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9月29日上午,在鹽城舉行的「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上,圖書作者、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短短三年時間,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申報走過了國內世界遺產申報平均5年至8年的歷程,以『彎道超車』的決策力和行動力,做好了申遺過程中的諸多『搶答題』。」發布會現場,鹽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波表示,「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不僅是全市「後申遺時代」的一件喜事,更是鹽城全面放大世遺效應的一件大事。
在現場,黃海溼地申遺歷程圖書作者張鋒分享了創作的歷程。「鹽城黃海溼地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實現我國世界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零的突破。」張鋒說,拿下這個「中國第一」背後有一系列「驚心」和「驚險」,也取得了我國世界遺產申報諸多的「精彩」與「奇蹟」。期待通過《零的突破》為大眾全貌記錄和展示黃海溼地申遺背後的故事。
黃海溼地的突出價值,打動了世界,也吸引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目光。創刊於1950年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立足中國本土、講述山川之美、梳理人文精粹。近年來,該雜誌持續關注鹽城黃海溼地在全球生態鏈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與鹽城市合作出版《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
「在過去的一年中,鹽城黃海溼地有3次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而雜誌一年才有12期。」在發布會現場,有著20多年拍攝鹽城溼地經驗的攝影師、鹽城工學院副教授孫華金分享了精美圖片背後的拍攝故事,他表示,鹽城黃海溼地的高頻「亮相」,展現了「東方溼地之都、大美黃海溼地」的獨特魅力。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黃海溼地極大提升了江蘇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拍攝宣傳片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許多單位和個人的支持。」發布會現場,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宣傳片製作團隊代表王晨介紹,有一次拍攝海邊場景,需要漁民配合,結果第二天下大雨,大家以為漁民們會失約,沒想到他們冒雨前來,一個都不少。王晨回憶,「當時攝製組的人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市積極謀劃了「後申遺時代」路線圖。鹽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鹽城黃海溼地世遺品牌傳播二年行動計劃(2020-2021)》,要求堅持全市「一盤棋」思想,要豐富傳播形式,科學有效傳播,做好科普教育,在更廣範圍內放大世遺品牌效應。
「我們克服了種種挑戰,經受了重重考驗,回顧總結艱辛歷程,才能初心不忘、接續奮鬥。」鹽城市申遺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年間,為了讓更多人讀懂東方溼地生態之美,讓遺產真實完整地世代傳承,鹽城的管理和保護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期待黃海溼地「後申遺時代」的明天更加靚麗、璀璨。
(來源:江蘇廣電鹽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訊員/李劍 劉德元 編輯/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