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自從6月以來,我國強降雨連續不斷出現,而隨著降雨的增強,三峽大壩的熱議也是多次登上了熱搜,因為降雨的出現導致我國長江流域雨水「激增」,所以大家都在關心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
同時國外的衛星都在觀察我國三峽大壩的情況。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7月24日發布的消息稱,在6月30日的時候,美國的Landsat 8衛星就對準了我國三峽大壩,葛洲壩地區進行了一番拍攝,這是要幹什麼大事情?還是出大事了?
當然也是在看我國三峽大壩的一個防洪或洩洪的狀態,並且拍攝了兩張衛星圖像,一個是三峽大壩全景,還有個就是葛洲壩全景。通過衛星圖像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運行非常良好,其實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前期不少人造謠我國三峽大壩「變形」完全是「謠言」,完全是無中生有。
從NASA公布的數據來看,其實什麼也沒有說,就是看了下三峽大壩的情況,同時解讀了三峽大壩的一個基本情況,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美國宇航局(NASA)雖然拍攝了下三峽大壩,但是也沒有多大意義。並且也幹不了什麼,更加別說幹什麼大事情,同樣也沒出大事情。不過從衛星圖像來看,拍攝的照片還是挺清晰的,洩洪區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就是我們從三峽大壩和葛洲壩在衛星上的直接現狀。
確實,自從今年6月以來,我國的降雨是連續不斷,所以對我國長江流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當然也幸好是三峽大壩的存在,所以影響才減少了很多。根據三峽公司在7月20日發布的消息指出,水庫的水位在7月19日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洪水、季節水位達到164.18米,所以7月已經達到這個水位了,並且對下遊來說也沒直接性的影響,所以下遊也非常安全。自2012年大壩全面投入運營以來,洪水季節曾達到的最高水位為163.11米,該水庫的最大水位設計為175米。
所以單從數據來說,三峽大壩在防洪之中的作用已經是以最大能力去承受了,這下大家也應該知道三峽大壩其實在如今的降雨之中,防洪作用真的是太大了。
作為世界性的工程,三峽大壩很明顯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弱小」,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公開表示「「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同時最為關鍵的是大壩本身是按照能抵禦「萬年一遇」的超大洪水而設計的。其次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
實測結果也表明,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由當初設計的25兆帕,升至目前的43兆帕,遠遠超出了設計標準。同時三峽總工程師也公開說明了,從目前的實驗結果看,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所以說什麼三峽大壩不安全,崩潰等完全是毫無依據的猜測,大家只要安心抵擋其他地區降雨帶來的影響即可。所以專家的最終結論就是——三峽大壩壩體沒有任何安全問題:壩型選擇、設計標準、質量保證決定了三峽大壩不可能發生潰壩。
除了防洪效益之外,還有航運效益,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後,我國水上航運的能力提升了幾倍,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了5000萬噸。其次就是發電效應,三峽大壩電站安裝了32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臺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如今江蘇、廣東、上海等10省市都在利用三峽大壩的「電力」,所以發電的效應也是非常巨大。
還有一個就是抗旱功能,對於如今的氣候狀態,我們也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三峽大壩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全球變暖正在影響全球極端氣候現象增加,而我國也在氣候的影響之中,其中乾旱就是極端氣候之中的一種,在每年三峽大壩下遊出現大旱的時候,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洩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所以說功能非常的強大,這對下遊的居民和生產用水等都就有極大的作用,這就是它的一些作用。
綜合情況來說,三峽大壩是利國利民的好工程,大家也不要胡思亂想了,如今針對三峽大壩的各種謠言四起,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