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海」揚帆長三角

2021-01-10 澎湃新聞

2020年12月2日,鹽城濱海港鋼鐵基地計劃總投資達337.2億元的9個重大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集中開工,將為寶武鋼鐵、德龍鎳業等重大鋼鐵產業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接軌大上海,深耕長三角。鹽城正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承接上海資源溢出效應,努力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和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這兩年,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大保護、一帶一路向東拓展多個政策機遇疊加,給鹽城的發展勁吹時代的「東風」。而此時,鹽通高鐵的通車,無疑開闢出一條新的接軌上海高效、快速的交通走廊,成為融入長三角的強勁「黏合劑」。

01

鹽通高鐵開通 啟動接軌上海「加速度」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高鐵開通帶給鹽城老百姓的不只是交通的便捷,更有在「高」歌「快」進的鐵路網絡中構建起的鹽城產業發展新格局。

從4小時到2小時,縮短的不僅是鹽城到上海的時空距離,更有鹽城人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心理距離。儘管躋身長三角區域一體化27個中心區城市行列,但位於最北側的鹽城,相較於沿滬(環滬)城市,交通短板一直有著可能被邊緣化的緊迫感。

鹽通高鐵自建設之初,就給了鹽城足夠底氣。兩年前,趕在高鐵開通之前的「窗口期」,鹽城正式確立了「兩海兩綠」發展路徑,把「接軌上海」納入全市最高層面的戰略之一,出臺了《鹽城市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規劃》,全市域、全領域、全產業鏈進行對接,主動謀劃、搶抓機遇,為未來新一輪大發展積蓄動能。

這些年來,鹽城密集赴滬,動作頻頻,「鹽之有味」鹽城農產品上海宣傳周、「滬動鹽城」鹽城上海宣傳文化旅遊周、「匯鹽行動」走進上海名校優生……每年在上海舉辦各類經貿交流活動超過100場次,招商引資、宣講推介、調研學習,成效顯著。

▲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濱海港碼頭

其實,細數這兩座相隔300多公裡的城市,卻有著半個多世紀的「血緣之親」。在大豐區,有一片307平方公裡的上海「飛地」——上海農場。這是上海域外最大的一塊「飛地」。也是因為這情牽一線的特殊紐帶,早在10多年前,鹽城就一直在努力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

2004年,鹽城在蘇北城市中率先成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會觀察員。從2007年起,鹽城提出要全面啟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加強與上海及長三角其他城市間的合作,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關係日益密切。

2014年,上海市政府、江蘇省政府在「飛地」之上共建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這是上海、江蘇省級層面的合作共建園區,也是上海唯一的市級對外合作園區。在「飛地」紐帶連接下,鹽城與上海從農產品保障向產業聯動縱深拓展。

上海是中國經濟的橋頭堡,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2018年,鹽城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通過學習上海、服務上海、聯通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而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城市能級,努力把鹽城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和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從國家層面看,是大勢所趨。從上海層面看,是發展戰略。從鹽城自身看,是內在要求。」市委書記戴源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是國家重大戰略,而上海要保持建設用地合理開發強度,有的產業本地很難消化,鹽城依託資源多、空間大、後勁足的優勢,主動融入上海都市圈建設大局,積極承擔上海疏解的非核心功能,可以為上海發展作出更多服務,也符合上海發展趨勢和需求。

鹽通高鐵的通車,為鹽城加快融入上海經濟圈創造了重大機遇,開啟接軌上海的「加速度」。新的交通格局構建新發展態勢,藉助高鐵一路暢行,鹽城在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大有可為。

02

借船出海 站立長三角「新風口」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中央部署和推動的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長三角城市群多個城市都吹響了「接軌上海」的號角。主動接軌、融入發達地區,藉助其溢出效應發展自我,是許多發展中地區的戰略路徑。那麼,作為中心區城市之一的鹽城如何順勢而為,借勢而進,造勢而起,站立長三角一體化的新風口?

上海是長三角開放的前沿和創新的龍頭,接軌上海就是接軌創新、接軌國際化。戴源表示,隨著鹽通高鐵的開通,鹽城與上海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兩地人民的交往會更加頻繁,心理距離也會「親上加親」,融入上海經濟圈的鹽城將會進一步強化城市的功能配套,努力吸引更多上海企業、上海要素、上海資源、上海標識向鹽城集聚,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進而把鹽城建設成為長三角北翼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全面實施,鹽城已成為長三角地區直供上海蔬菜面積最大城市,銷往上海農產品超過330億元。目前已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37個,佔上海建成市外基地數的近一半,所有基地實現生產流通可視化可追溯全覆蓋。

▲光明銀寶乳業公司車間

2020年11月,在鹽城農產品上海宣傳周中,「鹽之有味」農產品飄香申城。為打通鹽城農產品進上海社區的最後一公裡,讓上海市民能夠更加便捷地購買到鹽城農產品,鹽城持續推進農產品進上海工作力度,9個縣(市、區)在上海新建、改造提升鹽城農產品直銷窗口、形象店206個,優質大米、四大家魚、大閘蟹、健康畜禽、西蘭花等一批優質農產品已登陸盒馬鮮生、美菜網等網上銷售平臺。

不僅是農產品保障,隨著鹽城把「接軌上海」納入全市最高層面的戰略之一,兩地企業主動對接,各種合作縱深拓展。2020年7月18日,大豐區舉辦的接軌上海重大項目籤約活動上,總投資超270億元的16個項目開工籤約,光明食品、上海臨港、東方國際等一批企業紛紛「站臺」,在鹽城布局項目、建設基地。

2020年10月30日,華人運通新能源汽車項目投產,高合HiPhiX首批試生產車順利下線。2020年12月初,寶武鋼鐵配套工程啟動,隨著2000萬噸綠色精品鋼鐵生產基地項目落戶,鹽城迎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單體超千億元特大產業項目。投資700億元的上海康養基地項目全面推進。目前,鹽城與上海合作共建園區達到12家,佔上海對外合作共建園區的三分之一,上海在鹽城投資的企業近500家,總投資超過1700億元。

鹽城是蘇北地區唯一進入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也是黃海沿線的重要節點。鹽通高鐵通車,徹底打通我國的沿海動脈大通道,北至青島乃至環渤海經濟圈,南接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這條高鐵的意義不僅是鹽城和南通通車,更在於有效連接起青島和上海,在黃海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發展帶。」市長曹路寶認為,過去沿黃海城市受交通限制,城市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聯繫不夠緊密。現在,集港口、航空、公路、鐵路等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已經形成,特別是青鹽、鹽通鐵路的全線通車,打通中國沿海發展大通道,將過去點狀發展的黃海沿線城市串聯成帶。鹽城處在上海至青島的中間節點,是資源要素融通的交會點,在沿黃海城市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區域優勢進一步凸顯。

03

「生態+」 點燃高質量「強引擎」

每年入冬,東臺條子泥數以百萬計的南遷候鳥在這裡棲息、換羽、覓食,其中不乏勺嘴鷸、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珍稀鳥類。潮漲潮落間,萬鳥翔集,蔚為壯觀。

再往前走是有「海邊綠寶石」之稱的黃海森林公園,這片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森林,經過50多年的孕育,成片的樹林從無到有,傾斜著軀幹,在鹽鹼地上奇蹟般生長。

申遺成功後,鹽城黃海溼地旅遊迅速升溫,成為「網紅打卡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長三角文旅產業一體化也進入提質增速階段。鹽通高鐵的通車,讓鹽城「南大門」——東臺正式邁入與上海的同城時代。

2020年9月,在上海舉辦的東臺旅遊(上海)推廣月活動中,以生態康養為主題的旅遊目的地深受上海市民青睞,在更高層次加快建設長三角知名的生態休閒康養勝地,全面接軌上海,讓更多的滬上遊客「森呼吸」「品世遺」「嘗美味」。

▲來自上海的遊客在大豐知青農場展廳裡參觀

「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中唯一一個自然遺產地城市,而且擁有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百萬畝生態防護林,這將是上海人旅遊、康養最佳選擇地。上海計劃在鹽城東臺建設長三角康養基地,也是看中了生態資源和城市資源的互補互融性。」戴源認為,鹽城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最具差別化的競爭力有3個:一是生態溼地,二是風電、光電等資源,三是現代農業。

好水好土好空氣,才有好莊稼,才能強農業。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唯一農業產值超千億的城市,生態好、空間大、農業強,種著全國1.1%的糧食,養著全國1.2%的豬,有著長三角城市群中不可或缺的現代農業供給。

上海是長三角最大的農副產品消費市場,鹽城每年超過20%的農副產品供銷上海市場。阜寧黑豬肉、射陽大米、東臺西瓜、大縱湖大閘蟹、鹽城草雞蛋、大豐海產品等一大批綠色農產品,以其優質和特色深受上海採購商和廣大市民的喜愛。

綠色是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亮色,更是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

鹽城擁有582公里海岸線和680萬畝灘涂,有著豐富的可開發的「風光」資源。海上風電規劃容量822萬千瓦,共35個風場,佔江蘇規劃容量的56%,全國規劃容量的11%,成為「海上三峽」的主戰場。

立足資源稟賦,鹽城實現風光資源系統化、規模化、集中化開發,先後編制出臺了《鹽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新能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做好產業選擇、科技研發、後期維護全產業鏈布局。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佔全國近二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城市用電60%來自無碳發電,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和綠色能源城市。

半個多世紀前,一群熱血青年在時代的呼聲中,從上海來到大豐,造就了鹽城與上海情牽一線的特殊紐帶。60多年後,鹽通高鐵通車,兩座人文相親的城市有了鐵軌上的全新速度。

列車加速飛奔的呼嘯聲,也是鹽城發展提速的哨音。作為沿海空間大、岸線長、灘涂多、資源豐富的資源大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的鹽城,以「生態立市」點燃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打造長三角北翼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在推動國家戰略中彰顯鹽城作為。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周 俊 王穀雨

攝 影 | 鹽阜大眾報全媒體記者 王亞洲 通訊員 陳其龍

值班主任 | 夏泓泉

原標題:《憑「海」揚帆長三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東,陽江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文化群島&海絲揚帆,同濟設計
    2020年12月4日,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的陽江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方案「文化群島,海絲揚帆城市設計以「活力之海,文化群島」為理念,匯聚文化商業設施,形成區域活力引擎。總體規劃格局很好的繼承了原有的南北向城市格局和現狀城市道路,在已建成的漠陽湖公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出環形的景觀結構,並通過三個文化場館和歌劇院圍合成文化核心綠地。文化三館建築形態如同海上升起的綠島,以坡道、臺階等元素將景觀和活力引向上空,形成豐富的第五立面。
  • 北海逐浪,潿洲揚帆|富勒OMS事業部2020年會
    題 記北海銀灘,潔白細膩,潿洲島四面環海,煙波浩渺。OMS事業部的小夥伴們,逐浪揚帆再啟航程!2021,我們來了! 再見2020,2021揚帆起航!北 海潮和銀灘北海銀灘以細沙、浪平、灘淺、灘平無汙染等,素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
  • 「箭」指世界之海,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弓張弦漸滿
    弓弦彈性有多大、這支經濟之「箭」能射多遠,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引擎作用——這一理論被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援引,用以形容活力強勁、潛力無限的長三角文化共同體。 宏觀判斷基於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基於三省一市推動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共同使命,基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文化產業擺到更突出位置,同樣基於具體而微的動態。
  • 央地同頻共振,中國建築全力共「築」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潮湧長三角,揚帆正當時。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打通區域動脈,助力長三角交通一體化交通運輸承載著經濟「輸血」的重任,中國建築積極助力完善長三角區域聯絡線,為滿足區域發展"鋪路",為長三角區域協同賦能。長江是一條黃金水道,是連結中國多地區的經濟紐帶。
  • 啟航去揚帆,我的目標是星大海
    《盜賊之海》遊戲在玩家圈子裡越來越流行,免費的導航體驗,大量的寶藏線索,以及平衡的遊戲性給玩家提供了一個好地方揚帆「打劫尋寶」。帆船運動不乏,揚帆的離開對嚮往星大海玩家來說是絕對的誘惑,用簡單的木頭和帆布,你可以到海的另一邊。
  • 回顧2020、展望2021丨中科院湖州中心揚帆再啟航
    回顧2020、展望2021丨中科院湖州中心揚帆再啟航 2021-01-11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舸爭流千帆競 借海揚帆奮者先
    全市民營企業借現代企業制度之東風,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制定標準  開闢「新賽事」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歷程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看,現代企業制度是最科學、最有效、最能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企業制度。
  • 百舸爭流千帆競 借海揚帆追海豚
    薄荷島寧靜的清晨被徹底打破,海面上百舸爭流千帆竟,借海揚帆觀海豚的宏大場面鋪展開來。每一名船夫都有很高的職業素養,雙眼緊盯著海面,一個個非要儘早第一個發現海豚,以便能快速帶著自己船上的遊客直奔海豚,搶佔最佳觀測點的位置。果不其然,沒有多一會兒,所有的螃蟹船突然集體發力,幾乎同時加速衝著一個方向飛奔而去。海豚!有海豚!
  • 李沁駕船演「海的女兒」 出海暴曬成「黑珍珠」
    李沁駕船化身「海的女兒曾是「旱鴨子」的她,如今不但學會掌舵出海,還練就「聽風揚帆「新技能,被劇組封「海的女兒」。但因長期出海快曬成「黑珍珠」,被她當天然美黑享受樂在其中。  李沁完勝帆船新技能 「海的女兒」改行「海上的姐」  人氣小花旦李沁曾在《千金歸來》、《花開半夏》等勵志劇中,扮演過不少陽光堅強的純情少女。
  • 2020「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11月在廣西北海揚帆
    賽事組委會供圖&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南寧10月13日電(朱曉玲)11月,2020「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中國北海站)將揚帆起航。10月13日,賽事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發布賽事相關情況。
  • 揚帆起航 繼續前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6日訊(記者 王一雷) 9月25日下午,山東揚帆(菏澤牡丹機場)航空培訓中心專業人員崗前培訓班結業典禮在定陶培訓中心正大樓會議室舉行。菏澤牡丹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晨,菏澤牡丹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滑喜良,揚帆(菏澤牡丹機場航空培訓中心)董事長劉燕等相關負責人出席儀式。
  • 杭州灣跨海大橋給長三角南翼帶來的效應開始顯現
    雖然距離正式通車還有一年時間,但跨海大橋給長三角南翼帶來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生產要素的流動明顯加速,眾多城市的定位正在悄然改變……
  • 揚帆2012龍年春晚
    日前,記者發現江蘇衛視已經開始滾動播出龍年春晚的首波宣傳片,包括蔡依林、李宇春、譚詠麟、張靚穎、蔡國慶…[詳細] 揚帆2012龍年春晚  「揚帆2012——江蘇衛視龍年春晚」將於大年初一(1月23日)隆重推出!
  • 「健康長三角:回顧•展望•開局」——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
    ·展望·開局」——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年度論壇在滬召開。  借鑑健康中國實踐經驗 講好健康長三角的故事  黃震表示,希望通過學者間的學術交流,共同講好健康長三角的故事,唱響健康中國的聲音。  趙丹丹提出,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既要有共識,又要保持各自特點。要積極完善長三角健康一體化的平臺建設,加強長三角公共衛生區域協同以及推進區域一體化急救體系的建設,做到健康、有序、有效地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 長三角擴展現實行業組織攜手打造中國首家XR產業協同平臺
    為繼續加快XR技術產業化進程,響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2020年11月20日上午,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期間舉辦的「2020上海文創投資商務洽談會」上,上海市多媒體行業協會、上海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產業聯盟,聯合安徽省虛擬實境產業協會、浙江省虛擬實境產業聯盟、江蘇AR/VR產業聯盟(籌)、杭州市虛擬實境行業協會、成都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協會等業內行業組織,共同發布
  • 長三角航空版圖「時空摺疊」,我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就在長三角
    這也就意味著,若收購成功,將填補江蘇航空業空白,長三角航空也將崛起一家新軍。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在長三角中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是北京首都機場,但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在長三角。而隨著長三角世界級城市機場群的擴容,加上本次無錫收購瑞麗航空,長三角的航空版圖即將迎來巨變。7個千萬級機場集中九成吞吐量長三角地區的機場數量冠絕全國。
  • 「海絲」品博會再揚帆「食尚」刺桐城煥新顏
    記者從泉州市貿促會獲悉,第六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簡稱「海絲」品博會)將於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中國石獅國際食品城舉辦。本屆展會以展搭臺,匯聚了「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為各國客商推進經貿交流、文化互通創造平臺。
  • 乘風破浪,揚帆起航!無錫螺旋板冷凝器廠家
    展望未來,我們乘風破浪,揚帆起航!隨著螺旋板換熱器行業不斷變化的形勢,為前進道路鋪上了一道道難題、一次次考驗,優卡達40年經驗廠家,為順應時代需求,一乘風波浪的姿態,向著實現夢想揚帆起航。在20201的日子裡,無錫螺旋板冷凝器廠家將繼續並肩攜手,以更好的工藝,更高的效率和合作默契,以更專業的水平,繼續推陳出新,為大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
  • 長三角教育一體化來了!浙江省與上海交大啟動共建海洋應用技術研究院
    6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在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基礎上,充分整合發揮浙江省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助力海洋強國建設。長三角地區擁有我國近五分之一的大陸海岸線,同時匯聚了一大批國內頂尖的涉海科研力量,是海洋強國建設進程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支點。而上海交通大學則是長三角地區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學校的海洋相關學科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戰略、物理/生態海洋、化學海洋、氣候變化、海洋技術、海洋生物、海洋運輸等領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實力。
  • ...凝聚長三角文化發展青年力量——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
    11月24日至26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省文化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江蘇省文化館、安徽省文化館、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政府承辦,中共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金華市金東區文化和旅遊局執行承辦,金華市金東區文化館協辦的「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