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圖為分布於西藏的4個中國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據介紹,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和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餘號,其中種子471份。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科研人員在對所採集的標本進行整理和鑑定過程中,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尼泊爾姜味草、喜馬拉雅耳稃草等4個分布於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尼泊爾菊三七、一枝黃花、擬遊藤衛矛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其中無葉蓮科為西藏新記錄科,一枝黃花屬、馬兒屬、千斤拔屬、鞘蕊花屬、密花蘭屬、無葉蓮屬、羊角藤屬、黑蒴屬和赤楊葉屬9個屬為西藏新記錄屬。

這些新資料的報導,進一步豐富中國植物區系的資料,並對西藏地區植物多樣性和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科研人員表示,此次報導的新分布物種均位於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東部及北部。該區域野生植物資源異常豐富,歷史上雖然經過國內外的的多次考察,但仍然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部分地區如喜馬拉雅南坡的亞東溝、陳塘溝、嘎瑪溝、樟木溝和吉隆溝的本底資料仍不夠全面,今後將繼續加強該區域植物資源的調查和收集工作。

相關研究成果以《西藏種子植物分布新資料》為題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生物多樣性》上。(完)

相關焦點

  •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昆明植物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24個西藏新記錄種
    研究人員在整理和鑑定採集到的標本的過程中發現,須彌四帶芹(Tetrataeniumwallichii)、巴洛特櫟(Quercusbaloot)、尼泊爾姜味草(Clinopodiumnepalense)等4個分布在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Pleurospermumdecurrens)、線葉球蘭(Hoya linearis)、尼泊爾菊三七(Gynuranepalensis)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野生植物又添新成員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多種新記錄種
    近日,國內核心期刊《生物多樣性》發布消息,我國科學家在系統整理2013至2019年西藏科考帶回的植物標本後,發現了4種中國新記錄種和24種西藏新記錄種植物。據了解,最新發現的4種中國新記錄種和24種西藏新記錄種植物種子,目前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妥善保藏。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種子採集員 劉成:從2013年到2019年我們到西藏進行了10多次野外考察,在那幾年之中我們通過整理這些標本,發現了中國新記錄有4個,然後西藏新記錄24個,像這個就是我們所發現的一個中國新記錄種——須彌四帶芹。
  • 昆明研究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子植物—新聞—科學網
    1月12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尼泊爾姜味草、喜馬拉雅耳稃草4個分布於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
  • 4個中國新記錄種被發現 這些西藏的植物你見過嗎
    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今天(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2013至2019年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了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
  • 江西武夷山新發現11種植物 系江西省新記錄種
    江西日報11月9日,記者獲悉,國內核心期刊《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和《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分別於近日刊登相關論文,公布了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的11種植物(系江西省植物新記錄種),即6種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柳杉葉馬尾杉、西藏瓶蕨、灰背鐵線蕨、骨牌蕨、異鱗鱗毛蕨、鋸蕨,5種種子植物:車桑子、大花腋花黃芩、巖藿香、高野山龍頭草、九龍山鳳仙花。
  • 野生植物又添「新」了
    巴洛特櫟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歷經7年,多次到西藏自治區開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科研人員在對所採集的標本進行整理和鑑定過程中,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尼泊爾姜味草、喜馬拉雅耳稃草等4個分布於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尼泊爾菊三七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其中無葉蓮科為西藏新記錄科,一枝黃花屬、馬公式兒屬、千斤拔屬、鞘蕊花屬、密花蘭屬、無葉蓮屬、羊角藤屬、黑蒴屬和赤楊葉屬9個屬為西藏新記錄屬。
  • 「消失」百年的物種再次被成都科研人員發現 這次,它拿回了自己的中國「戶籍」
    科考人員發現,中國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國高等植物》,特別是有關東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區系資料(《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區維管束植物區系》、《雅魯藏布大峽灣河谷地區種子植物》、《西藏植物志》)等中均未記載,以往出版的中國苦苣苔科所有資料中,也沒有對該種進行任何記錄和描述。即該物種與國內已經記錄的所有芒毛苣苔種類均不符合。
  • 羅山自然保護區新添6種植物新記錄種
    日前,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團隊開展野外調查,現場確認木賊麻黃、扇羽陰地蕨、凹舌蘭、勘察加鳥巢蘭、三春水柏枝和駝絨藜6種植物為羅山保護區分布新記錄種。其中4種植物圖鑑【木賊麻黃】本次發現於小羅山三角架。麻黃科麻黃屬。直立或斜生小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節間細而短,長1.5-2.5釐米。
  • 【生物多樣性】歷經7年,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西藏發現了這些新植物……
    1月12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歷經7年多次到西藏自治區開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發現了4個中國新紀錄種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
    據中科院網站12月2日消息,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地貌複雜,海拔差異大,生境類型多樣,擁有從熱帶雨林到高寒流石灘的幾乎所有植被類型,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這樣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
  • 西藏新發現喜山原矛頭蝮蛇新物種
    原標題:西藏新發現喜山原矛頭蝮蛇新物種   正在進行的西藏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日前至少發現了兩個新物種和20多個珍稀動物物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物種至此突破800種。   西藏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從2013年開始啟動,時間跨度3年,涉及調查物種157種,100多名野生動物專家將西藏分成19個地理單元進行縝密的科學調查。此次在西藏吉隆和察隅兩地分別發現喜山原矛頭蝮蛇和察隅湍蛙兩個新物種。   西藏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劉務林認為,這兩個新物種都是珍稀物種,有著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經濟價值。
  • 版納植物園發現蘭科新種及中國新記錄種
    蘭科芋蘭屬全世界約有71種,中國分布11種,本屬植物地下具一個球形或卵圓形的塊莖,地上部分具1枚葉,葉多為心形,在開花後長出,旱季凋落,花序具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組圖]
    中國網訊 據中科院網站12月2日消息,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地貌複雜,海拔差異大,生境類型多樣,擁有從熱帶雨林到高寒流石灘的幾乎所有植被類型,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這樣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
  • 聽科研人員講青藏高原真菌資源研究
    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主導、聯合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和西藏農牧學院四家單位近200餘名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科研項目「青藏高原真菌資源研究與評價利用」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該項目從青藏高原真菌資源的考察開始,收集資源,對物種進行分類、鑑定,前後耗費數十年,科考數百次,採集標本6萬餘份,其中重要模式標本400餘份,記錄1005屬5228種,發表新分類單元100個,報導中國新記錄屬1個,中國新記錄種102個,分離具有應用開發潛力的真菌菌種1萬餘株。
  • 中國種子植物名錄又增添了5位新成員
    中國園林網4月23日消息:中國種子植物名錄又增添了5位新成員——日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新疆發現了5個中國新記錄種。很多人不知道,在雲南昆明,有一個種子「諾亞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湖南莽山保護區意外發現新紀錄屬虎舌蘭
    6月12日,莽山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時,在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通體白色的蘭科植物,而且在約2平方米的範圍內有6株。經植物分類專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喻勳林教授鑑定為湖南新記錄物種——虎舌蘭。這一發現意味著湖南物種記錄又增加了一個新記錄屬、新記錄種。
  • 科研人員發現樹蘿蔔屬植物新種
    目前為止,緬甸記載有樹蘿蔔屬植物58種,包含近年來中國和日本學者命名發表的3個新種和1個新變種。隨著野外科考和採集的深入,一些新的類群將被陸續發現並被科學認識。樹蘿蔔屬植物常為附生常綠灌木,通常具有膨大紡錘狀的根狀莖,形似「蘿蔔」,因而冠名為樹蘿蔔;該屬大多數種類的花具有鮮豔管狀花冠,花冠下垂,花期較長,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開發潛力。
  • 新平發現「新姜」
    12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發現一種姜屬植物新種:紫唇姜中國大概記錄有54種,是姜屬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姜屬植物以其具有喙狀的藥隔附屬體和葉枕兩個特徵而極易辨別。2018年,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進行植物調查的過程中,採集到這個叢生的姜屬植物。通過詳細的標本比對、文獻查閱以及相似種的解剖考察。最終確認為姜屬植物的一個新種,由於其紫紅色的唇瓣,而取名為紫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