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2020-12-01 鳳凰網江蘇站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和中國其他所有17項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不同的是,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遺產地為海域,因此可以說本次申遺成功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開始。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包括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江蘇鹽城條子泥市級溼地公園、江蘇東臺市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和江蘇東臺市高泥淤泥質海灘溼地保護小區。該遺產地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鳥類提供棲息地,支撐了17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包括1種極危物種、5種瀕危物種和5種易危物種。

空中俯瞰鹽城582千米的海岸線,這條太平洋西岸綿延漫長的「海上走廊」,如夢幻般的「人間仙境」盡收眼底。這是一片神奇瑰麗的灘涂溼地,又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田園綠洲。溼地,這地球上「生命的搖籃」,正吸引你的腳步,遠離都市的喧囂,走向淳樸與自然……遠望,海天相接,蘆葦飄蕩,一派原始生態風光;近看,輕盈優雅的丹頂鶴,展露雄姿的麋鹿,悠閒自得的黑嘴鷗,仿佛生命畫卷中最神秘誘人的精靈。

海塗仙境/楊國美

溼地與海有著共同的靈性,作為地球上獨特的生態系統,溼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態資本之一。它雖然僅佔地球表面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生態環境,尤其給人類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被譽為「物種基因庫」和「地球之腎」。數千年來,海水潮起潮落,留下一片茫茫沙灘。而中國兩大著名河流長江與淮河入海口的泥沙則積澱成陸,江海有意,自然有情,共同造就了這片廣袤神奇的灘涂溼地。在這裡,誕生了「東方溼地之都」——中國「鹽城」。

大自然的恩賜,使得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總面積達683萬畝、保存最完好的沿海灘涂溼地,綿延582千米的「黃金海岸」線,得天獨厚的灘涂溼地,在海洋動力的作用下,每年以數萬畝的成陸速度向大海延伸。可以說,鹽城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保護溼地、建設家園的歷史。

1983年,為世人矚目的中國第一個海塗型自然保護區—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誕生,稀世珍禽丹頂鶴有了她的第二故鄉。鹽城灘涂溼地還擁有大豐國家級糜鹿自然保護區和岸外沙洲—東沙。鹽城溼地的動物有750多種,著名的珍稀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麋鹿、丹頂鶴、黑嘴鷗、白鸛等12種。這裡還有中國海域獨一無二、世界上罕見的大型輻射狀沙脊群,規模之大,形態之特殊,在國內外罕見。這裡植被覆蓋率近90%,600多種植物密布溝、港、河、汊、池塘、沼澤、湖泊之中。溼地的水域生長著供魚蝦生存的植物、餌料,沙蠶就是溼地植被下富有經濟價值的魚餌。而飽餐後的魚蝦又將成為鳥類的美味。究竟誰是這物競天擇的王國中的君主?誰也說不清。

鳥類的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一種現象。世界上每年有幾十億隻候鳥在秋冬季節離開他們的繁殖地,遷往更為適宜的棲息地越冬。候鳥遷徙的路線相對固定,它們在跨越國家甚至洲際的長距離飛行中,需要很多停歇的地方,而只有溼地才能提供豐富的給養。鹽城溼地便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

鹽城溼地一年四季煙水蒼茫,雲霧繚繞,那蜿蜒數十裡或數百裡的海濱防風林帶,浩浩蕩蕩,風聲蕭蕭,它不僅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還被譽為「天然綠色氧吧」。遼闊的蘆葦蕩,形成了又一種風景。「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蘆葦是這個溼地王國裡的公民,白色的蘆花隨風飄舞,深黃色的葦葉扎在清水中,而深深的紮根和不倦的飄搖是為了深深的期待與守侯,期待這王國裡的貴賓——丹頂鶴如約而至。

灘涂上,芳草萋萋,莽莽蒼蒼;海塗上,茫茫淨土,澤地相連。大海沙洲的雄奇壯闊,葦蕩霧靄的清幽氤氳,湖澤河港的縱橫掩映,群鳥齊飛的美妙壯觀......置身其中,寧靜淡泊的雅趣和「天人合一」的感覺油然而生。在這片遼闊的天地間,和空中翱翔的丹頂鶴、陸上奔騰的麋鹿、海裡暢遊的中華鱘一樣,人類只是地球上所有生靈中的一種,他們不再具有都市主體的身份,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徵服者,他們變得謙遜而溫柔,成為自然的朋友。

鹽城的溼地是原始的、裸露的,更是文化的。悠久的歷史留有眾多文明的遺存,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數千年以前的「煮海為鹽」,形成了曠美遠古的悠悠鹽灘。一條鎖海防潮的範公堤,一條蜿蜒奔騰的串場河,帶來了這座城市的崛起,承載了無數文明的內涵。

溼地景觀/江蘇省林業局

由鹽場衍化而來的悠悠古鎮,每一條老街,每一道深巷,每一處地名,都打下了深深的「鹽文化」的印痕:大海的律動啟迪著哲人王艮的思想,撩撥著鹽民詩人吳嘉紀的心緒;茫茫水蕩滋養了文學巨匠施耐庵,也成就了他享譽世界文壇的經典巨著—《水滸傳》;狀元郎張謇「廢灶興墾」的舉措雖然使原始狀態下煮鹽歷史戛然而止,它卻使沿海鹽民有了另一種充滿陽光的生存狀態。

這裡曾有過董永和七仙女天上人間的動人傳說,一棵老槐樹,見證了古鎮西溪的美麗與人仙之間的忠貞愛情。偏海一隅的鹽城沒能躲過世間的紛爭,然而,戰火薰染後的「紅色文化」更加如火如荼。從雜技之鄉建湖穿過彎彎曲曲的湖面,沿途,普通的船民也會給你唱上一兩句動聽的鄉土淮劇。南行,來到「中國繭都」東臺,那裡有巧奪天工的發繡;在西北一隅的濱海,有玲瓏別致的柳編……

麋鹿/江蘇省林業局

從古走到今,從南走到北,一路的文化風景線令你豔羨。海鹽文化、施耐庵與水滸文化、雜技文化、鄉土淮劇文化、麋鹿丹頂鶴文化、溼地生態文化、水鄉旅遊文化、新四軍與根據地文化、民俗和民間藝術文化……它們璀璨奪目,源遠流長。

「東方溼地,水綠鹽城」,是這座文明古城積澱多年的地域文化的突破與延伸,是鹽城「綠色文化」的代名詞。醉人的水綠,是自然與人文的綜合,它包括豐富多樣的生物世界和溼地景觀,保留了原始生態風光天然的清純和美麗,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更充滿了鹽城人尋求發展新路的睿智和憧憬。

鹽城溼地之冬與水鳥/呂士成

天地有情。海濱溼地經過人類的精心呵護在潛滋暗長,在繁衍生息,而同時它又反哺著與它相互依存的各類生命,為他們提供養分,營造樂土,展現希望。東方溼地的魅力正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越來越得到顯現。

相關焦點

  • 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
    冬日清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鳥兒或棲息於無邊的蘆葦叢中,或覓食嬉戲在色彩斑斕的溼地灘涂上。鳥兒不會說話,它們用翅羽投票,選擇將鹽城這片廣袤的溼地作為理想的家園。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
  • 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綿延582公裡的海岸線,湧動著歲月的潮汐,不斷向大海生長的土地,展現著希望與生機,千萬年的滄海桑田賦予鹽城不可多得的精彩與絢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
  • 鹽城黃海溼地成功躋身「世遺」 填補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鹽城市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海溼地(資料圖片)。 盧日偉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中國江蘇網7月6日訊 (記者 卞小燕) 「鹽城通過!祝賀中國!」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 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冬日清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鳥兒或棲息於無邊的蘆葦叢中,或覓食嬉戲在色彩斑斕的溼地灘涂上。鳥兒不會說話,它們用翅羽投票,選擇將鹽城這片廣袤的溼地作為理想的家園。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
  •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9月29日上午,在鹽城舉行的「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上,圖書作者、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原創 陳婷 黃露 登瀛觀察七月的黃海溼地,群鳥高飛,麋鹿奔騰,色彩斑斕,生機勃發。一年前,這片溼地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錘定音,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決議呼籲在黃海地區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方式,促進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黃渤海沿岸是黃海生態區海岸線的主要部分,中國政府對黃海生態保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中國在一系列國際重要場合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生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涵蓋的重要領域。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事務領域,中國尤其重視生態保護。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7月,長三角新增兩處世界遺產,位於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與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相比良渚古城,鹽城溼地的「動靜」小了點。不少人知道的是,這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自然遺產,是全球數百萬遷徙候鳥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其中包括多種珍稀瀕危物種。
  • 「詩和遠方」就在腳下 乘著高鐵來鹽城看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梅源 通訊員朱海燕)鹽城,扶海而生,以鹽為名。  2019年12月15日,鹽城新高鐵站正式投入運營,從曾經「地無寸鐵」到逐夢鐵路,再到圓夢高鐵,鹽城正式開啟高鐵新時代!鹽城風光旅行社的導遊劉紅稱,之前由於距離和交通的原因,來鹽城的遊客較少,可自從高鐵開通後,很多遊客喜歡來鹽城溼地旅遊,特別是青島過來的遊客,2小時即到達鹽城,遊客人數同比增長不少。
  • 江蘇鹽城:「生態優先」為溼地「築巢引鳥」
    初冬時節,大批的候鳥相繼飛抵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是珍禽鳥類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資源。為了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營造鳥的家園 ,水面、空中的各種設施都相繼拆除、遷出。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把溼地保護區內的架空線路全部入地,在鳥類棲息較多的溼地周圍供電線路沿途搭建人工鳥窩,不但保護了鳥類的生存繁衍,也讓因鳥類導致的線路跳閘次數同比下降98%,降低了運維成本,實現了「電力+生態」的雙贏。
  • 鹽城「公式」
    這個中點和補給站不僅是中國長三角地區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以它為核心,可以畫出視角更加宏大的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萬宏蕾 編輯顧佳贇黃海溼地 - 灘涂紅毯(戚曉雲/攝)「從韓國首爾仁川機場起飛時,可以在機場附近看到大面積灘涂,與鹽城南洋機場起飛後,在鹽城海邊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
  • 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入選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自然保護聯盟)新近發布消息稱,在最新版本的《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新收錄中國4家、英國1家、美國3家暗夜星空保護地為新成員,其中就有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野鹿蕩毗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9年,野鹿蕩星空保護地的提升項目,被市政府和大豐區政府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和建設規劃。記者了解到,此次《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新增的中國4家,除黃海溼地野鹿蕩外,還有山西洪谷、江西葛源、河北照金3家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
  • 江蘇鹽城:「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陳慶華 攝 中新網鹽城11月26日電(顧名篩 陳慶華 周新衡)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
  • 鹽城:在鹹的山河湖海間(中)
    東臺沿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汙染的海濱聖地,2019年7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條子泥灘涂溼地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僅有的八條候鳥遷徙線之一。
  • 鹽城移動保障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賽
    近日,「騎越溼地 築夢鹽城」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賽在東臺弶港鳴槍開跑。鹽城移動作為活動的通信保障單位,積極與組委會溝通,組織專人提前路測、現場保障,圓滿完成通信保障任務。為確保本次賽事移動通信網絡安全運行,保障用戶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的正常需求,鹽城移動根據場地分布,超前規劃,明確分工,並結合通信保障車光纜布放和站點開通調試。
  •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黃(渤海溼地),如果昨天世界遺產大會上沒有宣布黃渤海溼地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也許很多朋友都不會關注,實際上,這是世界上候鳥移動路線的重要場所,主要位於中國的黃海渤海沿岸,這裡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灘,從亞洲最危險的物種物種轉移到亞洲最重要的物種
  • 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
    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2020年9月數以百萬計的遷飛候鳥如約陸續抵達中國黃(渤)海沿岸近日黃海溼地一線志願者監測團隊傳來喜訊世界級瀕危物種小青腳鷸種群數量破千超過全球學界目前公認的
  • 2019年新增世界遺產盤點 你的旅遊新方向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地址:江蘇省鹽城市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市東臺條子泥、高泥溼地公園) 亮點: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路線上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江蘇省鹽城市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是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
  • 鹽城潮汐森林再登《中國國家地理》封面
    近日,鹽城工學院孫華金教授拍攝的《溼地「森林」》經過激烈競爭,從編輯部挑出的15幅候選精彩圖片中脫穎而出,有幸成為今年第五期《中國國家地理》的封面用圖。這也是繼去年該雜誌第八期封面採用他拍攝的《麋鹿家園》之後,再次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