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位移變形再次引發質疑 西媒:沒它洪水更嚴重

2021-01-21 憑海觀潮A

有了三峽工程並不意味著長江中下遊防汛就可以高枕無憂。


長江二號洪峰通過三峽大壩。

中國長江流域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三峽大壩是否加劇庚子年洪災再度引發外界質疑。西媒援引專家的話稱,三峽工程無法「包打天下」,沒有它洪災將更嚴重。


2020年7月7日,安徽安慶,由於連日強降雨,安慶長江站接近警戒水位,江灘公園被淹。(人民視覺)

2020年7月7日,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鎮海橋被山洪衝毀。(人民視覺)

2020年7月8日,江西婺源縣清華鎮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廊橋——彩虹橋橋面被洪水淹沒超1米。(人民視覺  )

綜合媒體7月20日報導,中國長江沿線各省市江河湖泊目前都已超過最高防洪水位,三峽水庫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15米,長江、洞庭湖、鄱陽、太湖構成的「一江三湖」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外界對曾經號稱可防「萬年一遇」洪水的三峽大壩作用再次提出質疑。中國官方有關三峽大壩出現位移、變形的解釋也引發了疑問。



7月份以來,中國南方全面進入防汛期。長江、太湖流域出現強降雨,長江中下遊洞庭湖、鄱陽湖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超歷史水位。太湖持續超警狀態。

長江1號洪峰和2號洪峰接踵而來,中下遊一些支流(包括江蘇的秦淮河,安徽的巢湖水系)水位都超過或者接近歷史最高水位之際。

中國媒體報導,長江2020年第二號洪水18日入庫流量達到每秒6.1萬立方米,是今年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60.17米,超出警戒水位15米多,出庫流量每秒33,000立方米。截至19日8時,三峽入庫流量每秒58,000立方米,意味著洪峰通過庫區,但是三峽大壩出庫流量反而高達每秒36,000立方米。意味著三峽水庫在加大洩洪。

英國廣播公司(BBC)20日報導,海外媒體引用衛星圖片稱,三峽大壩持續防水。


當年三峽大壩建成後,中國官方曾形容可抵禦「萬年一遇」的洪災,隨之而來的是每年汛情都會引發三峽大壩是否「固若金湯」的爭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庚子年更不例外。



新華社7月18日報導,三峽樞紐運行部門監測記錄顯示,大壩位移、滲流、變形等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

西方媒體更關注的是三峽大壩位移、滲流、變形等主要參數具體是多少。法廣新聞20日報導稱,新華社的報導並未給出位移、滲流、變形的數據,而是強調「主要參數都在正常範圍內」,以及「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

BBC稱,因為庚子年訊情嚴重,加之在三峽工程建設之際曾出現過質量問題,大壩混凝土裂縫等報導,外界擔心三峽大壩的安全。

法媒在報導中提及,當初建造三峽大壩時,淹沒了無數古蹟,遷居了百多萬人民,人文損失無以估量,然而這一被稱作」千年大計「能抵禦「萬年一遇」洪災的劃時代工程,自完工以來,每次遇到大洪水,其蓄洪防洪能力都會引起嚴重質疑。
 


在庚子年汛情嚴峻的形勢下,針對三峽大壩變形、即將潰壩論的言論,中國三峽大壩主管公司與中國中央電視臺合作,在7月份開通了三峽大壩「雲監控」網絡直播。

這個項目在三峽大壩庫區安裝六個視頻直播點位,目前已經安裝完畢的五個點位可以從正面、側面、對面等多個角度觀看三峽大壩水庫航道、水位、船閘等情況。

中國官方媒體證實,網絡上出現的一些三峽大壩不穩的消息、照片、視頻完全是謠言,呼籲公眾不要信謠傳謠。

BBC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表示,三峽水庫只能保長江中下遊主流河道的防洪安全,不能解決支流洪水的問題,支流的洪水只能靠支流上的水庫來調控。此外,長江中下遊很多地區的嚴重內澇,暴露出自身的排澇系統跟不上,不能歸咎於三峽大壩。

BBC還在報導中援引專家學者的話稱,如果沒有三峽大壩,長江流域的洪水問題會更加嚴重。

中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專訪時稱,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汛體系中的骨幹工程,但無法「包打天下」。

陳桂亞表示,三峽水庫等控制性水工程已經為減輕中下遊防洪壓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不過,他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有了三峽工程並不意味著長江中下遊防汛就可以高枕無憂,他表示,三峽水庫本身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汛期長江上遊來水多年平均有3000億立方米,因此一方面要攔蓄洪水,一方面要「下洩騰庫」。

陳桂亞還表示,由於長江流域將進入「七上八下」的防汛關鍵期,預計此波洪水退去後,三峽水庫將承受另一波洪水,因此要「擇機洩洪」,以應對來自長江上遊的另一波更大洪水。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2150111或qq2150111

相關焦點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三峽大壩真沒有那麼「嬌氣」「三峽大壩是否已經變形」、「三峽大壩很脆弱」……近期兇猛的洪水使這些謠言「捲土重來」。張志會強調,這些謠言都是無稽之談。「網上流傳的『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是谷歌拍攝的,事實上是谷歌衛星圖的影像生成方面存在問題,三峽大壩其實沒有變形。」谷歌衛星圖片並不是直接拍攝的。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王亦楠今年夏季汛期,長江上中下遊都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面對洪災,三峽大壩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中國經濟周刊》特邀王浩、張曙光、王章立、張博庭等專家,推出「三峽三問」系列報導。今天刊發的是「三峽三問」之一。
  •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作者:轅固小生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而官媒新華社18日在報導中罕見首度承認,「大壩有位移、滲流、變形等情形,但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回應
    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向社交媒體平臺舉報該傳言為不實信息。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今年夏季的汛期,長江上中下遊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又一次成了關注的焦點。去年7月,一張照片在網上瘋傳:「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儘管專家已經闢謠,圖片變形是因谷歌衛星影像的技術性問題所致。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ID:kjrbwx)記者:唐婷日前,一條「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
  • 三峽大壩嚴重變形汛期安然無恙,跑路40米不塌
    1.谷哥認證,三峽大壩嚴重變形,但卻經大洪水不倒塌。2019年7月份,有境外「專家」認真對比了谷歌2016年和2018年的兩張圖片,發現三峽大壩發生了嚴重的變形,「專家」得出結論,三峽大壩將經受不住2018年的汛期考驗,不久就會崩潰。國內很多憂國憂民的公知們第一時間向廣大民眾發出預警,再不搬到美帝去,就得變成水族了。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王亦楠今年夏季汛期,長江上中下遊都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你說咱們相信這個傳言吧,它確實也太離譜了。你說你不信吧,可它還真是「有圖,有真相」。網傳的三峽大壩扭曲變形衛星影像記得幾年前,某些國外的反華勢力曾經威脅說「一旦爆發與中國的戰爭,首先要用原子彈轟擊三峽大壩,可以讓下遊的幾千萬人生靈塗炭。」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你說咱們相信這個傳言吧,它確實也太離譜了。你說你不信吧,可它還真是「有圖,有真相」。網傳的三峽大壩扭曲變形衛星影像記得幾年前,某些國外的反華勢力曾經威脅說「一旦爆發與中國的戰爭,首先要用原子彈轟擊三峽大壩,可以讓下遊的幾千萬人生靈塗炭。」後來曾有水利水電專家站出來解釋說,在三峽大壩的設計論證過程中,曾經考慮過核武器的威脅,並且做過多種模擬試驗。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後來曾有水利水電專家站出來解釋說,在三峽大壩的設計論證過程中,曾經考慮過核武器的威脅,並且做過多種模擬試驗。最後三峽選定的「混凝土重力壩」是能夠抵禦住常規核武器攻擊的。即使壩體在命中幾百萬噸當量的核武攻擊後,大壩也就是炸開一個幾十米的大口子,其作用相當於打開了幾個關不上口的閘門,不會造成潰壩,也不會對下遊造成太大的洪水威脅。今天看來,讓照片變形的威力,居然可以大過原子彈。
  • 三峽大壩方面證實壩體有輕微「位移」,承認大壩有「彈性」
    日前,在網上流傳中國的三峽大壩被衛星拍到變形的消息,引發部分民眾對潰壩的擔憂。近日,官方加緊安撫民眾,但官媒的說法不一,有說大壩沒變形,有的說變形是因為處在彈性狀態,還有的說有圖片顯示一切正常。 據官媒7月6日、7日引述專家的說法,承認三峽大壩的壩體確實出現「變形」,是屬於輕微「位移」,承認大壩有「彈性」。解釋認為,那是三峽壩體處於正常「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不必驚慌,保證一切都正常。
  • 2020三峽大壩變形是真的嗎有圖片?官媒專家回應
    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  不少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向社交媒體平臺舉報該傳言為不實信息。經查證,社交媒體平臺也判定該傳言為惡意拼接的不實信息,並公示了處理結果。
  • 三峽大壩變形?每年夏天都要傳一遍,結果真相是……
    日前,一條「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 還傳播"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粹是惡意炒作
    幾天前,一個網上謠言"官方媒體證實了水利部三峽大壩的變形:做好防洪工作」引起了社交媒體的關注。 "此聲明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真實傳言,去年澄清了一個回合。此外,在所謂的大壩變形與防止大洪水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拼接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公眾的誤解和恐慌。
  • 網傳三峽大壩已變形,三峽大壩:黑我?先漲漲知識吧
    近日南方汛情嚴重牽動著大家的心我國長江流域汛期洪量大更需要重視防洪工作而防洪便是三峽工程興建的首要目標之一但就是如此重要的工程卻被一次次的造謠、抹黑2019年7月1日境外一個反華帳號突然發帖造謠宣稱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官方闢謠
    ,潰堤在即」的言論引發關注,三峽集團方面對此回應稱,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5米,基巖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巖。
  • 谷歌地圖讓三峽大壩「變形」,好在我們有北鬥衛星
    谷歌大概是怕冷落,時不時要蹭一下中國的熱點,一張高空圖片,讓三峽大壩看起來嚴重變形,其實土建行業的人看一眼就知道是瞎扯,鋼筋混凝土不可能有這麼大變形,撓度過大早就破壞了,不可能堅持到能從衛星上看出來都還沒壞,早就塌多少遍了,懂行的人瞅一眼,就知道是個笑話,變形是絕對的,變多少才是關鍵,脫離數量說性質,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