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航空版圖「時空摺疊」,我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就在長三角

2020-09-05 鳳凰品城市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作為交通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地區之一,江蘇海陸空立體交通的通達程度在全國位列前茅。但長期以來,江蘇的交通依然有兩個無法忽視的缺陷,堪稱「阿喀琉斯之踵」:

一是省內鐵路網絡的分布不均,蘇北鐵路稀疏,部分城市與省會南京缺乏直達高鐵;二是江蘇僅有一家東方航空的江蘇分公司,是沿海各省中唯一沒有本土獨立航司的省份。

近日,無錫交通產業集團與雲南景成集團籤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正式啟動收購瑞麗航空有限公司控股權。這也就意味著,若收購成功,將填補江蘇航空業空白,長三角航空也將崛起一家新軍。


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

在長三角


中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是北京首都機場,但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在長三角。

根據民航網站數據,2019年,長三角地區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48億人次,遠高於第二名京津冀機場群的1.45億,位居國內四大機場群之首,並一舉躋身於全球前五大機場群。

機場的吞吐量反映了一地的發展水平,也支撐著一地的發展。

8月18日,工人在高溫下的上海機場聯絡線張江站工地對路基鋼筋進行加固。

《2019年中國機場吞吐量排名》顯示,長三角地區有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寧波櫟社、溫州龍灣、合肥新橋這7個吞吐量邁入千萬級行列的機場。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經濟總量佔到全國的近1/4。過去10年間,儘管中國高鐵取得跨越性發展,但長三角航空需求反而持續增長,航空客運規模翻了兩番。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報告顯示:目前,航空大都市已經發展到一個關鍵時期,全球僅100座航空大都市的經濟總量就佔據了全球經濟總量的約1/3。

發展較成功的航空大都市,其機場所在區域幾乎都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航空大都市這種新型形態已然成為全球城市化的未來。

被無錫收購的雲南瑞麗航空。

梳理國內主流城市的發展進程,也不難看出航空經濟對區域的發展。無論是上海浦東、成都雙流、西安空港新城,還是已有勃發之勢的北京大興,都佔據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而隨著長三角世界級城市機場群的擴容,加上本次無錫收購瑞麗航空,長三角的航空版圖即將迎來巨變。


7個千萬級機場

集中九成吞吐量


長三角地區的機場數量冠絕全國。目前已建成通航民用機場23個,其中上海2個,江蘇9個,浙江7個,安徽5個,遠超其他幾個機場群,這還未算上近十個規劃在建的機場。

僅從地理分布上看,這些機場在長三角的分布較為均衡。但機場客流量更能反映出航空資源分布的真實情況。

長三角是我國東部戰區空防的最前沿,頻繁的軍方活動也將制約民航空域需求的滿足。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排名前4的機場旅客吞吐量佔到了長三角地區的74.3%。

剩下的19個機場,則分食剩下不到26%的市場份額。再算上剩下3個過千萬級的,排名前7的機場集中了長三角九成以上的吞吐量。

在各省內部,機場資源的分布也呈現出高度集中的局面。以江蘇而言,境內機場密集且均衡,除宿遷、鎮江兩市外,其餘各地級市均有民航機場覆蓋。

無錫和蘇州共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揚州和泰州共用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其餘各市擁有單獨機場。

然而9大機場中,僅有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超千萬,其餘眾多中小機場在不同程度上,都由於客貨吞吐量較小,航線資源少,出現了機場地面設施閒置,機場虧損等現象。

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建機場數量。


另一方面,江蘇還有超過45%的省內客流會選擇從省外出行,大部分會選擇從上海的機場出行。與中小機場的客源不足相反,上海的兩大頭部機場都出現了客流過載的情況。

最直接的原因,無外乎兩地有著高密度的航班頻次,進而給了旅客以最大的選擇自由。而密集的航班和客流,又有助於降低機場的單位運營成本,使得其在競爭上更有優勢,並吸引更多航線入駐,形成馬太效應。

江蘇還有超過45%的省內客流會選擇從省外出行,大部分會選擇從上海的機場出行。


上海機場的強勢地位,很大程度上與本土民航公司的強大息息相關。目前,江蘇和安徽都沒有獨立的本土航司,浙江只有一家長龍航空有限公司。而上海則聚集了長三角絕大多數航司資源。

超越省域狹隘思維

著眼內涵發展


在資深民航專家綦琦看來,長三角空鐵聯運便利,各機場區位優勢不顯著。長三角航空版圖的建設應著眼內涵發展,整合現有空域和地面保障資源。

雖然機場擴容對於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奠定了基礎,助力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但有專家指出,長三角仍面臨航空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比如,空域不夠,目前很多航空公司都想飛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但都飛不進去。相對於長三角的經濟發展來說,航空運輸仍有需求未被滿足。

從地理分布上看,長三角機場的分布較為均衡。圖為錢塘江南岸蕭山。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認為,從單個機場來說,當年吞吐量逼近一定極限以後,就可能會從「規模經濟」走向「規模不經濟」。

「如果單個機場太大,空域、航站樓、跑道等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因而就不能再增長下去了,這就需要別的機場來分擔這些量。」

上海聚集了長三角絕大多數航司資源,兩家頭部機場都出現客旅過載的情況。

另外,長三角是我國東部戰區空防的最前沿,頻繁的軍方活動也將制約民航空域需求的滿足。

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真正協調發展需要在體制機制上創新,探索江浙滬機場管理機構整合,成立長三角機管局來統籌發展將是可行路徑。

提升現有存量資源利用效率,再談增加資源擴張,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應然邏輯。民航資源合理配置需要超越市域、省域思維的狹隘,以區域發展大格局來審慎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李亞平表示,在全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如要素流動配置等一些問題。作為先發地區,在這些共性問題上,長三角的航空業遇到的更早,感受也更為深刻。

(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焦點

  • 我國2019年機場的運營統計:通航城市和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布
    上一篇文章講了:運輸速度記錄之最快的螺旋槳飛機:圖-114,880km/h,鐵路愛好者夢幻旅程,今天這篇文章來看看:我國2019年機場的運營情況:通航城市和機場我國2019年機場的運營統計:通航城市和機場
  • 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成渝機場群新增長極呼之欲出
    、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主樞紐。天府國際機場在經歷校飛和未來的試飛流程後,意味著成都正式進入通航2.0時代,成都也將成為我國繼上海、北京後第三個擁有兩座大型國際機場的城市。天府機場投用後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量32萬架次的使用需求,總機位資源為245個。機場遠期工程將再建設3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需求。
  • 天府國際機場到底有多重要?建成後對出行有何改變?
    你問我答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答案了日前去哪兒網大數據中心發布了《2020年成渝地區機場發展報告》對天府國際機場將如何推動區域民航市場發展進行了深入研判▼報告認為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後,將進一步促進成渝機場群成為繼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
  • 去哪兒網發布成渝地區機場群報告 重慶出港價格比成都更便宜
    儀式上,去哪兒網大數據中心發布《2020年成渝地區機場群發展報告》,成為去哪兒網第二總部落戶重慶的第一份大數據研究成果。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成渝地區航空產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去哪兒網大數據中心根據成渝地區機場近年的歷史記錄,分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機場群發展乃至整個川渝地區機場發展的現狀,為川渝旅遊大發展這一戰略目標提供了數據支持。
  • 航空天氣預測如何精準到分鐘?這裡有一張覆蓋長三角的「天網」
    央廣網上海10月1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在長三角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每天都有約2800架航班起落。如何保障航班正常飛行、減少旅行途中不必要的損耗、讓旅客安全到達,這一切離不開機組人員的職業素養,更離不開對可能干擾飛行的外部因素的精準預判。
  • 蕪宣機場10月完成試飛
    9月16日上午, 宣城市鐵路機場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做客該市新聞媒體欄目,就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蕪宣機場的建設進展,被重點提及。蕪宣機場近期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C,按年旅客吞吐量12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萬噸、年運輸飛機起降12245架次、通航飛機起降10000架次規劃;遠期飛行區等級為4E,按年旅客吞吐量43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7萬噸、年運輸飛機起降38050架次、通航飛機起降20000架次規劃。
  • 上海機場吞吐量為何全國排名第一?
    2019年,上海浦東機場吞吐量76153455人次,上海虹橋機場吞吐量45637882,上海兩大機場吞吐量總和超過1.2億,超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位居中國城市排名第一。在全世界範圍內城市排名也是數一數二的。上海之所以能排名第一,我想原因有如下幾點。
  • 2019全球最準點大型機場花落日本,中國大連周水子排第九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大中型機場出港準點率TOP10榜單中,日本的新千歲機場、大阪伊丹機場分攬大型機場、中型機場準點冠軍。其中,日本的新千歲機場連續在2-6月份排在首位,準點率均在90%以上;在全球大型機場榜單中,中國的大連周水子機場以83.95%上榜,位列第9位,成全球中國最準點的大型機場。
  • 蘇州建機場,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據估算,2018年蘇州航空出行人次就超過1600萬,航空出口貨運量約100萬噸。到2035年,蘇州每年航空客運需求將達到5000萬人次以上,航空貨運量將達到200萬噸以上。這麼大客流量如果回歸本土,加上對江、浙兩省客流量的分流,首當其衝就是離蘇州一步之遙的上海虹橋機場。更深入的來看,蘇州機場還將深刻影響上海的交通樞紐地位。
  • 憑「海」揚帆長三角
    從4小時到2小時,縮短的不僅是鹽城到上海的時空距離,更有鹽城人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心理距離。儘管躋身長三角區域一體化27個中心區城市行列,但位於最北側的鹽城,相較於沿滬(環滬)城市,交通短板一直有著可能被邊緣化的緊迫感。 鹽通高鐵自建設之初,就給了鹽城足夠底氣。
  • 我國十大機場10年不變,形成三大機場群,西部地區成為亮點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已經有超過200個定期通航的民用機場,其中有70多個為國際機場,可以接送國外的旅客朋友。有意思的是,按照客流量來算,最近10多年來,我國的十大機場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只是排名的先後有所區別。
  • 「上海第三機場」落戶南通,蘇北終於站上巨人肩膀
    根據協議,南通新機場將由南通和上海機場(集團)共建,將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顯示,南通新機場滿足空域容量限制的最大年旅客吞吐量可以達到4900萬人次以上,超過2019年虹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4567.66萬人次,更遠超江蘇省其他機場
  • 西安機場再投476億 西部幾大樞紐機場改擴建提速
    通過1-2年時間,航空客運競爭力有效增強,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中轉旅客量佔比達到13%以上;再用3-5年時間,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達到7100萬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力爭達到80萬噸……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簡稱西安機場)正在開展三期擴建工程。
  • 南通迎來「上海第三機場」:能否藉此留住人才,站上巨人的肩膀?
    6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籤約儀式中,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結束了「上海第三機場」之爭。根據協議,南通新機場將由南通和上海機場(集團)共建,將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萬人次以上,超過2019年虹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4567.66萬人次,更遠超江蘇省其他機場,被業內認為是長三角地區布局規劃的「最後一座超大型國際機場」。
  • 蘇浙皖的通航機場都已布局,上海何時啟動青浦通航機場?承辦部門的...
    在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個機場客運量已趨於飽和,若能規劃建設一座適用於公務機的大型通航機場,可以緩解「兩場」的客流壓力,也能打破目前長三角通航飛機無法飛上海的困局。市人大代表王永根建議,儘快啟動青浦大型通航機場項目,將練塘鎮打造為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日前,這份建議得到了承辦部門的最新答覆。
  • 上海浦東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未來誰的發展潛力更大?
    2019年上海浦東機場客流吞吐量76153455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63.56萬噸,年起降航班511846架次。位居大陸機場排名第二,僅次於首都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客流吞吐量73378475,位居大陸機場排名第三,二者相差無幾,不分伯仲。那麼究竟誰未來的發展會更好呢?
  • 溫州機場三期擴建項目籤約
    本報訊 (通訊員 貝林曦 記者 葉小西 張帆) 建設第二跑道、新建擴建航站樓……近日,總投資約200億元的溫州龍灣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在溫州籤約。據悉,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將以「2030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年起降架次23.2萬,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為設計目標,擴建溫州機場飛行區、物流貨運區和航站區;將新建一條長3600米、寬45米的第二跑道,現有跑道延長400米;新建約11萬平方米T3航站樓,擴容T2航站樓,新建物流貨運庫約
  • 哈爾濱機場開通上海虹橋直飛航線 助力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圖為東航哈爾濱至上海虹橋機場的直飛航線正式開通。 仇建 攝圖為東航哈爾濱至上海虹橋機場的直飛航線正式開通。仇建 攝中新網哈爾濱7月10日電(仇建 郝晶 記者 史軼夫)10日,東航哈爾濱至上海虹橋機場的直飛航線正式開通,這是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推動哈爾濱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落實「復工復產」、助力地方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在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成為東北地區首家跨入2000萬人次的機場。
  •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項目籤約:計劃新建第二跑道、T3航站樓
    計劃新建第二跑道、T3航站樓,從千萬級機場向三千萬級機場躍進……今天下午,總投資200億元的溫州龍灣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項目籤約,助力溫州機場加速邁向區域國際航空樞紐,這標誌著溫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又跨出了一大步
  • 上海取代倫敦成世界最大航空樞紐 紐約跌出前10
    (圖片來源:中新社)【僑報網綜合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11月25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新冠疫情讓國際航空旅行市場大洗牌,上海已取代倫敦,成為全球最大樞紐。世界航空連通性最強的四城市都在中國據中國民航資源網27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對國際連通性造成嚴重損害,改變世界最佳連通性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