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鹽城濱海港鋼鐵基地計劃總投資達337.2億元的9個重大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集中開工,將為寶武鋼鐵、德龍鎳業等重大鋼鐵產業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接軌大上海,深耕長三角。鹽城正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承接上海資源溢出效應,努力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和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這兩年,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大保護、一帶一路向東拓展多個政策機遇疊加,給鹽城的發展勁吹時代的「東風」。而此時,鹽通高鐵的通車,無疑開闢出一條新的接軌上海高效、快速的交通走廊,成為融入長三角的強勁「黏合劑」。
01
鹽通高鐵開通 啟動接軌上海「加速度」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高鐵開通帶給鹽城老百姓的不只是交通的便捷,更有在「高」歌「快」進的鐵路網絡中構建起的鹽城產業發展新格局。
從4小時到2小時,縮短的不僅是鹽城到上海的時空距離,更有鹽城人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心理距離。儘管躋身長三角區域一體化27個中心區城市行列,但位於最北側的鹽城,相較於沿滬(環滬)城市,交通短板一直有著可能被邊緣化的緊迫感。
鹽通高鐵自建設之初,就給了鹽城足夠底氣。兩年前,趕在高鐵開通之前的「窗口期」,鹽城正式確立了「兩海兩綠」發展路徑,把「接軌上海」納入全市最高層面的戰略之一,出臺了《鹽城市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規劃》,全市域、全領域、全產業鏈進行對接,主動謀劃、搶抓機遇,為未來新一輪大發展積蓄動能。
這些年來,鹽城密集赴滬,動作頻頻,「鹽之有味」鹽城農產品上海宣傳周、「滬動鹽城」鹽城上海宣傳文化旅遊周、「匯鹽行動」走進上海名校優生……每年在上海舉辦各類經貿交流活動超過100場次,招商引資、宣講推介、調研學習,成效顯著。
▲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濱海港碼頭
其實,細數這兩座相隔300多公裡的城市,卻有著半個多世紀的「血緣之親」。在大豐區,有一片307平方公裡的上海「飛地」——上海農場。這是上海域外最大的一塊「飛地」。也是因為這情牽一線的特殊紐帶,早在10多年前,鹽城就一直在努力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
2004年,鹽城在蘇北城市中率先成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會觀察員。從2007年起,鹽城提出要全面啟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加強與上海及長三角其他城市間的合作,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關係日益密切。
2014年,上海市政府、江蘇省政府在「飛地」之上共建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這是上海、江蘇省級層面的合作共建園區,也是上海唯一的市級對外合作園區。在「飛地」紐帶連接下,鹽城與上海從農產品保障向產業聯動縱深拓展。
上海是中國經濟的橋頭堡,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2018年,鹽城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通過學習上海、服務上海、聯通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而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城市能級,努力把鹽城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和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從國家層面看,是大勢所趨。從上海層面看,是發展戰略。從鹽城自身看,是內在要求。」市委書記戴源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是國家重大戰略,而上海要保持建設用地合理開發強度,有的產業本地很難消化,鹽城依託資源多、空間大、後勁足的優勢,主動融入上海都市圈建設大局,積極承擔上海疏解的非核心功能,可以為上海發展作出更多服務,也符合上海發展趨勢和需求。
鹽通高鐵的通車,為鹽城加快融入上海經濟圈創造了重大機遇,開啟接軌上海的「加速度」。新的交通格局構建新發展態勢,藉助高鐵一路暢行,鹽城在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大有可為。
02
借船出海 站立長三角「新風口」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中央部署和推動的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長三角城市群多個城市都吹響了「接軌上海」的號角。主動接軌、融入發達地區,藉助其溢出效應發展自我,是許多發展中地區的戰略路徑。那麼,作為中心區城市之一的鹽城如何順勢而為,借勢而進,造勢而起,站立長三角一體化的新風口?
上海是長三角開放的前沿和創新的龍頭,接軌上海就是接軌創新、接軌國際化。戴源表示,隨著鹽通高鐵的開通,鹽城與上海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兩地人民的交往會更加頻繁,心理距離也會「親上加親」,融入上海經濟圈的鹽城將會進一步強化城市的功能配套,努力吸引更多上海企業、上海要素、上海資源、上海標識向鹽城集聚,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進而把鹽城建設成為長三角北翼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全面實施,鹽城已成為長三角地區直供上海蔬菜面積最大城市,銷往上海農產品超過330億元。目前已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37個,佔上海建成市外基地數的近一半,所有基地實現生產流通可視化可追溯全覆蓋。
▲光明銀寶乳業公司車間
2020年11月,在鹽城農產品上海宣傳周中,「鹽之有味」農產品飄香申城。為打通鹽城農產品進上海社區的最後一公裡,讓上海市民能夠更加便捷地購買到鹽城農產品,鹽城持續推進農產品進上海工作力度,9個縣(市、區)在上海新建、改造提升鹽城農產品直銷窗口、形象店206個,優質大米、四大家魚、大閘蟹、健康畜禽、西蘭花等一批優質農產品已登陸盒馬鮮生、美菜網等網上銷售平臺。
不僅是農產品保障,隨著鹽城把「接軌上海」納入全市最高層面的戰略之一,兩地企業主動對接,各種合作縱深拓展。2020年7月18日,大豐區舉辦的接軌上海重大項目籤約活動上,總投資超270億元的16個項目開工籤約,光明食品、上海臨港、東方國際等一批企業紛紛「站臺」,在鹽城布局項目、建設基地。
2020年10月30日,華人運通新能源汽車項目投產,高合HiPhiX首批試生產車順利下線。2020年12月初,寶武鋼鐵配套工程啟動,隨著2000萬噸綠色精品鋼鐵生產基地項目落戶,鹽城迎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單體超千億元特大產業項目。投資700億元的上海康養基地項目全面推進。目前,鹽城與上海合作共建園區達到12家,佔上海對外合作共建園區的三分之一,上海在鹽城投資的企業近500家,總投資超過1700億元。
鹽城是蘇北地區唯一進入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也是黃海沿線的重要節點。鹽通高鐵通車,徹底打通我國的沿海動脈大通道,北至青島乃至環渤海經濟圈,南接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這條高鐵的意義不僅是鹽城和南通通車,更在於有效連接起青島和上海,在黃海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發展帶。」市長曹路寶認為,過去沿黃海城市受交通限制,城市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聯繫不夠緊密。現在,集港口、航空、公路、鐵路等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已經形成,特別是青鹽、鹽通鐵路的全線通車,打通中國沿海發展大通道,將過去點狀發展的黃海沿線城市串聯成帶。鹽城處在上海至青島的中間節點,是資源要素融通的交會點,在沿黃海城市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區域優勢進一步凸顯。
03
「生態+」 點燃高質量「強引擎」
每年入冬,東臺條子泥數以百萬計的南遷候鳥在這裡棲息、換羽、覓食,其中不乏勺嘴鷸、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珍稀鳥類。潮漲潮落間,萬鳥翔集,蔚為壯觀。
再往前走是有「海邊綠寶石」之稱的黃海森林公園,這片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森林,經過50多年的孕育,成片的樹林從無到有,傾斜著軀幹,在鹽鹼地上奇蹟般生長。
申遺成功後,鹽城黃海溼地旅遊迅速升溫,成為「網紅打卡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長三角文旅產業一體化也進入提質增速階段。鹽通高鐵的通車,讓鹽城「南大門」——東臺正式邁入與上海的同城時代。
2020年9月,在上海舉辦的東臺旅遊(上海)推廣月活動中,以生態康養為主題的旅遊目的地深受上海市民青睞,在更高層次加快建設長三角知名的生態休閒康養勝地,全面接軌上海,讓更多的滬上遊客「森呼吸」「品世遺」「嘗美味」。
▲來自上海的遊客在大豐知青農場展廳裡參觀
「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中唯一一個自然遺產地城市,而且擁有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百萬畝生態防護林,這將是上海人旅遊、康養最佳選擇地。上海計劃在鹽城東臺建設長三角康養基地,也是看中了生態資源和城市資源的互補互融性。」戴源認為,鹽城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最具差別化的競爭力有3個:一是生態溼地,二是風電、光電等資源,三是現代農業。
好水好土好空氣,才有好莊稼,才能強農業。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唯一農業產值超千億的城市,生態好、空間大、農業強,種著全國1.1%的糧食,養著全國1.2%的豬,有著長三角城市群中不可或缺的現代農業供給。
上海是長三角最大的農副產品消費市場,鹽城每年超過20%的農副產品供銷上海市場。阜寧黑豬肉、射陽大米、東臺西瓜、大縱湖大閘蟹、鹽城草雞蛋、大豐海產品等一大批綠色農產品,以其優質和特色深受上海採購商和廣大市民的喜愛。
綠色是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亮色,更是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
鹽城擁有582公里海岸線和680萬畝灘涂,有著豐富的可開發的「風光」資源。海上風電規劃容量822萬千瓦,共35個風場,佔江蘇規劃容量的56%,全國規劃容量的11%,成為「海上三峽」的主戰場。
立足資源稟賦,鹽城實現風光資源系統化、規模化、集中化開發,先後編制出臺了《鹽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新能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做好產業選擇、科技研發、後期維護全產業鏈布局。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佔全國近二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城市用電60%來自無碳發電,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和綠色能源城市。
半個多世紀前,一群熱血青年在時代的呼聲中,從上海來到大豐,造就了鹽城與上海情牽一線的特殊紐帶。60多年後,鹽通高鐵通車,兩座人文相親的城市有了鐵軌上的全新速度。
列車加速飛奔的呼嘯聲,也是鹽城發展提速的哨音。作為沿海空間大、岸線長、灘涂多、資源豐富的資源大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的鹽城,以「生態立市」點燃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打造長三角北翼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在推動國家戰略中彰顯鹽城作為。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周 俊 王穀雨
攝 影 |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王亞洲 通訊員 陳其龍
值班主任 | 夏泓泉
原標題:《憑「海」揚帆長三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