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海風吹動,葦蕩作響,成群的鳥兒在藍天上翱翔;麋鹿結伴在矮草中嬉戲,在灘涂上奔跑——在鹽城黃海溼地,隨時都能感受到這塊「自然饋贈之地」的生命活力。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綿延582公裡的海岸線,湧動著歲月的潮汐,不斷向大海生長的土地,展現著希望與生機,千萬年的滄海桑田賦予鹽城不可多得的精彩與絢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

大美溼地——

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在遼闊的鹽城黃海溼地上,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沿海灘涂面積45.53萬公頃,佔全省沿海灘涂面積的70%,現在還在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向大海延伸,呈現出潛力巨大的沿海發展空間。

這裡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來鹽城珍禽保護區越冬的丹頂鶴達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300萬隻遷徙鳥類在此駐足。這裡還擁有43種珍稀物種、62種瀕危物種,是世界級生物基因庫,有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

在茫茫沿海灘涂上,建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們均被列入我國第二批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這裡擁有世界第一個,也是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

這一切,成為大自然給予鹽城最好的饋贈。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江蘇唯一、中國第14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標誌著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了海洋!

守護淨土——

以最美姿態展現於世界舞臺

今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申遺一周年之際,又一新舉格外引人關注——當天舉行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牌儀式」上,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的鹽城,牽頭組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專委會,將與其它沿淮城市一起,共抓生態環境保護,共守生態環境生命線,共建美麗宜居、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生態經濟帶。這彰顯出鹽城守護溼地淨土的決心。

擁有了「世遺名片」,鹽城主動扛起溼地保護的國際責任。鹽城做出艱難決策——放棄已經依法得到批准的條子泥、高泥和東沙區域百萬畝灘涂圍墾計劃,將這些區域嚴格保護起來。此舉得到眾多國際組織的充分認可。

放棄百萬畝灘涂圍墾計劃「做減法」,而為擴大保護區核心區範圍,鹽城卻多次「做加法」——保護區核心區已由建區初期的26.3萬畝,擴大到33.89萬畝,成為丹頂鶴越冬棲息的理想「天堂」。丹頂鶴從建區時的220隻左右到近幾年基本穩定在600隻左右,佔中國越冬種群的80%以上。鳥類種類從建區時的265種到現在的396種,每年近300萬隻候鳥棲息在保護區內。麋鹿保護區由1986年引進的39頭發展到今年的4101頭。

寧可晚開發、慢開發,也絕不留下發展敗筆與遺憾——這是鹽城的堅守。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鹽城加強遺產生態價值探索,頒布《鹽城市黃海溼地保護條例》,從法律層面理順溼地保護機制、明確統一規劃管理、保護措施和利用方式;制定《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4.9億元亞行貸款溼地修復項目;確立「政產學研」一體化工作思路,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扶持溼地領域研究開發,深化國際生態合作,科學有效地保護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

有力保護、有序開發,鹽城黃海溼地從「綠水青山」逐漸轉換為「金山銀山」。如今,鹽城以美麗鄉村旅遊公路建設為抓手,將大洋灣、荷蘭花海、東晉水城、黃海森林公園等景區串聯成珠,培育出溼地觀光、生態康養、科普體驗等高端旅遊業態。在黃海溼地這一生態景區裡,已擁有國家5A級景區1家、國家4A級景區16家,大豐恆北村、東臺市甘港村、鹽都區楊侍村先後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漫遊世界自然遺產,探秘神奇溼地風光」 3日遊線路,入選全國百條精品線路。

統計顯示,鹽城全市生態旅遊發展年增長率超過22%,沿海旅遊已吸納12.4萬多人就業,越來越多的群眾共享到綠色財富和生態紅利。

保護與利用雙贏,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展現在世界舞臺。

遠圖長慮—

將生態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後申遺時代,鹽城生態溼地這篇「文章」的外延正加速拓展、內涵正有機擴充。去年7月,鹽城全市旅遊發展大會上已提出「高標準推進黃海溼地生態旅遊業發展,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戰略思路,立志塑造世界自然遺產品牌,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將生態勢能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動能。

鹽城確立黃海溼地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盤活保護區現有資源,利用非保護區打造旅遊服務設施,提升經濟效益,帶動遺產地周邊區域共同發展。東線放大世遺效應,探秘自然遺產;中線加強串場河人文底蘊挖掘,解碼古老串場,注重鐵軍精神傳承,傳承紅色文化;西線加強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資源整合,讓人們戲水大縱湖蕩;北線依託黃河故道、古黃河口、萬鳥天堂等自然歷史,尋蹤黃河故道,構建全域旅遊、全景世遺旅遊空間格局。

圍繞後疫情時代市場「低密度、高質量」消費需求,鹽城不斷完善景區生態康養、智能服務等功能,策動硬體提檔升級。

荷蘭花海《只有愛·戲劇幻城》雲首演吸引610萬觀眾觀看,成為長三角文旅融合標杆。大縱湖東晉古城建成開放,東臺西溪《天仙緣》夜演、串場河夜遊、大洋灣長樂水世界夜娛等項目順利運營,「夜魔方·悅鹽城」擦亮夜經濟品牌。

下一步,鹽城還將從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個戰略功能區,面向黃海和東北亞發展兩個重要輻射面,從建設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黃海溼地旅遊保護開發,用保護手段拓展旅遊空間,用旅遊方式闡釋保護內涵,持續放大「世遺效應」,書寫高質量旅遊發展的現實篇章。

相關焦點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9月29日上午,在鹽城舉行的「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上,圖書作者、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 「詩和遠方」就在腳下 乘著高鐵來鹽城看世界自然遺產!
    鹽城風光旅行社的導遊劉紅稱,之前由於距離和交通的原因,來鹽城的遊客較少,可自從高鐵開通後,很多遊客喜歡來鹽城溼地旅遊,特別是青島過來的遊客,2小時即到達鹽城,遊客人數同比增長不少。   在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有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 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鹽城黃海溼地成功躋身「世遺」 填補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盧日偉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中國江蘇網7月6日訊 (記者 卞小燕) 「鹽城通過!祝賀中國!」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長三角一體化|後申遺時代,鹽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範
    自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謀劃部署「後申遺時代」黃海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工作。12月9日,《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綱要(2019-2021)》印發實施,這是鹽城市為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利用精心繪製的「路線圖」。鹽城黃海溼地是我國自然遺產中與國際聯繫最緊密、受國際關注度最高的遺產地。
  • 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 2021國考行測備考: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驕傲了我的國,中國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截止目前已有50多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4處,你都知道嗎?
  • 鹽城「公式」
    這個中點和補給站不僅是中國長三角地區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以它為核心,可以畫出視角更加宏大的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萬宏蕾 編輯顧佳贇黃海溼地 - 灘涂紅毯(戚曉雲/攝)「從韓國首爾仁川機場起飛時,可以在機場附近看到大面積灘涂,與鹽城南洋機場起飛後,在鹽城海邊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
  • 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
    大家都知道截止最新,咱們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55處,已經居世界第一。原來的世界第一是義大利,現在是中國。那這個世界遺產,又分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還有是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遺產。截止現在,咱們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37處,雙重遺產4處,自然遺產14處。那今天咱們先介紹一處世界自然遺產,新疆自治區的天山山脈。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或許可以把稀有的自然遺產 之旅放入你的口袋名單!珍貴的四個日本自然遺產分別位於東北的白神山地、鹿兒島縣的屋久島、北海道知床及東京的小笠原諸島,接下來就一一介紹這些自然遺產的美麗之處,趕快來規劃你一生一定要欣賞過的日本自然生態旅遊!▋什麼是世界遺產?
  • 2019年新增世界遺產盤點 你的旅遊新方向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落下帷幕。今年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個遺產項目中,歐洲和北美地區有15項,亞太地區10項,阿拉伯地區2項,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有1項。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會上先後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一大亮點。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扛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一年來,全市上下一心,持續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推動黃海溼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保護生態的共識轉化為保護自然遺產的不竭動力。
  • 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入選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自然保護聯盟)新近發布消息稱,在最新版本的《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新收錄中國4家、英國1家、美國3家暗夜星空保護地為新成員,其中就有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野鹿蕩毗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更體現了自然之美。野鹿蕩位於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長三角地區,26平方公裡沒有光汙染。「在城市,星空已成為稀缺資源。因此,在這裡設立暗夜星空保護地,有重要的社會教育意義。」在野鹿蕩保護地做管理工作的馬連義表示,希望加強保護地間的合作,為子孫後代保留清朗的天空,做到「天上有星空,心中有哲思」。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7月,長三角新增兩處世界遺產,位於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與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相比良渚古城,鹽城溼地的「動靜」小了點。不少人知道的是,這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自然遺產,是全球數百萬遷徙候鳥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其中包括多種珍稀瀕危物種。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自然和文化遺產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區域    提名地區總面積為999.75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635.75平方公裡;核心次區面積364平方公裡;緩衝區面積278.88平方公裡。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
    2010年8月1日以「中國丹霞」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是中國和世界上丹霞景觀的例證。申報世界遺產成功,不但表明中國丹霞六個提名地的遺產價值的獨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中國丹霞,是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第四十項世界遺產。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2017年2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渤海-黃海海岸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其中列出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4處受到國際關注的關鍵候鳥棲息地。        2018年1月,中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是世界第一,貴州是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國於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2020年,全國已有53項成為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3項,居世界第一。貴州有三項,排名全國第一。
  •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黃(渤海溼地),如果昨天世界遺產大會上沒有宣布黃渤海溼地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也許很多朋友都不會關注,實際上,這是世界上候鳥移動路線的重要場所,主要位於中國的黃海渤海沿岸,這裡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灘,從亞洲最危險的物種物種轉移到亞洲最重要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