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境內發現3個新物種

2020-09-07 視聽文山

文山馬鈴苣苔

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分局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廣西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安徽大學、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桂林植園等在文山州長期聯合科考過程中,發現了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種。近日,這項新種研究成果以「Four new species of Oreocharis(Gesneriaceae)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和「Petrocodon wenshanensis,a new species of Gesneriace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為題發表在國際分類學核心期刊PhytoKeys上。

文山石山苣苔

分布於文山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其中2個分布於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新種分別為:文山石山苣苔(Petrocodon wenshanensis Xin Hong W.H. Qin & F. Wen)、文山馬鈴苣苔(Oreocharis wenshanensis W.H.Chen & Y.M.Shui)和毛柱馬鈴苣苔(Oreocharis eriocarpa W.H.Chen & Y.M.Shui)。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重點大學科研項目、廣西科學院科研基金和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與保存項目等資金的資助。

毛柱馬鈴苣苔

據了解,滇東南是雲南向東南亞和雲南向華南、華中過渡的交錯匯合地帶,既有華中、華南的成分,也有越南和中南半島的成分,與廣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起構成了一個植物區系上極為古老的、以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區係為主體的匯集中心,加之石灰巖、非石灰巖地貌的交錯變化,使植物發育形成兩種植被;同時受海拔梯度的不斷變化帶來的水分、熱量再分配等因子影響,形成了一個植物種類十分豐富且特有性較高的植物小區,估計還有許多新物種尚未發現,有待加強野外調查和研究,以摸清本區內的植物「家底」,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保護理念,服務建設美麗中國。

相關焦點

  • 文山州發現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
    本報訊(記者 黃鵬 通訊員 何德明 梁光海) 近日,分布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正式發表,分別是文山石山苣苔、文山馬鈴苣苔和毛柱馬鈴苣苔。
  • 巴布亞紐幾內亞境內發現新鳥類物種 酷似天堂鳥
    巴布亞紐幾內亞境內發現新鳥類物種酷似天堂鳥 (1/3) "← →"翻頁
  • 雲南文山發現苦苣苔科植物3新種
    近日,分布於雲南省文山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其中2個分布於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新種正式發表,它們分別為Petrocodon wenshanensis Xin Hong W.H. Qin & F.
  • 雲南省邊境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雲南南部的邊境區域屬於印緬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有著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近期,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查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其中3個為新物種,2個為我國新記錄物種。基於長期跨越邊境的系統調查研究,車靜課題組對我國境內及鄰近東南亞國家的掌突蟾屬物種多樣性開展了工作,結合形態學和分子數據進行的整合分析研究,進一步確定,地方特有種和同域物種分布是掌突蟾屬物種的常見分化模式,在文山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同域就共存4種掌突蟾屬物種,包括兩個新種(黃腺掌突蟾和費氏掌突蟾)和兩個中國新紀錄(布氏掌突蟾和夜神掌突蟾);而雪山掌突蟾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海拔最高的掌突蟾屬物種
  • 一圖看懂 | 文山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文山州生態環境局文山州環保局新聞及工作動態發布平臺,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解讀有關政策。01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完成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和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02開展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評估03對異萼柿、倭蜂猴等重要生物物種及類群進行監測與保護 據調查,全州共有野生植物種類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角蟾屬Megophrys隸屬於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類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溪流的蛙類,其分布範圍西起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麓,東到我國華東,南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該類群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截至目前包含了109個物種,而近一半的物種是近十年被發現的。
  • 中國境內發現恐龍時代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化石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考古學家在中國遼寧省發現3種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哺乳動物化石,它們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表明類似松鼠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存活兩億多年。這項發現暗示哺乳動物出現的年代比之前預期的早4000萬年,它們的體型接近老鼠,提供更多關於早期哺乳動物多樣化進化的重要線索。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組圖]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角蟾屬Megophrys隸屬於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類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溪流的蛙類,其分布範圍西起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麓,東到我國華東,南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該類群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截至目前包含了109個物種,而近一半的物種是近十年被發現的。
  • 地球上新發現的71個新物種:貓眼天竺鯛眼睛似貓眼
    科學家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揭示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新發現,2019年美國加州科學院研究人員共發現71種動植物新物種。該物種名單包括:花卉、魚、珊瑚、蜘蛛、海蛞蝓、螞蟻和蜥蜴等,它們遍布三個大洋的海底深處、五個大洲的洞穴和森林。更多地了解這些有趣的新物種有助於更好地分析地球環境和生物群落,並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 重大發現!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 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
    今天上午,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有中國地質大學的網紅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美頜龍類新物種。美頜龍是一種很小的恐龍,忽略骨骼形態只看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這種恐龍發現最多的地方在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和中國遼西。
  • 黃桑境內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粵紫萁 【黃桑發現】
    因為這是自然保護區一位護林員在黃桑境內無意間發現的,後經相關專家確認為粵紫萁 。它是特產於中國的稀有物種,其分布範圍極其狹窄,僅見於香港、深圳、江西、湖南等地,為中國特有種,且粵紫萁自19世紀中葉發現起至今為止的記錄數量也僅10多株。種名:粵紫萁  (Osmunda mildei C.Chr.
  • 雲南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雲南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2020-05-16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雲南省文山州麻慄坡縣草果產新新貨暫未上市
    【天地網訊】 雲南省文山州麻慄坡縣草果近期農戶已有採摘,目前正在烘烤之中,乾貨暫沒有上市,現當地陳貨還有量,由於去年存下來的成本較高,所以目前商家不太打算出售。(信息由雲南省文山州麻慄坡縣駱先生提供)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中國林科院發現新物種尖峰水玉杯
    本報訊  記者宋平 通訊員於彬報導  近日,中國林科院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了新物種尖峰水玉杯。因為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劃分標準,專家建議將其列入漸危級或瀕危級加以保護。  目前,尖峰水玉杯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中,是一種腐生性草本植物,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莖杆通體白色,花為紅色,葉片退化,不具備光合作用功能。主要伴生植物有黃杞、油丹、厚殼桂、四蕊三角瓣花等。  水玉杯屬植物在全球約有40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
  • 【新物種第11期】2020年04月發的新物種
    九龍唐松草位於甘孜州境內的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添5個毛茛科植物新種,分別是細盔烏頭、疏葉烏頭、細莖唐松草、康定唐松草和九龍唐松草。這是繼1982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所長劉照光於海螺溝發現並命名「垂莖異黃精」這一新種以來,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大家庭又一次增添新成員。
  • 文山州林業中心苗圃苗木受疑似毒蛾科幼蟲災害
    文山州林業中心苗圃內發生大量疑似毒蛾科幼蟲災害。據實地調查,一顆大樹上多有30隻左右,少的已有3至4隻,主要寄生在樹杆上,以食樹葉為主,成災面積餘30畝,有雲南擬單性木蘭、球花石楠、高大含笑、桂花、黃連木、香樟、滇樸、刺桐、幸福樹等多個樹種和義務植樹苗木不同程度受災。
  • 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12個新物種
    新浪科技新聞北京時間1月5日電據外媒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對大西洋深海(600558,古巴)五年的全面調查研究,發現了12個新物種。他們說,一些海洋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尚未被發現,因為以前沒有對海底環境進行徹底調查。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使海洋酸化,特別是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浙江仙居國家公園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仙居角蟾」
    圖為:仙居角蟾 吳軍 攝中新網台州1月22日電(記者 範宇斌)22日記者獲悉,浙江仙居國家公園內發現了一個兩棲動物新物種——仙居角蟾。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第517種兩棲動物,隸屬於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角蟾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