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這個地方發現首個植物新種

2021-02-25 湘西新時代

好消息!

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的

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發現了首個植物新種

——湘黃精

湘黃精(一)

近日,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官宣,以科研宣教科的林業工程師王本忠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輝華共同調查發現而命名的植物新種:湘黃精(英文名Polygonatum hunanense)H.H.Liu & B.Z.Wang正式發表,題為《湖南黃精屬新種湘黃精的形態和分子特徵分析》,於湖南農業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物研究》刊登。

新種模式標本產於

古丈縣高峰鎮的觀音山

今保存于吉首大學植物標本館

這是高望界保護區有史以來發現的

第一個植物新種

湘黃精標本(三)

湘黃精(二)

湘黃精隸屬於天門冬科黃精屬,是一種食藥兩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態特徵和主產雲南的滇黃精(英文名Polygonatum kingianum)極其相似;在以往的野外科學考察中,因不在花果期,植物分類專家很容易將其鑑定為滇黃精或黃精,而沒有賦予其正確的植物分類學地位。

2017年至2018年間,王本忠與劉輝華攜手進行野外資源植物調查時,先後在高望界保護區內的大溪和觀音山等區域採集到該植物的花果期樣本。通過花果解剖等植物形態學特徵的詳細觀察研究,以及查閱相關的植物分類文獻,初步確定為一個與滇黃精形態學相近的疑似新種。為了進一步弄清該物種的分類學地位,他們隨後聯繫了湖南農業大學薴麻研究所的揭雨成教授展開分子分類學研究,以分子手段實證了植物新種湘黃精的分類學地位,並對野外種群的自然分布狀況,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後續調查,因其廣布於湖南湘西等地,故而將其命名為湘黃精,與盛產雲南的滇黃精形成鮮明對應。

當下,湘黃精因其較高的食藥用價值倍受人們青睞,其塊莖可生食,味甘,具香氣,可增強人體免疫力,當地人稱作「甜黃精」,又名「老虎姜」或「大洋姜」,其野生資源因藥材收購市場的利益驅動而被大量採挖,以致日漸枯竭,亟待加強保護。

高望界雲海。宋文君 攝

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72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88.4%,其頂峰(頂堂)海拔1146米,年平均氣溫12.5℃。境內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溪流淙淙,蛙語蟲嚷,不絕於耳。

高望界。張文翔 攝

高望界。圖片來源:湘西州文旅局

由於特殊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區內森林茂盛,物種多樣,有植物211科2440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樹種38種, 珍貴野生動物有羚羊、錦雞、貓頭鷹、娃娃魚、五步蛇、金錢豹、雲豹、白頸長尾雉、林麝、果子猓、紅腹角雉、穿山甲、飛狐、果子狸、武陵巖蛙等35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

紅嘴鷗

紅腹錦雞。圖片來源:網絡

雲豹。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湘西頭條


編輯:龔琳翔

出品:湘西新時代

©團結報社

點亮在看!擴!

相關焦點

  • 湘西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保存有世界聞名孑遺植物水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鵝掌揪、香果樹等;藥用植物985種,其中杜仲、銀杏、天麻、樟腦、黃姜等19種屬國家保護名貴藥材;種子含油量大於10%的油脂植物230餘種;觀賞植物91科216屬383種;維生素植物60多種;色素植物12種。是中國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藥材重要產地。
  • 浙江這個地方又發現4個昆蟲新種
    日前,國際知名分類學期刊ZOOTAXA和Annales Zoologici Fennici先後刊登採自金華市磐安縣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的4個搖蚊科昆蟲新種,分別是側棒脈搖蚊、延長棒脈搖蚊、小附器棒脈搖蚊以及為肯定大盤山保護區豐富的昆蟲生物多樣性而以「大盤山」命名的大盤山提尼曼搖蚊。
  • 廣東首次在清遠英德發現植物新種,並以地方命名
    「起初是2014年冬季,在保護區進行科研監測時偶然拍到這個白絲草,因為沒有開花,以為是普通的苦苣苔,就沒有太在意。」廣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李遠球感慨,石門臺白絲草的發現可謂是一波三折。2017年4月,監測團隊又拍攝到了初花期的白絲草,因為此前沒有見到過這種植物,他們便將照片發給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童毅華博士鑑定。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先後發現盈江掌突蟾、紫棕掌突蟾、盈江兩頭蛇、盈江竹葉青、銅壁關棘蜥等7個爬行類新種,發現天行長臂猿1個靈長類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12個新種。△紫花黃藥此外,還發現了團花密花藤、珠芽秋海棠、緬甸球蘭、披針葉球蘭、喜馬拉雅仙茅、木瓜桐、羽脈百部和大葉可愛花共8個中國紀錄種。
  • 五年發現4個植物新種
    他23年如一日,跋山涉水,跑遍了長汀每一個山野角落,林沁文參加工作以來,一直紮根林業和自然保護區工作第一線,以山為家,刻苦鑽研,在植物分類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5年來,他連續發現4個植物新種,5個福建新分布種,是汀江源保護區名副其實的「植物學家」。
  • 走進湘西:尋找地球生命的源頭
    煮一鍋酸魚,喝大碗米酒,唱幾首山歌,沉醉不知歸路。據「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官網的介紹,「2003年2月,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終審批准,寒武系的首批正式年代地層標準單位和寒武系內的首個『金釘子』在湖南花垣排碧鄉被正式確立。
  • 溫州發現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 此前從未被發現
    昨天,該書主編、溫州大學退休教授丁炳揚透露,《溫州植物志》的出版證實了溫州是浙江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並發現了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浙南茜草、細喙薹草、雁蕩山薹草、坤俊景天、木本牛尾菜;明確了16種溫州特有種子植物。溫州第一次植物系統調查,歷時7年完成《溫州植物志》丁炳揚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學系,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30多年。
  • 走進湘西,尋找地球生命的源頭
    據「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官網的介紹,「2003年2月,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終審批准,寒武系的首批正式年代地層標準單位和寒武系內的首個『金釘子』在湖南花垣排碧鄉被正式確立。當地人介紹,據傳當年夜郎國先民打敗仗後,翻山越嶺來到這裡的深山老林,發現了這個能躲藏人的大溶洞。夜郎人走進洞,發現洞內有洞,像迷宮,多達18個,且洞洞相連,於是便定居下來,休養生息。「夜郎十八洞」,因此而名。夜郎國是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始於戰國,終於西漢,前後三百餘年,因「夜郎自大」成語而聞名。
  • 在雲南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科技傳真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近日,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上分別發表文章,描述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和豆科植物新種元江木藍。目前,全世界已知有梧桐屬植物18種,中國記錄有10種。
  • 德宏發現12個植物新種、8個新記錄物種
    12月26日記者從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近年來德宏州新發現12個
  • 廣東潮州發現植物新種「互葉蕕」
    的形態特徵 陳又生供圖在生態和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項目資助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博士陳又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向春雷等在廣東潮州發現植物新種據悉,「互葉蕕」的發現,使得廣東蕕屬植物達到2種,世界上蕕屬物種達到8種。
  • 新近發現植物新記錄種12種
    本次調查共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還發現了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深圳新記錄種7種。  此次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對田頭山黑桫欏、塘朗山仙湖蘇鐵等12個重點群落進行了分析,完成了深圳市重要野生植物DNA條形碼的研製,建立了深圳市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信息管理系統,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
  • 文山州發現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
    本報訊(記者 黃鵬 通訊員 何德明 梁光海) 近日,分布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正式發表,分別是文山石山苣苔、文山馬鈴苣苔和毛柱馬鈴苣苔。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近年來,德宏州新發現一批動植物新種及新紀錄物種。
  • 新種亮相!雲南德宏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發現12個植物新種
    12月26日,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近年來,德宏州新發現一批植物新種及新記錄物種。在同一地區密集地發現新物種和新紀錄,十分罕見。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加強與各科研院所合作,深入開展保護區植物資源調查,先後發現了瑞麗芭蕉、盈江球蘭、盈江龍竹、鐘花黃精、銅壁關馬兜鈴、德宏葡萄甕、長柱管金牛、盈江管金牛、陀螺果刺籬木、盈江暗羅、盈江樹蘿蔔和紫花黃藥共12個新種。
  • 47種有害植物瘋狂生長 杭州首份溼地報告出爐
    歷時一年半的調查與整合,首份《杭州市溼地資源調查與研究報告》正式出爐,目前已通過專家組審核。  這是記者昨日從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了解到的信息。  《報告》詳細調查了杭州溼地的類型、面積與分布情況。令專家痛心的是:杭州的溼地中,竟然出現了47種有害植物。可以說,絕大部分溼地中,均有有害植物分布。它們正以瘋狂的長勢,侵佔著杭州溼地!
  • 昆明植物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24個西藏新記錄種
    研究人員在整理和鑑定採集到的標本的過程中發現,須彌四帶芹(Tetrataeniumwallichii)、巴洛特櫟(Quercusbaloot)、尼泊爾姜味草(Clinopodiumnepalense)等4個分布在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Pleurospermumdecurrens)、線葉球蘭(Hoya linearis)、尼泊爾菊三七(Gynuranepalensis)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德宏發現植物新種和中國新記錄種
    德宏發現植物新種和中國新記錄種 2020-11-2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種 | 昆明植物所發現中國種子植物2個新記錄屬和5個新記錄種
    截至2017年12月,種質庫通過採集保存種子的方式,已保存了我國野生植物種子9837種,佔我國種子植物總數的三分之一。 新疆地處於歐亞大陸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複雜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多樣的生態系統以及物種。在我國31000餘種維管植物中,僅限於新疆分布的物種達1700多種,是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關鍵地區之一,也是我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重要分布區之一。
  • 新植物來了!雲南發現植物新種紫唇姜,還有高黎貢球蘭……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發現一種姜屬植物新種:紫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