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野外聯合科考發現9個動植物疑似新種 孟加拉虎被觀測到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日前,中國、緬甸聯合團隊完成了在緬甸境內的第9次野外科考,採集到3300多份動植物標本,初步鑑定6個植物疑似新種、3個兩棲類動物疑似新種。孟加拉虎等大量瀕危物種也被科學家們觀測到,這些發現為東南亞生物多樣性調查和保護提供了新的科學數據。

這次發現的疑似新種裡,有一種在原始森林裡漫步的大貓,它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的孟加拉虎。這是聯合科考隊成立5年來,第一次在野外拍到它。此外,還有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雲豹、金錢豹、金貓,行走在原始森林裡,這些瀕危動物看上去更具野性魅力。

據介紹,本次科考共發現7種貓科動物,讓科考隊首次確認,該保護區是東南亞少有的大型貓科動物聚集生活區。另外,黑熊、馬來熊等大型食肉動物,以及亞洲象、水鹿、印度野牛、多種獼猴等一些大中型哺乳動物也紛紛亮相,顯示出該地區的生態系統比較健康。

中科院東南亞中心研究員 科考隊隊長 權銳昌:收穫超過了我們的預期,能見到7種貓科動物,這個我相信在國內外都實屬罕見的。

據介紹,本次為期1個多月的野外科考,在緬甸德曼迪野生生物保護區進行,科考隊共採集動植物標本3300多份,初步鑑定有3個兩棲類動物疑似新種、6個植物疑似新種,其中包括秋海棠屬、柿屬、樟科、番荔枝科等。

中科院東南亞中心高級工程師 譚運洪:生物多樣性是沒有國界的,我們所期待的就是,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那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的狀況和受威脅的一些因子最終搞清楚。

緬甸的冬季晝夜溫差大,毒蛇猛獸頻繁出沒給嚴肅的科學考察又增添了驚奇探險的氛圍。本次科考中,科考隊經常伴著老虎腳印工作;更令人擔憂的是,亞洲象也頻繁出沒,它們見了人會迎面走來,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對科考隊員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潛在危險。

中科院東南亞中心研究員 科考隊隊長 權銳昌:繞著亞洲象走,那麼等它離開了以後我們又才能進去那個區域開展。

據了解,截至目前,9次科考在緬甸共發現53種新種,其中36個植物新種、3個魚類新種。未來,中緬聯合科考還將繼續,為緬甸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數據支撐。

相關焦點

  • 中緬聯合科考隊緬甸無人區科考實錄 夜宿無人區
    由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和緬甸自然資源與環保部科研人員組成的中緬聯合科考隊對緬甸北部實皆省的大麥地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緬甸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熱點地區,科考隊曾在緬甸發現並發表了植物新種25種,魚類、昆蟲等新種12種。
  • 第九次中緬聯合生物多樣性野外科考--動物大合集
    2019年11月26日至12月28日,應緬甸自然資源與環保部的邀請,在中國科學院東南亞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常務副主任權銳昌研究員的帶領下,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東南亞中心緬甸辦公室、緬甸林業研究所及緬甸實皆省德曼迪(Htamanthi)野生生物保護所等14人組成的中緬聯合科考隊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活體...
    8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2個紅外相機位點3次拍攝到了野生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
  • 【中國新聞網】中緬聯合發表緬甸北部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
    【中國新聞網】中緬聯合發表緬甸北部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波魚 2019-06-15 中國新聞網 胡遠航 ,發現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波魚。
  • 東南亞中心發現番荔枝科兩新種植物
    ▍紅花海島木精美的花(雄花)番荔枝科是早期分化的被子植物木蘭目最大的科,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熱帶植物區系的主要科之一,全世界
  • 科研人員在中緬邊境發現番荔枝科新種——盈江暗羅
    新華社昆明9月2日電(記者姚兵)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等單位科研人員聯合在中緬邊境雲南盈江考察時,發現番荔枝科暗羅屬植物新種,並根據發現地命名為盈江暗羅。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等級評估標準,盈江暗羅被評估為瀕危種。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北歐植物學雜誌》。
  • 江西五十鈴&《中國國家地理》第四季聯合科考啟動儀式落幕
    江西五十鈴&《中國國家地理》第四季聯合科考啟動儀式落幕 2021-01-07 15:07: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
  • 文山州發現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
    本報訊(記者 黃鵬 通訊員 何德明 梁光海) 近日,分布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正式發表,分別是文山石山苣苔、文山馬鈴苣苔和毛柱馬鈴苣苔。
  • 湘西這個地方發現首個植物新種
    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的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首個植物新種——湘黃精湘黃精(一)近日,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官宣,以科研宣教科的林業工程師王本忠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輝華共同調查發現而命名的植物新種
  • 文山州境內發現3個新物種
    文山馬鈴苣苔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分局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廣西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安徽大學、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桂林植園等在文山州長期聯合科考過程中,發現了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種。
  • 西藏墨脫髮現野生孟加拉虎 網友:兩隻發光的眼睛真的很嚇人!
    在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的許可和支持、林芝市與墨脫縣林草局的幫助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近日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安放的兩個紅外相機位點3次拍攝到了野生孟加拉虎,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
  • 尼泊爾在海拔3165米發現孟加拉虎
    尼泊爾在海拔3165米發現孟加拉虎】據德新社加德滿都消息,尼泊爾森林部門表示,他們在海拔3165米的森林裡意外拍攝到一隻孟加拉虎,這是迄今為止尼泊爾境內拍攝的海拔最高的孟加拉虎影像資料。尼泊爾森林和水土保持部12月11日晚發表聲明稱,這隻孟加拉虎出現在尼泊爾東部一片森林裡,當地的野外相機原本用來監測10隻佩戴了定位項圈的野生小貓熊,結果在今年11月兩次拍攝到孟加拉虎影像。 據報導,小貓熊保護組織「小熊貓網」的項目協調員索南·塔希·拉馬介紹說,這一發現令人意外,因為尼泊爾從來沒有在這樣的海拔高度發現孟加拉虎。
  • 麗水有野生動植物4347種,快看你認識哪些?
    「根據調查監測,我市野生動物資源再創歷史新高,其中物種多樣性、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數量、新記錄物種數量均高居全省之冠。」今日,《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公報》在本報八版向社會大眾公布。野生動植物資源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多樣性的主體,更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主要指標。
  • 庫姆塔格沙漠聯合科考隊「旱極」發現罕見泉眼
    新華網蘭州9月14日電(記者王志恆)9月12日上午,中國首次庫姆塔格沙漠聯合科考隊在該沙漠西南的一條峽谷中,發現了一處罕見的泉眼,泉水清冽,味道微鹹。  當天,科考隊在沙漠行進的過程中,在該沙漠西南部的一條長80多公裡的峽谷中發現了一處生長旺盛的草叢,走近草叢,在密草的下面有清澈的泉水流出,此時科考隊的專家們順著水流向前走不遠,意外地發現一處泉眼在不停往外湧水,泉眼附近覆蓋著嫩嫩的蘆葦草。  在泉眼附近,隊員們發現了野駱駝遺留下來的黑褐色糞便,由此判斷這眼泉水是庫姆塔格沙漠裡野生雙峰駝的飲水處之一,證明泉水可以飲用。
  • 東北虎和孟加拉虎,誰的體型更大?
    但實際上孟加拉虎的體型也很大,在各方面都可以和東北虎相媲美。因此東北虎和孟加拉虎究竟誰更大,現在就成為了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傳統觀點認為,東北虎是公認的第一大虎東北虎是最大虎亞種這個說法,早就已經廣泛流傳並深入人心,可以說連三歲小孩子都知道。
  • 陝西省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報訊 (記者 張梅)日前,科技部公布了69個獲批新建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我省3個野外站獲批建設,它們分別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建設的黃土高原地球關鍵帶與地表通量野外觀測研究站,關中平原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的神木水蝕風蝕交錯帶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世界上現存的5種老虎:東北虎體型最大,孟加拉虎最多變
    在20世紀,地球上還有8種老虎,自從巴裡虎、裏海虎、爪哇虎滅絕後,地球上就只剩下了5種老虎,而且它們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如果你去動物園見到一隻老虎,你能分清它是哪種虎嗎?1.東北虎。東北虎生性兇猛,動作敏捷,在野外人們很難看到野生東北虎。2.孟加拉虎。孟加拉虎是世界第二大虎,也叫印度虎,它是分布最廣的虎,全世界很多動物園都有它們的身影。孟加拉虎的毛較短、較稀,腹部為白色。另外,孟加拉虎十分「多變」,白虎和金虎都是它的變種。3.印度支那虎。
  • 強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孟加拉虎
    現存的老虎有6個亞種,由於人類的獵殺和野外棲息地碎片化,老虎都是瀕危級別的保護動物,有些已在野外滅絕。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老虎亞種。但即便如此,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不足2500隻,還有大約300多隻圈養在印度的動物園裡。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老虎,印度政府成立了48處老虎保護區,比如柯柏特老虎保護區、塔多巴自然保護區。
  • 陝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在延安舉行
    8月19-20日,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前夕,延安市人民政府、陝西省地質調查院聯合對陝北丹霞地貌開展了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300餘位中外知名專家齊聚聖地延安,赴甘泉大峽谷、志丹永寧山、安塞王家灣等典型丹霞地貌區進行了為期2日的野外實地考察。
  • 陝西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報訊 (記者 張梅)日前,科技部公布了69個獲批新建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我省3個野外站獲批建設,它們分別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建設的黃土高原地球關鍵帶與地表通量野外觀測研究站,關中平原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的神木水蝕風蝕交錯帶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