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譜大觀】捻翅蟲(捻翅目Strepsiptera)

2021-02-13 巍巍昆蟲記

捻翅目 Strepsiptera

 

寄生昆蟲捻翅目,雌無角眼缺翅足;

雄蟲前翅平衡棒,後胸極大形特殊。

 

捻翅目統稱捻翅蟲或(蟲扇),屬寄生性微型昆蟲,體小形,雌雄異型。該目全世界已知種類約370種,我國記載有13種。

全變態,營自由生活或內寄生生活,多寄生於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昆蟲體內。雄蟲有一對後翅,前翅則演化為偽平衡棒,觸角呈齒狀。雌蟲則終生為幼態,通常寄生於葉蟬、飛蝨等體內且終生不離寄主。雌蟲在寄主體內產卵,幼蟲孵出後鑽出寄主體外尋找新寄主。雄蟲羽化後不取食,生命短促,飛行覓偶,與寄主體內的雌蟲交配。雌蟲頭胸部扁平而硬化,從寄主腹部鑽出暴露體外,以其頭、胸部之間處與雄蟲交配受精。


大約3000萬年前(漸新世)的雄性捻翅蟲(蟻(蟲扇)科Myrmecolacidae)化石,被包裹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出土的琥珀中。 (作者珍藏)

主要特徵:

 

雄蟲:

l 體長約1.5~4.0mm;

l 頭寬;

l 複眼大而突出,無單眼;

l 口器退化咀嚼式;

l 觸角4~7節,形狀多變異,常自第3節起呈扇狀和分枝狀;

l 胸部長,以後胸最大;

l 足無轉節,跗節2~4節,多無爪;

l 前翅退化成棒狀,稱偽平衡棒;

l 後翅寬大,扇狀;

l 腹部l0節;

l 無尾須。

 

雌蟲:

l 色淡,大部膜質而柔軟;

l 無翅,蛆形;

l 多數種類無足;

l 終生在寄主體內營內寄生,形狀常不規則;

l 頭小,常與胸部癒合;

l 觸角、複眼及單眼均消失;

l 口器退化;

l 腹部膜質、袋狀、分節不明顯;

l 少數自由生活的雌蟲體節分明,有觸角、複眼和3對足,形狀像臭蟲。

 

櫛(蟲扇)科 Halictophagidae


櫛(蟲扇)科 Halictophagidae 捻翅蟲的雄蟲,發現於海南島。櫛(蟲扇)科的寄主通常是葉蟬、沫蟬、角蟬和蠟蟬等半翅目頭喙亞目昆蟲。

蜂(蟲扇)科Stylopidae


蜂(蟲扇)科Stylopidae 捻翅蟲的雌蟲,無翅無足,寄生在地蜂科Andrenidae昆蟲的腹部。照片中可以看到從地蜂腹部節間露出的捻翅蟲雌蟲頭胸部。 (劉明生 攝)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

相關焦點

  • 造物主的奇蹟:捻翅蟲
    可能你都沒聽說過它們,全世界大概只有600種這類【捻翅目昆蟲strepsiptera】(捻翅蟲),數量不多,但是從具體分類到行為特性
  • 捻翅蟲,可能是你見過最神奇的昆蟲,不是之一!!
    ↑網上那個【捻翅蟲strepsiptera目】的原始視頻~沒想到小小肚子縫隙能藏下這麼大兩份「腸粉」,這是兩枚雌性捻翅蟲,這樣的造型其實是一種「
  • 頂級"躲貓貓玩家"——捻翅蟲,想找到它們就看你夠不夠了解它了
    今天要給小夥伴們介紹的就是一位頂級&34;高手——捻翅蟲,科學家們可是費勁心思才對它們有了足夠的了解。捻翅蟲又稱蟲扇,原本是叫(shan雌性捻翅蟲形態跟雄性完全不一樣除此之外這生物有極其罕見的育兒方式,雌性捻翅蟲受精之後會在寄主體內生下數千個幼蟲,這些幼蟲會現在母體內生活,以母體為食直到母體被吃食殆盡之後,它們才會脫離母體去尋找新的寄主,這種生殖方式也叫血腔胎生。
  • 【蟲趣點滴】地獄中的精靈,脈翅目的怪咖
    脈翅目(Neuroptera)是大家熟知的一類昆蟲,它們都被以「蛉」為稱呼。顧名思義,這是一類成蟲具兩對複雜翅脈的翅的昆蟲,那麼大家對他們成體的直觀印象很自然就是一類飛蟲。意草蛉Italochrysa sp.
  • 德國科學家新發現一種捻翅目昆蟲
    本報訊 德國研究人員日前在產于波羅的海的琥珀中發現一種迄今未知的捻翅目雄性昆蟲,據認為它是目前全球發現的最早最大的捻翅目昆蟲。 耶拿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位於達姆施塔特市的黑森州博物館保管的琥珀中發現了這個化石樣本。經分析後認為,這一新物種與其他已知的捻翅目昆蟲屬於近親。
  • 捻度係數什麼意思 捻向及S捻及Z捻
    捻度係數什麼意思 捻向及S捻及Z捻 2018-04-25 11:23:37 來源:全球紡織網 捻度係數什麼意思?
  • 【蟲譜大觀】櫛魚蛉
    福建夏季發生的某種櫛魚蛉 C. sp. 1 雌蟲,觸角為短櫛狀(鄭昱辰 攝)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五十一卷 廣翅目.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39-260.
  • 【蟲譜大觀】薊馬 (纓翅目 Thysanoptpra)
    纓翅目 Thysanoptpra 鑽花薊馬纓翅目,體小細長常翹腹;短角聚眼口器歪,纓毛圍翅具泡足
  • 多賽特肉用種羊捻轉血矛線蟲病的診治
    寄生於反芻畜生第4胃和小腸的毛圓科線蟲,以血矛屬的捻轉血矛線蟲致病力最強。    捻轉血矛線蟲(Hameonchus)是血矛屬線蟲,重要寄生於牛、羊、駱駝及其他反芻畜生的真胃內,偶然也見於小腸。蟲體呈毛髮狀,因吸血而展現出淡白色,浸漬標本則呈淡黃色,頸乳突明顯,呈錐形,伸向後側方。頭端尖細,口囊小,內有一個矛形齒。雄蟲長15~19mm,交合傘蓬勃,背肋呈倒Y字形。
  • 【蟲譜大觀】囓蟲 (囓蟲目 Psocoptera)
    囓蟲目 Psocoptera 書蝨樹蝨囓蟲目,前胸如頸唇基突;前翅具痣脈波狀,跗節三兩尾須無
  • 【蟲譜大觀】纓翅蚊
    纓翅蚊科 Nymphomyiidae 胸近筒形,具3個大而獨立的背板; 足細長
  • 【蟲譜大觀】華魚蛉屬Sinachauliodes
    齒蛉科Corydalidae 是廣翅目Megaloptera 中種類最多的一科,分為
  • 【蟲譜大觀】碩蠊科 Blaberidae(蜚蠊目 Blattariae)
    碩蠊科 Blaberidael 體光滑;l 頭部近球形,頭頂通常不露出前胸背板;l 前、後翅一般均較發達
  • 【蟲譜大觀】真地鱉 & 真鱉蠊,你分清楚了嗎?
    如果從名字上看,這兩類昆蟲很容易混淆,但從形態上看,這兩類昆蟲卻很好區分,真地鱉體型較大,色澤暗淡,雌雄異型明顯,雌蟲無翅如鼠婦;而真鱉蠊體型較小,色彩豔麗,具金屬光澤,雌蟲具翅,但一般短於雄蟲。兩個屬的種類一個「灰頭土臉」,一個「美豔華麗」,想混淆都難。
  • 首次發現屁股會開花的蟲——濟南地區廣翅蠟蟬發現記
    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在濟南唐冶中路的大葉黃楊球上發現了一種從未在濟南見過的昆蟲,它通體白色,頭部似蟬,尾部羽狀上翹,用手一動它會跳開飛走,而且只在大葉黃楊出現 ,大葉黃楊表現為症狀是葉片嚴重失綠,似紅蜘蛛危害狀,我從上個月就一直給它定位為紅蜘蛛危害,從發現該蟲看,事情似乎問題沒那麼簡單。
  • 蚧殼蟲:人人喊打的害蟲
    雄蟲通常有翅一對,後翅退化為平衡棒;雌蟲無翅,足亦退化,體呈卵圓形或不規則的圓球狀。體上被覆蠟質分泌物,或各種形狀的介殼。寄生於樹枝或葉片上,大多有害於果樹和林木。」(1)樹葉上密密麻麻的蚧殼蟲,很容易就引起人們的密集恐懼症蚧殼蟲的生態習性這種蟲子雌雄異體,雌性的成蟲沒有翅,而雄性則有翅,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蟲體是否有翅來辨別蚧殼蟲的性別。
  • 【蟲譜大觀】鳳蝶
    ;l 多數種類後翅具尾突,也有的種類有2條以上的尾突或無尾突;l 有些種類有季節型和多型現象。柑橘鳳蝶 Papilio xuthus 前翅正反面中室基半部有縱向黑色條紋,後翅臀角黃色斑內有黑色瞳點。是國內最常見的鳳蝶之一,甚至在城市裡的綠化帶也經常見到。遍布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