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世遺榮譽、扛起世遺責任、放大世遺效應。自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謀劃部署「後申遺時代」黃海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工作。12月9日,《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綱要(2019-2021)》印發實施,這是鹽城市為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利用精心繪製的「路線圖」。
鹽城黃海溼地是我國自然遺產中與國際聯繫最緊密、受國際關注度最高的遺產地。《三年行動綱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全球生態系統治理,以國際標準、世界眼光、科學精神把世界遺產這塊金字招牌高水平地保護好、打造好,推動世遺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競爭優勢,使鹽城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典範。
圖說:上萬隻鸕鷀棲息在湖面上。鹽城市委宣傳部供圖(下同)
「三步走」擦亮金字招牌
第一步
到2021年,鹽城黃海溼地遺產實現全面保護,管理監測、研究和能力建設體系初步形成,遺產地公眾教育普遍開展,鹽城在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樞紐作用明顯,黃(渤)海溼地國際會議成為國際公認的溼地遺產交流合作平臺。
以鹽城為核心的候鳥遷飛路線城市聯盟成立,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合作框架初步形成,國際溼地城市創建成功。遺產地生態旅遊基礎設施條件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有效改善,一批鹽城世界遺產精品線路和鹽城黃海溼地遺產統一品牌基本形成,遺產旅遊熱度不斷提升,年吸引遊客人數持續增長,打造全球生態旅遊目的地取得顯著進展。
第二步
到2025年,鹽城黃海溼地遺產實現科學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國內外優秀科研機構匯集,專業精英人才薈萃、生態修復亮點紛呈,保護管理水平走在全球前列。
以鹽城為核心的候鳥遷飛路線城市聯盟國際影響力顯現,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合作框架成為地區間互惠互信的平臺,遺產交流合作成為常態。遺產地生態和全球生態旅遊目的地影響力顯著提升,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實現整體系統保護,現代化展示、體驗體系全面建成,遺產價值得到深入挖掘和活態傳承。統一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遺產品牌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
第三步
展望2035年,這塊太平洋西海岸亞洲最大的廣袤灘涂、輻射沙脊、百萬隻候鳥和各類動植物的棲息家園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河海安瀾、碧水暢流、魚翔淺底、鶴舞鹿鳴、候鳥歡飛、遊人如織」的美好願景變成現實。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遺產品牌享譽中外,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合作模式成為地區間合作典範,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在黃海生態區乃至全球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圖說:騰飛的水鳥。
「政產學研」一體化守護自然遺產
成立鹽城市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統籌全市遺產保護工作,構建以鹽城市溼地與遺產管理辦公室為主導、黃(渤)海溼地國際會議為平臺、黃(渤)海溼地研究院為支撐,遺產地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政產學研」組織保障體系,切實肩負起保護世界遺產的歷史使命,守護好這塊寶貴的自然遺存。
加強遺產系統保護
凝聚保護共識。按照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有關國際公約要求,堅持嚴格保護,世代傳承,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
強化執法檢查。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專項行動,堅決查處破壞遺產地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發揮黃海溼地環境資源法庭作用,建立黃海溼地保護執法協作機制,依法查處侵佔、破壞黃海溼地等違法行為。
加強紅線管控。嚴格控制涉及遺產地的項目審批,從源頭控制和預防環境汙染。各相關地區要科學劃定溼地生態紅線,確保黃海溼地生態系統功能不退化、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強化規劃引領。組織編制黃海溼地保護規劃,明確黃海溼地保護的區域範圍、目標任務、總體布局、保護重點、保障措施、保護投入和利用方式。
圖說:勺嘴鷸正在覓食。
提升遺產管理水平
加大管理保護力度。建立以大數據、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黃海溼地監測管理系統,組建遺產地專業管理隊伍,設置遺產地保護界標,提高遺產地實時監控能力。
開展溼地遺產科研。推動設立國家級黃(渤)海溼地研究院,深化與北京林業大學、復旦大學、韓國慶北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深入開展溼地保護科研。
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借鑑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等相關經驗,以恢復和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為導向,以黃海溼地保護修復兩年行動計劃為主線,精細化推動生態修復工作。大力實施綠化造林工程,建設海堤生態隔離林屏障。
增強遺產傳承活力
統一遺產地對外形象標識,設立鹽城世界遺產地門戶網站、創建遺產地微信公眾號。
建設鹽城溼地遺產博物館、城市溼地公園,促進保護展陳、公眾教育和生態旅遊。
各有關地區圍繞珍禽、麋鹿、勺嘴鷸、黃海輻射沙脊群等資源,打造特色主題館。
在文學藝術作品、科普讀物、中小學的地方校本課程教材、旅遊指南和專業工具書中體現鹽城溼地遺產內容,進一步擴大鹽城世界自然遺產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圖說:海塗龍盤。
加強國際合作交流
每年舉辦黃(渤)海溼地國際會議,加強與聯合國溼地公約組織、溼地國際等國際組織合作交流,建立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城市聯盟,推動沿線城市溼地和候鳥保護工作。
每年舉辦鹽城國際觀鳥節和觀鳥裝備展,打造成為國際上「愛鳥、觀鳥、護鳥」的組織和人士交流、分享的國際節日。
積極籌辦世界溼地生態旅遊大會,用國際化語言講好鹽城故事。
推進溼地生態旅遊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度,圍繞「遺產+」新經濟,制定遺產地生態旅遊規劃,高標準推進黃海溼地生態旅遊業發展。
重點改造提升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中華麋鹿園,新建鹽城野生動物園、袁家尖度假島,加快改造提升新洋港老街、黃沙港漁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弶港世遺小鎮,完善提升野鹿蕩特色生態旅遊,科學實施蹲門退養區生態修復。
積極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建設,全力創成國際溼地城市。
圖說:和諧家園。
鼓勵公眾參與保護
充分動員社會力量,鼓勵共青團、婦聯、學聯、少先隊等社會團隊,大中小學生,NGO組織及國內外相關人士,參與遺產保護管理、遷徙候鳥保護、國際會議服務等工作。
建立健全志願者制度,實行服務時長積分制管理,通過對優秀志願者頒發證書等形式,提升志願服務的社會影響力和志願者的榮譽感。
建立健全違法違規行為公眾舉報與曝光制度,開通遺產保護管理監督舉報電話,鼓勵公眾、媒體、社會組織參與遺產地的保護監督,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