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在延安舉行

2020-11-25 人民網陝西站

8月19-20日,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前夕,延安市人民政府、陝西省地質調查院聯合對陝北丹霞地貌開展了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300餘位中外知名專家齊聚聖地延安,赴甘泉大峽谷、志丹永寧山、安塞王家灣等典型丹霞地貌區進行了為期2日的野外實地考察。

陝北丹霞 中國紅谷

「丹霞地貌」命名已有80年,在此期間,眾多地質工作者弘揚奮鬥精神、創新精神,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為丹霞地貌調查工作付出了艱辛的汗水,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自2015年以來,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原陝西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部署下,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相繼開展了陝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調查系列項目,在陝北地區發現了被中外專家譽為「中國紅谷」的丹霞地貌景觀帶,是目前我國已知丹霞地貌景觀規模最大的集中分布區之一,總面積30773km2,帶內丹霞遺蹟135處。

延安市位於黃河中遊,地貌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志丹-安塞-甘泉一帶,是陝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s」型景觀帶中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旅遊價值。據調查,延安地區丹霞地貌地質遺蹟共70處,有溝谷型、孤峰型、丹霞天生橋、丹霞石蘑菇等類型。其中,溝谷型丹霞地貌按照其形態特徵可進一步劃分為天井式、狹縫式、巷道式、寬谷式四個類型。在這70處丹霞地貌中,世界級地質遺蹟2處,國家級16處,省級13處。

本次科考由國際地貌學家協會(IAG)紅層與丹霞地貌工作組、中國地理學會紅層與丹霞研究工作組、亞太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聯盟(APGN)、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陝西省自然資源廳、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延安市人民政府、陝西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主辦,陝西省地理學會、長安大學、西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協辦。70餘家國內外科研機構參與,陝北丹霞地貌再一次震撼中外專家學者。

8月19日外國專家在甘泉大峽谷考察

專家匯聚 建言獻策

參加本次科考的有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副主席蘇內爾·庫馬德、亞太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副主席李洙宰、IAG國際丹霞與紅層研究組主席皮埃特·米根、地貌學家菲利普·杜吉那斯基、米麗卡·格汝賓、印度尼西亞國家旅遊局尤怒斯·庫蘇馬6位外籍專家,以及中國地理學會紅層與丹霞研究工作組副主任王少華教授、國際地貌學家協會(IAG)紅層與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組秘書長任舫博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齊德利、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恢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甘肅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張勃教授等300餘名全國知名專家,涉及地質學、地理學、環境學、社會學以及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質旅遊等領域。

19日,陝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專家組先行考察了甘泉雨岔狹縫式丹霞地貌,穿過狹長靜謐的雨岔峽谷,兩側紋層順著巖壁流淌,仿佛穿過時光荏苒的記憶,陽光透過「一線天」灑在青苔與紅層上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曲折的崖壁陡峭近直立,更勝似美國羚羊峽谷;隨後來到志丹洛河河谷丹霞地貌考察點,洛河蛇曲逶迤雄渾壯美,赤壁丹崖充盈不絕,丹霞地貌和河流地貌在此處完美交融,美不勝收;永寧山矗立於洛水之隈,交錯層理和垂直節理髮育,使得奇峰突兀,峭壁陡絕,巍巍壯觀。返程途中,天空飄起了細雨,科考組沿途考察了象咀丹霞地貌和志丹三臺山孤峰型丹霞地貌,雨水衝刷後的紅層分外豔麗明媚,令人讚嘆連連。

20日,風雨陣陣,考察組前往被譽為「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地安塞,考察了安塞王家灣丹霞地貌。王家灣赤壁丹崖主要沿著溝谷的侵蝕岸發育,沉積層理如行雲流水,層間紋理交錯柔美,丹霞石蘑菇形態奇特,山頂若神龜憩臥,尤為美妙絕倫。沿途,考察點科普講解區,閻山灣丹霞天生橋展板吸引了眾多專家駐足討論。

洪增林與外國專家交流

研究丹霞 關注延安

在考察中,陝西省地質調查院黨委書記、院長、教授洪增林與國際地貌學家協會(IAG)副主席蘇內爾·庫馬德等專家深入探討了延安丹霞地貌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及社會價值,並就丹霞地貌的分布、類型特徵、形成機理、成因演化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廣泛交流,重點圍繞加強陝北丹霞地貌資源科學保護和利用展開討論。

專家們紛紛為陝北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全域旅遊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一致認為,陝北丹霞類型齊全,規模巨大,景觀罕見,人文價值極高,科研價值巨大,令人驚嘆;擁有紅色文化、遊牧文化、黃土文化、黃河文化等獨特且豐富的文化遺產,具有巨大的科學研究、教育科普、旅遊開發潛力。國際地貌學家協會(IAG)副主席蘇內爾·庫馬德說:「這裡為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典型、獨特的示例,建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與研學。同時,我相信,這裡一定會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前來觀看,因為它實在是太美了!」「安塞王家灣丹霞石蘑菇的地貌特徵非常明顯,它的位置、組成很特別,而且像這種能夠近距離接觸的也比較少見。」地貌學家米麗卡·格汝賓講到,「具有這種地貌特性的天然景觀比較脆弱,保護並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要減少風力對它的作用,所以保護植被是關鍵。」中國地理學會紅層與丹霞研究工作組副主任王少華教授提出:「不要把保護和利用對立起來,有些情況需要封閉式保護,有些則需要開放式的,甚至是要利用起來保護。」他還建議當地的崖居,在通過充分認定後,可以進行利用保護,充分挖掘旅遊開發潛力。

此前,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已組織實施了4次大規模聯合科考,我們相信,本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的圓滿舉行,將為隨後兩天舉辦的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做好充分準備,也將推動紅層與丹霞地貌的研究與保護工作進一步發展。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專家講解

壯美的陝北丹霞,厚重的歷史文化,鑄就了以「聖地延安」為中心、以「中國紅谷」為特色的紅色飄帶,創造了「天、地、人」共融的中國特色和世界奇蹟,將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地方經濟騰飛中大放光彩。(當地供稿  康璐燕)

(責編:李志強、李浩)

推薦閱讀

中紀委網站:幹部選拔任用 這12種情形應當事前報告根據規定,幹部選拔任用中,這12種情形應當在事前向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報告,接受監督檢查。【詳細】

@所有車主,及時安裝ETC!明年起通行費優惠均依託ETC實現自2020年1月1日起,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各類通行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均依託ETC系統實現。【詳細】

相關焦點

  • 陝北丹霞地貌谷系成群連片國內獨有
    9月20日,陝北丹霞地貌第一次聯合科考研討會在西安舉行。會上,來自國內的眾多地質學相關專家一致認為,陝北的丹霞地貌為國內獨有的一種丹霞地貌景觀。今年9月14日至19日,由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組織、中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工作組協助,國內1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專家組成的聯合科考隊對陝北丹霞地貌進行了第一次科考。這是我國在半乾旱地區開展的第一次丹霞地貌聯合科考。專家組重點考察了府谷蓮花辿、靖邊龍洲、安塞閻山灣、志丹毛項溝、洛河上遊谷地、耀州照金和旬邑馬欄河等丹霞地貌區。
  • 延安70處丹霞地貌中 咱安塞和志丹這兩處是世界級地質遺址
    陝北丹霞地貌區是我國已知集中連片分布面積巨大的丹霞地貌區域之一。 延安市位於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截至2019年調查成果顯示,延安地區丹霞地貌地質遺蹟共70處,類型主要以溝谷型為主
  • 陝北神奇丹霞地貌震驚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
    陝北丹霞地貌是我國目前已知規模巨大的丹霞地質遺蹟景觀帶,有溝谷型、孤峰型、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橋、丹霞石蘑菇等類型,刷新了人們對中國丹霞地貌分區、丹霞地貌類型的認知。甘泉雨岔大峽谷8月21日上午,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在陝西省延安市開幕
  • 安塞紅層與丹霞地貌
    窟窿溝天生橋最早發現並攝影宣傳出去的是安塞攝影家協會的馮生剛,被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確定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丹霞獨體類天生橋。,現在還未開發,溝中間有一小瀑布,遊客上第二臺遊覽時要注意安全。
  • 陝北靖邊縣丹霞地貌——波浪谷
    陝西省靖邊縣龍州丹霞地貌——即"波浪谷",是由來這裡的攝影人給予的名稱。早在2012年8月,我和朋友一起自駕從定邊返回時去了一次靖邊縣龍州丹霞地貌——波浪谷,因當天去的晚了些,應走的景點沒走完,10月份我又遇禮拜天和同事自駕去了一次。
  • 陝北甘泉:黃土地下的丹霞地貌峽谷群
    在地處陝北的甘泉縣下寺灣鎮一帶,分布著多個位於黃土層以下的丹霞地貌峽谷,其內部的砂巖線條優美,引起不少地質、攝影愛好者關注。當地現已探明樺樹溝、花豹岔、龍巴溝、牡丹溝等6處峽谷,峽長從210餘米至2500餘米不等。
  • 探秘陝西丹霞地貌群:風+水+億萬年 造就「中國紅谷」
    美國波浪谷,前去遊玩參觀需提前搖號或抽籤,能與其媲美的位於陝北地區的世界級丹霞地貌群,近幾年科研開發利用後,同樣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這一條由榆林、延安、銅川、鹹陽、寶雞等地區串聯起來的丹霞地貌群,像一條紅絲帶系在陝西地圖「兵俑」脖子上,神奇而又厚重。
  • 陝北丹霞地貌奇觀之彎鐮溝、雨岔
    幾億萬年前,陝北發生過強烈的地震,使一座座黃土大山分開一條條大裂縫,又經過幾百年雨水衝刷,慢慢的形成這樣一個個峽谷,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慶陽彎鐮溝和甘泉峽穀雨岔。
  • 一腳「億年」 網紅博主違規踩踏陝北丹霞地貌,處罰來了!
    7月6日,華商報-二三裡報導了網紅博主「冒險雷探長」,違規進入靖邊景區踩踏丹霞地貌一事,引發關注。 9日上午,靖邊縣公安局龍洲警務室主任李錦權表示,經過仔細調查,「雷探長」、視頻中的烏克蘭女子、攝影師3人在靖邊丹霞景區地貌上行走未造成大的破壞,3人也認識到錯誤,決定對當天帶領「雷探長」等人進入景區的村民處以行政拘留,「雷探長」、視頻中的烏克蘭女子、攝影師分別被處以批評教育,並在網絡媒體上公開道歉,在警方調查完後「雷探長」等人已於8日晚離開靖邊。
  • 什麼是丹霞地貌?
    錦石竟然集雄奇秀美於一身你見過「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地貌嗎中國丹霞地貌以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風景最優美為特點形成了以「中國丹霞」為特色的地質景觀丹霞地貌是地質構造內動力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 迷人的陝北波浪谷
    陝西省靖邊縣龍洲鎮波浪谷丹霞景區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地質資源豐富多樣,線谷、巷谷、絕壁等構成了特有的波浪形砂巖地貌,形成了罕見的獨特景觀,是一處集攝影、寫生、探險、研學、旅遊於一體的好去處。陝西省靖邊縣龍洲鎮波浪谷丹霞景區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地質資源豐富多樣,線谷、巷谷、絕壁等構成了特有的波浪形砂巖地貌,形成了罕見的獨特景觀,是一處集攝影、寫生、探險、研學、旅遊於一體的好去處。
  • 黃土高原並非陝北獨有:鹹陽、渭南、銅川境內都有黃土高原地貌
    鹹陽永壽境內黃土高原地貌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高原,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另外三座高原分別是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以及黃土高原。由此可見,關於對黃土高原的地理認知,並不是我們通常想到的某片區域「陝北」或是某個位置「延安」。至少陝北並不完全都是黃土高原,就比如榆林地區,其北部與毛烏素沙地接壤,為風沙草灘區,完全沒有什麼黃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當然了,如果把陝北中部和南部看作是黃土高原的典型代表區域,這倒也無妨了。那麼問題來了,黃土高原在陝西境內,只存在於陝北嗎?
  • 美麗中國 | 迷人的陝北波浪谷
    陝西省靖邊縣龍洲鎮波浪谷丹霞景區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地質資源豐富多樣,線谷、巷谷、絕壁等構成了特有的波浪形砂巖地貌,形成了罕見的獨特景觀,是一處集攝影、寫生、探險、研學、旅遊於一體的好去處。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遊人在靖邊縣龍洲鎮波浪谷丹霞景區遊覽(9月26日攝)。
  • 陝西旅遊攻略:陝北榆林黃土高坡的景色
    陝西分為三部分,陝北,陝南,關中 而陝北包含榆林和延安,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榆林。榆林,古稱「上郡」,始於春秋戰國,興於明清,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康熙皇帝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1],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 來榆林玩,那麼第一站可以去榆林靖邊龍洲丹霞地貌
  • 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
    都知道我國張掖有著非常美麗的丹霞地貌,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往觀賞,那你知道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嗎?  丹霞地貌在我國就有廣泛地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於東部的海岸帶,最高海拔可以出現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 絕美的紅砂巖丹霞地貌,可以與美國朱紅懸崖的帕利亞峽谷相媲美
    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處大型丹霞地貌奇觀。它就是位於中國陝西北部靖邊縣境內的一片神奇、神秘、絕美的紅砂巖丹霞地貌,被媒體人和攝影人譽為中國的「波浪谷」,有網友表示,它完全可以與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北部朱紅懸崖的帕利亞峽谷相媲美。靖邊丹霞自然風景區被稱為時光的年輪。又稱為波浪谷,其巖石的複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
  • 丹霞地貌是什麼?丹霞地貌命名地了解一下!
    窗欞式丹霞什麼是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丹霞地貌自提出以來,其定義始終充滿爭論。但無論分歧多麼大,人們對丹霞地貌的形態和顏色卻達成了共識。形態上,「頂平、身陡、麓緩」被認為是丹霞地貌的標準形態,陡崖則是其必需具備的特點。而顏色—紅色被認為是唯一的色彩要素,所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所以,丹霞地貌的基本定義就是「有陡崖的紅層地貌」。
  • 地貌: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 網紅踩踏陝西丹霞地貌,處理結果來了!
    7月6日,網紅博主「冒險雷探長」,違規進入陝西榆林靖邊景區踩踏丹霞地貌一事,引發關注。今天(7月9日),當地警方已對此做出處罰決定:帶人進入景區的村民處以行政拘留,網紅博主「雷探長」、烏克蘭女子及攝影師3人被批評教育。
  • 除了張掖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還有哪些
    前面幾篇圖文對張掖丹霞地貌做了一些介紹,那麼中國還有哪些著名的丹霞地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武夷山(福建南平)貴州省赤水丹霞地貌與湖南省崀山、萬佛山,廣東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龍虎山、龜峰,浙江省方巖、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風景名勝區合作,進行丹霞地貌「捆綁申遺」成功。這是是中國第四十個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