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2021-01-08 網易新聞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

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變形,當外力取消後,材料變形即可消失並能完全恢復原來狀態的性質稱為彈性。超高層建築在大風中的「搖擺」就是基於同樣的道理。根據應力應變三階段,未裂階段為彈性變形、裂縫階段混凝土呈塑性變形分布、破壞階段塑性變形極限。若果真出現如傳聞般嚴重的變形,壩體馬上就會出現嚴重漏水。這顯然與事實並不相符。

2019年7月5日的三峽大壩 三峽集團微信公號「三峽小微」 圖

以下為張博庭《關於三峽大壩產生變形的探討和說明》全文:

最近,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傳播,同時附帶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壩體出現扭曲。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一時間讓人感覺到,似乎中國的水利專家們都不敢說出真相。聽到這種傳言,作為水利水電的專業人士,確實感到很無奈。你說咱們相信這個傳言吧,它確實也太離譜了。你說你不信吧,可它還真是「有圖,有真相」。

網傳的三峽大壩扭曲變形衛星影像

記得幾年前,某些國外的反華勢力曾經威脅說「一旦爆發與中國的戰爭,首先要用原子彈轟擊三峽大壩,可以讓下遊的幾千萬人生靈塗炭。」後來曾有水利水電專家站出來解釋說,在三峽大壩的設計論證過程中,曾經考慮過核武器的威脅,並且做過多種模擬試驗。最後三峽選定的「混凝土重力壩」是能夠抵禦住常規核武器攻擊的。即使壩體在命中幾百萬噸當量的核武攻擊後,大壩也就是炸開一個幾十米的大口子,其作用相當於打開了幾個關不上口的閘門,不會造成潰壩,也不會對下遊造成太大的洪水威脅。今天看來,讓照片變形的威力,居然可以大過原子彈。威脅使用原子彈所能引起的恐慌,居然不如讓照片變形的謠言。

據了解,其實從谷歌地圖上看到的衛星圖片,是通過拍攝的多張圖片,結合地理坐標等信息,經過拼接修正後再生成的。已經有遙感專家猜測「可能是國外公司不掌握中國的重要地理坐標數據,因此修正後的圖片就會不準確,視覺效果上可能發生變形。」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是不是有人故意在照片拼接時做些了手腳。

其實,中國的三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水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但三峽的水庫和大壩,在世界上都不是最大的。三峽水庫的蓄水量,在世界上只能排在第20多位。世界上庫容最大的烏幹達歐文水庫,庫容要比三峽大上幾十倍。三峽大壩的壩高,在世界上也要排到幾十位之後。

這些比三峽大幾十倍的水庫、大壩,大都已經建成幾十年、上百年了,但從未聽說過它們什麼水庫「壓偏了地軸」或者大壩「出現了變形」等等怪事。為什麼我們比它們小得多(建成也要晚很多年)的三峽,卻總是屢屢出現「奇蹟」?

大家都知道三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但可能不太了解三峽的水庫和大壩,在世界上根本還排不上號。為什麼「水庫再大」、」水壩再高「,只要建在國外都是安全的,但只要建在中國,就一定要出大問題?造謠者的邏輯矛盾昭然若揭。

謠言經不起推敲。為什麼世界上建有的幾十萬座水庫大壩,從來沒有一個出現過「嚴重變形」,而偏偏中國的三峽出了這種問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有人(有意或者無意地)在照片上做了手腳。因為,根據常識,大壩的建築材料都是脆性的。一旦在水壓力下,出現(謠言中)如此嚴重的變形,馬上就會出現嚴重的漏水、甚至垮塌。也就是說,只變形、不漏水的「大壩」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

其實,早在21世紀初期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年前,這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就曾在網絡上大肆散布說「中國的三峽大壩,出現了嚴重的設計錯誤。三峽水庫的水利坡度不應該是2米,而是42米。因此,最終的三峽大壩不可能實現蓄水到175米的目標。除非把三峽的移民增加到250萬。」

對於這個謠言,當時我們很多水利專家(包括我國最水利界著名的潘家錚院士)都進行過解釋和說明,但始終都沒有辦法澄清(當時的貓眼論壇每天都有關於三峽蓄水的爭論)。直到2010年三峽水庫成功蓄水到175米,實測的水利坡度只有1米多,上述謠言才被事實揭穿。王維洛此後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也不再敢自稱「水利專家」了。想不到十幾年之後,這個當年的騙子,又打著「水利專家」的旗號出來騙人了。

關於三峽大壩的彈性變形情況,三峽集團微信號(「三峽小微」)發布的《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談三峽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和壩體變形現狀》文章已經介紹得很清楚了。

文章說「三峽大壩2006年全線擋水、2010年至2018年連續9年蓄水至175m水位運行,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大壩變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間,蓄水前後壩基位移變化多在1.0mm以內;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間,主要受水位和溫度影響呈周期性變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遊位移,夏季向上遊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與壩高相關,表現為河床中間大,兩岸逐漸減小,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這些觀測數據比較專業,可能需要簡單解釋一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壓力荷載作用下,任何建築結構都必然發生一定的彈性變形。例如,我們常見的高樓大廈,因為它只有下面的基礎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在風力作用下,常常會發生一定的結構變形(位移晃動)。水壩的結構與高樓大廈有所不同,它下面的基礎和左右兩岸壩肩三面都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儘管水庫的水壓力要比自然界中的風壓力大得多,大壩的結構變形要比高樓大廈小得多(通常要小几個數量級)。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是不存在的。

觀測數據中的「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間」就相當於高樓大廈在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的結構變形。一般來說,一座185米高的大樓,在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幾十釐米的彈性位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一座185米高,2000多米長的大壩,在巨大的水壓力作用下,所產生的最大彈性位移,最多也沒超過28.7毫米。這說明,三峽大壩結構穩定性非常高。即使在巨大的水壓力作用下,大壩的結構變形也非常小。

此外,與近似鋼架結構的高樓大廈不同,水壩的大體積混凝土塊體在巨大壓力下,除了要產生結構變形之外,還會產生一定的材料變形。所觀測的數據「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間」主要是來自大壩的混凝土材料變形。超過百米的大體積混凝土,在巨大的水壓力下,最大的材料變形地方都沒有超過5毫米,這說明澆築大壩混凝土的質量,還是非常好的。

數據中的「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主要反映的是大壩的垂直沉降。這裡的數值大小,主要取決於大壩基礎的具體情況。在沉降方面,最重要的表述是「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

洩洪中的三峽大壩

總之,三峽集團微信所公布這些數據,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很快都會發現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之高。但對於一些沒有什麼工程概念、不知道任何建築結構在壓力荷載作用下都會產生一定位移和變形的人士來說,也難免會產生「鬧了半天,三峽大壩還真產生了變形」的誤解。所以,非常有必要再作出以上解釋。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荀建國_NN7379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又一次成了關注的焦點。去年7月,一張照片在網上瘋傳:「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儘管專家已經闢謠,圖片變形是因谷歌衛星影像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但今年汛期,網上又開始流傳三峽大壩「變形」謠言!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衝擊?既然國內外均有潰壩的災難案例,那麼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大壩的安全標準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三峽大壩變形了?這是謠言!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世界幾十萬座大壩,為何偏偏三峽出了這種問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 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親測,真相在這裡
    7月1日,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廣泛傳播。發帖人將兩張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拼接在一起,其中左圖中看不出大壩有異常,右圖中壩體有明顯扭曲,對比效果明顯。其實,谷歌地圖上發生扭曲的地方還不止一個,比如說故宮就變形嚴重。谷歌地圖扭曲到,天壇公園都不圓不方了。
  • 變形?三峽大壩一再被黑,島內水力學者受不了了:根本就是謠言...
    一如往年,從島內綠媒、親綠電視節目主持人、所謂的資深媒體人,以及民進黨「立委」等人口中一再傳出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等種種抹黑三峽工程言論。臺媒今日(21日)報導稱,臺灣成功大學水力學者表示,「潰壩」根本就是謠言,從目前獲知的消息,大壩「超級安全」,完全沒有潰壩的問題。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三峽大壩「P歪了」,彈性形變「很正常」|新京報專欄
    三峽大壩彈性形變處於毫米級別,是正常的物理現象,肉眼、地圖均不可見,大家盡可放心。▲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圖」。文 | 毛小平這幾天三峽大壩突然具備了「熱搜體質」,屢屢佔據熱點新聞C位。先是從一張「變形圖片」引發了「潰堤在即」的謠言;隨即從三峽集團到媒體再到專家紛紛出來闢謠,表示是谷歌衛星圖算法有偏差;後又有日本網友通過數學模型來解釋變形一說不是危言聳聽,進而又有專家「二次闢謠」:三峽大壩處於彈性形變狀態,這是正常的,完全可以保證壩體安全。
  • 還傳播"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粹是惡意炒作
    幾天前,一個網上謠言"官方媒體證實了水利部三峽大壩的變形:做好防洪工作」引起了社交媒體的關注。 "此聲明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真實傳言,去年澄清了一個回合。此外,在所謂的大壩變形與防止大洪水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拼接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公眾的誤解和恐慌。
  • 專家:三峽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三峽樞紐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茅坪溪防護大壩和右岸地下電站等建築物。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m,最大壩高181m,大壩軸線全長2309.5m,基巖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巖。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外媒:三峽大壩變形、潰壩?權威人士:危言聳聽、別有用心!
    外媒總是在不厭其煩的往其身上潑髒水,例如:大壩出現裂縫、大壩已經開始變形、水位猛漲等。對於今年的洪澇災害,三峽工程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三峽大壩洩洪是不是「幫倒忙」,加劇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災?日前,《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 三峽集團回應網傳大壩變形,看完這些數據,造謠者沉默了
    近日,關於「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言論在社交媒體引起廣泛關注。然而,謠言還未傳播開便被看穿伎倆的網友們怒懟。隨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放出高分六號衛星親測圖片闢謠今天此事的「正主兒」——三峽集團也正式回應了用翔實的數據實力「打臉」造謠者「進口」謠言,挑戰智商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7月1日,境外一個反華帳號突然發帖宣稱「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
  • 三峽大壩方面證實壩體有輕微「位移」,承認大壩有「彈性」
    近日,官方加緊安撫民眾,但官媒的說法不一,有說大壩沒變形,有的說變形是因為處在彈性狀態,還有的說有圖片顯示一切正常。 據官媒7月6日、7日引述專家的說法,承認三峽大壩的壩體確實出現「變形」,是屬於輕微「位移」,承認大壩有「彈性」。解釋認為,那是三峽壩體處於正常「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不必驚慌,保證一切都正常。
  • 三峽大壩變形崩潰?臺灣多名水利學者為大陸發聲:大壩超級安全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臺專家:三峽大壩"超級安全"前不久,一張三峽大壩的衛星圖片在網上瘋傳,圖中的壩體出現明顯"歪斜",外界紛紛驚呼:三峽大壩"變形"了?個別臺媒與民進黨人為了博專注,也開始對長江流域的洪災誇大報導,傳播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據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專家謝正倫教授分析指出,那張衛星圖片的解析度有問題,不能當真。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官方闢謠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5米,基巖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巖。三峽大壩洩洪(資料圖) 郭曉瑩 攝監測儀器的埋設及觀測工作1994年起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共埋設儀器測點12087個;其中變形監測測點為2681個,完好率為99.8%。
  • 三峽大壩變形嚴重?有圖有真相?結果被中國航天看到了……
    7月1日,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廣泛傳播,這張用來「造謠」的谷歌衛星地圖顯示,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發布這張圖的人,其「證據」是美國谷歌公司通過其商業合作夥伴的一顆民用衛星對三峽拍下的一張歪歪扭扭的衛星圖片:不過,這個謠言貼很快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提出民用衛星圖片的精確度、圖片拍攝的角度和拼接成像時的算法,都會導致圖像出現變形。
  • 「三峽大壩又變形」?純屬惡意炒作,有圖有真相
    近日,網上一則「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傳言在社交媒體之上引起關注,這句話只是惡意猜測!關於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聞去年澄清過一次。此外,所謂大壩變形與防洪並不一定相關,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中國水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