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

2021-01-08 澎湃新聞
重大突破!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

2020-09-2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重要突破

!!!

2020年9月

數以百萬計的遷飛候鳥

如約陸續抵達中國黃(渤)海沿岸

近日

黃海溼地一線志願者監測團隊

傳來喜訊

世界級瀕危物種

小青腳鷸種群數量破千

超過全球學界目前公認的

種群統計數目

這也成為我國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的例證

2020年9月16日,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誌願者李東明在東臺條子泥一處高潮位區域,監測到小青腳鷸數量967隻。

2020年9月18日,12:03-14:39,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亞候鳥研究中心和紅樹林基金會聯合調查隊,在同一區域監測小青腳鷸數量1150隻。

同期,東臺條子泥區域監測到勺嘴鷸種群數量超過80隻。

小青腳鷸

(學名:Tringa guttifer)

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的全球瀕危物種,是小型涉禽,鳥綱鴴形目鷸科鷸屬,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2011年溼地國際對小青腳鷸調查,估計種群數量在400-600隻。目前,學界關於小青腳鷸全球種群總數普遍認為不超過1000隻。此次發現,大大提高了小青腳鷸全球數量的統計,意義深遠。

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代表,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之後,鹽城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的發展格局,圍繞遺產地的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作出系列務實舉措,頒布《鹽城市黃海溼地保護條例》,制訂《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綱要》,精心守護世遺家底,細緻管理世遺資源,培育弘揚世遺文化,明確遺產保護管理「政產學研」一體思路,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候鳥保護等專項行動和棲息地生態修復工作,為候鳥遷徙和越冬提供了安全、良好的棲息和覓食環境。

此次鹽城黃海溼地全球瀕危物種小青腳鷸種群數量破千,再一次證明了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東臺條子泥小區等對於小青腳鷸及其它瀕危水鳥的重要性,是鹽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有利論證,也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做出了積極卓越的貢獻。

最後

跟著小編一起

來看看這些小精靈們

在黃海溼地上的美好生活吧!

優美的

自然風光

圖片視頻:李東明

插畫作者:唐頔

來源:鹽城市申遺辦、黃海溼地研究院

組稿:沈婷玉

原標題:《重大突破!就在鹽城!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在雲南拍攝到最小偶蹄動物鼷鹿影像 種群數量仍是謎
    掌上春城訊12月13日,在雲南自然保護區成立60周年鼷鹿保護監測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科研人員對外公布了首次人工拍攝到的鼷鹿高清影像。「為了完善對鼷鹿在中國分布的了解,2016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了鼷鹿全境調查項目。」
  • 珍稀動物!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 30多年來規模迅速壯大
    2020-11-08 10:06:40 來源: 前瞻網 舉報   麋鹿是一種讓人覺得溫順的珍稀動物
  •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10月下旬,位於長江之濱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傳來好消息: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子一代中華鱘首次實現連續繁殖。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是中國首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設立於1982年。而後,中華鱘研究所持續開展中華鱘的研究與保護工作,並先後藉助野生中華鱘成功實現人工繁殖子一代中華鱘,以及由子一代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
  •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千隻,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千隻,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 30多年來,我國通過加強棲息地建設、開展種群重建和科研攻關等加強麋鹿保護,目前麋鹿種群數已突破8000隻。#我國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稱「四不像」。(原題為《再放歸25隻!
  • 韶關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全球僅存四千餘只
    據介紹,這是粵北地區首次發現白鶴。  1月21日,當地發現的白鶴數量已增至11隻。在河邊,它們通體雪白、脖子修長、腿腳尖細,有秩序地排著隊,不時用尖尖的嘴巴捋著羽毛,叫起來聲音清亮,展翅飛翔時,翅膀內側會露出黑色的羽毛。  白鶴(學名:Grusleucogeranus,別名:修女鶴),鶴科鶴屬動物,分布於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2017-07-21 19責任編輯:高辰   中新社廣西崇左7月21日電(記者 黃豔梅)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1日介紹,被列入世界最瀕危動物名錄的白頭葉猴,目前實現種群數量穩步提升
  • 黑龍江丹頂鶴數量已佔全世界種群數量的四分之一
    新華社哈爾濱2月19日電(記者 潘祺、劉景洋)經過多年溼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黑龍江省的珍稀鳥類種群得以恢復,數量不斷上升,其中丹頂鶴數量已佔全世界種群數量的四分之一。    黑龍江省自1998年開始搶救性建設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將鳥類繁殖棲息地、遷徙停歇地保護起來,使珍稀鳥類種群得以恢復。
  • 首次發現!北林大科研人員發現超千隻世界級瀕危物種
    在世界遺產地江蘇鹽城條子泥溼地 首次發現超千隻世界級瀕危物種小青腳鷸 超過全球學界目前公認的種群統計數目 這也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的例證 在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工作等方面 北京林業大學一直在行動 此次發現,正是來自
  • 北林大科研人員發現超千隻世界級瀕危物種
    在世界遺產地江蘇鹽城條子泥溼地,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亞候鳥研究中心(CEAAF)和紅樹林基金會聯合調查隊9月底首次發現超千隻世界級瀕危物種小青腳鷸,超過全球學界目前公認的種群統計數目
  • 高黎貢山騰衝境內現珍稀滇桐野生種群 之前國內僅存10株
    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高達31株!中國僅存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為中國西南特有種,現僅存6株。在區域地理研究和選育珍貴樹種應用中均有重要價值。 這次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騰衝境內,首次發現的滇桐總共有31株,通過與當地群眾走訪,推測樹齡最大的200年左右,最小的也有10年左右。
  • 中國野馬種群突破600匹大關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目前,新疆和甘肅兩地普氏野馬總數量達593匹,加上國內動物園飼養的野馬,中國野馬種群總數已突破600匹大關,其中野外種群達347匹,佔世界野馬總數的近1/3,繼續保持擁有野馬數量世界第一的地位。2001年8月28日,第一批27匹野馬在卡拉麥裡自然保護區實現我國首次放歸實驗,先後有16批次110匹野馬放歸野外。2003年野馬野外繁殖獲得成功,2004年形成自然分群。目前,新疆共有野馬438匹,其中圈養野馬90匹,半散放野馬108匹,野放野馬240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甘肅瀕危動物保護中心目前甘肅有野馬155匹,其中圈養野馬48匹,野放野馬107匹。
  •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
    雖然在歐、亞、非大陸都有分布但近十多年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所以說它有獨特的生境由於前幾十年人為破壞、幹擾包括大面積的砍伐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黑鸛種群數量呈減少的趨勢目前全球僅存2020年首次觀測到1隻第二次是2隻這次是15隻是近幾年監測到種群數量最大的一次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在遼闊的鹽城黃海溼地上,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沿海灘涂面積45.53萬公頃,佔全省沿海灘涂面積的70%,現在還在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向大海延伸,呈現出潛力巨大的沿海發展空間。這裡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來鹽城珍禽保護區越冬的丹頂鶴達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300萬隻遷徙鳥類在此駐足。
  • 鹽城「公式」
    這一帶灘涂溼地原本是大海,因河流衝積,每年以2萬畝地的速度向大海淤漲,鹽城溼地因此成為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每年,250多個種群逾5000萬隻水鳥,包括33種全球瀕危物種和13種近危物種通過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進行遷徙,它們的中點和補給站正好位於中國東部的沿黃海溼地,這是全球最大、路線最長、種類最多的候鳥遷徙通道。
  •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15隻這是吳忠市近幾年來發現黑鸛最多的一次黑鸛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並不亞於大熊貓每年的遷徙都牽動著眾多黑鸛粉絲們的心這種體態優美的大鳥有著超強的飛行遷徙能力
  • 科研人員摸清高黎貢山西坡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昆明12月2日電(記者趙珮然)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江蘇鹽城 條子泥溼地首次發現超千隻小青腳鷸
    江蘇鹽城
  • 廣東「愛鳥周」啟動 珍稀猴面鷹首展
    當天,廣東省內10個野外觀鳥地獲頒「廣東十佳觀鳥勝地」,而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育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也首次與遊客見面。  據了解,廣東從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實行全省禁獵野生鳥類五年。同時,還禁止在廣東省境內使用粘網(捕鳥網)、鳥類電子誘捕裝置,禁止線上交易平臺或商品交易市場為這類電子誘捕裝置提供交易服務。
  • 中國首次發布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 兩棲動物和鳥類等物種生存...
    寬帶青鳳蝶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21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在北京首次發布了《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這也是中國官方首次發布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據了解,2011以來,中國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鳥類、兩棲動物、哺乳動物和蝴蝶為觀測對象,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樣性觀測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在全國建立了648個觀測樣區,設置樣線和樣點1萬餘條(個),初步形成了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