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2021-01-09 shans心理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1918年,28歲的孫中山在上海香山路7號的一棟小樓裡,寫下了一份《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這份計劃是當時孫中山心中構建的通往現代化強國的藍圖,其中包括構建港口、鐵路以及企業。

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有這樣一段話: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遊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其灘石應行爆開除去。於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

孫中山希望在三峽上建起大壩,巨輪可以從上海直達重慶,產生的電能也將成為實業救國的巨大動力。在當時的中國,孫中山是提出開發利用長江水資源的第一人。可以說,從孫中山提出這個宏偉的設想開始,中國人的三峽夢正式開啟。

不過,孫中山的想法雖然好,但礙於當時的國家情況,根本無法做到。

1924年,孫中山來到廣州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進行演講,當談到中國南方水資源的開發,未來工業的電力需求,以及三峽所蘊藏的巨大水利資源時,孫中山慷慨激昂。他說:「這裡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餘萬匹馬力的電力。比現在全國所發生的的電力都要大得多,不但可以供給全國火車、電車和各種工廠之用,並且可以用來製造大宗的肥料。」

他又繼續補充:「一匹馬力等於八個強壯人的力!」這番話,讓在場的聽眾激動不已。

但在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病逝,他還沒有來得及踐行自己夢想,就帶著遺憾與世長辭了。

三峽

之後,在1930年和1932年,國民政府分別組建了兩支勘探隊對三峽的水力資源進行了勘探。在1932年這次勘探中,這支隊伍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編寫了《揚子江上遊水力發電勘測報告》。這份報告中提出了兩個壩址:一個是葛洲壩址;一個是三鬥坪,也就是如今三峽大壩的所在地。或許在三峽大壩正式修建時,或許有借鑑到這份報告。

雖然勘探隊邁出了實現三峽夢想的第一步,但當時的國民政府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付」紅軍上,他們對這份方案給出的批示是:

「所呈計劃尚屬祥明,應予存案備查。」

最後,由孫中山提出的三峽夢想一擱置就是十多年。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在1956年,毛澤東大筆一揮,寫下了: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這句話寄託了毛主席的希望。因為當時新中國成立,本應該是舉國歡騰的大喜事。但是,當解放大軍南下路過湖北、湖南兩省時,看到的不是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而是洪水肆虐後留下的一片狼藉。長江中下遊平原幾乎變成了汪洋,到處都是無處安身的災民。

這一次,三峽夢的意義變得更加重大了!

三峽工程

如今,當中國人的三峽夢已經實現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水利樞紐工程的時候,我們每每回眸過去,都不得不感嘆它的偉大!

建成後的三峽工程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構成,它在應對能源危機、防洪和東西方融合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首先是防洪。

水患,是中國人一直無法擺脫的噩夢,千百年來,它給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新中國建國後,防洪成為建設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中遊與下遊的分界處,蓄水至175米的時候,它會在重慶至宜昌之間,形成一個長度為660公裡,平均寬度約1.6公裡,面積約1084平方公裡的水庫。

每年6月上旬長江汛期到來前,壩前水位降到145米。10 月份汛期結束後,水庫蓄水至175米。145 米到175米間的落差使得水庫空出221.5億立方米的容量調控洪水,相當於四個荊江分洪區的可蓄洪水量。

一旦發生水患,有關部門可按程序調節水庫庫容,及時有效地調控洪水。這樣一來,就可以使長江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護江漢平原1500萬人口和2300萬畝耕地免受洪水威脅。就算遇到千年一遇、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的蓄洪能力也可以防止毀滅性的災害。三峽大壩的建成,使得荊江的防洪難題得到了解決。

其次是發電。

三峽水電站每年發電量近1000億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基地。

長江的水能資源居世界各條大河的首位,佔據中國水能資源一半以上。從重慶到宜昌一段,水位落差達到120米。其中蘊含的水能相當於燃燒5000萬噸優質煤炭所產生的能量。

也就是說,在三峽大壩未建成之前,每年都要5000萬噸煤炭順著江水「流入大海」,白白浪費掉。

如今,三峽電站的多臺機組正在同時運行,把水能完全利用了起來。

還有就是航運。

長江幹流又有「中國黃金水道」的美譽,總通航裡程2860多公裡,從雲南水富一直到上海入海口,流經六省二市,橫穿大半個中國,歷來就是溝通中國西南腹地和東南沿海的交通運輸大動脈。在中華大地上,無論從規模還是重要程度來說,再沒有哪條航道可以和它比肩。

然而在三峽大壩蓄水之前,5000 噸級的船舶和萬噸級的船隊,只能在上海到武漢間的江段中行駛。而湖北宜昌以上的江段,則由於暗礁和淺灘太多,通航能力十分有限。這條「黃金水道」的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

2003年6月10日,三峽大壩壩前水位達到135米,幾代中國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終得圓滿,川江航運在這一刻迎來 了奇蹟。

自此之後,5000 噸級的船舶和萬噸級的船隊可以由上海直達重慶。孫中山「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三峽大壩會不會被洪水衝擊變形,甚至潰壩?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三峽大壩等設計是按照「萬年一遇」的超大級洪水來設計的,而且它的材料也很特殊,只會「越衝越結實」!

有資料顯示,1870年,長江發生了歷史上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而三峽大壩的抵禦標準還要在此基礎上再加10%,即使在洪峰流量高達12.43萬立方米/秒的衝擊下,三峽大壩也不會潰壩。

其次,三峽大壩採用了最結實的壩型——混凝土重力壩。這種壩型的特點是不怕長期浸泡,而且在100年內,只會越泡越結實、越衝擊越結實。

經測算,大壩最初建造時,混凝土抗壓能力是25兆帕。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混凝土的抗壓能力已經升到了43兆帕,接近最初的兩倍。同時,大壩有23個洩洪深孔和22個洩洪表孔,就算再大的洪水,三峽大壩也無所畏懼。

那麼,雖然不會潰壩,但三峽大壩在洪水的衝擊下變形嗎?

會,但也不會。

專家稱「大壩彈性形變都在設計允許範圍內」,這其實是受力物體必然會產生的現象,比如我們站立的水泥地板都會有彈性形變,這並不可怕。但是,這些科學言論卻被人斷章取義炒作成「一定會產生」、「官方主動承認」的話語,這無疑是對大眾的誤導。

這種物體的必然現象正常的,也是大壩「會產生形變」的原因。但是,它也不會誇張的「變形」,這是三峽大壩不會、也不可能出現的現象。

最後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頻發生,洪旱災害也不斷加劇,像三峽大壩這樣的水利設施,無疑是國家的一道安全保障。

聯合國在2004年就呼籲「投資蓄水設施就是投資綠色經濟」,其中重要性可見一斑。為此,中國的三峽工程,無疑是國人的一大驕傲!

星空下的三峽大壩

話題:你想對三峽大壩說些什麼嗎?#三峽大壩#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網上部分言論還說的還頭頭是道,「「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衝擊?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
  • 外媒:三峽大壩變形、潰壩?權威人士:危言聳聽、別有用心!
    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每年雨季,南方多地發生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實習生 熊杰在近期的洪澇災害中,一度流傳著三峽大壩不起作用的傳言,是真是假?這一次,驛站君請來了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會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會,專門來講一下,三峽大壩的奧秘所在。「已變形且存在潰壩風險」?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同時,豐都以下的險灘全部被江水淹沒,原有的25處單行控制河段只剩下5處,53座航道信號臺減少到10座,8座絞灘站全部關閉,僅有的兩處禁夜航的河段也都撤銷關閉。「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從此結束。那在戰爭時期,三峽大壩的可抗核打擊嗎?鑽地飛彈來了會怎麼樣?三峽大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戰爭時期,一旦遭到打擊,導致變形、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他。
  • 潰壩?變形?三峽大壩一再被黑,島內水力學者受不了了:根本就是謠言...
    一如往年,從島內綠媒、親綠電視節目主持人、所謂的資深媒體人,以及民進黨「立委」等人口中一再傳出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等種種抹黑三峽工程言論。臺媒今日(21日)報導稱,臺灣成功大學水力學者表示,「潰壩」根本就是謠言,從目前獲知的消息,大壩「超級安全」,完全沒有潰壩的問題。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能否抵擋百年大洪水,在這種流量的洪水中大壩是否有變形的風險?如果真的變形了怎麼辦,而近日,面對網友提出的這些問題,權威人士回應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起建於1994年,在經過漫長的15年建造之後,於2009年全部完工,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其主壩體高185米,最大蓄水高度175米,整個水庫的蓄水總量達到了驚人的393億立方米,那麼這座耗費數十年,投資近千億人民幣的水利工程,難道只是用來發電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三峽工程最大的作用是防洪。
  • 三峽大壩位移變形再次引發質疑 西媒:沒它洪水更嚴重
    長江二號洪峰通過三峽大壩。中國長江流域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三峽大壩是否加劇庚子年洪災再度引發外界質疑。西媒援引專家的話稱,三峽工程無法「包打天下」,沒有它洪災將更嚴重。中國媒體報導,長江2020年第二號洪水18日入庫流量達到每秒6.1萬立方米,是今年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60.17米,超出警戒水位15米多,出庫流量每秒33,000立方米。截至19日8時,三峽入庫流量每秒58,000立方米,意味著洪峰通過庫區,但是三峽大壩出庫流量反而高達每秒36,000立方米。意味著三峽水庫在加大洩洪。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2019年7月5日的三峽大壩 三峽集團微信公號「三峽小微」 圖以下為張博庭《關於三峽大壩產生變形的探討和說明》全文:最近,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傳播,同時附帶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壩體出現扭曲。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2019年7月5日的三峽大壩 三峽集團微信公號「三峽小微」 圖以下為張博庭《關於三峽大壩產生變形的探討和說明》全文:最近,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傳播,同時附帶疑似谷歌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壩體出現扭曲。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2019年7月5日的三峽大壩 三峽集團微信公號「三峽小微」 圖以下為張博庭《關於三峽大壩產生變形的探討和說明》全文:最近,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傳播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一時間讓人感覺到,似乎中國的水利專家們都不敢說出真相。
  • 三峽大壩的穩定性究竟如何?
    但本年汛期,網上又開始散播三峽大壩「變形」流言!網上部分言論還說的還井井有條,三峽大壩從來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作用,必然會產生分別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浮現裂縫」等等。那麼,三峽大壩的寧靜性究竟如何?能否扛住超大大水的攻擊?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
  • 特大洪水會衝垮三峽大壩嗎?真了解了它的能力,才知道擔心太多餘
    長江是世界水量第三大河流,年徑流量高達9600多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橫欄長江,承受的水量衝擊是相當巨大的,因此一旦有洪水出現,總有人擔心三峽大壩會被洪水衝垮,近一段時間以來,長江流域降水較多,個別區域形成洪水,不少人又擔心起三峽大壩的安危來,那麼三峽大壩真的會有危險嗎?
  •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通過衛星圖像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運行非常良好,其實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前期不少人造謠我國三峽大壩「變形」完全是「謠言」,完全是無中生有。根據三峽公司在7月20日發布的消息指出,水庫的水位在7月19日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洪水、季節水位達到164.18米,所以7月已經達到這個水位了,並且對下遊來說也沒直接性的影響,所以下遊也非常安全。自2012年大壩全面投入運營以來,洪水季節曾達到的最高水位為163.11米,該水庫的最大水位設計為175米。
  • 三峽大壩無變形危險 可防止荊江地區發生毀滅性災害
    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三峽工程能防多少年一遇洪水環球時報:今年的洪水讓很多人聯想到1998年的特大洪水。如果此次洪水沒有三峽工程存在,會帶來怎樣的災害和破壞。
  • 蔡英文把雄風飛彈放出來了,「給三峽大壩拍灰塵」夠格嗎?
    作者:年負 近段時間,因為時節所造成的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屢被抹黑造謠。「潰堤、洩洪、變形」,「臺獨」和「反中」總樂於在這個大工程上做文章。在輿論氣氛渲染之下,有人異想天開,竟然提出了用「臺灣之光」雄風飛彈來炸毀三峽大壩。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不好使!
    最終這項工程歷經12年的時間圓滿完工了,並順利的投入到了運行之中,才算是讓中國的基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一流的水平高度。三峽大壩位於我國湖北省的宜昌市境內。至今已經開放20多年時間了,也已經成為了當地標誌性的旅遊打卡景點。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三峽大壩的名氣太大,工程難度之高,每經隔一段時間,三峽大壩總是傳出可能潰壩的消息。
  • 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有哪些?傳聞三峽大壩發生變形可能潰壩是真是假
    近期網上傳聞「三峽變形,可能潰壩」的說法,搞得很多打算去三峽旅遊的遊客擱淺了自己的旅遊計劃,那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這個說法主要在一些自媒體以及微信群裡傳播,發言人將兩張三峽對比圖放在一起。所以說,我們看到的谷歌衛星圖上三壩扭曲了,但是實際上三壩好好的,完全沒有變形。那麼「三峽變形,可能潰壩」的說法是假的,去三峽旅遊的計劃就不用擱淺了,那麼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有哪些呢?一、罈子嶺如果你想要看到三峽全景,那麼你可以去罈子嶺。罈子嶺的名字其實來得很簡單,就是因為它的形狀很像有個倒扣的罈子,不過它的傳說卻不簡單。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ID:kjrbwx)記者:唐婷日前,一條「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