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作為交通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地區之一,江蘇海陸空立體交通的通達程度在全國位列前茅。但長期以來,江蘇的交通依然有兩個無法忽視的缺陷,堪稱「阿喀琉斯之踵」:
一是省內鐵路網絡的分布不均,蘇北鐵路稀疏,部分城市與省會南京缺乏直達高鐵;二是江蘇僅有一家東方航空的江蘇分公司,是沿海各省中唯一沒有本土獨立航司的省份。
近日,無錫交通產業集團與雲南景成集團籤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正式啟動收購瑞麗航空有限公司控股權。這也就意味著,若收購成功,將填補江蘇航空業空白,長三角航空也將崛起一家新軍。
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
在長三角
中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是北京首都機場,但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在長三角。
根據民航網站數據,2019年,長三角地區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48億人次,遠高於第二名京津冀機場群的1.45億,位居國內四大機場群之首,並一舉躋身於全球前五大機場群。
機場的吞吐量反映了一地的發展水平,也支撐著一地的發展。
8月18日,工人在高溫下的上海機場聯絡線張江站工地對路基鋼筋進行加固。
《2019年中國機場吞吐量排名》顯示,長三角地區有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寧波櫟社、溫州龍灣、合肥新橋這7個吞吐量邁入千萬級行列的機場。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經濟總量佔到全國的近1/4。過去10年間,儘管中國高鐵取得跨越性發展,但長三角航空需求反而持續增長,航空客運規模翻了兩番。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報告顯示:目前,航空大都市已經發展到一個關鍵時期,全球僅100座航空大都市的經濟總量就佔據了全球經濟總量的約1/3。
發展較成功的航空大都市,其機場所在區域幾乎都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航空大都市這種新型形態已然成為全球城市化的未來。
被無錫收購的雲南瑞麗航空。
梳理國內主流城市的發展進程,也不難看出航空經濟對區域的發展。無論是上海浦東、成都雙流、西安空港新城,還是已有勃發之勢的北京大興,都佔據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而隨著長三角世界級城市機場群的擴容,加上本次無錫收購瑞麗航空,長三角的航空版圖即將迎來巨變。
7個千萬級機場
集中九成吞吐量
長三角地區的機場數量冠絕全國。目前已建成通航民用機場23個,其中上海2個,江蘇9個,浙江7個,安徽5個,遠超其他幾個機場群,這還未算上近十個規劃在建的機場。
僅從地理分布上看,這些機場在長三角的分布較為均衡。但機場客流量更能反映出航空資源分布的真實情況。
長三角是我國東部戰區空防的最前沿,頻繁的軍方活動也將制約民航空域需求的滿足。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排名前4的機場旅客吞吐量佔到了長三角地區的74.3%。
剩下的19個機場,則分食剩下不到26%的市場份額。再算上剩下3個過千萬級的,排名前7的機場集中了長三角九成以上的吞吐量。
在各省內部,機場資源的分布也呈現出高度集中的局面。以江蘇而言,境內機場密集且均衡,除宿遷、鎮江兩市外,其餘各地級市均有民航機場覆蓋。
無錫和蘇州共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揚州和泰州共用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其餘各市擁有單獨機場。
然而9大機場中,僅有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超千萬,其餘眾多中小機場在不同程度上,都由於客貨吞吐量較小,航線資源少,出現了機場地面設施閒置,機場虧損等現象。
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建機場數量。
另一方面,江蘇還有超過45%的省內客流會選擇從省外出行,大部分會選擇從上海的機場出行。與中小機場的客源不足相反,上海的兩大頭部機場都出現了客流過載的情況。
最直接的原因,無外乎兩地有著高密度的航班頻次,進而給了旅客以最大的選擇自由。而密集的航班和客流,又有助於降低機場的單位運營成本,使得其在競爭上更有優勢,並吸引更多航線入駐,形成馬太效應。
江蘇還有超過45%的省內客流會選擇從省外出行,大部分會選擇從上海的機場出行。
上海機場的強勢地位,很大程度上與本土民航公司的強大息息相關。目前,江蘇和安徽都沒有獨立的本土航司,浙江只有一家長龍航空有限公司。而上海則聚集了長三角絕大多數航司資源。
超越省域狹隘思維
著眼內涵發展
在資深民航專家綦琦看來,長三角空鐵聯運便利,各機場區位優勢不顯著。長三角航空版圖的建設應著眼內涵發展,整合現有空域和地面保障資源。
雖然機場擴容對於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奠定了基礎,助力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但有專家指出,長三角仍面臨航空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比如,空域不夠,目前很多航空公司都想飛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但都飛不進去。相對於長三角的經濟發展來說,航空運輸仍有需求未被滿足。
從地理分布上看,長三角機場的分布較為均衡。圖為錢塘江南岸蕭山。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認為,從單個機場來說,當年吞吐量逼近一定極限以後,就可能會從「規模經濟」走向「規模不經濟」。
「如果單個機場太大,空域、航站樓、跑道等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因而就不能再增長下去了,這就需要別的機場來分擔這些量。」
上海聚集了長三角絕大多數航司資源,兩家頭部機場都出現客旅過載的情況。
另外,長三角是我國東部戰區空防的最前沿,頻繁的軍方活動也將制約民航空域需求的滿足。
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真正協調發展需要在體制機制上創新,探索江浙滬機場管理機構整合,成立長三角機管局來統籌發展將是可行路徑。
提升現有存量資源利用效率,再談增加資源擴張,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應然邏輯。民航資源合理配置需要超越市域、省域思維的狹隘,以區域發展大格局來審慎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李亞平表示,在全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如要素流動配置等一些問題。作為先發地區,在這些共性問題上,長三角的航空業遇到的更早,感受也更為深刻。
(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