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2020-12-06 澎湃新聞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

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活動的第一站「走進南京大學」同步開啟。市委書記戴源,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等出席。

▲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質學家、海岸地貌學家王穎向我市贈送了由她主編的黃海溼地保護最新科研刊物

▲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

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

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市委書記戴源致辭

戴源在致辭時對南京大學和團省委對活動開展給予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並簡要介紹了鹽城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他說,鹽城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一座嶄新的城市、一座有愛的城市,我們真誠希望南京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學子,到鹽城來與我們共同建設這座美麗的城市。

戴源表示,鹽城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始終致力於生態環境保護,徐秀娟式生態衛士不斷湧現。

但保護生態、保護生命除了需要感情和熱情,更需要紮實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實踐。

南京大學等高校擁有文化與自然遺產方面強大的研究團隊和頂級的研究成果,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推動南京大學等高校把鹽城黃海溼地作為最好的研究對象,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轉化為鹽城溼地保護利用的生動實踐。

我們將用最高禮遇、最深情誼和最好政策,歡迎南京大學等高校的師生更多走進鹽城、了解鹽城,鹽城的C位留給你們、等待你們。

▲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致辭

楊忠對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說,鹽城黃海溼地作為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世界自然遺產,具有深遠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近年來,南京大學與鹽城圍繞科研創新、研究生培養、醫學院以及附屬醫院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深度合作。

雙方合作建成政產學研平臺3個,技術轉移分中心1個,大學科學園1個。

南京大學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努力促成高校高水平科研機構和地方政府多專業、跨領域合作,共同建立黃海溼地科研、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基地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科研共享的新高地、人才共育的新平臺、校地合作的新典範,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南京大學新的更多貢獻。

▲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致辭

司勇說,全省高校團組織要動員廣大青年學生通過此次活動,廣泛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理念,鼓勵大家成為建設「美麗江蘇」的代言人和引領者。

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美麗江蘇」建設的決策部署,鼓勵大家積極響應「凝聚青春力量、助力美麗江蘇」號召,用「青春行動」繪製一幅幅「美麗江蘇」的生態畫卷。

要利用好黃海溼地這一寶貴資源,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走進溼地開展研究,鼓勵大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進一步挖掘溼地內涵價值,加大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研究,用智慧厚植「美麗江蘇」的生態底色,為建設「美麗江蘇」貢獻青春力量。

啟動儀式上,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質學家、海岸地貌學家王穎就溼地保護及可持續發展作了主題演講,並向我市贈送了由她主編的黃海溼地保護最新科研刊物。我市與南京大學籤署了成果轉化合作協議,在鹽設立的南京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正式揭牌。

會後,與會嘉賓共同參觀了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

南京大學副校長王志林、陸延青,市領導崔浩、蔣巍,市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南京大學部分專家學者及師生等參加。

來源: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

記者:呂正龍 郜野喬

組稿:趙新立

原標題:《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鹽城特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9月29日上午,在鹽城舉行的「心路歷程 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上,圖書作者、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 鹽城黃海溼地成功躋身「世遺」 填補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 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綿延582公裡的海岸線,湧動著歲月的潮汐,不斷向大海生長的土地,展現著希望與生機,千萬年的滄海桑田賦予鹽城不可多得的精彩與絢麗。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
  • 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入選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自然保護聯盟)新近發布消息稱,在最新版本的《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新收錄中國4家、英國1家、美國3家暗夜星空保護地為新成員,其中就有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野鹿蕩毗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更體現了自然之美。野鹿蕩位於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長三角地區,26平方公裡沒有光汙染。「在城市,星空已成為稀缺資源。因此,在這裡設立暗夜星空保護地,有重要的社會教育意義。」在野鹿蕩保護地做管理工作的馬連義表示,希望加強保護地間的合作,為子孫後代保留清朗的天空,做到「天上有星空,心中有哲思」。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扛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一年來,全市上下一心,持續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推動黃海溼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保護生態的共識轉化為保護自然遺產的不竭動力。
  • 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 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和中國其他所有17項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不同的是,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遺產地為海域,因此可以說本次申遺成功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開始。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有人將鹽城溼地比照荷蘭東北部和德國西北部的瓦登海,它同樣是沿海溼地、世界遺產,瓦登海一年能吸引遊客1200多萬人次——言下之意,鹽城這片溼地,在世界遺產的知名度「加持」下,旅遊大有可為。可吳其江不太談旅遊。申遺成功的興奮之後,他忙碌依舊。自2016年起,他擔任鹽城市黃海溼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至今。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IUCN再次通過一項關於保護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尤其是黃海海區潮間帶棲息地和水鳥的決議,黃海地區的全球突出普遍價值得到認可。決議呼籲在黃海地區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方式,促進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黃渤海沿岸是黃海生態區海岸線的主要部分,中國政府對黃海生態保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 江蘇鹽城:「生態優先」為溼地「築巢引鳥」
    中國江蘇網訊 11月23日,國網鹽城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江蘇鹽城黃海森林公園附近的10千伏電線桿上加裝人工鳥窩 初冬時節,大批的候鳥相繼飛抵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是珍禽鳥類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資源。
  • 長三角一體化|後申遺時代,鹽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範
    自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謀劃部署「後申遺時代」黃海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工作。12月9日,《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綱要(2019-2021)》印發實施,這是鹽城市為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利用精心繪製的「路線圖」。鹽城黃海溼地是我國自然遺產中與國際聯繫最緊密、受國際關注度最高的遺產地。
  • 「詩和遠方」就在腳下 乘著高鐵來鹽城看世界自然遺產!
    隨著申遺的成功,鹽城溼地已成為世界的溼地。  如何用好溼地資源,打好「生態牌」?鹽城的自然風光能讓人打開心扉,而作為淮揚菜系中的一支流派的「鹽城菜」也一定能讓人大快朵。頤。碗大凸顯北方人的豪氣、爽朗、大氣,半湯半水則顯出南方人的細膩。
  •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黃(渤海溼地),如果昨天世界遺產大會上沒有宣布黃渤海溼地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也許很多朋友都不會關注,實際上,這是世界上候鳥移動路線的重要場所,主要位於中國的黃海渤海沿岸,這裡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灘,從亞洲最危險的物種物種轉移到亞洲最重要的物種
  • 鹽城移動保障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賽
    近日,「騎越溼地 築夢鹽城」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賽在東臺弶港鳴槍開跑。鹽城移動作為活動的通信保障單位,積極與組委會溝通,組織專人提前路測、現場保障,圓滿完成通信保障任務。為確保本次賽事移動通信網絡安全運行,保障用戶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的正常需求,鹽城移動根據場地分布,超前規劃,明確分工,並結合通信保障車光纜布放和站點開通調試。
  • 江蘇鹽城:「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陳慶華 攝 中新網鹽城11月26日電(顧名篩 陳慶華 周新衡)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
  • 「大美溼地·水韻鹽城」:鹽城旅遊聚焦香港目光
    作為本次旅遊推介的重點城市之一,鹽城旅遊以形式靈活的主題推介、引人入勝的文藝表演以及色香味俱佳的特色美食推介,全面展示了「大美溼地·水韻鹽城」的新形象,並推出一批富有鹽城特色的全新旅遊產品。 22日上午10時,在鹽城旅遊產品推介會上,推介人用生動的語言,將綠色溼地生態、白色海鹽文化、藍色海港風光以及水滸傳發祥地、麋鹿典故、枯枝牡丹、範公堤等鹽城自然和人文旅遊元素娓娓道來;用一幅幅精美畫面,一個個精彩鏡頭,展示出鹽城旅遊的魅力,引得現場香港市民嘖嘖稱讚。
  • 鹽城「公式」
    這個中點和補給站不僅是中國長三角地區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以它為核心,可以畫出視角更加宏大的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萬宏蕾 編輯顧佳贇黃海溼地 - 灘涂紅毯(戚曉雲/攝)「從韓國首爾仁川機場起飛時,可以在機場附近看到大面積灘涂,與鹽城南洋機場起飛後,在鹽城海邊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
  • 手牽手保護大美溼地,心連心守護世遺家底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堅持以生態彰顯特色,精心守護世遺家底,不斷在放大黃海溼地世遺效應上創造新價值。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安全保衛處處長 劉彬說:「我們在它腿上裝了一個GPS發射器,它會定時地發送它所在位置的GPS位點,對這個重點保護動物的一個科研監測,通過這個監測活動,能夠最終了解我們長江中下遊繁殖的這些東方白鸛的種群,是否會在春季的時候會加入到整個大的一個遷徙序列
  • 快來鹽城領略自然之美!
    2020年11月出版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著重介紹了鹽城九龍口地理風貌。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以「原生態、慢生活、深體驗」為發展定位,打造出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溼地生態,同時也給鳥類營造了一個舒適安逸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