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蟋科 Mogoplistidae 昆蟲在分類學上屬於直翅目 Orthoptera、蟋蟀總科Grylloidea。其體表常常覆蓋有鱗片狀體毛,故名。在中國,鱗蟋科共記錄4屬,分別是小須蟋屬 Micronebius、蛛首蟋屬 Arachnocephalus、長背蟋屬 Ectatoderus和奧蟋屬 Ornebius,其中以奧蟋屬昆蟲最為常見。
新種多毛奧蟋鱗片掃描電鏡圖(劉文亮 攝)
奧蟋俗稱石蛉,雄性全部都會鳴叫,因其鳴聲類似石塊敲擊發出的響聲,故名;在日本,人們認為其鳴聲類似一種樂器的清脆敲擊聲,故名「鉦叩」;在臺灣地區一般稱為鉦蟋。
中國目前已知5種奧蟋,它們體小扁平,雄性具有發音器,雌性完全無翅。這5種全部由日本學者 Shiraki 及 Matsumura 發表,最新種的發表時間為1930年,其後87年間,中國再無奧蟋新種發現。華東師範大學學者何祝清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發現一新種,相關論文本月已發表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taxa 上。
1-多毛奧蟋 雄;2-多毛奧蟋 雌;3-雙斑奧蟋 雄;4-錘須奧蟋 雄;5-凱納奧蟋 雄;6-臺灣奧蟋 雄。(何祝清 攝)
物種名片
中名:多毛奧蟋
學名:Ornebius polycomus
生活環境:低海拔喬木上
產地:中國浙江
模式標本保存地: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博物館
多毛奧蟋與其他同屬親戚體型類似,但在腹部背片具有整齊排列的一簇簇毛,故名。此外,該新種的顏色與眾不同——棕色並雜有深淺不一的黑色斑紋,因此具有良好的保護色,極難捕捉。一般於夜晚聽見鳴聲,循聲而去捕捉。但是對於不會鳴叫的雌蟲,就只能撞大運了。
以東方螻蛄為外群,基於COI、18S、Cytb,構建了中國奧蟋屬的系統發育樹(盧慧)
除了形態區分外,作者還從DNA以及鳴聲角度論證了其與老種的區別,結果均支持形態學的研究結果。具體結果參見原論文。
致謝:感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龔璞以及王潔靜對採集此種提供的幫助。
原文信息:He, Z.Q., Lu, H., Liu, Y.Q. & Li, K.(2017). A new species of Ornebius Guérin-Méneville,1844 from East China (Orthoptera: Mogoplistidae: Mogoplistinae). Zootaxa, 4303 (3):445-450.
參考文獻
Ingrisch S. (2006) Newtaxa and notes on some previously described species of scaly crickets from South East Asia (Orthoptera, Grylloidea, Mogoplistidae, Mogoplistinae). Revuesuisse de Zoologie, 113 (1): 133-227.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