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唐松草
位於甘孜州境內的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添5個毛茛科植物新種,分別是細盔烏頭、疏葉烏頭、細莖唐松草、康定唐松草和九龍唐松草。這是繼1982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所長劉照光於海螺溝發現並命名「垂莖異黃精」這一新種以來,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大家庭又一次增添新成員。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PhytoKeys發表了唇形科四輪香屬1新種:木莖四輪香。本種有異於四輪香屬描述清晰的另6個物種的特徵:如種加詞所言,本種為亞灌木、莖木質;葉緣具鈍齒而非鋸齒或牙齒;花序被深紫色腺毛,與其他6種的白色腺毛或柔毛不同。
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分局等科考人員在野外發現的一植物新種,為表達對文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分局何德明工程師長期從事自然保護事業的感謝,以其姓氏命名為何氏關木通。目前該物種只在文山市境內發現2個分布點,屬瀕危物種亟需保護。
武漢植物園與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正式命名發表了蜘蛛抱蛋屬植物1新種——西疇蜘蛛抱蛋。該新種的葉柄明顯,長達20cm;總花梗豎直;花直立,花被裂片常只有4個,雄蕊著生於花被筒的近中部,與其他相似種不同而很容易區分開來。
紫斑蜘蛛抱蛋
2005年,兩株蜘蛛抱蛋屬植物從寮國巴色引回至版納植物園,之後較長時間未定種。2019年11月,該園職工郗厚誠和王文廣發現這個物種開花了,通過文獻查閱,確定是一種從未被描述過的新種。並因其花被筒、總花梗和葉鞘密被紫色斑點而被命名為紫斑蜘蛛抱蛋。
赤水石山苣苔
報導了發現於貴州西北部1新種——赤水石山苣苔。新種與湖南石山苣苔和桐梓石山苣苔相近,但它們的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都有不同。在模式產地,我們只發現了一個成熟個體不超過60株的種群。根據IUCN標準,該新種暫時被評為「極度瀕危(CR B2ab(iii))」。
中華鱲
在我國北方的大凌河水系、黃河流域發現鱲屬魚類一新種,命名為中華鱲。該種最突出的特徵為: 成熟雄性個體腹鰭未到達肛門,鼻孔較大; 側線鱗為41 ~45,側線上鱗為8; 背鰭前長佔體長的48.3%~ 52.2%。經形態比較和基於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變異分析,支持中華鱲與相似種寬鰭鱲和棘頰鱲為不同的物種。
雲南股溝蚱
報導了來自我國雲南的一個股溝蚱屬新種。這個屬的物種由於擁有向前突出成角的前胸背板而讓人印象深刻。這次發現的新種來自雲南盈江縣,被命名為雲南股溝蚱。它是股溝蚱屬的第11個成員,論文作者認為它與西藏股溝蚱最近似,並在文中列出了4點能與後者區別的特徵。
新種的貝殼及齒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對歷次採集的腹足類標本進行整理分類時,發現了兩種形態特徵獨特的馬蹄螺,利用多基因聯合建樹的方法對馬蹄螺科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發現,它們並沒有與馬蹄螺科中任何已知的亞科聚在一起,而是單獨聚成一支,為此建立了 1個新亞科肋馬蹄螺亞科及1新屬肋馬蹄螺屬,並將這兩種馬蹄螺分別命名為馬裡肋馬蹄螺和威氏肋馬蹄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