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幾十萬座大壩,為何偏偏三峽出了這種問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

2020-11-25 騰訊網

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三峽大壩變形決堤」論的傳播者試圖誘導輿論認為,正是「變形、潰壩」造成了景區「封壩」。

但不難發現,上述謠言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為此撰文,剖析了「三峽大壩變形」謠言中的偽科學,同時解釋了何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不存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變形,當外力取消後,材料變形即可消失並能完全恢復原來狀態的性質稱為彈性。超高層建築在大風中的「搖擺」就是基於同樣的道理。根據應力應變三階段,未裂階段為彈性變形、裂縫階段混凝土呈塑性變形分布、破壞階段塑性變形極限。若果真出現如傳聞般嚴重的變形,壩體馬上就會出現嚴重漏水。這顯然與事實並不相符。

文 | 張博庭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19年3月21日,標題為《「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2019年7月5日的三峽大壩 三峽集團微信公號「三峽小微」 圖

最近,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傳播,同時附帶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壩體出現扭曲。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一時間讓人感覺到,似乎中國的水利專家們都不敢說出真相。聽到這種傳言,作為水利水電的專業人士,確實感到很無奈。你說咱們相信這個傳言吧,它確實也太離譜了。你說你不信吧,可它還真是「有圖,有真相」。

網傳的三峽大壩扭曲變形衛星影像

記得幾年前,某些國外的反華勢力曾經威脅說「一旦爆發與中國的戰爭,首先要用原子彈轟擊三峽大壩,可以讓下遊的幾千萬人生靈塗炭。」後來曾有水利水電專家站出來解釋說,在三峽大壩的設計論證過程中,曾經考慮過核武器的威脅,並且做過多種模擬試驗。最後三峽選定的「混凝土重力壩」是能夠抵禦住常規核武器攻擊的。即使壩體在命中幾百萬噸當量的核武攻擊後,大壩也就是炸開一個幾十米的大口子,其作用相當於打開了幾個關不上口的閘門,不會造成潰壩,也不會對下遊造成太大的洪水威脅。今天看來,讓照片變形的威力,居然可以大過原子彈。威脅使用原子彈所能引起的恐慌,居然不如讓照片變形的謠言。

據了解,其實從谷歌地圖上看到的衛星圖片,是通過拍攝的多張圖片,結合地理坐標等信息,經過拼接修正後再生成的。已經有遙感專家猜測「可能是國外公司不掌握中國的重要地理坐標數據,因此修正後的圖片就會不準確,視覺效果上可能發生變形。」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是不是有人故意在照片拼接時做些了手腳。

其實,中國的三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水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但三峽的水庫和大壩,在世界上都不是最大的。三峽水庫的蓄水量,在世界上只能排在第20多位。世界上庫容最大的烏幹達歐文水庫,庫容要比三峽大上幾十倍。三峽大壩的壩高,在世界上也要排到幾十位之後。

這些比三峽大幾十倍的水庫、大壩,大都已經建成幾十年、上百年了,但從未聽說過它們什麼水庫「壓偏了地軸」或者大壩「出現了變形」等等怪事。為什麼我們比它們小得多(建成也要晚很多年)的三峽,卻總是屢屢出現「奇蹟」?

大家都知道三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但可能不太了解三峽的水庫和大壩,在世界上根本還排不上號。為什麼「水庫再大」、」水壩再高「,只要建在國外都是安全的,但只要建在中國,就一定要出大問題?造謠者的邏輯矛盾昭然若揭。

謠言經不起推敲。為什麼世界上建有的幾十萬座水庫大壩,從來沒有一個出現過「嚴重變形」,而偏偏中國的三峽出了這種問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有人(有意或者無意地)在照片上做了手腳。因為,根據常識,大壩的建築材料都是脆性的。一旦在水壓力下,出現(謠言中)如此嚴重的變形,馬上就會出現嚴重的漏水、甚至垮塌。也就是說,只變形、不漏水的「大壩」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

其實,早在21世紀初期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年前,這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就曾在網絡上大肆散布說「中國的三峽大壩,出現了嚴重的設計錯誤。三峽水庫的水利坡度不應該是2米,而是42米。因此,最終的三峽大壩不可能實現蓄水到175米的目標。除非把三峽的移民增加到250萬。」

對於這個謠言,當時我們很多水利專家(包括我國最水利界著名的潘家錚院士)都進行過解釋和說明,但始終都沒有辦法澄清(當時的貓眼論壇每天都有關於三峽蓄水的爭論)。直到2010年三峽水庫成功蓄水到175米,實測的水利坡度只有1米多,上述謠言才被事實揭穿。王維洛此後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也不再敢自稱「水利專家」了。想不到十幾年之後,這個當年的騙子,又打著「水利專家」的旗號出來騙人了。

關於三峽大壩的彈性變形情況,三峽集團微信號(「三峽小微」)發布的《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談三峽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和壩體變形現狀》文章已經介紹得很清楚了。

文章說「三峽大壩2006年全線擋水、2010年至2018年連續9年蓄水至175m水位運行,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大壩變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間,蓄水前後壩基位移變化多在1.0mm以內;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間,主要受水位和溫度影響呈周期性變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遊位移,夏季向上遊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與壩高相關,表現為河床中間大,兩岸逐漸減小,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這些觀測數據比較專業,可能需要簡單解釋一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壓力荷載作用下,任何建築結構都必然發生一定的彈性變形。例如,我們常見的高樓大廈,因為它只有下面的基礎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在風力作用下,常常會發生一定的結構變形(位移晃動)。水壩的結構與高樓大廈有所不同,它下面的基礎和左右兩岸壩肩三面都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儘管水庫的水壓力要比自然界中的風壓力大得多,大壩的結構變形要比高樓大廈小得多(通常要小几個數量級)。在壓力作用下絕對不產生任何變形的工程結構,幾乎是不存在的。

觀測數據中的「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間」就相當於高樓大廈在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的結構變形。一般來說,一座185米高的大樓,在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幾十釐米的彈性位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一座185米高,2000多米長的大壩,在巨大的水壓力作用下,所產生的最大彈性位移,最多也沒超過28.7毫米。這說明,三峽大壩結構穩定性非常高。即使在巨大的水壓力作用下,大壩的結構變形也非常小。

此外,與近似鋼架結構的高樓大廈不同,水壩的大體積混凝土塊體在巨大壓力下,除了要產生結構變形之外,還會產生一定的材料變形。所觀測的數據「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間」主要是來自大壩的混凝土材料變形。超過百米的大體積混凝土,在巨大的水壓力下,最大的材料變形地方都沒有超過5毫米,這說明澆築大壩混凝土的質量,還是非常好的。

數據中的「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主要反映的是大壩的垂直沉降。這裡的數值大小,主要取決於大壩基礎的具體情況。在沉降方面,最重要的表述是「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

洩洪中的三峽大壩

總之,三峽集團微信所公布這些數據,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很快都會發現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之高。但對於一些沒有什麼工程概念、不知道任何建築結構在壓力荷載作用下都會產生一定位移和變形的人士來說,也難免會產生「鬧了半天,三峽大壩還真產生了變形」的誤解。所以,非常有必要再作出以上解釋。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黃俊峰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重慶的旱熱與三峽大壩有何關係?
    非常湊巧,今年5月20日長江三峽大壩剛剛建成封頂,然而,入夏以來重慶就遭遇到特大乾旱。這種巧合難免會讓人們議論紛紛。眾所周知,我國的三峽建設由於某些意外的客觀因素,似乎和中國的民主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分明是一些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問題,卻屢屢被人為的加上政治色彩,成為海內外媒體、輿論關注的焦點。這次的重慶氣候變化當然也不會例外,不少人都在紛紛猜測三峽大壩的氣候影響作用。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她說,在自重作用、水推力和溫度荷載等作用下,三峽大壩發生沉降和水平位移是正常現象,但這種程度的沉降和位移並不會造成嚴重變形,更不會引發潰壩。通常情況下引發潰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大壩年久失修、極端天氣來臨、山體局部滑坡。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定期對三峽工程建設質量進行了現場檢查。大壩每年都進行年檢。
  • 美國專家說三峽大壩壽命只有50年,那到期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無論西方媒體如何詆毀,我們都應當相信,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是我國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但是,美國又有媒體說,三峽大壩使用的材料壽命只有50年,所以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也只有50年。不用想,我們牛差的地方又是被黑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以及真的到了試用期之後應該怎麼辦!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不好使!
    三峽大壩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高達954.6億人民幣。這項工程在開工之初,就已經引來了世界各國人的關注,原因是因為在中國之前,還未曾有任何一個國家打造過如此巨大的水力發電工程。畢竟1994年之前的中國科技,中國基建還未贏得世界各國的信任。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三峽大壩變形了?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想炸毀三峽大壩?別做夢了!
    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這個超級大壩的建成和良好運行代表中國的建設實力領先世界。不過,正是由於三峽大壩的知名度,總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對三峽大壩進行抹黑,網上還不斷有謠言出現,甚至有境外人員叫囂在與中國發生戰爭時,直接炸毀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三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範夏夏7月11日接受了中國三峽傳媒記者的採訪,發表了對三峽工程安全狀況的看法。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巋然不動範夏夏指出,三峽集團要用大眾的語言告訴大眾真實的三峽大壩,來引導公眾的認知,對那些造謠惑眾者,必須態度鮮明。三峽集團作為三峽工程的建設者和運營者,有責任有義務告訴民眾三峽大壩真實的狀況: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巋然不動,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圖為洩洪的三峽大壩今年下半年的洪澇災害揪起了億萬民眾的心,南方降水不斷,長江流域汛情嚴重,在這種時候,在關心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關於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蹟三峽工程的許多問題,也被好奇的網友提了出來,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有多強
  • 三峽大壩為什麼不提前把水放空?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長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其中三峽大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洪,既然如此,為什麼三峽大壩不在汛期來臨之前就把水放空呢?三峽大壩首先我們必須要說,即使三峽大壩把水排空,也不能讓下遊免遭洪澇災害。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三峽大壩,當驚世界殊!」三峽大壩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名壩,它的誕生,打破了很多世界紀錄!我們都知道,修建三峽大壩的想法最早是由孫中山提出的。當時他想利用三峽大壩實現航運,以及通過水利資源來發電,向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出重重一步。只可惜的是,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再美妙的設想也是難以實現的幻夢。
  • 除了三峽你恐怕一無所知
    世界最大壩式水電站:三峽水電站。三峽發電站採用了32臺混流式水輪機,每臺700MW,另外還有兩臺50MW渦輪機發電,裝機容量共計22500MW,年發電量達98.8TWh。全世界規模前20的水電站,中國佔了9座!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說:「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第一,大壩本身是按照能抵禦「萬年一遇」的超大洪水而設計。有水文證據可借鑑推演的長江歷史最大洪水發生在1870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
  • 三峽大壩
    熱點討論    三峽大壩20日全線到頂除了國內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外,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等著名通訊社在內的28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三峽大壩的穩定性究竟如何?
    大壩混凝土起碼500年不會有問題華夏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說:「三峽壩體本身的寧靜性沒有任何問題。」第一,大壩本身是依照能抵擋「萬年1遇」的超大大水而設想。 有水文憑據可模仿推演的長江汗青最大大水產生在1870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冤有頭債有主,濫捕的罪過,為什麼要一口咬住三峽大壩呢?我順藤摸瓜下去,才發現事情不簡單。三峽大壩,可能是被誤解最深的世紀工程。從來沒有一個工程,能夠像三峽一樣從設想、勘察、規劃、論證再到施工,全程被嘲諷,被抵制,不但被外媒抹黑,還被民間編成段子和謠言……一項默默守護了中國至少1500萬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偉大工程,被我們自己人黑出了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