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這個地方又發現4個昆蟲新種

2021-01-09 瀟湘晨報

日前,國際知名分類學期刊ZOOTAXA和Annales Zoologici Fennici先後刊登採自金華市磐安縣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的4個搖蚊科昆蟲新種,分別是側棒脈搖蚊、延長棒脈搖蚊、小附器棒脈搖蚊以及為肯定大盤山保護區豐富的昆蟲生物多樣性而以「大盤山」命名的大盤山提尼曼搖蚊。

大盤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磐安縣內,200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迄今惟一一個以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作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東部藥用植物野生種或近緣種的最重要的種質資源庫。

保護區總面積45.58平方公裡,擁有大小山峰5200餘座,主峰大盤山海拔1245米,區內有野生藥用植物1219種,其中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有258種,約佔藥典收載藥用植物總數的一半。

「大盤山除了藥用植物豐富,還有眾多昆蟲資源,但保護區成立以來一直沒有摸底過。」磐安縣中藥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辦公室主任張蘇炯介紹,為了弄清楚大盤山的昆蟲種類,2018年以來,保護區先後邀請了中科院、南開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在保護區範圍內開展了全方位的昆蟲資源調查,並在今年成立了大盤山昆蟲研究院,開展資源昆蟲的系統研究。

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專家們推測大盤山保護區範圍內分布昆蟲種類至少在3000種以上,而截止目前,除了已知品種,保護區內已發現各類昆蟲新種逾20種。

「標本基本都是前兩年採集回去的,專家們在實驗室裡通過研究以及比對大量文獻,發現了不少國際新物種,在得到國際同領域專家的認可後陸續開始對外公布,目前已公布的逾20種。」

同時作為大盤山昆蟲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的張蘇炯介紹,此次由南開大學和黃岡師範學院專家們公布的四個昆蟲新種均屬於搖蚊科,該科昆蟲是淡水水域中底棲動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在加速水體物質循環中的有機物礦化作用和消除有機物汙染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搖蚊科因種類豐富,個體眾多,不同種類對水域生境要求不同,從而成為監測水體環境和汙染狀況的優良指示生物,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著名的水體環境指標性昆蟲。」

除了剛剛發布的四個國際昆蟲新種,張蘇炯還透露了一個好消息,這兩篇論文發出後,就有一位教授聯繫他確認發現了一種生活在螞蟻窩的新種金龜子,目前還在論文準備階段,過不了多久也將對外公布。

張蘇炯說,按照他們的計劃,未來待整個自然保護區的昆蟲資源摸清楚後,為了讓社會更好了解這些小傢伙,他們將會出一本《大盤山昆蟲志》,所有品種都將在這本書中體現出來。

記者 董齊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江沿海發現海洋昆蟲新物種「中華二叉搖蚊」
    圖為:在浙江沿海新發現的物種——中華二叉搖蚊(雄成蟲) 陳春棠 攝中新網台州4月12日電 (見習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朱凌飛)12日記者獲悉,國際知名的動物學領域Top期刊《Zoologica Scripta》刊發了採集自浙江台州和舟山的海洋昆蟲新物種
  • 安徽黃山發現3個新種步甲科昆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黃山5月21日電 (劉浩 方傑 胡降臨)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安徽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三方合作調查野外昆蟲資源時,近日在黃山神仙洞附近發現步甲科昆蟲3個新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動物分類學雜誌ZooKeys上。
  • 【蟲研捷報】87年後浙江發現石蛉一新種
    在中國,鱗蟋科共記錄4屬,分別是小須蟋屬 Micronebius、蛛首蟋屬 Arachnocephalus、長背蟋屬 Ectatoderus和奧蟋屬 Ornebius,其中以奧蟋屬昆蟲最為常見。中國目前已知5種奧蟋,它們體小扁平,雄性具有發音器,雌性完全無翅。這5種全部由日本學者 Shiraki 及 Matsumura 發表,最新種的發表時間為1930年,其後87年間,中國再無奧蟋新種發現。華東師範大學學者何祝清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發現一新種,相關論文本月已發表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taxa 上。
  • 湘西這個地方發現首個植物新種
    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的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首個植物新種——湘黃精湘黃精(一)近日,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官宣,以科研宣教科的林業工程師王本忠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輝華共同調查發現而命名的植物新種
  • 科學家在雲南發現昆蟲新屬新種
    新華社昆明9月2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學家發現了昆蟲的一個新屬兩個新種:新屬命名為「麗眼蝶屬」,兩個新種名為「金光麗眼蝶」「雲南榆綠天蛾」。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雜誌》上。
  • 填補全省昆蟲研究空白 武義發現尺蛾新種
    2018-06-25 15:20 | 金華晚報昨天,記者從武義縣了解到,當地自然科研有新進展,林業專業人員在當地山林中發現鱗翅目尺蛾科新記錄種——白點黃窗尺蛾,該發現不但填補了當地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空白,也填補了全省昆蟲研究的空白。
  • 浙江農林大學生的特殊作業:捉昆蟲!
    在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的標本室裡,鳳蝶、蜻蜓、獨角仙、金龜子、竹節蟲、紅袖蠟蟬……將近17萬份昆蟲標本,大部分是歷屆農林大學生的「暑假作業」。這些昆蟲標本根據所屬的目、科、屬、種分類擺放,組成陣容龐大的昆蟲軍團。
  • 海南發現世界海生昆蟲新物種 系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2019-10-12來源:海南學習平臺作者: 計思佳10月3日,一篇名為《海蝽科在中國的首次記錄及新種羚羊礁海蝽的描述》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權威期刊《ZOOTAXA》上發表。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先後發現盈江掌突蟾、紫棕掌突蟾、盈江兩頭蛇、盈江竹葉青、銅壁關棘蜥等7個爬行類新種,發現天行長臂猿1個靈長類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12個新種。△紫花黃藥此外,還發現了團花密花藤、珠芽秋海棠、緬甸球蘭、披針葉球蘭、喜馬拉雅仙茅、木瓜桐、羽脈百部和大葉可愛花共8個中國紀錄種。
  • 美麗露珠是昆蟲的死亡陷阱 新發現兩種本土捕蟲植物
    豬籠草、茅膏菜、捕蠅草,這些小學課本上讀過的捕蟲植物實際上離寧波市民並不遙遠,寧波土生土長的捕蟲草———茅膏菜科植物匙葉茅膏菜和光萼茅膏菜,就在今年首次被發現。  不過,夏季家裡種捕蟲植物,蚊蟲真的會減少嗎?專家告訴記者,由於捕蟲植物的植株較小,雖能捕捉昆蟲,但是作用有限。
  • 西藏昆蟲資源豐富 發現缺口青尺蛾屬新種
    中新社拉薩3月14日電 (趙朗)記者14日從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獲悉,截至目前,西藏採集鑑定鱗翅目蛾類昆蟲13科101種,發現缺口青尺蛾屬新種。因獨特的地貌、複雜的氣候條件及多樣的植被類型,西藏昆蟲資源極為豐富。自2017年以來,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室依託西藏昆蟲種質資源項目聯合華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在西藏開展昆蟲種質資源採集及蛾類野外調查。
  • 浙江發現最古老具尾錘新種甲龍
    2月27日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報導了發現於浙江省縉雲縣壺鎮的新種類甲龍類化石研究成果,該種類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縉雲甲龍(  浙江之前研究命名了兩種甲龍類化石:麗水浙江龍和楊巖東陽盾龍。麗水浙江龍的分類還有爭議,之前被歸入結節龍科,但在最新的分析中被歸入到了甲龍科中,由於缺少一些獨特特徵,被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是無效種。麗水浙江龍保存了完整的尾椎,可以確認尾巴末端沒有尾錘發育,與縉雲甲龍不同。東陽盾龍沒有保存尾椎,但保存了癒合的薦盾板,屬於結節龍類。
  • 上海現昆蟲新物種 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刷新世界觀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說,雙斑粗角步甲家族的第26名新成員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被發現。這種小甲蟲對生存環境要求極其嚴苛,只有在植被非常茂密的樹林裡才可以發現。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刷新世界觀。
  • 浙江首次截獲昆蟲中的大力神「長戟大兜蟲」
    浙江首次截獲昆蟲中的大力神「長戟大兜蟲」 2016年12月28日 06:11:19來源:浙江在線12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婕 通訊員 姚靜)你見過世界上最大的昆蟲嗎?
  • 五年發現4個植物新種
    近5年來,他連續發現4個植物新種,5個福建新分布種,是汀江源保護區名副其實的「植物學家」。4個植物新種(三脈蜂鬥草、保連橫蒴苣苔、城隍少穗竹、軟枝青岡,其中:三脈蜂鬥草、保連橫蒴苣苔為獨立發現;城隍少穗竹、軟枝青岡為合作發現)和5個福建新分布種(心葉毛蕊茶、冬青葉桂櫻、毛背桂櫻,舌蕨,絲帶蕨),並將成果先後發表於全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各級科研期刊。
  • 名字曾被用來命名昆蟲的男孩又發現了新物種
    正是這個痴迷昆蟲17歲的少年,在東白山上率先發現了這個新物種。但這種喜悅,對趙鐵雄來說並不是第一次。早在4年多前,他就發現過另一個新物種,這種昆蟲後來直接被命名為「趙鐵雄隆線隱翅蟲」。他的書房裡沒有課本卻擺了1000多隻昆蟲標本白色T恤,暗色短褲,一雙運動鞋,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內斂安靜,坐在班級最後一排,這個身高一米八五的男孩就是趙鐵雄。
  • 溫州發現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 此前從未被發現
    昨天,該書主編、溫州大學退休教授丁炳揚透露,《溫州植物志》的出版證實了溫州是浙江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並發現了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浙南茜草、細喙薹草、雁蕩山薹草、坤俊景天、木本牛尾菜;明確了16種溫州特有種子植物。溫州第一次植物系統調查,歷時7年完成《溫州植物志》丁炳揚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學系,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30多年。
  • 美加州沙漠發現4個無腳蜥蜴新種—新聞—科學網
    近日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沙漠地帶中發現了4種新的無腳蜥蜴。
  • 浙江日報頭版:浦江多地找到EPT昆蟲
    202年1月4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新聞《尋找浦陽江中的水質指標「三巨頭」 水兒清 蟲兒歸 》,介紹專家在浦陽江浦江段的多個地方都找到耐汙值很低的EPT昆蟲,反映出「五水共治」後浦江的水質都保持在了一個高水平,浦陽江生態環境有了顯著改善
  • 金華發現尺蛾新種填補省空白 辨別性別看這個點
    25日,記者從金華武義縣了解到,當地自然科研有新進展,林業專業人員在當地山林中發現鱗翅目尺蛾科新記錄種——白點黃窗尺蛾,該發現不但填補了當地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空白,也填補了全省昆蟲研究的空白。說到蛾,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喜歡在光亮的地方活動,所以很多市民都熟知一個成語叫「飛蛾撲火」。在生物學上,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單位。其中,「鱗翅目」就包括蛾、蝶兩類昆蟲,通俗地說就是飛蛾和蝴蝶,尺蛾是飛蛾的一種。武義發現的這隻飛蛾,全名叫白點黃窗尺蛾,這個名字就概括了它的三大特點:白點,黃色,還有「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