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柯城首次拍到黑麂等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浙江柯城首次拍到黑麂等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2019-06-28 16陳嵐 來瑩 攝 中新網衢州6月28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 通訊員 陳嵐 來瑩)「沒想到能拍到白頸長尾雉、黑麂,要知道黑麂的珍稀程度媲美大熊貓!太難得了!」
-
《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圖為《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現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20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圖為《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現場
-
紀錄片《極地》聚焦青藏高原 首推出VR全景紀實版
原標題:《極地》聚焦青藏高原拍全景VR版 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大型紀錄片《極地》自開機拍攝以來,就引發外界關注。該片預計於明年初在中央電視臺和樂視首播,還將首次推出VR全景紀實版。
-
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圖)
原標題: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組圖)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駝鹿影像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攝 針對網媒報導「內蒙古大興安嶺拍到6隻駝鹿野外影像為國內首次」的相關訊息,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科普宣教中心主任楊琨對記者證實稱該事件「情況屬實」。 楊琨介紹說,這組圖片拍攝於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是該自然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意外捕捉到的影像數據信息。
-
湖南寧遠九嶷山首次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中新網永州12月7日電 (唐小晴 趙小兵 李嚴軍)地處湖南寧遠縣的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安裝了60臺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共收集到圖片及視頻資料72137份。」
-
我國首次在雲南拍攝到最小偶蹄動物鼷鹿影像 種群數量仍是謎
掌上春城訊12月13日,在雲南自然保護區成立60周年鼷鹿保護監測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科研人員對外公布了首次人工拍攝到的鼷鹿高清影像。「為了完善對鼷鹿在中國分布的了解,2016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了鼷鹿全境調查項目。」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踏上「第三極」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戰略資源儲備基地,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我國首次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綜合性科學考察研究,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諸多空白。2017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活體...
8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2個紅外相機位點3次拍攝到了野生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行進在海拔4600米的科考區 張行勇攝 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域調查鼠兔、討論相關問題
-
【中國新聞網】《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
【中國新聞網】《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2019-05-23 中國新聞網 胡遠航 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中國蜻蜓大圖鑑》分上下兩冊,共1460頁,以中英雙語的文字編排。內容包括「蜻蜓概述」和「中國蜻蜓圖鑑」兩大部分,覆蓋了蜻蜓的形態學、生物學和分類學等多方面知識,是對中國蜻蜓的一次系統性總結。
-
無人機拍到6萬藏羚羊遷徙「大場面」
本次科考首次採用無人機與地面觀察的空地結合方式進行。科研人員在使用西北工業大學魅影無人機對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進行高效準確樣線及樣方調查的同時,也實現了對重點區域的野生動物進行持續監測及對重點對象的個體行為進行持續跟蹤。
-
青藏高原首次進口瓶鼻海豚
新華社西寧6月16日電(記者王金金)記者從西寧海關了解到,14日六隻瓶鼻海豚從日本大阪空運至青海省西寧曹家堡機場。這是青藏高原首次以航空貨運包機方式進口大型活體動物。此次進口的六隻瓶鼻海豚為三雄三雌,體長最長的在2.7米左右、最短約2米。
-
雲南哀牢山保護區內拍攝到大量珍貴野生動物影像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柏管護局的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紅外相機影像數據時,發現數十種珍貴野生動物影像。畫面中,一隻黑熊對正在錄像的紅外相機產生了好奇,湊近前後打量,研究了半天,見相機沒有反應,悻悻離去; 另一段影像中,兩隻豪豬在鏡頭前經過。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
雲南哀牢山保護區內拍攝到大量珍貴野生動物影像
近日,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柏管護局的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紅外相機影像數據時,發現數十種珍貴野生動物影像。畫面中,一隻黑熊對正在錄像的紅外相機產生了好奇,湊近前後打量,研究了半天,見相機沒有反應,悻悻離去;另一段影像中,兩隻豪豬在鏡頭前經過。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這裡,就是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唯一有著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的第四站,來到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是一個冰與雪的琉璃世界,高原冰川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只需一眼,就能讓遊人看到它的巍峨與純淨。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世界屋脊」當之無愧>海拔高、面積大的青藏高原仿佛城牆般,攔截了它的去路使得大氣環流到這裡被分成兩支,繞過高原>首次提出將中國劃分為三個自然區西北乾旱區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原區
-
【中國新聞網】青藏高原首次發現16萬年前丹尼索瓦人化石
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最新消息稱,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甘肅省夏河縣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最新分析研究確認其為距今16萬年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該化石目前是除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也是青藏高原迄今發現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
-
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十萬餘尾珍稀魚類在我市「安家」
據了解,川陝哲羅鮭,屬於長江上遊特有的大型鮭科魚類,並且也是青藏高原地區唯一的大型土著鮭科魚類,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態和經濟價值。歷史上,岷江上遊和大渡河水系是川陝哲羅鮭主要集中分布區。 「川陝哲羅鮭是近幾年圈子裡最熱門的一條魚,肉食,體重可達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稱。」省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杜軍表示,這次是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在全國範圍來說幾乎也沒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