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12月13日,在雲南自然保護區成立60周年鼷鹿保護監測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科研人員對外公布了首次人工拍攝到的鼷鹿高清影像。
「為了完善對鼷鹿在中國分布的了解,2016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了鼷鹿全境調查項目。」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正高級工程師羅愛東表示,鼷鹿是全球最小偶蹄動物,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國內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他們生活的現狀如何呢?為此,項目通過設計問卷、圖片識別、交叉核准、信息記錄、位置標註等方法,完成調查表格的填寫及數據統計。其中,走訪村民小組218個,訪查人數達1090人,調查的區域面積佔西雙版納全境面積的52%。
據了解,中國是鼷鹿分布區的最北緣,野外數量極少,體型只有兔子般大小。是現有的反芻有蹄類動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目前已知共38亞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雨林中。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
像鼷鹿這麼小的林棲動物,如遇貓科等天敵,幾乎沒有任何防範能力,只有時刻保持機警才能在茫茫林海中存活。所以,要想直接觀測鼷鹿並非易事。科研人員在了解某區域鼷鹿分布情況後,今年初春連續多日蹲點,終於得見「真容」。這也是在中國第一次以高清視頻的方式完全記錄到小鼷鹿在原生生活區域的最真實的狀況。
通過多方努力,項目首次全面摸清鼷鹿的基本分布現狀, 建立國內首個「鼷鹿村級保護宣傳小組」, 開始嘗試以村民自己的方式開展鼷鹿保護行動。還完成國內首份《鼷鹿保護宣傳冊》和《中國西雙版納鼷鹿保護行動計劃》。
談及項目取得的成效,羅愛東認為,項目對珍稀物種鼷鹿在中國(西雙版納) 的分布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統的本底。除此之外,公眾對鼷鹿的認識和關注度得到提高,保護意識有很好的促進,管理部門間的保護合力也得到加強。「村民的認知以一種更具體參與的方式(宣傳保護小組)的形式得以體現。 而《中國鼷鹿保護行動計劃》的制定,是一個對鼷鹿開展長遠系統保護的指導性文件。」羅愛東說。
目前,項目已對鼷鹿生存環境進行評估分級並製作出「西雙版納鼷鹿潛在分布區域圖」,但尚未能對其種群數量做出科學準確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