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活體...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8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2個紅外相機位點3次拍攝到了野生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

據了解,在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的許可和支持、林芝市與墨脫縣林草局幫助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自2018年10以來,在藏東南開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及「泛第三季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子課題—關鍵區域的高通量、連續覆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項目。

虎是頂級捕食者,對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連續性要求較高。本次調查獲得的野生孟加拉虎紅外相機照片是孟加拉虎在我國境內野生環境中分布的直接證據,表明當前墨脫縣生態環境能夠承載野生孟加拉虎種群的生存和繁衍,這同時也表明西藏自治區政府、林業和草原局相關部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項目組表示,目前孟加拉虎及其同域分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仍然面臨著異地搬遷導致的棲息地周邊人口迅速增長、人為活動影響加劇所造成的棲息地破碎化或喪失的威脅。因此,建議以孟加拉虎發現為契機,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大野生孟加拉虎種群的調查和監測力度,利用紅外相機開展區域內孟加拉虎的分布範圍與種群數量(密度)、食物可得性(獵物種類與種群數量)、潛在威脅因素和棲息地質量分析,進行社區保護宣傳教育,鼓勵並促進周邊社區群眾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監測等工作。

墨脫縣是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由於通行條件的限制,境內大部分地區人為幹擾程度低,生態系統原真性保存完好。90年代中後期,研究人員根據南迦巴瓦周邊牲畜被大型食肉動物的捕食數量及調查樣線上大型貓科動物的足跡鏈,估計該區域分布有11頭虎(Qiu et al., 1997)。近年來,不斷有村民反映在墨脫縣境內發現有虎腳印,但未有確切證據表明孟加拉虎目前還生活在我國西藏東南部自然環境中。

為掌握墨脫縣大中型地棲、半地棲珍稀野生動物的多樣性及分布,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副研究員李學友博士帶隊於2018年10-11月在墨脫縣境內開展哺乳動物調查研究,並沿海拔梯度(1,000-3,400 m asl.)安放了48臺紅外相機。研究人員對首批回收的相機數據進行初步分析發現,墨脫縣具有極其豐富、多樣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包括23種大中型哺乳動物和6種雉類;其中16個物種為IUCN受威脅物種,超半數(19種65.5 %)的物種被中國紅色名錄列為受威脅物種(其中5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除孟加拉虎外,還記錄到了雲豹(Neofelis nebulosa)、雲貓(Pardofelis marmorata)金貓(Catopuma temminckii)、豺(Cuon alpinus)等14種珍稀、瀕危食肉類動物。麂(Muntiacus spp)是區域內記錄頻次(獨立照片數)最高的物種(358次),其在區域內的佔有率(豐富度指數)也高達0.53,暗示區域內大中型食肉動物具有豐富的獵物資源,也從食物可得性方面解釋了為什麼墨脫縣境內能夠承載如此豐富、多樣的珍稀、瀕危大中型食肉動物類群。

夜間出行的孟加拉虎(供圖)

孟加拉虎(供圖)

孟加拉虎(供圖)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西藏墨脫髮現野生孟加拉虎 網友:兩隻發光的眼睛真的很嚇人!
    在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的許可和支持、林芝市與墨脫縣林草局的幫助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近日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安放的兩個紅外相機位點3次拍攝到了野生孟加拉虎,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昆明動物所2012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生工作公告   接收推薦免試生的標準  一、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遵紀守法,積極向上,身心健康;  二、 學習成績優秀,科研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創新意識
  • 孟加拉虎現身西藏墨脫,曾捕食3頭犛牛,能咬碎印度野牛的脖頸
    近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兩個紅外相機在墨脫連續3次拍到了孟加拉虎,這是中國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照片中的孟加拉虎正在往前趕,不知道在追趕什麼獵物,很有可能是野豬,但是它的兩隻發光的眼睛確實有點嚇人。
  • 中科院昆明動物博物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
    5月21日至5月22日,「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將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展出,屆時不僅將舉辦蜻蜓標本展開展儀式,還將舉辦野外昆蟲考察一日遊及科普報告專場、生物多樣性圖片展等,歡迎10歲以上的學生、昆蟲愛好者及專業人員、自然博物愛好者等參加活動。據介紹,本次活動的創新之處有以下三點:一、原色蜻蜓入駐昆明動物博物館「原色標本」即為保存住活體色彩的標本。
  • 二十年來雲豹首次在野外被拍攝到
    據英國《鏡報》報導,二十年來,攝影師首次通過室外攝像頭在野外拍攝到了一隻罕見的雲豹,照片裡可以看到這種罕見雲豹特有的龜甲紋皮毛。在泰柬邊境的一個攝像頭的捕捉下,四張罕見雲豹的照片映入我們的眼帘,野生動物相關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二十年來人類首次在野外拍攝到雲豹。
  • 中緬野外聯合科考發現9個動植物疑似新種 孟加拉虎被觀測到
    來源:央視網日前,中國、緬甸聯合團隊完成了在緬甸境內的第9次野外科考,採集到3300多份動植物標本,初步鑑定6個植物疑似新種、3個兩棲類動物疑似新種。孟加拉虎等大量瀕危物種也被科學家們觀測到,這些發現為東南亞生物多樣性調查和保護提供了新的科學數據。
  • 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圖為分布於西藏的4個中國新記錄種。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疑因豔照門被免職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韓煥玉 合宇聰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王文近日被免職,中國科學院人事局1月9日在官網公布了免職通知。極其巧合的是,網上流傳的一段《疑中科院昆明某研究所人員賓館約炮》視頻曾被瘋轉。網帖還稱,王文「利用外出開會之機約受害人與其同住開會的賓館,他還與受害人在其昆明動物所辦公室和在昆明動物所停車場的車裡發生性關係(說那裡最安全),他多次利用上班時間約受害人去賓館開房,此關係保持了一年半之久。據昆明動物研究所知情人士透露,該視頻中的男主角與王文酷似,此前有不少人猜測王被免職可能與研究所人事競爭有關,被人「暗算」,但從這視頻看來很可能是生活作風問題。
  • 昆明動物所等開展鱇浪白魚全基因組測序與進化遺傳分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一直積極推動鱇浪白魚這一「3E」物種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2003年首次突破該物種的人工繁殖,使其種質資源得以保存,並隨後推動了其野外種群恢復(人工增殖放流)和本土漁業的利用(人工養殖)。2016年起,在雲南省科技廳科技創新強省計劃(2016AB024)的主要支持下,昆明動物所楊君興團隊聯合華大基因等開展了鱇浪白魚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工作。
  • 第九次中緬聯合生物多樣性野外科考--動物大合集
    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東南亞中心緬甸辦公室、緬甸林業研究所及緬甸實皆省德曼迪(Htamanthi)野生生物保護所等14人組成的中緬聯合科考隊,在德曼迪野生生物保護區開展了一個多月的野外多樣性考察。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聘年薪不低於20萬!
    這/份/工/作/能/給/人/暫/時/的/歸/宿/請/隨/手/轉/載/給/需/要/的/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樣性(英文)》(Plant Diversity)主編助理招聘啟事《植物多樣性(英文)》(Plant Diversity)是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主辦的期刊。
  •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據介紹,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和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餘號,其中種子471份。
  • 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8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天橋嶺林區獲得消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人類首次拍到活體巨型魷魚(圖)
    日本科學家22日宣布,他們最近成功地拍攝到了活體巨型魷魚的照片,這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  或因拽傷而亡  日本一個科研小組表示,他們本月在東京以南900公裡的小笠原群島進行科學考察時,成功地拍攝到一隻活著的巨型魷魚。這隻巨型魷魚長度為7米,但在捕撈上船後不久即宣告死亡。
  • 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頻率依賴選擇是非休眠性種子逃避松鼠...
    橡子的迅速萌發被認為是逃逸動物捕食的一種適應。但對貯藏種子的動物而言,迅速萌發將造成種子能量和營養的損失,因而易萌發種子不利於被長期貯藏。然而,松鼠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行為——將易萌發橡子的胚芽切除,從而利於長期保存。松鼠的這種切胚行為曾在北美地區有過報導。近年來,繼在四川都江堰地區發現赤腹松鼠切除橡子胚芽現象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肖治術等研究人員在陝西秦嶺地區發現巖松鼠也具有切胚行為。
  • 科研人員在寮國中部發現首個肉質多漿竹類新屬
    中新網昆明8月25日電 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竹類專家合作在寮國中部喀斯特地區發現首個肉質多漿竹類新屬。該竹種十分罕見且分布區狹窄,就目前所知僅發現一個居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據介紹,來自法國的科研人員Thomas Haevermans等,2012年在寮國中部甘蒙喀斯特地區野外考察時注意到一種形態極其獨特且新穎的竹類,隨後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德銖取得聯繫。
  • 強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孟加拉虎
    現存的老虎有6個亞種,由於人類的獵殺和野外棲息地碎片化,老虎都是瀕危級別的保護動物,有些已在野外滅絕。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老虎亞種。但即便如此,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不足2500隻,還有大約300多隻圈養在印度的動物園裡。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老虎,印度政府成立了48處老虎保護區,比如柯柏特老虎保護區、塔多巴自然保護區。
  • 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2020-11-06 10:21: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陳紀軍研究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藥物挖掘過程中
  • 科研人員在雲南阿廬古洞發現金線䰾幼魚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魚類組和雲南大學雲南省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雲南瀘西縣旅遊局、瀘西縣阿廬古洞風景區管理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深入阿廬古洞的地下暗河中,考察透明金線䰾的資源狀況。科研人員攜手到未開發的玉筍河上遊、下遊和觀音洞等洞中深入考察,尋覓透明金線䰾的蹤跡。在稀薄的空氣,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和黑暗幽深的洞穴河水中,科研人員苦苦尋覓,最終捕獲了5釐米左右的兩條透明金線䰾幼魚,其全身通體透明,身上血管清晰可見,鰓部鮮紅,一呼一吸,非常漂亮。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1平方公裡蝗群1天吃掉3.5萬人的口糧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時,便會帶來遮天蔽日的景象,所過之處寸草不留。也因此,蝗災被認為是與旱災、洪災齊名的我國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