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今年,我國發布多條洪澇災害預警,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以及鄱陽湖大多數地區水位升高,這其中,鄱陽湖各個水位站,發生全線超警,至少有4個水文站超過了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可以說目前鄱陽湖已經全線告急。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三峽大壩真沒有那麼「嬌氣」「三峽大壩是否已經變形」、「三峽大壩很脆弱」……近期兇猛的洪水使這些謠言「捲土重來」。張志會強調,這些謠言都是無稽之談。「網上流傳的『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是谷歌拍攝的,事實上是谷歌衛星圖的影像生成方面存在問題,三峽大壩其實沒有變形。」谷歌衛星圖片並不是直接拍攝的。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這張圖是典型的斷章取義,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的大牛曾經出來闢過謠:百年一遇是 下遊防洪標準 ,千年一遇是說 配合分洪措施下的下遊防洪標準 ,萬年一遇是說 大壩本身強度 ,三個數根本不是一回事。即使遇到萬年一遇的洪水,大壩本身也能固若金湯(我們工程界判別大壩強度的時候,確實需要使用能否抵禦萬年一遇的洪水標準進行校核)……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確,就是保障把下遊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況下,可以抵禦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而且,從三峽起建的第一天,工程師們就非常清醒:防洪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只靠三峽大壩一己之力。
-
「三峽一洩洪,宜昌就被淹」?休得胡言
張曙光總工程師回應:「每年汛期長江上遊都會來多次洪峰,形成的洪水總量大大超過三峽的防洪庫容。為了隨時能迎接新一輪洪水的來襲,三峽不能一次性蓄水到過高水位,而是把那些超過水庫下遊安全洩量的洪水攔下來。也就是說,三峽大壩不僅要把來勢洶湧的天然洪峰給攔腰削減下來,避免其對下遊幹流兩岸江堤的破壞,同時洩洪時間、洩多少水量的把握一定是在確保長江中下遊幹流河道有安全餘量的前提下進行。」
-
三峽大壩無變形危險 可防止荊江地區發生毀滅性災害
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三峽工程能防多少年一遇洪水環球時報:今年的洪水讓很多人聯想到1998年的特大洪水。如果此次洪水沒有三峽工程存在,會帶來怎樣的災害和破壞。
-
三峽大壩位移變形再次引發質疑 西媒:沒它洪水更嚴重
(人民視覺 )綜合媒體7月20日報導,中國長江沿線各省市江河湖泊目前都已超過最高防洪水位,三峽水庫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15米,長江、洞庭湖、鄱陽、太湖構成的「一江三湖」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外界對曾經號稱可防「萬年一遇」洪水的三峽大壩作用再次提出質疑。中國官方有關三峽大壩出現位移、變形的解釋也引發了疑問。7月份以來,中國南方全面進入防汛期。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特別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中下遊再建一座?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最大的功能是錯峰防洪,其次的功能才是發電和航運,而近期長江流域的一個多月暴雨,讓三峽大壩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因此有朋友就提議,既然三峽大壩效果那麼好,何不在中下遊再建幾座?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王亦楠今年夏季汛期,長江上中下遊都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衝擊?既然國內外均有潰壩的災難案例,那麼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大壩的安全標準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
外媒:三峽大壩變形、潰壩?權威人士:危言聳聽、別有用心!
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每年雨季,南方多地發生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
特大洪水會衝垮三峽大壩嗎?真了解了它的能力,才知道擔心太多餘
長江是世界水量第三大河流,年徑流量高達9600多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橫欄長江,承受的水量衝擊是相當巨大的,因此一旦有洪水出現,總有人擔心三峽大壩會被洪水衝垮,近一段時間以來,長江流域降水較多,個別區域形成洪水,不少人又擔心起三峽大壩的安危來,那麼三峽大壩真的會有危險嗎?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圖為洩洪的三峽大壩今年下半年的洪澇災害揪起了億萬民眾的心,南方降水不斷,長江流域汛情嚴重,在這種時候,在關心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關於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蹟三峽工程的許多問題,也被好奇的網友提了出來,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有多強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在1956年,毛澤東大筆一揮,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這句話寄託了毛主席的希望。因為當時新中國成立,本應該是舉國歡騰的大喜事。但是,當解放大軍南下路過湖北、湖南兩省時,看到的不是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而是洪水肆虐後留下的一片狼藉。長江中下遊平原幾乎變成了汪洋,到處都是無處安身的災民。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第二階段主要以興建平原蓄洪工程為主,用湖泊窪地分蓄超額的洪水,縮小淹沒面積,減輕洪水災害。第三階段以修建山谷水庫為主,既可用來調節洪水,又能發展電力和航運。這一戰略計劃的前兩個階段,只能減輕洪澇災害的影響,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徹底擺脫水患,就必須興建水利工程。興建上遊防洪水庫,可以達到蓄洪的目的,使下洩的洪水減少。正是因為這份戰略計劃,新中國才有了興建三峽大壩的最初設想。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除了發電之外,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在汛期時,三峽大壩能夠收集洪峰,等待洪峰過去之後再慢慢洩水。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
-
網傳三峽大壩已變形,三峽大壩:黑我?先漲漲知識吧
但此貼很快就被權威部門闢謠在今年的6月12日一條名為「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此報導一出瞬間被各大媒體闢謠結果,這毫無根據的謠言最終讓大陸網友笑成一片在經歷多次造謠後想必三峽大壩也非常無奈為什麼自己的防洪能力總是遭質疑?為什麼「躺槍」的總是自己?
-
重慶的旱熱與三峽大壩有何關係?
今年入夏以來,重慶地區遭受了幾十年不遇的特大乾旱災害。截止到8月中旬,重慶全市有39個區縣不同程度受災,全市幾百餘座水庫乾涸,三分之一的鄉鎮出現供水困難。除了降水量極少以外,今年重慶地區的氣溫還特別高。綦江、萬州、雲陽、開縣、巫溪、彭水等地日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的酷暑天氣持續超過一周。
-
雨季來臨,三峽大壩,你那裡還好嗎?
雨季來臨,三峽大壩,你那裡還好嗎?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 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 ...... 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 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峽工程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防洪 三峽水庫可調度的防洪庫容 為221.5
-
三峽大壩:黑我?先漲漲知識吧!
在今年的6月12日 一條名為 「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 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 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 .... 此報導一出瞬間被各大媒體闢謠 結果,這毫無根據的謠言 最終讓大陸網友笑成一片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王亦楠今年夏季汛期,長江上中下遊都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面對洪災,三峽大壩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中國經濟周刊》特邀王浩、張曙光、王章立、張博庭等專家,推出「三峽三問」系列報導。今天刊發的是「三峽三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