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研捷報】我國臺灣發現虎天牛2新種

2021-02-12 巍巍昆蟲記

近日,我國臺灣昆蟲學者周文一博士與日本學者新裡達也博士在日本甲蟲協會會刊Elytra發表了兩種產於臺灣大漢山的綠虎天牛屬 Chlorophorus 新種:大漢山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dahanshanus Niisato & Chou,  2017,高桑氏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takakuwai Niisato & Chou,  2017。

虎天牛族(Clytini)是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的一個族,廣泛分布於古北區、東洋區、澳洲區、熱帶區與新熱帶區。在此之前,全世界已知虎天牛256種。這是一類體被橙色或黃色細毛,有黑色、黃色斑紋的天牛,不同種之間較難區分,許多種類訪花。

綠虎天牛屬 Chlorophorus 中國臺灣已知17種,其雄性外生殖器內陽莖的硬化褶皺易與其它屬區分。不同種之間可通過頭部、前胸背板、鞘翅斑紋與雄性外生殖器區分。

大漢山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dahanshanus

大漢山綠虎天牛出現於夏末秋初,會在腺葉桂櫻 Laurocerasus phaeosticta、黃丹木姜子 Litsea elongata、青棉花藤 Pileostegia viburnoides 以及樹參 Dendropanax dentiger 上訪花。

正模與副模(引自原文)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頭部與前胸背板(引自原文)

高桑氏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takakuwai

高桑氏虎天牛出現於春季與夏季,初秋可發現零星個體,會在油葉柯 Lithocarpus konishii 、野桐 Mallotus japonicus、樹杞 Ardisia elliptica、光蠟樹 Fraxinus griffithii、子楝樹 Decaspermum gracilentum與楝葉吳茱萸 Euodia meliaefolia上訪花。

正模與副模,不同個體間鞘翅與前胸背板的斑紋有很大的變異(引自原文)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頭部與前胸背板(引自原文)

兩個新種的雄性外生殖器對比(引自原文)

同時,高桑氏綠虎天牛 Chlorophorus takakuwai 以已故的日本昆蟲學者高桑正敏博士命名,其一生致力與天牛與花蚤研究,表示紀念。

左起:高桑正敏,周文一,秋山秀雄,新裡達也

原文信息:

Niisato, T. and W.-I. Chou.  2017. Two New Chlorophoru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from Mt. Dahan Shan, Southern Taiwan. Elytra (New Series) Vol. 7 No. 2: 311-318.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

相關焦點

  • 【蟲研捷報】我國學者發表1個刺虎天牛新種
    近日,我國學者劉彬、張濤與捷克學者Petr Viktora於Folia Heyrovskyana上發表了一個產於四川與陝西的虎天牛——小寨子溝刺虎天牛Demonax xiaozhaizigouensis。
  • 【蟲研捷報】我國7種側溝天牛族的新種被發表
    上個月中旬,我國臺灣天牛學家周文一博士與日本天牛學家新裡達也博士於Japanese Journal of Systematic Entomology上共同發表了我國7個側溝天牛族Obriini的新種,同時還有一個新亞種以及臺灣的一個新紀錄種。
  • 【蟲研捷報】無聲的愛,中國奧蟋一新種
    雄蟲(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雌蟲(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但是也有一類蟋蟀由於種種原因,雄蟲喪失了發音能力,前翅也與雌蟲相似,或者無翅,外形上僅僅通過產卵器才能與雌性區分。例如啞蟋、革翅蟋(西雙版納發現一新種蟋蟀)、突蛉蟋、虎甲蛉蟋等。
  • 【蟲研捷報】雲南發現2個菱蠟蟬新種
    本月,貴州大學陳祥盛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Keys 發表了關於中國菱蠟蟬科的研究論文,命名了2個來自雲南的菱蠟蟬新種。這2個新種都屬於Andixius 屬,分別被命名為 A. longispin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鞭節基部具一個長刺狀突起)和A. trifurc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鞘具3個分叉),都來自雲南。作者在文中提供了它們的雄蟲整體照片、局部特徵和雄外生殖器特徵圖示以及分布圖。
  • 山東口岸首次截獲有害生物巨胸脊虎天牛
    央廣網青島6月27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張剛)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近日在對2批來自法國的紅橡原木進行檢疫查驗時發現了數十頭活體昆蟲,經鑑定為檢疫性有害生物柱體長小蠹、材小蠹(非中國種)、混點毛小蠹以及巨胸脊虎天牛、櫟紅天牛、截尾麗虎天牛、短喙象、青藍郭公蟲,其中巨胸脊虎天牛(Xylotrechus magnicollis)系山東口岸首次截獲。
  • 【蟲研捷報】䗛還是蜢?巴西學者發表䗛蜢科一新屬
    模擬樹枝的螞蚱上一次我們談到了模擬枯葉的蚱,向大家展示了擬態「如秋葉之靜美」的一面【蟲研捷報】梳著莫西幹頭的螞蚱:尖葉蚱屬和葉蚱屬修訂。而在直翅目Orthoptera這個大家庭中,擬態早已是家常便飯,不僅有模擬枯葉的,也有神似綠葉的,還有能混入地衣苔蘚的,更有長得像小土塊的。
  • 【蟲研捷報】87年後浙江發現石蛉一新種
    新種多毛奧蟋鱗片掃描電鏡圖(劉文亮 攝)奧蟋俗稱石蛉,雄性全部都會鳴叫,因其鳴聲類似石塊敲擊發出的響聲,故名;在日本,人們認為其鳴聲類似一種樂器的清脆敲擊聲,故名「鉦叩」;在臺灣地區一般稱為鉦蟋。中國目前已知5種奧蟋,它們體小扁平,雄性具有發音器,雌性完全無翅。這5種全部由日本學者 Shiraki 及 Matsumura 發表,最新種的發表時間為1930年,其後87年間,中國再無奧蟋新種發現。華東師範大學學者何祝清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發現一新種,相關論文本月已發表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taxa 上。
  • 臺灣發現天牛新品種 命名「普悠瑪細花天牛」(圖)
    原標題:臺灣發現天牛新品種 命名「普悠瑪細花天牛」(圖) 「普悠瑪細花天牛」/臺灣「中央社」圖  中新網2月20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天牛專家周文一在臺東縣卑南鄉利嘉林道,發現天牛新品種,因為當地是卑南族傳統領域,將它取名「普悠瑪細花天牛
  • 福建發現天牛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
    有的人甚至還會和夥伴們比賽看誰抓得最大,其中天牛這個物種估計很多人都有見過。近日國際最權威的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認可了一種在福建深山發現的新天牛物種,按照國際命名法則規定,新物種的發現者對該物種擁有命名權。因此新物種被命名為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蟲林野趣工作室的昆蟲專家劉鵬宇稱,新物種是他工作室內的兩名隊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現的。
  • 以蟲治蟲,「生物兵」將上樹鬥天牛
    南京企業用新的代替寄主繁育,腫腿蜂戰鬥力倍增以蟲治蟲,「生物兵」將上樹鬥天牛通訊員 李躍攝南報網訊(記者 馬金)油黑髮亮的身體,長著兩隻長長的觸角,動起來搖頭晃腦……天牛看著可愛,卻是城市行道樹的主要害蟲。四五月份,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天牛馬上又要開始作怪了。以蟲治蟲,派遣腫腿蜂、花絨寄甲、蒲蟎等「生物兵」上樹鬥天牛,是我市綠化園林部門多年來廣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技術。今年,南京一家園林企業嘗試用新的代替寄主繁育腫腿蜂,使其戰鬥力倍增。
  • 以蟲制蟲——花絨寄甲大戰黃斑星天牛
    花絨寄甲是黃斑星天牛的天敵。今年,敦煌市通過開展投放花絨寄甲卵卡試驗,採取『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措施控制黃斑星天牛,取得明顯試驗效果。看到記者,他指著上面已經死掉的天牛,介紹起了他們最新的試驗成果。
  • 天牛是昆蟲嗎?
    ,善於在天空中飛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發出「咔嚓、咔嚓」之聲,其聲很象是鋸樹之聲,故又被稱作鋸樹郎,此外我國南方有些地區稱之為水牯牛、水牛等,北方有些地區稱之為春牛兒,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天牛是不是昆蟲吧!
  • 【蟲研捷報】我國地鱉蠊科昆蟲添7新成員
    異板蠊是一類小型地鱉,雄蟲具翅,體長(翅除外)僅5.0-9.7 mm,體光滑不被毛,其體型狹長,很容易被當做姬蠊看待。該屬歷史上曾被歸到地鱉蠊科拉丁蠊亞科(Latindiinae)裡面,但後來被移出,蜚蠊專家L.
  • 園林常見天牛識別(附高清圖譜)
    、紅緣天牛、雲斑白條天牛、竹緣虎天牛等,今天小編即為大家介紹園林上常見的天牛。微小天牛微小天牛是我國已知最小的天牛,體長4~6.5毫米,體寬1~2毫米,寄生在包括橡、慄、楓、櫟屬、山楂屬、柳、桃、懸鉤子屬等植物的葉子與枝幹,分布在我國華北地區和陝西南部,
  • 我國發現「新天牛」物種,約5釐米長,地球消失生物為何重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7月,我國福建省發現新物種可以說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並且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該物種由於是位福建人發現的,所以最終也是以這位福建人命名,叫「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根據科學記載數據顯示,糙天牛屬已經包含3種,中國已經分布2種,所以算是比較稀有的物種。該生物是一種不是很善於飛行的天牛,大概5公分長,也就是大約5釐米長,平時以啃食枯枝落葉為生,所以不是所謂的害蟲。
  • 天牛、蚧殼蟲、紅蜘蛛、夜蛾、蠐螬……蟲害防治需要這樣做
    建議在害蟲的幼齡期用藥(2至3齡期以前),此時蟲齡小、相對比較集中、對藥物敏感,更容易控制。二、藥劑防治:1.針對具有暴食性的害蟲,選用具有胃毒農藥如「功爾」1000倍+「樂克」2000倍或金美衛500倍。
  • 天牛、金龜子等!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蟲,約有40,000種,其英文俗名得自多數種的極長觸角。分布全球,但熱帶最多。長0.4~18cm,不過,若把觸角計算在內,長度可增加2~3倍。
  • 【蟲研捷報】香港發現一新種螢火蟲,以捐肝者名字命名
    本月22日,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與臺灣昆蟲學者鄭明倫在國際期刊ZooKeys上發表了香港發現的一個新種螢火蟲Oculogryphus
  • 北川發現世界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組圖)
    1月26日訊(記者 劉佩佩)1月2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小寨子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獲悉,2017年12月27日,捷克雜誌《Folia Heyrovskyana》出版文章《A new species of the Clytini Mulsant,1839 (Coleoptera,Cerambycidae,Cerambycinae) from China》,發表命名了一種世界新物種
  • 【蟲研捷報】一個新的缺翅目分類系統被提出
    從此,缺翅目,和3種分別來自加納、斯裡蘭卡和印度尼西亞的缺翅蟲,就走入了人類的視野。 巍巍缺翅蟲Spermozoros weiweii(Wang, Li & Cai) 是由我國學者發表的缺翅蟲新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