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的
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發現了首個植物新種
——湘黃精
湘黃精(一)
近日,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官宣,以科研宣教科的林業工程師王本忠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輝華共同調查發現而命名的植物新種:湘黃精(英文名Polygonatum hunanense)H.H.Liu & B.Z.Wang正式發表,題為《湖南黃精屬新種湘黃精的形態和分子特徵分析》,於湖南農業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物研究》刊登。
新種模式標本產於
古丈縣高峰鎮的觀音山
今保存于吉首大學植物標本館
這是高望界保護區有史以來發現的
第一個植物新種
湘黃精標本(三)
湘黃精(二)
湘黃精隸屬於天門冬科黃精屬,是一種食藥兩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態特徵和主產雲南的滇黃精(英文名Polygonatum kingianum)極其相似;在以往的野外科學考察中,因不在花果期,植物分類專家很容易將其鑑定為滇黃精或黃精,而沒有賦予其正確的植物分類學地位。
2017年至2018年間,王本忠與劉輝華攜手進行野外資源植物調查時,先後在高望界保護區內的大溪和觀音山等區域採集到該植物的花果期樣本。通過花果解剖等植物形態學特徵的詳細觀察研究,以及查閱相關的植物分類文獻,初步確定為一個與滇黃精形態學相近的疑似新種。為了進一步弄清該物種的分類學地位,他們隨後聯繫了湖南農業大學薴麻研究所的揭雨成教授展開分子分類學研究,以分子手段實證了植物新種湘黃精的分類學地位,並對野外種群的自然分布狀況,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後續調查,因其廣布於湖南湘西等地,故而將其命名為湘黃精,與盛產雲南的滇黃精形成鮮明對應。
當下,湘黃精因其較高的食藥用價值倍受人們青睞,其塊莖可生食,味甘,具香氣,可增強人體免疫力,當地人稱作「甜黃精」,又名「老虎姜」或「大洋姜」,其野生資源因藥材收購市場的利益驅動而被大量採挖,以致日漸枯竭,亟待加強保護。
高望界雲海。宋文君 攝
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72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88.4%,其頂峰(頂堂)海拔1146米,年平均氣溫12.5℃。境內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溪流淙淙,蛙語蟲嚷,不絕於耳。
高望界。張文翔 攝
高望界。圖片來源:湘西州文旅局
由於特殊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區內森林茂盛,物種多樣,有植物211科2440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樹種38種, 珍貴野生動物有羚羊、錦雞、貓頭鷹、娃娃魚、五步蛇、金錢豹、雲豹、白頸長尾雉、林麝、果子猓、紅腹角雉、穿山甲、飛狐、果子狸、武陵巖蛙等35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
紅嘴鷗
紅腹錦雞。圖片來源:網絡
雲豹。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湘西頭條
編輯:龔琳翔
出品:湘西新時代
©團結報社
點亮在看!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