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海溼地(資料圖片)。 盧日偉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中國江蘇網7月6日訊 (記者 卞小燕) 「鹽城通過!祝賀中國!」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是一個系列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包括16個申報點。此次成功躋身「世遺」的「第一期」範圍包括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鹽城條子泥市級溼地公園、東臺市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和東臺市高泥淤泥質海灘溼地保護小區。
「21個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含中國),有18個其他國家聯署支持鹽城!無一票反對!」鹽城市申遺辦負責人介紹。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鴴鷸類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繁殖地,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受脅物種數達23種,幾乎覆蓋該遷徙路線所有的25種受脅物種;遷徙路線的16處潮間帶水鳥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中,有7處位於黃(渤)海區域。其中鹽城黃海溼地是面積最大、重要性最高的一塊,對整個遷飛路線的貢獻位列全部1030個重要候鳥棲息地第三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這裡是珍稀瀕危候鳥保護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棲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
鑑於黃海溼地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地位和面臨的威脅,世界保護大會分別於2012年和2016年達成「加強黃海生態區溼地保護」的決議。2016年,我國啟動申遺,並於2018年提交申報材料。
為守護好大美溼地,鹽城在上個世紀先後建立珍禽、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保護區先後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珍禽保護區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網絡成員。進入新時代,鹽城積極探索綠色轉型、綠色跨越發展路徑,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申遺成功,更堅定了我們推動溼地保護管理的信心。今後,鹽城將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生態系統治理,一起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鹽城市市長曹路寶在世界遺產地提名表決後的發言中說。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標誌著中國世界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結果顯示,第一期提名地能夠成為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保護世界遺產的成功典範。我國將在2022年前,推動涉及遼寧、河北、山東等相關保護地的第二期世界遺產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