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展示!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2020-12-06 荔枝網新聞

  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9月29日上午,在鹽城舉行的「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上,圖書作者、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短短三年時間,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申報走過了國內世界遺產申報平均5年至8年的歷程,以『彎道超車』的決策力和行動力,做好了申遺過程中的諸多『搶答題』。」發布會現場,鹽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波表示,「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不僅是全市「後申遺時代」的一件喜事,更是鹽城全面放大世遺效應的一件大事。

  在現場,黃海溼地申遺歷程圖書作者張鋒分享了創作的歷程。「鹽城黃海溼地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實現我國世界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零的突破。」張鋒說,拿下這個「中國第一」背後有一系列「驚心」和「驚險」,也取得了我國世界遺產申報諸多的「精彩」與「奇蹟」。期待通過《零的突破》為大眾全貌記錄和展示黃海溼地申遺背後的故事。 

  黃海溼地的突出價值,打動了世界,也吸引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目光。創刊於1950年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立足中國本土、講述山川之美、梳理人文精粹。近年來,該雜誌持續關注鹽城黃海溼地在全球生態鏈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與鹽城市合作出版《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

  「在過去的一年中,鹽城黃海溼地有3次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而雜誌一年才有12期。」在發布會現場,有著20多年拍攝鹽城溼地經驗的攝影師、鹽城工學院副教授孫華金分享了精美圖片背後的拍攝故事,他表示,鹽城黃海溼地的高頻「亮相」,展現了「東方溼地之都、大美黃海溼地」的獨特魅力。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黃海溼地極大提升了江蘇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拍攝宣傳片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許多單位和個人的支持。」發布會現場,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宣傳片製作團隊代表王晨介紹,有一次拍攝海邊場景,需要漁民配合,結果第二天下大雨,大家以為漁民們會失約,沒想到他們冒雨前來,一個都不少。王晨回憶,「當時攝製組的人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市積極謀劃了「後申遺時代」路線圖。鹽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鹽城黃海溼地世遺品牌傳播二年行動計劃(2020-2021)》,要求堅持全市「一盤棋」思想,要豐富傳播形式,科學有效傳播,做好科普教育,在更廣範圍內放大世遺品牌效應。

  「我們克服了種種挑戰,經受了重重考驗,回顧總結艱辛歷程,才能初心不忘、接續奮鬥。」鹽城市申遺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年間,為了讓更多人讀懂東方溼地生態之美,讓遺產真實完整地世代傳承,鹽城的管理和保護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期待黃海溼地「後申遺時代」的明天更加靚麗、璀璨。

  (來源:江蘇廣電鹽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訊員/李劍 劉德元 編輯/蘇月)

相關焦點

  • 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綿延582公裡的海岸線,湧動著歲月的潮汐,不斷向大海生長的土地,展現著希望與生機,千萬年的滄海桑田賦予鹽城不可多得的精彩與絢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
  • 鹽城黃海溼地成功躋身「世遺」 填補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 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和中國其他所有17項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不同的是,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遺產地為海域,因此可以說本次申遺成功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開始。
  • 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 「大美溼地·水韻鹽城」:鹽城旅遊聚焦香港目光
    作為本次旅遊推介的重點城市之一,鹽城旅遊以形式靈活的主題推介、引人入勝的文藝表演以及色香味俱佳的特色美食推介,全面展示了「大美溼地·水韻鹽城」的新形象,並推出一批富有鹽城特色的全新旅遊產品。 22日上午10時,在鹽城旅遊產品推介會上,推介人用生動的語言,將綠色溼地生態、白色海鹽文化、藍色海港風光以及水滸傳發祥地、麋鹿典故、枯枝牡丹、範公堤等鹽城自然和人文旅遊元素娓娓道來;用一幅幅精美畫面,一個個精彩鏡頭,展示出鹽城旅遊的魅力,引得現場香港市民嘖嘖稱讚。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近年,中國在一系列國際重要場合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生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涵蓋的重要領域。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事務領域,中國尤其重視生態保護。        2017年2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渤海-黃海海岸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其中列出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4處受到國際關注的關鍵候鳥棲息地。
  • 「詩和遠方」就在腳下 乘著高鐵來鹽城看世界自然遺產!
    鹽城風光旅行社的導遊劉紅稱,之前由於距離和交通的原因,來鹽城的遊客較少,可自從高鐵開通後,很多遊客喜歡來鹽城溼地旅遊,特別是青島過來的遊客,2小時即到達鹽城,遊客人數同比增長不少。   隨著申遺的成功,鹽城溼地已成為世界的溼地。  如何用好溼地資源,打好「生態牌」?
  • 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入選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自然保護聯盟)新近發布消息稱,在最新版本的《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新收錄中國4家、英國1家、美國3家暗夜星空保護地為新成員,其中就有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野鹿蕩毗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更體現了自然之美。野鹿蕩位於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長三角地區,26平方公裡沒有光汙染。「在城市,星空已成為稀缺資源。因此,在這裡設立暗夜星空保護地,有重要的社會教育意義。」在野鹿蕩保護地做管理工作的馬連義表示,希望加強保護地間的合作,為子孫後代保留清朗的天空,做到「天上有星空,心中有哲思」。
  • 長三角一體化|後申遺時代,鹽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範
    自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謀劃部署「後申遺時代」黃海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工作。12月9日,《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綱要(2019-2021)》印發實施,這是鹽城市為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利用精心繪製的「路線圖」。鹽城黃海溼地是我國自然遺產中與國際聯繫最緊密、受國際關注度最高的遺產地。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時隔一年,這份珍貴的世界遺產證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鄭重轉遞,在世人面前揭幕亮相。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扛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7月,長三角新增兩處世界遺產,位於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與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相比良渚古城,鹽城溼地的「動靜」小了點。不少人知道的是,這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自然遺產,是全球數百萬遷徙候鳥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其中包括多種珍稀瀕危物種。
  • 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 鹽城「公式」
    這個中點和補給站不僅是中國長三角地區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以它為核心,可以畫出視角更加宏大的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萬宏蕾 編輯顧佳贇黃海溼地 - 灘涂紅毯(戚曉雲/攝)「從韓國首爾仁川機場起飛時,可以在機場附近看到大面積灘涂,與鹽城南洋機場起飛後,在鹽城海邊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
  • 江蘇鹽城:「生態優先」為溼地「築巢引鳥」
    ,為候鳥提供棲息落腳的地方,在保護溼地生態的前提下,保障電力線路安全運行。 初冬時節,大批的候鳥相繼飛抵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是珍禽鳥類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資源。
  •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黃(渤海溼地),如果昨天世界遺產大會上沒有宣布黃渤海溼地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也許很多朋友都不會關注,實際上,這是世界上候鳥移動路線的重要場所,主要位於中國的黃海渤海沿岸,這裡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灘,從亞洲最危險的物種物種轉移到亞洲最重要的物種
  • 快來鹽城領略自然之美!
    2020年11月出版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著重介紹了鹽城九龍口地理風貌。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以「原生態、慢生活、深體驗」為發展定位,打造出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溼地生態,同時也給鳥類營造了一個舒適安逸的棲息環境。
  • 2019年新增世界遺產盤點 你的旅遊新方向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落下帷幕。今年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個遺產項目中,歐洲和北美地區有15項,亞太地區10項,阿拉伯地區2項,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有1項。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會上先後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一大亮點。
  • 江蘇鹽城:「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陳慶華 攝 中新網鹽城11月26日電(顧名篩 陳慶華 周新衡)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
  • 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
    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2020年9月16日,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誌願者李東明在東臺條子泥一處高潮位區域,監測到小青腳鷸數量967隻。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代表,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