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吹動,葦蕩作響,成群的鳥兒在藍天上翱翔;麋鹿結伴在矮草中嬉戲,在灘涂上奔跑——在鹽城黃海溼地,隨時都能感受到這塊「自然饋贈之地」的生命活力。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綿延582公裡的海岸線,湧動著歲月的潮汐,不斷向大海生長的土地,展現著希望與生機,千萬年的滄海桑田賦予鹽城不可多得的精彩與絢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
大美溼地——
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在遼闊的鹽城黃海溼地上,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沿海灘涂面積45.53萬公頃,佔全省沿海灘涂面積的70%,現在還在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向大海延伸,呈現出潛力巨大的沿海發展空間。
這裡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來鹽城珍禽保護區越冬的丹頂鶴達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300萬隻遷徙鳥類在此駐足。這裡還擁有43種珍稀物種、62種瀕危物種,是世界級生物基因庫,有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
在茫茫沿海灘涂上,建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們均被列入我國第二批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這裡擁有世界第一個,也是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
這一切,成為大自然給予鹽城最好的饋贈。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江蘇唯一、中國第14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標誌著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了海洋!
守護淨土——
以最美姿態展現於世界舞臺
今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申遺一周年之際,又一新舉格外引人關注——當天舉行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牌儀式」上,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的鹽城,牽頭組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專委會,將與其它沿淮城市一起,共抓生態環境保護,共守生態環境生命線,共建美麗宜居、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生態經濟帶。這彰顯出鹽城守護溼地淨土的決心。
擁有了「世遺名片」,鹽城主動扛起溼地保護的國際責任。鹽城做出艱難決策——放棄已經依法得到批准的條子泥、高泥和東沙區域百萬畝灘涂圍墾計劃,將這些區域嚴格保護起來。此舉得到眾多國際組織的充分認可。
放棄百萬畝灘涂圍墾計劃「做減法」,而為擴大保護區核心區範圍,鹽城卻多次「做加法」——保護區核心區已由建區初期的26.3萬畝,擴大到33.89萬畝,成為丹頂鶴越冬棲息的理想「天堂」。丹頂鶴從建區時的220隻左右到近幾年基本穩定在600隻左右,佔中國越冬種群的80%以上。鳥類種類從建區時的265種到現在的396種,每年近300萬隻候鳥棲息在保護區內。麋鹿保護區由1986年引進的39頭發展到今年的4101頭。
寧可晚開發、慢開發,也絕不留下發展敗筆與遺憾——這是鹽城的堅守。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鹽城加強遺產生態價值探索,頒布《鹽城市黃海溼地保護條例》,從法律層面理順溼地保護機制、明確統一規劃管理、保護措施和利用方式;制定《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4.9億元亞行貸款溼地修復項目;確立「政產學研」一體化工作思路,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扶持溼地領域研究開發,深化國際生態合作,科學有效地保護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
有力保護、有序開發,鹽城黃海溼地從「綠水青山」逐漸轉換為「金山銀山」。如今,鹽城以美麗鄉村旅遊公路建設為抓手,將大洋灣、荷蘭花海、東晉水城、黃海森林公園等景區串聯成珠,培育出溼地觀光、生態康養、科普體驗等高端旅遊業態。在黃海溼地這一生態景區裡,已擁有國家5A級景區1家、國家4A級景區16家,大豐恆北村、東臺市甘港村、鹽都區楊侍村先後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漫遊世界自然遺產,探秘神奇溼地風光」 3日遊線路,入選全國百條精品線路。
統計顯示,鹽城全市生態旅遊發展年增長率超過22%,沿海旅遊已吸納12.4萬多人就業,越來越多的群眾共享到綠色財富和生態紅利。
保護與利用雙贏,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展現在世界舞臺。
遠圖長慮—
將生態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後申遺時代,鹽城生態溼地這篇「文章」的外延正加速拓展、內涵正有機擴充。去年7月,鹽城全市旅遊發展大會上已提出「高標準推進黃海溼地生態旅遊業發展,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戰略思路,立志塑造世界自然遺產品牌,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將生態勢能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動能。
鹽城確立黃海溼地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盤活保護區現有資源,利用非保護區打造旅遊服務設施,提升經濟效益,帶動遺產地周邊區域共同發展。東線放大世遺效應,探秘自然遺產;中線加強串場河人文底蘊挖掘,解碼古老串場,注重鐵軍精神傳承,傳承紅色文化;西線加強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資源整合,讓人們戲水大縱湖蕩;北線依託黃河故道、古黃河口、萬鳥天堂等自然歷史,尋蹤黃河故道,構建全域旅遊、全景世遺旅遊空間格局。
圍繞後疫情時代市場「低密度、高質量」消費需求,鹽城不斷完善景區生態康養、智能服務等功能,策動硬體提檔升級。
荷蘭花海《只有愛·戲劇幻城》雲首演吸引610萬觀眾觀看,成為長三角文旅融合標杆。大縱湖東晉古城建成開放,東臺西溪《天仙緣》夜演、串場河夜遊、大洋灣長樂水世界夜娛等項目順利運營,「夜魔方·悅鹽城」擦亮夜經濟品牌。
下一步,鹽城還將從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個戰略功能區,面向黃海和東北亞發展兩個重要輻射面,從建設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黃海溼地旅遊保護開發,用保護手段拓展旅遊空間,用旅遊方式闡釋保護內涵,持續放大「世遺效應」,書寫高質量旅遊發展的現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