漁業生物學家抵達現場與他們見面,正式稱了一下這種白鱘的重量。《今日美國》說,此前堪薩斯州一個農場池塘裡捕到的144磅重的白鱘是以前的世界紀錄,這次這條白鱘魚重了兩磅多。
  • 市民欲放生鱷龜 動物園滿了!專家:會破壞生態 建議食用
    而記者走訪發現,這個長相奇特的傢伙,竟是外來物種——鱷龜,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不適合就地放生。最終,記者陪汪先生多方走訪,將這隻鱷龜送到了成都動物園飼養。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如今在動物園的龜池裡,容留的放生鱷龜已早就「龜」滿為患。30隻放生送養的鱷龜將水池擠得滿滿當當。一周僅食肉就多達10餘斤,讓園方頭痛不已。
  • 生態保護進行時 昆明向滇池投放20萬尾魚苗
    人民網昆明11月22日電 (虎遵會)11月21日,「2020年第十一屆放魚滇池生態保護行動」在昆明海埂公園舉行。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帶領下,市民和遊客共同向滇池投放了20萬尾鰱、鱅魚魚苗。
  • 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這些魚可都是國家保護動物,意外釣獲後千萬要及時放生掉
    這兩種鱘魚時常見諸報端,因此被很多人所熟知。這兩種鱘魚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意外釣獲或者捕獲後一定要第一時間放生哦。白鱘為大型兇猛性魚類,以獵捕其他魚類為食。白鱘體長可達2-3米,成年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重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噸(2000斤)重。它是體形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因體色較淺而得名。
  • 兌現滇池國際灣區紅利!昆明恆大城價值「躍」升
    「南延」進程加速 城市副中心成形隨著昆明城市「南延」進程加速,形成了以滇池會展、三個半島和巫家壩CBD為核心的城市副中心。其中,巫家壩總部經濟聚焦,將朝著昆明經濟灣區發展;三個半島片區環境優勢明顯,將發展成為生態灣區;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面向全球,對標世界灣區。
  • 高校荷塘釣起1米長怪魚 嘴像鱷魚牙似鋸齒 專家:吃了致命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消息,5月9日,據重慶某高校網友爆料,在校內荷花池裡,撈起了一條從未見過,長著鱷魚嘴的怪魚,身上覆滿鱗甲,硬得連刀都砍不破,白喉巨口,觸目驚心!記者隨後聯繫了市林業局動物專家,經鑑定,確認怪魚是號稱「水中殺手」的鱷雀鱔,產於北美洲,是一種古老的食肉魚種。
  • 小夥釣到百斤黃尾魚!村民發現讓其放生,釣魚人:咋不管電魚的?
    「小夥釣到百斤黃尾魚!村民發現讓其放生,釣魚人:咋不管電魚的?」對於釣友們來說,冬天這個季節也是最折磨人的時候,畢竟想在這個季節釣魚爆護也都是非常困難的。前段時間,有位釣友在野外釣魚時,意外的碰到了魚群,所以這也讓他收穫滿滿,後來他經過稱量以後才得知他釣了差不多百十斤的魚獲啊!據了解他釣的是野生的黃尾魚,這也讓釣友們都羨慕不已。但是,當他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的時候,被當地村民發現並且還讓他將漁獲發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人民日報】滇池金線䰾的消失與重現
    暮春時節,記者來到昆明嵩明黑龍潭,似誤入桃花源,心情頓感舒暢。同行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潘曉賦感慨道:「以前五百裡滇池,條條入滇池河流,都這樣子!」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清人孫髯翁膾炙人口的長聯,仍掛在滇池邊大觀樓的楹柱上,讓諸多到訪者浮想聯翩。
  • 簡單的介紹一下釣鱘魚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鱘魚(xún yú)(Sturgeon),古稱鱏魚(xún yú),體長0.5-7米。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系現存的古老生物種群。
  • 【視頻】昆明滇池草海大堤改造提升後重新開放? 親水平臺可滿足...
    航拍改造提升後的海埂大堤  巨大藍色鋼管樁託起擴寬的壩體  雲南網訊(記者 黎鴻凱 段芃 攝影報導)10月28日,經過半年改造提升的昆明滇池草海大堤向市民開放,但是周末仍然有許多昆明市民和外地遊客來到海埂大壩休閒娛樂。
  • 滇池現鳥影 海鷗已來到?
    近日有市民在滇池裡發現了一些鳥類活動的跡象,其中有些白色的小鳥很像紅嘴鷗,現在已經是9月底了,天氣逐漸漸涼,那這些究竟是不是咱們的老朋友回來了呢
  • 昆明滇池邊的紫色花海、驚豔迷人,您知道它們都是什麼花兒嗎?
    在昆明滇池周邊建設了眾多的溼地公園,這是滇池治理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溼地建設採用的是生態修復的辦法,以期建成一個淨化水質、治理滇池汙染的綠色屏障。經過多年的建設,環滇池岸邊的幾個溼地已見雛形、初具規模,開始慢慢釋放著生態修復效應了。
  • 市民撈起「半米黝黑大魚」,不敢吃又放生
    相信廣州的朋友對此深有體會,甚至自己就曾從河道裡,捕獲、釣獲過稀奇古怪的「怪魚」.......比如近日,廣州白雲區的一位市民,在石井河遊玩時,發現一條烏黑的「怪魚」在水邊浮遊,他將其撈起後被這條「怪魚」的外形所震驚——有人稱這是一條「非洲肺魚」!
  • 新安江裡衝出「白蛇魚」,似蛇似鱔,桐廬釣魚人連續兩天釣起
    浙江桐廬市民,河裡連續釣起兩條「怪魚」浙江桐廬的市民劉先生,是一名擁有多年釣齡的垂釣愛好者,即使近日暴雨、洪水來襲,他也常去河邊垂釣。經驗豐富的釣魚人都知道,洪水過境,河裡的魚種就會豐富起來,鯽魚、鯉魚、草魚、鱖魚甚至鱸魚等不常見魚種,都可能釣獲....然而,這位釣魚人劉先生卻連續兩條,在同一條河裡,釣獲一種從未見過的「白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