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鳥兒或棲息於無邊的蘆葦叢中,或覓食嬉戲在色彩斑斕的溼地灘涂上。鳥兒不會說話,它們用翅羽投票,選擇將鹽城這片廣袤的溼地作為理想的家園。
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為了給遷飛於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上的候鳥提供最安全、最舒適的補給驛站,這一年多來,鹽城秉持新發展理念,精心守護好溼地遺產。12月16日,2020黃(渤)海濱海溼地研討會在鹽城召開,儘管相隔萬裡,但為了共同的心願,國際國內的專家們通過線上交流,線下相聚,共商溼地保護大計。
探索可持續發展,
為聯盟成員做示範
申遺成功是榮譽,同時也意味著更多責任。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去年,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成立,鹽城市申遺辦(鹽城市溼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當選聯盟秘書處單位。「我們圍繞遺產保護、溼地保育、公眾教育、宣傳展示及可持續生態旅遊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鹽城市申遺辦主任吳其江介紹,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會同國內有關高校開展遺產地鳥類調查,分析候鳥遷徙規律,掌握溼地保護家底。同時對接國家、省有關部門申報和推進生態修復項目,探索世界遺產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當好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區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也為聯盟成員當好示範。
「這張最亮麗的城市名片,更加堅定了我們保護自然生態的信心和決心。鹽城將努力實現生態破題、經濟落腳,把國際生態話語權轉化為現實競爭力和合作力。」鹽城市市長曹路寶說。
疫情期間,鹽城積極為聯盟成員做好服務。今年6月,聯盟秘書處赴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流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學習借鑑上海保護區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等經驗,在合作中提升彼此。依託黃海溼地研究院等優勢資源,鹽城加強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溼地公約組織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韓國慶北大學等國際組織和知名高校的溝通對接,宣傳推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為聯盟發展拓寬路徑。
推動二期申遺,
為「兄弟」保護地助力
東亞—澳大利西亞的候鳥遷徙路線涉及20多個國家,鹽城處於這條遷徙路線的中點,這條總長約12000公裡的通道,是全球九條候鳥遷徙通道中生態威脅程度最高的一條。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劃出的我國16個申報點中,鹽城就有2個,面積佔42%,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條通道的保護僅靠一地遠遠不夠,如果中間一兩個點被破壞,整個遷飛路線都會受到嚴重威脅。黃(渤)海溼地是完整的生態體系,需要沿線國家和城市連續接力、共同保護。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作為一期保護地,鹽城責無旁貸參與二期申遺工作,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二期沿線國家和城市共同推動二期申遺成功。
「黃海溼地申遺是全新課題,區別於森林生態類,申報難度之大、國際關注度之高、統籌工作之難,都制約著國家二期申遺能否如期實現。」吳其江說,「在二期申遺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不僅分享申遺成功經驗,還將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全力為好『兄弟』保護地申遺助力。」
二期申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強化時間節點觀念、重視技術支撐,特別是要做好艱苦奮鬥的準備。在吳其江看來,一期申遺完全是在一片空白中摸索,時間緊、任務重,除了需要足夠的耐心、十足的信心,還要扛起擔當,甚至做出艱難的利益取捨。為了保護溼地,鹽城放棄已經依法得到批准的條子泥、高泥和東沙區域百萬畝圍墾計劃,實施整體保護,為此付出的前期投入和將來的潛在價值不可估量。而這些,最後也成為申遺評審時的加分項。最終用不到3年時間,鹽城走完了一般項目8年才能完成的申遺之路。
開啟世界之門,
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鹽城黃海溼地躋身世遺引起國內外積極反響,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肯定該項目具有「突出普遍價值」,讚賞中國在沿海溼地保護方面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指出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可以發揮示範作用,推動整個候鳥遷徙帶乃至全球生態環境的保護。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生態保護實踐的認可,彰顯出中國各級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成果,以及攜手國際社會共建美麗地球家園的強烈意願。」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認為,「世界遺產為鹽城開啟世界之門,也為中國開展濱海溼地國際合作奠定重要基礎。」
溼地保護工程不僅需要情懷擔當,更需要科技研發和國際交流合作。依託黃海溼地研究院、鹽城師範學院溼地學院等科研和教學平臺,鹽城持續加強與韓國慶北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深入開展輻射沙脊群保護、候鳥遷飛規律等科學研究,為溼地保護管理注入了科技和人才力量。
專家們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人類更應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更需要採取協調有力的行動。鹽城堅定不移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高效開展溼地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拓寬國際交流,與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沿線國家分享理念、經驗,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在生態互鑑、經濟互融、發展互動上開展務實合作,值得點讚。
記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