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稀有物種,第一是發現的新物種,第二被稱為亞洲麒麟

2021-01-18 萌寵大樂鬥
德之島刺鼠是生活在日本鹿兒島上的一個物種,全身大概只有十五釐米左右長,而且都長有硬硬的毛,摸起來就像是摸到刺一般。                                                                                                                            

也正因為這樣,它才有刺鼠這個名字。這一個物種主要在林中活動,以堅果這種東西為食,是二十一世紀才被人們發現並認為是獨立成種的新物種。                                                                                                                            

中南大羚是九二年才在越南地區發現的一種牛科動物,它們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稱號,就是亞洲麒麟。這個物種不屬於以前所發現的額任何一個屬類,因為它們的外形和已知動物實在是差異太大了,讓人沒有辦法找到它們應該歸屬的類別。不過中南大羚的數量並不多,所以也屬於快要滅絕的物種。

寮國巖鼠是一個非常久遠的物種,因為它生活在一千多萬年前,而且早就被認定是滅絕物種,可以說得上是活化石動物。如今人們又有在寮國地區重新發現它們,只是數量依舊不多,因此可以說是珍稀物種了,非常需要當地居民的多家保護。

琉球兔是只生活在日本兩個島嶼的一種原始兔,因此它也可以說得上是活化石動物。這個物種的腿比一般兔子還要短,使得它們看起來比較粗壯,而他們的叫聲像鼠又像兔,所以真的是奇怪而又稀有。因為人類沒有停止獵捕,所以這個物種的數量一直都在減少,屬於快要滅絕的物種。

阿勞特拉湖馴狐猴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地區裡的一個物種,主要活躍在沼澤這一種地帶,是一種十分特別的靈長類動物,因為它們以溼地為棲息地。人類活動一直都有影響到這一個物種的生存,因為沼澤生態被破壞和獵捕活動時有發生。

猜你還想看~

盤點5種神秘詭異的不明生物,第3種曾在我國先後兩次被捕獲

秦始皇陵到底是空殼子,還是完好無損?現代科技給出答案

6隻兇猛的史前「怪獸」,第三隻能吃小恐龍,第五隻能生吞暴龍!

相關焦點

  • 五大近代發現的新物種,圖三被稱「亞洲麒麟」,現已瀕臨滅絕
    卡波馬尼貘,於2013年被人於美洲地區發現的新型貘類動物,是近百年來人們首次發現的新型奇蹄動物。而貘類動物的生存歷史我們可以追溯至五千萬年前,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其外形幾乎沒有發生變化。直到上世紀種群腔棘魚又重新被人於非洲南部海域重新捕獲到,才有被人確認為現存物種。中南大羚,一種被發現於越南地區的新物種,被現代科學家視為20世紀最驚人的物種發現之一。因其頭部上的犄角從側面上看如同獨角獸而被人稱為「亞洲麒麟」。如今,有關於中南大羚的目擊發現記錄屈指可數,已經瀕臨滅絕。
  • 華農發現新物種:雙河盲步甲
    華農師生「洞穴找蟲」發現新物種!記者 張璐瑤通訊員 方瑋 謝韓257.4公裡有多長?這是從廣州南站到韶關東站的距離,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長洞——貴州遵義雙河洞的長度。從2009年開始,華南農業大學洞穴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的師生們就深入雙河洞研究洞內生物。
  • 又一重大發現!雲南野外發現稀有物種叢生瓦韋
    時隔三十多年,科研人員再次在野外發現稀有物種叢生瓦韋,上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藏東南發現。中國西南尤其是雲南地區以高物種多樣性而著稱。蕨類植物也不例外,僅僅在雲南就分布有全球約10%的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最近的研究表明雲南地區的物種多樣性存在區域異質性,但有關地區間蕨類植物的物種多樣性格局還沒有完全了解。
  • 稀有!安徽黃山竟然發現兩個哺乳類新物種!
    科研人員近日在安徽黃山風景區發現的麝鼩(qú)屬物種,經研究確認,為兩種哺乳類新物種。由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和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安徽大學三方合作開展的「黃山風景區野生動物觀測合作項目」,近期在麝鼩屬分類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
  • 雲南昌寧發現全球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
    原標題:保山市昌寧縣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保山市昌寧縣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供圖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更戛鄉,當地村民發現了一隻虛弱的白腹鷺,並將其送往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救治。白腹鷺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涉禽,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度瀕危名單。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收容救助白腹鷺。供圖據介紹,昌寧縣更戛鄉村民發現白腹鷺時,正被幾個小孩子追尋玩耍。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收容後,經過仔細觀察,白腹鷺並無外傷,身體比較虛弱,隨後將其送往保山市野生動物救助站。
  • 上海學者發現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是昆蟲綱活化石
    視覺中國 圖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電:上海師範大學28日在滬披露,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著名期刊《Zootaxa》發表論文,報導了繼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發現的第三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
  • 真實存在的麒麟獸 寮國亞洲麒麟瀕危滅絕
    麒麟是中國的瑞獸,只存在於傳說中。但是,亞洲麒麟卻真實存在,但是它的全名叫做武廣牛,分布於東南亞的寮國和越南。
  • 盤點5種稀少物種,第3種曾消失一千多萬年
    德國響尾蛇島(Island of Germany Rattus)是21世紀才獨立種植的新物種。南大中部羚羊,又稱光武牛和亞洲麒麟,是1992年在越南新發現的一種牛類動物。目前,已知它只分布在東南亞的一個非常小的地區。它是一種特殊的動物。它不屬於過去發現的任何一個屬。它與其他已知的動物太不同了。它的數量極其稀少,甚至瀕臨滅絕。
  • 福建發現天牛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
    有的人甚至還會和夥伴們比賽看誰抓得最大,其中天牛這個物種估計很多人都有見過。近日國際最權威的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認可了一種在福建深山發現的新天牛物種,按照國際命名法則規定,新物種的發現者對該物種擁有命名權。因此新物種被命名為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蟲林野趣工作室的昆蟲專家劉鵬宇稱,新物種是他工作室內的兩名隊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現的。
  • 世界稀有物種時隔30年現身雲南,名字挺古怪
    自然,這片神奇的土地也經常會讓動植物專家收穫意外的驚喜……就在前兩個月,專家學者便在雲南德宏及其鄰近地區展開稀有物種區系調查中,意外發現了稀有物種叢生瓦韋。這次發現,是時隔三十多年後該稀有物種在我國第二次出現,也是雲南的首次發現記錄。
  • 南美科考結束,發現新物種
    最近,科學家在玻利維亞安第斯山區進行科考,結果這次的科學考察發現了20種新的科學物種,其中包括小人蛙,以及4種重新發現的物種,其中認為已經滅絕魔眼青蛙。讓我們來看看這一組生命之圖。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世界第二大的高原,僅次於亞洲的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依氣候可分為三區:熱帶安第斯、乾安地斯及溼安第斯。
  • 印尼分類學家說印尼發現鳥類新物種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印度尼西亞分類學家蘇卡爾賈·索馬迪卡塔日前說,1996年在印尼偏僻的託吉安島發現的一種鳥實際上是一個鳥類新物種。1996年,索馬迪卡塔的同事因德拉萬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的3個小島沿岸發現了這種小鳥。
  • 海南已連續5年發現新物種~
    新物種:周氏瞼虎 2018年8月,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瞼虎屬新種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周氏瞼虎最早被發現棲息於海南島中部地區一處海拔220-300米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區,四周環繞著溼潤的熱帶常 今天,海南物種界又有新發現了!
  • 潮州市發現新物種—「潮州蕕」
    冬季時節的植物科學考察相對較少,導致此物種長期未被發現。該種目前僅發現2個種群,成熟個體數少於250株。依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評估等級和標準,可列入瀕危(EN)等級,屬於較為典型的極小種群植物。
  • 中英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滅絕事件,消滅了其它物種,卻幫助恐龍稱霸
    近現代考古學指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事件都消滅了地球上將近70%左右的生物,但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物種出現,使得地球的生物史十分漫長且豐富。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進展》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除了已知的五大滅絕事件之外,還存在一起新的滅絕事件。
  • 東南亞有一種中南大羚,雙角側看像只有一角,更有著亞洲麒麟之稱
    在神話文化中,麒麟是一種神獸,外形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明代之後,非洲長頸鹿也一度被稱為麒麟,但實際上在東南亞也有一種動物,有著「亞洲麒麟」之稱的——中南大羚。中南大羚分布在東南亞的寮國和越南等叢林中,外形長相比較普通,和羚羊相似,但成年的中南大羚頭頂長有兩隻長達50釐米的尖角,而側臉看時好像只有一隻角,因此又被稱為「亞洲獨角獸」、「亞洲麒麟」等。
  • 稀有物種在生態系統中作用不可替代
    近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領導一支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高山草地、珊瑚礁和雨林等三個迥然不同的複雜生態環境進行研究,發現稀有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獨特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研究人員發現,自然界中最為獨特的生態功能絕大多數來自於稀有物種,這些物種和相應的生態功能在生物多樣性遭受侵蝕的過程中異常脆弱。
  • 厄瓜多稀有象龜辭世終年100歲 物種或已絕跡
    20年來沒有生下任何後代  孤獨的喬治  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管理方24日說,園內生活的稀有象龜「孤獨的喬治」辭世,終年約100歲。  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負責人埃德溫·納烏拉對路透社記者說,當地時間24日早上,負責照看「孤獨的喬治」的管理員福斯託·列雷納發現它「不動了」,「它的生命周期走到了盡頭」。  雖然不知道這隻龜的確切年齡,但國家公園管理方估計,它大約有100歲,而這一物種可以活到200歲。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將給「孤獨的喬治」做屍檢以確定死因,並打算對它的遺體做防腐處理,以便日後展出。
  • 彩虹蛇和龍蜥蜴,大湄公河發現163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2月 20日發布消息稱,科學家近期在東南亞大湄公河流域發現163個全新物種,例如頭部映著彩虹光芒的蛇,以及外形像龍的蜥蜴。泰國清萊府新發現的一種蠑螈(Tylototriton anguliceps ),它身上的黑、紅色標記,類似電影《星際迷航》裡的克林貢。彩虹頭蛇,發現於寮國北部巖溶絕壁中。路透社報導,科學家今天(12.20)在報告中公布這些新發現,包括寮國淺藍色壁虎,以及泰北稀有品種香蕉,因森林砍伐日益嚴重,這種香蕉瀕臨絕種。
  • 厄蘭代特市發現新物種
    當很明顯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物種時,兩個人也提出了這個名字。新的海參「非常類似於在北極發現的一個物種,潛水員已經記錄到,新物種生活在一個潮流旺盛的地區,該地區也是許多新物種賴以生存的微小刺ly水母殖民地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