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蛉,我是即沒見過,也沒玩過
只知道,是一種,類似於山仙子
其貌不揚、叫聲相似、價格親民的奧蟋品種
據說,在江蘇大部分地區,綠化帶中
都能,見其身影的普通小蟲
也許正因如此,導致價格低廉
在北京,反倒變的無人販賣,無人經營
故此,一直無緣得見,更別提飼養了
南京蟲友,王俊傑先生,玩蟲多年
對石蛉,也毫不陌生
此篇內容,為俊傑先生
總結石蛉,之飼養心得
相信,對大家會有幫助!
石蛉在南京,約定俗成,寫作石鈴
「鈴」,為鈴鐺的鈴
以此形容,鳴蟲的音色如銀鈴般悅耳
不光石蛉,其它鳴蟲在南京,也多寫作鈴鐺的鈴
如金鈴子、大黃鈴等等~
考慮到其它地區玩友,為避免不必要誤會
徵得俊傑先生同意,我將「鈴」改為「蛉」
特在此申明原委~
王俊傑 ,1979年出生。自幼生長在金陵
愛好鳴蟲、爬行動物、熱帶觀葉植物、中國原生魚類
粗布灰衣葉下藏 月朗星稀近山房
靜若處子身未動 一唱金玉聲滿堂
——石 蛉(凱納奧蟋)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在蟋蟀類,這個鳴蟲大家族中
奧蟋屬,算是「蟲」才輩出的大宅門了
不過,對於玩鳴蟲的同好來說
奧蟋屬,可能聽著有些陌生
但是只要一說金孔雀、山仙子、石蛉
各位,估計都很熟悉
其實這些小小名伶,都是奧蟋屬成員
1 三音奧蟋雄 / 2 三音奧蟋雌 / 3 雙痣奧蟋
4 山仙子 / 5 石蛉 / 6 鳳仙子
要聊聊奧蟋屬這個家族
我們須從石蛉(凱納奧蟋)開始聊起
為什麼那?
因為,它是整個奧蟋屬。最容易獲得
同時也是,最便宜的鳴蟲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在鳴蟲賞玩的歷史長河中
石蛉早於山仙子,在鳴蟲市場上出現
曾聽聞,山仙子早期
也在上海的鳴蟲市場,見過
並,冠以鈴魁美譽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但,由於數量較少,獲取不易
在市場流通率低,逐漸退出了鳴蟲舞臺
我自2004年,開始接觸鳴蟲
在南京的鳴蟲市場,印象中
早期,是並沒有山仙子的
但石蛉,卻在每年的蟲季,如約而至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石蛉的優勢:
壹/天時
8月成蟲
雖不是,最早出現的鳴蟲
卻在秋季鳴蟲逐漸升溫,的時候出現
您逛鳴蟲市場,遇到的概率極高
貳/地利
分布廣
石蛉是奧蟋屬的優勢品種
江蘇境內,分部甚廣
且棲息環境,多為矮灌木
一般小區道路兩側綠化帶,均有分布
喜歡體驗,捉蟲樂趣的玩家們
出門遛彎兒,捎帶手,就可捕來飼養玩賞
叄/人和
獨樹一幟
音色,在鳴蟲類中,也算獨樹一幟
早年間,一直有六大金聲鳴蟲說法
石蛉,就是其中的一員
體型不大,但鳴聲清脆
如同金錘擊玉,銀盤落珠,一般
叮、叮、叮的鳴聲
每一聲,都會有一個小小的間歇
所以鳴叫起來,不急不慢
聲聲入耳,耐人尋味
這種難得的鳴聲
自然讓石蛉,獲得了諸多人氣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石蛉的外表,真的可以用樸實無華來形容
渾身淺灰色,一對翅子暗褐色
短短的,勉強遮住腰身
既沒有大黃鈴的黃袍貴氣
也沒有金鐘的翠綠可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但就這樣,一個灰頭土臉的小蟲
叫的卻清新脫俗,果然是蟲不可貌相
雌雄石蛉 /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石蛉的習性和它的外貌一樣
沒有什麼身嬌肉貴的壞毛病
作為樹棲鳴蟲,一般蟲盒都可飼養
臺灣奧蟋 /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這些年,我發現
用螳螂盒飼養灌木棲鳴蟲也很好
其優點是:
壹/可以混養
比如石蛉、金鈴子、墨鈴都可以混養在一起
因為盒子的空間比較大
大家互不幹擾
貳/溼度適宜
螳螂盒,有一個加溼管
便於控制,小環境的溼度
同時在盒子裡,放上一些枯樹枝
可以有效的,模仿其原生態環境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經過實驗,發現鳴蟲在螳螂盒裡面
會很快適應環境開始鳴叫
有興趣的蟲友可以試試!
食料上餵食南瓜、胡蘿蔔、泡飯都可以
如果打到蚊子也可以給它打打牙祭
這兩年很多蟲友發現說鳴蟲餵食麥片特別好
蟲子也愛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如有冒犯請聯繫我撤下
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下
有一些麥片是重塑麥片
通過添加植脂末和糖來完成製作
昆蟲對含糖的食物都會非常喜歡
因為糖分提供了身體的能量
但是這種人工合成的麥片裡面含有很多添加劑
和純天然的果蔬相比
並不太適合給鳴蟲食用
各位可以在餵養的時候關注一下!
詮才末學,只當拋磚引玉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當我看到您打賞,轉發
那種複雜的心情
怎麼說呢,覺得這事做的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