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研捷報】87年後浙江發現石蛉一新種

2021-01-10 巍巍昆蟲記

鱗蟋科 Mogoplistidae 昆蟲在分類學上屬於直翅目 Orthoptera、蟋蟀總科Grylloidea。其體表常常覆蓋有鱗片狀體毛,故名。在中國,鱗蟋科共記錄4屬,分別是小須蟋屬 Micronebius、蛛首蟋屬 Arachnocephalus、長背蟋屬 Ectatoderus和奧蟋屬 Ornebius,其中以奧蟋屬昆蟲最為常見。


新種多毛奧蟋鱗片掃描電鏡圖(劉文亮 攝)


奧蟋俗稱石蛉,雄性全部都會鳴叫,因其鳴聲類似石塊敲擊發出的響聲,故名;在日本,人們認為其鳴聲類似一種樂器的清脆敲擊聲,故名「鉦叩」;在臺灣地區一般稱為鉦蟋。


中國目前已知5種奧蟋,它們體小扁平,雄性具有發音器,雌性完全無翅。這5種全部由日本學者 Shiraki 及 Matsumura 發表,最新種的發表時間為1930年,其後87年間,中國再無奧蟋新種發現。華東師範大學學者何祝清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發現一新種,相關論文本月已發表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taxa 上。


1-多毛奧蟋 雄;2-多毛奧蟋 雌;3-雙斑奧蟋 雄;4-錘須奧蟋 雄;5-凱納奧蟋 雄;6-臺灣奧蟋 雄。(何祝清 攝)


物種名片

中名:多毛奧蟋

學名:Ornebius polycomus

生活環境:低海拔喬木上

產地:中國浙江

模式標本保存地: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博物館

 

多毛奧蟋與其他同屬親戚體型類似,但在腹部背片具有整齊排列的一簇簇毛,故名。此外,該新種的顏色與眾不同——棕色並雜有深淺不一的黑色斑紋,因此具有良好的保護色,極難捕捉。一般於夜晚聽見鳴聲,循聲而去捕捉。但是對於不會鳴叫的雌蟲,就只能撞大運了。


以東方螻蛄為外群,基於COI、18S、Cytb,構建了中國奧蟋屬的系統發育樹(盧慧)


除了形態區分外,作者還從DNA以及鳴聲角度論證了其與老種的區別,結果均支持形態學的研究結果。具體結果參見原論文。


致謝:感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龔璞以及王潔對採集此種提供的幫助。


原文信息:He, Z.Q., Lu, H., Liu, Y.Q. & Li, K.(2017). A new species of Ornebius Guérin-Méneville,1844 from East China (Orthoptera: Mogoplistidae: Mogoplistinae). Zootaxa, 4303 (3):445-450.


參考文獻

Ingrisch S. (2006) Newtaxa and notes on some previously described species of scaly crickets from South East Asia (Orthoptera, Grylloidea, Mogoplistidae, Mogoplistinae). Revuesuisse de Zoologie, 113 (1): 133-227.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

相關焦點

  • 平民好聲音—石蛉
    奧蟋屬,可能聽著有些陌生但是只要一說金孔雀、山仙子、石蛉各位,估計都很熟悉其實這些小小名伶,都是奧蟋屬成員開始接觸鳴蟲在南京的鳴蟲市場,印象中早期,是並沒有山仙子的但石蛉,卻在每年的蟲季,如約而至分布廣石蛉是奧蟋屬的優勢品種江蘇境內,分部甚廣且棲息環境,多為矮灌木一般小區道路兩側綠化帶,均有分布喜歡體驗,捉蟲樂趣的玩家們出門遛彎兒,捎帶手,就可捕來飼養玩賞 叄/人和獨樹一幟音色,在鳴蟲類中
  • 【蟲研捷報】無聲的愛,中國奧蟋一新種
    雄蟲(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雌蟲(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但是也有一類蟋蟀由於種種原因,雄蟲喪失了發音能力,前翅也與雌蟲相似,或者無翅,外形上僅僅通過產卵器才能與雌性區分。例如啞蟋、革翅蟋(西雙版納發現一新種蟋蟀)、突蛉蟋、虎甲蛉蟋等。
  • 【蟲研捷報】䗛還是蜢?巴西學者發表䗛蜢科一新屬
    模擬樹枝的螞蚱上一次我們談到了模擬枯葉的蚱,向大家展示了擬態「如秋葉之靜美」的一面【蟲研捷報】梳著莫西幹頭的螞蚱:尖葉蚱屬和葉蚱屬修訂。而在直翅目Orthoptera這個大家庭中,擬態早已是家常便飯,不僅有模擬枯葉的,也有神似綠葉的,還有能混入地衣苔蘚的,更有長得像小土塊的。
  • 高冷優雅的鳴蟲——石蛉
    石蛉學名凱納奧蟋,屬直翅目蟋蟀總科。石蛉體長約1cm左右,體形略扁平,屬於鳴蟲中體型較小的品類。石蛉的外觀有兩大特點,一是雌、雄蟲皆有長長的觸鬚,幾乎達到體長的2倍,狀如長鞭;二是全身體表密布銀白色鱗片(因此又被稱作「鱗蟋」),且鱗片會隨蟲體長大而逐漸脫落,最終通體成為鐵鏽色。
  • 【蟲研捷報】我國報導長櫛姬蜂屬一新種
    近日,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的盛茂領團隊發現長櫛姬蜂屬一新種Rhynchobanchus flavomaculatus,發表於國際期刊ZooKeys上。文章對該新種進行了描述,並編寫了中國該屬目前已知種類的分種檢索表。
  • 【蟲研捷報】一個新的缺翅目分類系統被提出
    相比於昆蟲綱的其它大多數目,缺翅目只能算得上一個年輕的類群,但對它的發現,又是一個能夠改變教科書的成果。 1913年,義大利昆蟲學家Silvestri發表了一篇長達17頁的論文。這篇文章以義大利語為主體寫成,並配有8張精美的圖版,從外部形態到內部解剖,向人們展示了一類前所未見的昆蟲。文章的標題更是開門見山:一個昆蟲新目的描述。
  • 【蟲研捷報】香港發現一新種螢火蟲,以捐肝者名字命名
    本月22日,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與臺灣昆蟲學者鄭明倫在國際期刊ZooKeys上發表了香港發現的一個新種螢火蟲Oculogryphus
  • 【蟲研捷報】我國臺灣發現虎天牛2新種
    新種:大漢山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dahanshanus Niisato & Chou,  2017,高桑氏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takakuwai Niisato & Chou,  2017。
  • 【蟲研捷報】我國地鱉蠊科昆蟲添7新成員
    地鱉蠊科(Corydiidae)是蜚蠊目(Blattodea)的一小科,國內目前僅記載二十種左右。
  • 【蟲研捷報】雲南發現2個菱蠟蟬新種
    本月,貴州大學陳祥盛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Keys 發表了關於中國菱蠟蟬科的研究論文,命名了2個來自雲南的菱蠟蟬新種。這2個新種都屬於Andixius 屬,分別被命名為 A. longispin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鞭節基部具一個長刺狀突起)和A. trifurc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鞘具3個分叉),都來自雲南。作者在文中提供了它們的雄蟲整體照片、局部特徵和雄外生殖器特徵圖示以及分布圖。
  • 【蟲研捷報】緬甸琥珀揭示天鵝絨蟲擴散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產自緬甸白堊紀(約一億年前)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 盤點8種常見蟋蟀類鳴蟲的捕捉方法
    找到後,在將其向瓶口撲時不要太猛,否則很容易將其撲死或碰傷,這樣的蟲子捉回來,即使沒有死,也已不會鳴叫。經驗證明,在葉片較大的樹叢中鳴叫的中華樹蟋,比較容易被發現,也容易撲入瓶內,而且蟲子也不容易受傷。
  • 【蟲研捷報】我國7種側溝天牛族的新種被發表
    上個月中旬,我國臺灣天牛學家周文一博士與日本天牛學家新裡達也博士於Japanese Journal of Systematic Entomology上共同發表了我國7個側溝天牛族Obriini的新種,同時還有一個新亞種以及臺灣的一個新紀錄種。
  • 浙江景寧發現浙江薔薇科懸鉤子屬一新種——景寧懸鉤子
    百姓中國周刊浙江訊 (公益記者 洪旭朝 通訊員趙昌高 張麗珍) 近日,浙江省景寧縣發現浙江薔薇科懸鉤子屬一新種,並正式命名為景寧懸鉤子,於《杭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9卷第3期2020年5月刊發表,題目為《浙江薔薇科懸鉤子屬一新種——景寧懸鉤子》。
  • 【蟲研捷報】寮國的大蚊
    大蚊屬Tipula是大蚊科的模式屬,也是該科的大屬之一,全球已知近2500種,其中近半數都分布在古北界,而寮國此前只記載了6種1亞種。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新種,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異名,重新描述了2個已知種,並編制了寮國大蚊屬的分種檢索表。
  • 中國能源再傳捷報?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已然成為一個科技大國,科學研究不斷發展,近期中國能源再傳捷報?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正是看中可燃冰的未來潛力,我國加大對可燃冰的研究,終於在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造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順利完成!
  • 【蟲研捷報】我國大陸新記錄一屬牙甲科昆蟲
    文章首次報導了該屬昆蟲在中國大陸的分布,並描述了該屬在中國的一個新種Chasmogenus parorbus Jia& Tang,2018。文章還報導了該屬在中國大陸的兩個新記錄種:Chasmogenus orbus Watanabe, 1987 和 Chasmogenus abnormalis (Sharp, 1890),其中C. orbus Watanabe, 1987 發現於香港,該種過去僅記錄於日本。
  • 【蟲研捷報】我國學者發表1個刺虎天牛新種
    本新種正模則發現於四川綿陽的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並直接以模式產地命名。本文除了描述這個新種外,也比對了灰紋刺虎天牛D.palleolus與等刺虎天牛D.parilis這兩個近似種,通過前胸背板的形狀與觸角長度來區分。同時,新種的模式標本保存在四川大學。
  • 深圳梧桐山頂發現新種突眼隱翅蟲 它的名字等你來起!
    原標題:深圳發現昆蟲新物種 名字等你來起!晶報2019年4月26日訊 4月25日下午,深圳市生態監測自然學校發布信息稱,該校專家團隊在梧桐山泰山澗科考時發現新種突眼隱翅蟲,學名將面向市民公開徵集!
  • 【蟲研捷報】蚊蠍蛉屬首次現身白堊紀
    近日,一篇題為 A new species of hangingfly (Insecta: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the mid-Cretaceous Myanmar amber [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蚊蠍蛉(昆蟲綱:長翅目:蚊蠍蛉科)一新種] 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