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2020-07-24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自從6月以來,我國強降雨連續不斷出現,而隨著降雨的增強,三峽大壩的熱議也是多次登上了熱搜,因為降雨的出現導致我國長江流域雨水「激增」,所以大家都在關心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

同時國外的衛星都在觀察我國三峽大壩的情況。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7月24日發布的消息稱,在6月30日的時候,美國的Landsat 8衛星就對準了我國三峽大壩,葛洲壩地區進行了一番拍攝,這是要幹什麼大事情?還是出大事了?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當然也是在看我國三峽大壩的一個防洪或洩洪的狀態,並且拍攝了兩張衛星圖像,一個是三峽大壩全景,還有個就是葛洲壩全景。通過衛星圖像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運行非常良好,其實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前期不少人造謠我國三峽大壩「變形」完全是「謠言」,完全是無中生有。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NASA拍攝三峽大壩幹了什麼?

從NASA公布的數據來看,其實什麼也沒有說,就是看了下三峽大壩的情況,同時解讀了三峽大壩的一個基本情況,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美國宇航局(NASA)雖然拍攝了下三峽大壩,但是也沒有多大意義。並且也幹不了什麼,更加別說幹什麼大事情,同樣也沒出大事情。不過從衛星圖像來看,拍攝的照片還是挺清晰的,洩洪區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就是我們從三峽大壩和葛洲壩在衛星上的直接現狀。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確實,自從今年6月以來,我國的降雨是連續不斷,所以對我國長江流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當然也幸好是三峽大壩的存在,所以影響才減少了很多。根據三峽公司在7月20日發布的消息指出,水庫的水位在7月19日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洪水、季節水位達到164.18米,所以7月已經達到這個水位了,並且對下遊來說也沒直接性的影響,所以下遊也非常安全。自2012年大壩全面投入運營以來,洪水季節曾達到的最高水位為163.11米,該水庫的最大水位設計為175米。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所以單從數據來說,三峽大壩在防洪之中的作用已經是以最大能力去承受了,這下大家也應該知道三峽大壩其實在如今的降雨之中,防洪作用真的是太大了。

那三峽大壩還「安全」嗎?會不會崩潰?

作為世界性的工程,三峽大壩很明顯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弱小」,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公開表示「「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同時最為關鍵的是大壩本身是按照能抵禦「萬年一遇」的超大洪水而設計的。其次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實測結果也表明,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由當初設計的25兆帕,升至目前的43兆帕,遠遠超出了設計標準。同時三峽總工程師也公開說明了,從目前的實驗結果看,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所以說什麼三峽大壩不安全,崩潰等完全是毫無依據的猜測,大家只要安心抵擋其他地區降雨帶來的影響即可。所以專家的最終結論就是——三峽大壩壩體沒有任何安全問題:壩型選擇、設計標準、質量保證決定了三峽大壩不可能發生潰壩。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三峽大壩除了防洪還有什麼作用?

除了防洪效益之外,還有航運效益,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後,我國水上航運的能力提升了幾倍,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了5000萬噸。其次就是發電效應,三峽大壩電站安裝了32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臺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如今江蘇、廣東、上海等10省市都在利用三峽大壩的「電力」,所以發電的效應也是非常巨大。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還有一個就是抗旱功能,對於如今的氣候狀態,我們也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三峽大壩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全球變暖正在影響全球極端氣候現象增加,而我國也在氣候的影響之中,其中乾旱就是極端氣候之中的一種,在每年三峽大壩下遊出現大旱的時候,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洩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所以說功能非常的強大,這對下遊的居民和生產用水等都就有極大的作用,這就是它的一些作用。

美國出動衛星觀察三峽大壩,7月水位已達164.18米,下遊安全嗎?

綜合情況來說,三峽大壩是利國利民的好工程,大家也不要胡思亂想了,如今針對三峽大壩的各種謠言四起,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科學。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長江入海口平均流量約為33,980立方米/秒,而黃河平均流量僅1774.5 立方米/秒,黃河下遊的山東省黃河今年7月1日上午8時,濟南濼口河段流量增至每秒4560立方米時,就需要啟動防禦大洪水機制。7月2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到52000立方米每秒。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三峽大壩真沒有那麼「嬌氣」「三峽大壩是否已經變形」、「三峽大壩很脆弱」……近期兇猛的洪水使這些謠言「捲土重來」。張志會強調,這些謠言都是無稽之談。「網上流傳的『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是谷歌拍攝的,事實上是谷歌衛星圖的影像生成方面存在問題,三峽大壩其實沒有變形。」谷歌衛星圖片並不是直接拍攝的。
  • 三峽大壩面臨竣工以來最嚴峻考驗 爭議話題常存
    然而,自2003年6月,三峽下閘蓄水至今,並未接受過洪水的考驗,直至今年7月11日,三峽大壩迎來入汛以來首次洪峰,最大流量達每秒38500立方米。  7月15日,大壩洩洪量加大到32000立方米/秒,長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蔡其華對此解釋是,加大下洩流量是為了騰出庫容,以攔蓄未來幾日將形成的長江上遊新一輪洪水。  7月19日,一場大雨如期而至。
  • 三峽大壩落差113米,下遊的魚還能遊上去嗎?魚類洄遊怎麼辦?
    但是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原來的河流系統被分割成多個單元,使得魚類洄遊的通道被阻塞,這就對魚類的遷徙造成了困難。那麼下遊的魚是怎麼遊到上面的呢?難不成大壩的魚一直兩地分居?水壩的建成的確對水生生物來說的確是最大的威脅,特別是對洄遊類魚類。因為水壩可以導致內陸和海洋生態鏈之間的連通性喪失。比如說,在南美洲和亞洲,都能發現水壩的建成威脅到了河豚的生存。三峽大壩也威脅到了很多洄遊魚類的生存。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因為白鱘體型巨大,平均身長2-3米,重達300千克。但是中華鱘已被列為瀕危動物,而這次的調查結果是,白鱘預計 早 在2005-2010年時已經滅絕。也很抱歉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成永別。但是就在白鱘滅絕的新聞下面,我卻發現了一個背鍋俠——三峽大壩。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我連想都不敢想:三峽大壩,不是當代最值得驕傲的工程之一嗎?怎麼就成了白鱘滅絕的兇手了呢?
  • 修建三峽大壩的利與弊,對下遊哪些城市有影響?
    修建三峽大壩的好處有:一、解決中國電力不足的問題三峽大壩建成之後,每年能提供1000億千瓦時發電量,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動力;為無數家庭提供了照明,要不然,像以往那樣三天兩天停電。二、具有超強的防洪能力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可以有效調節庫容水位。在下遊地區需要水的時候,可以加大水流量。
  • 三峽大壩無變形危險 可防止荊江地區發生毀滅性災害
    7月2日,2020年長江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洪峰流量為5.3萬立方米/秒(出現在7月2日14時)。三峽水庫發揮攔洪和削峰作用,控制下洩流量3.5萬立方米/秒,削峰率達到34%。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米,通過長江上遊水工程聯合調度(包括三峽),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磯和鄱陽湖湖口超保證水位、荊江沙市超警戒水位,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
  • 三峽大壩位移變形再次引發質疑 西媒:沒它洪水更嚴重
    2020年7月8日,江西婺源縣清華鎮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廊橋——彩虹橋橋面被洪水淹沒超1米。(人民視覺  )綜合媒體7月20日報導,中國長江沿線各省市江河湖泊目前都已超過最高防洪水位,三峽水庫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15米,長江、洞庭湖、鄱陽、太湖構成的「一江三湖」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外界對曾經號稱可防「萬年一遇」洪水的三峽大壩作用再次提出質疑。中國官方有關三峽大壩出現位移、變形的解釋也引發了疑問。7月份以來,中國南方全面進入防汛期。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官方闢謠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5米,基巖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巖。  2012年,三峽大壩在國家能源局進行了安全註冊,定期向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報送大壩安全監測資料,並接受其監督管理。  2013年以來,三峽集團每年編制《長江三峽工程運行實錄》,相關安全監測成果亦在每年運行實錄中定期向社會公布。
  •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水?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三峽集團相關...
    當然,人們還有更多的擔心,目前三峽水庫的水位已經達到160米左右,防汛關鍵期「七下八上」(7月下旬及8月上旬)還有集中降水,長江上遊還可能迎來多輪降雨,到時三峽的庫容能承受得住嗎?總臺央廣記者18日專訪了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梯調中心主任助理鮑正風:對於三峽水庫來說,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動態調度能否應對上遊的水情變化?
  • 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只是西方幻想,真實內情曝光,可以放心睡覺
    三峽大壩自從建成以來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可西方一些造謠分子唯恐天下不亂,在7月初散布「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的謠言。中國航天遙感專家透露,谷歌地圖所用的遙感衛星照片本身出了「技術問題」。因為遙感衛星成像時受自身姿態、速度和地球曲率、地球自轉和地形以及地面建築高差等因素的影響,圖像會發生畸變,表現出來的就是圖像的扭曲和偏移等,需要對影像進行正射糾正。而谷歌照片顯然並沒有對照片進行處理,三峽大壩海拔高達185米,出現扭曲效果並不奇怪。不過,這條內容雖然很弱智,但仍然被引進到了國內,還有很網友相信了。
  • 三峽大壩變形崩潰?臺灣多名水利學者為大陸發聲:大壩超級安全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臺專家:三峽大壩"超級安全"前不久,一張三峽大壩的衛星圖片在網上瘋傳,圖中的壩體出現明顯"歪斜",外界紛紛驚呼:三峽大壩"變形"了?個別臺媒與民進黨人為了博專注,也開始對長江流域的洪災誇大報導,傳播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據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專家謝正倫教授分析指出,那張衛星圖片的解析度有問題,不能當真。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他介紹,從監測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4月,三峽大壩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 -0.24 mm~4.63mm之間,蓄水前後壩基位移變化多在1.0mm以內;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間。
  •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作者:轅固小生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而官媒新華社18日在報導中罕見首度承認,「大壩有位移、滲流、變形等情形,但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洪災會有多嚴重?98年情況或已上演
    我們都知道三峽的發電能力世界第一,2018年時發電量曾達1046億度,是世界上首個發電能力超1000億千瓦時的水電站,發出的電能輸送到全國10多個省市,支持著那裡的社會經濟發展,可謂產生著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它在防洪等方面的功能往往被人忽視,前些年甚至一度為某些人詬病,認為三峽水電站在防洪方面並沒有多大作用,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三峽大壩一再被黑,島內水力學者受不了了:根本就是謠言...
    一如往年,從島內綠媒、親綠電視節目主持人、所謂的資深媒體人,以及民進黨「立委」等人口中一再傳出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等種種抹黑三峽工程言論。臺媒今日(21日)報導稱,臺灣成功大學水力學者表示,「潰壩」根本就是謠言,從目前獲知的消息,大壩「超級安全」,完全沒有潰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