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壩?變形?三峽大壩一再被黑,島內水力學者受不了了:根本就是謠言...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自6月初大陸全面進入汛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等多地遭遇洪澇災害侵襲。一如往年,從島內綠媒、親綠電視節目主持人、所謂的資深媒體人,以及民進黨「立委」等人口中一再傳出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等種種抹黑三峽工程言論。臺媒今日(21日)報導稱,臺灣成功大學水力學者表示,「潰壩」根本就是謠言,從目前獲知的消息,大壩「超級安全」,完全沒有潰壩的問題。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防災研究中心主任謝正倫表示,三峽大壩最早傳出「潰壩」,應該是之前一張谷歌地圖上的衛星圖顯示「壩體變形」,但事實上應該是圖像解析度的問題,目前已換了新照片,看不出來之前的變形。

水利系教授周乃昉也表示,三峽大壩可以裝水到175米(原文如此),但目前數據顯示,與175米還有很大的距離,而且又有洩洪,所以壩體可以說是「超級安全」,潰壩的機率微乎其微,不了解為何之前很多媒體都報導三峽可能潰壩。

水利系特聘教授詹錢登也表示,大陸人民都關注三峽大壩,再加上有降雨量等數據支持,讓管理單位有洩洪的依據,即使近年極端氣候增加,大雨不斷,大壩仍不太可能出事。

至於島內傳出的所謂三峽大壩連日洩洪是造成下遊水患主因等言論,周乃昉表示,大陸最近各地水災頻傳,最主要還是各地降雨量太大的問題,大陸不像臺灣,臺灣多數河川都經過整治,但大陸沒有,如果雨下太大,就可能造成洪災,上遊即使洩洪,水量比起來仍有限,並非各地洪災主因。

謝正倫也表示,三峽大壩的下遊、長江的荊州到嶽陽段,確實是瓶頸、河面彎曲多,容易產生水患,目前從資料看起來,其行水量約為每秒5.8萬立方米(原文如此),大壩在洩洪時都有考慮,應該並非水患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日前,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曾針對所謂的「變形」、「潰壩」等對諸多言論進行了回應。該負責人表示,當前,三峽大壩安全運行狀況良好。近來未出現任何所謂的「變形」或其他風險,三峽工程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麼「脆弱」、不堪一擊的。

據該負責人介紹,為實時、精準掌握三峽大壩運行狀況,安全監測工程作為三峽主體工程的一部分,早在1994年就開始進行安全監測儀器埋設,截至2020年6月底,共在三峽大壩安裝埋設儀器1.2萬餘支,儀器遍布三峽樞紐所有永久建築物及基礎、邊坡,監測項目包括變形、滲流滲壓、應力應變、強震、水力學及動力學專項監測等。除了依託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開展的專業監測外,還開展了人工巡檢工作。他認為,製造三峽大壩「變形」,有「潰壩風險」等謠言,是危言聳聽。任何沒有科學縝密監測數據的猜測都是不科學、不負責任的、外行的,甚至是別有用心的。

對於三峽大壩今年連續洩洪,加重了中下遊的洪水泛濫的說法,該負責人則表示,水庫洩洪只是水庫通過洩洪設施出流的一種形式,一般來言,水庫出流優先考慮通過機組,只有在出庫流量超過機組過流能力的時候,才會啟用深孔、表孔等洩洪通道,但水庫洩洪並不等於水庫沒有發揮防洪作用。例如本月2日14時,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達5.3萬立方米/秒。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調度指令,需控制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在3.5萬立方米/秒。此時,三峽電站34臺機組全開滿發流量約為3.1萬立方米/秒,因此,需要將剩餘的約4000立方米/秒的流量通過洩洪通道下洩。三峽儘管在洩洪,但總出庫流量為3.5萬立方米/秒,仍比入庫流量5.3萬立方米/秒小,仍在發揮攔洪作用。三峽水庫的攔洪減輕了鄱陽湖的防洪壓力,避免了鄱陽湖湖口站超保證水位。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外媒:三峽大壩變形、潰壩?權威人士:危言聳聽、別有用心!
    外媒總是在不厭其煩的往其身上潑髒水,例如:大壩出現裂縫、大壩已經開始變形、水位猛漲等。對於今年的洪澇災害,三峽工程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三峽大壩洩洪是不是「幫倒忙」,加劇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災?日前,《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澎湃新聞邀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又一次成了關注的焦點。去年7月,一張照片在網上瘋傳:「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儘管專家已經闢謠,圖片變形是因谷歌衛星影像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但今年汛期,網上又開始流傳三峽大壩「變形」謠言!
  • 三峽大壩變形崩潰?臺灣多名水利學者為大陸發聲:大壩超級安全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臺專家:三峽大壩"超級安全"前不久,一張三峽大壩的衛星圖片在網上瘋傳,圖中的壩體出現明顯"歪斜",外界紛紛驚呼:三峽大壩"變形"了?個別臺媒與民進黨人為了博專注,也開始對長江流域的洪災誇大報導,傳播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據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專家謝正倫教授分析指出,那張衛星圖片的解析度有問題,不能當真。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不好使!
    三峽大壩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高達954.6億人民幣。這項工程在開工之初,就已經引來了世界各國人的關注,原因是因為在中國之前,還未曾有任何一個國家打造過如此巨大的水力發電工程。畢竟1994年之前的中國科技,中國基建還未贏得世界各國的信任。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可以說,從孫中山提出這個宏偉的設想開始,中國人的三峽夢正式開啟。不過,孫中山的想法雖然好,但礙於當時的國家情況,根本無法做到。1924年,孫中山來到廣州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進行演講,當談到中國南方水資源的開發,未來工業的電力需求,以及三峽所蘊藏的巨大水利資源時,孫中山慷慨激昂。他說:「這裡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餘萬匹馬力的電力。
  • 三峽大壩變形?中國航天發現後曬了一張圖,14億人心安了
    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它全長3355米,壩頂高程185米,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然而總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拿三峽大壩來搞事情,最近國外一名反華言論者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曬出了三峽大壩已經變形的谷歌衛星圖片,並且揚言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很快這條動態就被「進口」到了境內的微博上面,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 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有哪些?傳聞三峽大壩發生變形可能潰壩是真是假
    近期網上傳聞「三峽變形,可能潰壩」的說法,搞得很多打算去三峽旅遊的遊客擱淺了自己的旅遊計劃,那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這個說法主要在一些自媒體以及微信群裡傳播,發言人將兩張三峽對比圖放在一起。所以說,我們看到的谷歌衛星圖上三壩扭曲了,但是實際上三壩好好的,完全沒有變形。那麼「三峽變形,可能潰壩」的說法是假的,去三峽旅遊的計劃就不用擱淺了,那麼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有哪些呢?一、罈子嶺如果你想要看到三峽全景,那麼你可以去罈子嶺。罈子嶺的名字其實來得很簡單,就是因為它的形狀很像有個倒扣的罈子,不過它的傳說卻不簡單。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親測,真相在這裡
    7月1日,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廣泛傳播。發帖人將兩張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拼接在一起,其中左圖中看不出大壩有異常,右圖中壩體有明顯扭曲,對比效果明顯。其實,谷歌地圖上發生扭曲的地方還不止一個,比如說故宮就變形嚴重。谷歌地圖扭曲到,天壇公園都不圓不方了。
  • 抗寒蚊子、三峽大壩變型……塑料感謠言了解一下
    謠言不停息,闢謠不止步。本周「謠言過濾器」選取的謠言,技術之低劣,常識之匱乏,故事之老舊,充滿了塑料感。它們是「安裝『團圓』APP就可找回失蹤的孩子」、「玉林狗肉節的廣告打上了高鐵車身」、「《人民日報》報導了抗寒蚊子」……信了它們,簡直是對我們智商的侮辱。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實習生 熊杰在近期的洪澇災害中,一度流傳著三峽大壩不起作用的傳言,是真是假?這一次,驛站君請來了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會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會,專門來講一下,三峽大壩的奧秘所在。「已變形且存在潰壩風險」?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能否抵擋百年大洪水,在這種流量的洪水中大壩是否有變形的風險?如果真的變形了怎麼辦,而近日,面對網友提出的這些問題,權威人士回應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起建於1994年,在經過漫長的15年建造之後,於2009年全部完工,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其主壩體高185米,最大蓄水高度175米,整個水庫的蓄水總量達到了驚人的393億立方米,那麼這座耗費數十年,投資近千億人民幣的水利工程,難道只是用來發電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三峽工程最大的作用是防洪。
  • 網傳三峽大壩已變形,三峽大壩:黑我?先漲漲知識吧
    2019年7月1日境外一個反華帳號突然發帖造謠宣稱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但此貼很快就被權威部門闢謠在今年的6月12日一條名為「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
  • 世界幾十萬座大壩,為何偏偏三峽出了這種問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
    「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 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
  • 三峽大壩變形嚴重?有圖有真相?結果被中國航天看到了……
    7月1日,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廣泛傳播,這張用來「造謠」的谷歌衛星地圖顯示,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發布這張圖的人,其「證據」是美國谷歌公司通過其商業合作夥伴的一顆民用衛星對三峽拍下的一張歪歪扭扭的衛星圖片:不過,這個謠言貼很快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提出民用衛星圖片的精確度、圖片拍攝的角度和拼接成像時的算法,都會導致圖像出現變形。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三峽大壩變形了?這是謠言!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