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怪陸離的仙俠小說中,人們尤其喜愛作者描述的各種靈花異草,它們光聽名字就足以讓人充滿遐想,如「九曲靈參」「玄天仙藤」「七竅一氣蓮」「龍吟草」「千葉露」「同心結」。我就是這樣一個痴迷於植物之美的人,在獲得感官愉悅的同時,倘若能有幸遇到一些尚未「現世」——即未曾被科學命名的植物新種,則尤其感到幸運。
作為寮國北部三省植物多樣性考察組的一員,我的主要任務是分類和攝影。雖然考察中充滿了艱辛和危險,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驅使我們走得更遠。在這條路上,一些新物種的發現更像是大自然頒給我們的獎章。
寮國黑鰻藤:驚險一刻
2018 年 3 月 25 日,豔陽高照,我們選擇了一座離道路不遠的石灰山作為探索目標。爬過石灰山的人都知道,那刀鋒般的石頭對任何「尋寶者」都是巨大的挑戰。尤其危險的是,若有鬆動的石頭滾落,砸到人可就危險了。
「啊,小心!」
我們猛然聽到頭頂有重物滑落的聲音,都下意識地發出驚呼。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正處山崖下方的寮國嚮導往裡一閃,奇蹟般地避開了這一滾落的巨石。眾人都感嘆他的經驗是如此之豐富,若換做我們,很可能會向外閃躲,那就暴露在石頭的「火力」範圍了。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另一位當地嚮導正在上方開路,不小心碰動了某一塊不穩的石頭。於是我們再次嚴格紀律,嚴禁兩人上下排列式的攀爬。
在心有餘悸中,我們繼續穿過一片開花後枯死的竹林。就在此時,組員曾曉東偶然抬頭發現了一串像風鈴一樣的黃色小花。經驗豐富的組長譚運洪很快判斷這是個「寶貝」——疑似新種。我們馬上將它圍攏,開展拍攝和觀察等工作。後經鑑定,這確實是一個新種,而且所歸屬的黑鰻藤屬在寮國未曾有記錄,遂命名為寮國黑鰻藤,它的發現也算是對我們曾經受過的驚嚇的慰藉吧!
寮國黑鰻藤
2018 年 10 月 24 日,同樣也是在一處石灰山林中,我們正在做樣方調查。
話說人有三急,就在譚運洪組長尋得一僻靜處方便之時,恰好發現身旁的石壁中綻放著一叢開著粉色小花的秋海棠。
在石灰山中,秋海棠算是比較獨特的一類植物,有時往往會形成「一山一種」的進化分布格局。由於秋海棠本就是我們研究組一直關注的類群,因此詳細的解剖拍照自然不在話下。
經鑑定,它的確是一個新種,我們就以其葉背顏色粉白的特徵命名為粉背秋海棠。
粉背秋海棠
粉背秋海棠的生境
寮國秋海棠:執著中的意外之喜
2018 年 3 月 30 日,我們在烏多姆賽省第一次見到了它,片葉不存,只在崖壁上孤零零地掛著若干瘦弱的小枯果。結合地上的枯葉可知,這是一種盾葉帶球莖的秋海棠。
「我們不會是又發現了一個新種吧?」
以前無數次閃現在腦海中的問句再次出現。於是我們種植了一些球莖。也許是難以適應新環境的緣故,它雖然順利地長出了葉子,但遲遲不見開花。由於它的葉子比較獨特(盾形,葉柄頂端具有紅色的肉質硬毛),我們更進一步認為它應是一個新種,遂將其歸入疑似新種之列。
2018 年 10 月,我們發起了第二次寮國北部三省科考,以森林樣方調查為重點,主要活動區域在琅南塔省。我們猜測,上述的秋海棠疑似新種很可能會在 10~11 月開花。於是我們和大部隊商議後暫時離隊,由譚運洪組長帶著我與司機一道,於 10 月 25 日趕赴烏多姆賽省,並在下午 3 點抵達那座山下。我們吩咐司機找一個有手機信號的地方等著,可能會稍晚一些才出山與他會合。
隨後,譚老師帶著我爬過一個長 50 多米、傾斜度近 70 度的山坡。好不容易鑽進了林子卻一時迷失了方向,怎麼也找不到那處崖壁。當時已是 5 點半左右,鑑於天黑走山路太危險,我們已經稍有退意,最後一狠心決定再往前走半小時。5 點 50 分左右,我們終於發現了它,果然花已開。
趕緊完成拍照和採樣工作後,時間已是 6 點 10 分左右,顯然就地解剖來不及了,只能用自封袋裝好,一路精心保護著跑下山。7 點 30 分左右,我們終於與司機會合,而天已然全黑。
在此之前,司機已經焦急地向大部隊連打了幾個電話,擔心我們在山中出現意外,並請示是否需要找當地人幫忙進山搜尋。回來後我們又開展了一系列的鑑定工作,直到 2020 年 1 月才正式發表了這一新物種,命名為寮國秋海棠。
寮國秋海棠
寮國秋海棠的生境
我相信寮國的森林中一定還存在很多珍稀奇特的植物新種,特別是在那些像孤島一樣存在的石灰山林中。希望我們的工作可以助力寮國植物多樣性保護。
▲文章轉自《人與生物圈》2020年第三期「寮國科考」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