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學者發現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是昆蟲綱活化石

2021-01-10 搜狐網
翻拍「海南缺翅蟲」圖片。視覺中國 圖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電:上海師範大學28日在滬披露,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著名期刊《Zootaxa》發表論文,報導了繼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發現的第三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

  該篇題為「New and little known species of Zorotypus Silvestri(Zoraptera:Zorotypidae)from China」的論文,提出該新種的發現為探討缺翅蟲的演化歷史和分布規律提供了新依據,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論文發表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屬於孑遺類群,被稱為昆蟲綱中的「活化石」。缺翅蟲直到20世紀才被發現報導,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1974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黃復生研究員在西藏察隅地區科考中發現了中國的第一種缺翅蟲,定名為「中華缺翅蟲」。1976年,黃復生研究員又在西藏墨脫髮現了中國的第二種缺翅蟲——「墨脫缺翅蟲」。

  缺翅蟲在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的發現,催生了一些著名生物地理理論的誕生或發展,諸如「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冰期古生物種的避難所」乃至大陸漂移理論等。已知的這兩種缺翅蟲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殷子為介紹說,今年1月,他和實驗室其他7名成員選擇到海南進行實地考察隱翅蟲,在海南雨林中無意看到一段朽木,驚奇地發現其應屬缺翅蟲目,經過處理將標本帶回上海,經過實驗室解剖,比對後確認為缺翅目新物種。

  上海師範大學昆蟲學研究室在李利珍教授的帶領下,長期從事昆蟲分類學研究。多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從全國各地採集了20餘萬號昆蟲標本,發現並報導了昆蟲新物種540餘種。

http://history.sohu.com/20151029/n424525538.shtml history.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許婧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10-28/7593688.shtml report 1756 翻拍「海南缺翅蟲」圖片。視覺中國圖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電:上海師範大學28日在滬披露,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著

");}

相關焦點

  • 野外考察邂逅「活化石」 上師大發現國內第4種缺翅蟲
    圖說:上師大發現國內第4種缺翅蟲。劉曉晶/攝圖說:海南缺翅蟲。上海師範大學提供【新民晚報·新民網】5隻全身淺褐色、體長不足3毫米、頭部略成三角形的無翅昆蟲,一經確認「身份」便引起了學術界的熱議。今天上午,上海師範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報告稱,他們的研究團隊在海南省發現了我國境內第4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此次發現將有助於對研究這一古老生物的起源、發展,乃至對研究世界氣候的變遷、地球板塊的演化等,都會有著極大的參考與啟示作用。缺翅蟲屬昆蟲綱缺翅目,為一類原始的稀有昆蟲,大部分種類生活於朽木中,有昆蟲「活化石」之稱。
  • 上海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海南缺翅蟲"(圖)
    10月28日,上海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的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在介紹「海南缺翅蟲」。  10月28日翻拍的「海南缺翅蟲」圖片。  當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的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我國海南省發現了昆蟲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海南缺翅蟲」。日前,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發表了描述「海南缺翅蟲」的學術論文。據了解,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石探紀科學團隊於緬甸琥珀中發現兩個缺翅蟲目新種【每日珠寶新聞】
    人們經常會在蟲珀中有驚喜的發現,比如保存完整的古代昆蟲,以及還沒有被大家所見過的新物種。不管是對於珠寶還是對於歷史、對於生物學,蟲珀都有很高的價值。近日,石探紀科學團隊殷子為(上海師大)、蔡晨陽和黃迪穎(南古所)等描述了兩個產自緬甸胡康河谷的缺翅蟲化石新種,並將它們分別命名為『森諾曼缺翅蟲Zorotypus (Octozoros) cenomanianus Yin, Cai
  • 深圳梧桐山頂發現新種突眼隱翅蟲 它的名字等你來起!
    原標題:深圳發現昆蟲新物種 名字等你來起!晶報2019年4月26日訊 4月25日下午,深圳市生態監測自然學校發布信息稱,該校專家團隊在梧桐山泰山澗科考時發現新種突眼隱翅蟲,學名將面向市民公開徵集!
  • 【蟲研捷報】一個新的缺翅目分類系統被提出
    缺翅目Zoraptera是昆蟲綱中最小、也是最缺乏了解的類群之一。最近幾年,由於國內學者先後發表了一些缺翅蟲新種,缺翅目又一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而國際上對於缺翅目的分類學研究一直在進行。今年1月,國際昆蟲學雜誌 Insects 上刊登了捷克學者Ko árek等關於缺翅目系統學研究的論文。
  • 發現昆蟲新物種:獨一無二的上海籍「雙斑粗角步甲」
    前方高能 發現新物種近日,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裡驚現昆蟲新物種,實在是太令人激動了!據說這種小甲蟲對生存環境要求特別嚴苛,需要土壤的溼度和落葉層的保護,只有在植被茂密的原生態森林裡才可能存活下來,而我們中國上海的公園給這種昆蟲提供了非常宜居的環境。昆蟲新物種長什麼樣子?又是誰第一個發現它的?它有什麼研究價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更多精彩請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誰第一個發現了它?
  • 我國發現第2隻蛩蠊目昆蟲
    Galloisiana sinensis之後,今年該所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納斯又發現了1隻雌性蛩蠊,是我國蛩蠊目昆蟲第2隻標本。經中科院動物所白明博士與王書永的鑑定,認為該蛩蠊是西蛩蠊屬Grylloblattella的1個新種,為世界上該屬的第3個種,相關研究論文正在撰寫之中。
  • 海南發現世界海生昆蟲新物種 系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謝強介紹,海蝽科昆蟲早在我國鄰近海域被發現,因此曾有學者指出其在中國分布的可能性,所以考察過程中他非常留意這類昆蟲的蹤跡。2018年7月,謝強就在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了海蝽科昆蟲。
  • 我國發現第二隻蛩蠊目昆蟲
    (7月24日宋克清攝於新疆喀納斯) 本報訊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了解到,楊星科研究組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納斯發現了1隻雌性蛩蠊,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第二隻蛩蠊目昆蟲標本。經白明博士和王書永高級工程師共同鑑定,該蛩蠊為西蛩蠊屬Grylloblattella的1個新種,是世界上該屬發現的第3個種。
  • 上海動物園內發現新物種,命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
    西郊公園毛角蟻甲上海動物園內發現了新物種,被技術研究人員命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上海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李利珍介紹,此次命名的新物種——「西郊公園毛角蟻甲」在分類上屬於昆蟲綱,是上海首次發現,不過不能確定這種小甲蟲是不是上海特有的。2017年3月,這篇記述上海新物種的學術論文已正式刊登在國際動物學權威期刊《Zootaxa》上。
  • 【蟲譜大觀】捻翅蟲(捻翅目Strepsiptera)
    捻翅目 Strepsiptera 寄生昆蟲捻翅目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所謂活化石,其實在大眾眼中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這些古老的生物本應該出現在化石當中,但它們卻仍然活在現代,和它們相近的物種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當中了。之後的故事就有些悲情了,鱟家族並不是停止了進化,它們也有很多演化方向的嘗試,比如進入淡水開闢新天地,然而奈何裝備落伍,屢屢潰敗。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昆蟲綱)
    昨天很晚的時候發了華盛頓公約附錄中的一些昆蟲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受到保護的昆蟲有哪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海南已連續5年發現新物種~
    據介紹,這是海蝽科昆蟲在 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以南海單一島礁的名稱為動物新物種命名,對於維護國家南海權益具有特殊意義。
  • 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圖鑑出版 22種蜻蜓海南獨有
    不久前,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圖鑑——由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與海南省林業廳合作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出版,以詳實的圖文資料介紹了蜻蜓的物種信息、保育工作,收錄了海南島蜻蜓目昆蟲信息。  修長鐮扁蟌、海南華扁蟌、麗擬絲蟌、露兜葉山蟌、臼田裂唇蜓、五指山副春蜓……在22種海南特有種蜻蜓名單上,各個小傢伙的名字拗口難讀,咀嚼這些陌生的音節,不禁讓人對它們最早被發現被描述時的場景聯想翩翩。  圖鑑介紹,海南第一個記錄的蜻蜓目昆蟲是三斑鼻蟌,由比利時的蜻蜓學家Baron Michel Edmond和Sélys Longchamps在 1873年發表。
  • 海南有間昆蟲博物館「蟲窩窩」探奇
    到昆蟲博物館參觀的學生在用顯微鏡觀察蝴蝶翅上的鱗片。 但從防治害蟲到愛上昆蟲,這個180°大逆轉,就是因為對昆蟲越了解,便越喜歡。」龍翊嵐說,隨著對昆蟲的了解,自己越來越能發現昆蟲的美,也願意慢下來觀察大自然,時常為一些自然現象所折服。 這些在大自然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的自然現象,或許在某些人眼中是無聊的、可怕的。
  • 上海現昆蟲新物種 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刷新世界觀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說,雙斑粗角步甲家族的第26名新成員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被發現。這種小甲蟲對生存環境要求極其嚴苛,只有在植被非常茂密的樹林裡才可以發現。近些年發現的新物種刷新世界觀。
  • 【科普】上海發現昆蟲新物種:西郊公園毛角蟻甲是何來歷?
    在上海師大藏有30萬號標本的昆蟲研究室裡,這一新物種已被殷子為副教授等製作為模式標本,下有紅色標籤——這意味著,它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正模」樣品,被收藏於此地。 「西郊公園毛角蟻甲」在分類上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蟻甲亞科。首先,「西郊公園毛角蟻甲」屬於昆蟲,是一類軀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擁有2對翅膀和3對足的節肢動物。
  • 造物主的奇蹟:捻翅蟲
    。IMG©2007Jeff Gruber(另一種捻翅蟲雌蟲的生存模式,它們只鑽在直翅目或螳螂的腹部,生活方式有點像皮蠅)--分割線--這個視頻比較好的回答了有些朋友的疑惑:「捻翅蟲媽媽沒有移動能力,那它們的幼蟲如何移動到新寄主身上?」
  • 今年在海南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這些罕見的「小精靈」你見過嗎?
    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此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發現的尖峰水玉杯,為中國已知有分布的第6個該屬植物種,也是僅見於海南的特有植物種類。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尖峰水玉杯的發現,是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通過60公頃大樣地及網格樣地的長期監測工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