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譜大觀】纓翅蚊

2021-02-19 巍巍昆蟲記

纓翅蚊科 Nymphomyiidae

 胸近筒形,具3個大而獨立的背板;

 足細長,前足遠離中、後足而著生於胸側面;

 翅長帶狀,翅緣具纓毛,翅脈高度退化,翅基具一裂縫;

 平衡棒發達,球拍狀;

 腹部狹長,9節。

纓翅蚊科昆蟲體型嬌小,通常長1.5~2.5 mm,顏色淺淡,具有一對標誌性的纓翅(引自 https://www.chegg.com/flashcards/diptera-1-ae9a4331-add7-40ba-bc9d-3686c71ad1ba/deck)

Nymphomyia  alba Tokunaga的頭(上圖)、胸(中圖)和翅(下圖)。該種產於日本,是纓翅蚊科最早被描述的種(引自 Tokunaga 1935)

正在交配的Nymphomyia  alba 。纓翅蚊科目前已知1屬8種,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我國尚無記載。這類昆蟲被認為維持著大量幼期特徵,在系統發育上是較「孤立」的類群(引自 http://riverwalkers.jugem.jp/)

Nymphomyia walkeri (Ide)的幼蟲(6,7)和蛹(8-10)。纓翅蚊的幼蟲、蛹和交配中的成蟲見於溪流中有苔蘚覆蓋著的巖石上。幼蟲的腹部有發達的偽足,可以此攀附在苔蘚上(引自 Kevan & Cutten 1981)

脫去翅的Nymphomyia walkeri 雄蟲。纓翅蚊的成蟲在羽化後的很短時間內交配,並潛入水下產卵,這時候成蟲會沿著翅基的裂縫將翅折斷,只留下很短一截翅鱗(引自 Kevan & Cuttan 1981)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相關焦點

  • 【蟲譜大觀】薊馬 (纓翅目 Thysanoptpra)
    纓翅目 Thysanoptpra 鑽花薊馬纓翅目,體小細長常翹腹;短角聚眼口器歪,纓毛圍翅具泡足
  • 【蟲譜大觀】大蚊
    ,較短小;l 複眼通常明顯,無單眼;l 觸角長絲狀,有時呈鋸齒狀或櫛狀;l 中胸背板有「V」 形的盾間縫;l 足很細長;l 翅狹長,基部較窄,脈多;l 腹部長,雄性端部一般明顯膨大,雌性末端較尖;l 成蟲飛翔一般較慢,基本不取食。
  • 【蟲譜大觀】擬網蚊
    擬網蚊科 Deuterophlebiidae 小型,體長約3 mm; 頭小而寬扁; 複眼較小,位於觸角腹面; 無單眼;
  • 【蟲譜大觀】捻翅蟲(捻翅目Strepsiptera)
    ,雌無角眼缺翅足;雄蟲前翅平衡棒,後胸極大形特殊。 捻翅目統稱捻翅蟲或(蟲扇),屬寄生性微型昆蟲,體小形,雌雄異型。該目全世界已知種類約370種,我國記載有13種。全變態,營自由生活或內寄生生活,多寄生於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昆蟲體內。雄蟲有一對後翅,前翅則演化為偽平衡棒,觸角呈齒狀。
  • 恐怖蟲和現代蒼蠅蚊子等同屬雙翅目
    蜥蝨(Saurophthirus)和恐怖蟲(Strashila)是所有昆蟲化石中最令人迷惑的兩個類群。2012年3月8日黃迪穎研究員等在《自然》雜誌首次報導了中國中生代巨型跳蚤的發現,指出蜥蝨(Saurophthirus)實際是一種白堊紀特化的巨型跳蚤。然而,恐怖蟲(Strashila)卻仍然是個迷。
  • "恐怖蟲"生命周期僅十幾天 死後常保持交配姿態
    前不久,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黃迪穎研究員及其團隊,找到距今1.65億年的13塊新的恐怖蟲化石發現,「恐怖蟲」的相貌雖醜,但卻很「溫柔」,沒有任何攻擊性,是現代一種少見的蚊子——沃氏纓翅蚊的「近親」。這一重大成果,被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記者 朱 姝  恐怖蟲的近親沃氏纓翅蚊,一種比較罕見的蚊子,屬於雙翅目昆蟲。
  • 中國專家揭恐怖蟲"身世"之謎 與蒼蠅是遠親
    ,雄性(右),配模,雌性(左) 黃迪穎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2月20日電 (盛捷)「恐怖蟲無疑和現代的蒼蠅、蚊子等同屬雙翅目,是纓翅蚊科的近親,恐怖蟲不恐怖」,20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確定了恐怖蟲的分類位置和它的生活習性,揭開了恐怖蟲的「身世」之謎。
  • 【中國新聞網】中國專家揭恐怖蟲"身世"之謎 與蒼蠅是遠親
    黃迪穎供圖 攝帶翅的雄性標本。黃迪穎供圖 攝新種:道虎溝恐怖蟲的模式標本正模,雄性(右),配模,雌性(左)。黃迪穎供圖 攝「恐怖蟲無疑和現代的蒼蠅、蚊子等同屬雙翅目,是纓翅蚊科的近親,恐怖蟲不恐怖」,20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確定了恐怖蟲的分類位置和它的生活習性,揭開了恐怖蟲的「身世」之謎。
  • 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蚊子 螯狀後足用於雄蟲爭鬥
    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蚊子 螯狀後足用於雄蟲爭鬥   據了解,恐怖蟲是由俄羅斯科學家1992年報導,稱之為驚人恐怖蟲,體長不足1釐米,觸角很短,具刺吸式口器,無翅,後足呈大螯狀,腹部有成對的肉質側葉,外表恐怖驚悚。  因為恐怖蟲與已知的昆蟲都有很大區別,所以學者們無法將其歸入任何已知的昆蟲目。但學者過去曾一致認為恐怖蟲是寄生在翼龍體表的一類外寄生蟲。
  • 【蟲趣點滴】地獄中的精靈,脈翅目的怪咖
    顧名思義,這是一類成蟲具兩對複雜翅脈的翅的昆蟲,那麼大家對他們成體的直觀印象很自然就是一類飛蟲。意草蛉Italochrysa sp.(張巍巍攝)脈翅目也是一個淨出奇葩的目,諸如前足跟螳螂一樣的螳蛉、後翅極度延長的旌蛉、長得和蜻蜓似的蝶角蛉與蟻蛉等等(戳這裡【蟲譜大觀】脈翅目)。
  • 【蟲譜大觀】囓蟲 (囓蟲目 Psocoptera)
    囓蟲目 Psocoptera 書蝨樹蝨囓蟲目,前胸如頸唇基突;前翅具痣脈波狀,跗節三兩尾須無
  • 【蟲譜大觀】鳳蝶
    ;l 多數種類後翅具尾突,也有的種類有2條以上的尾突或無尾突;l 有些種類有季節型和多型現象。柑橘鳳蝶 Papilio xuthus 前翅正反面中室基半部有縱向黑色條紋,後翅臀角黃色斑內有黑色瞳點。是國內最常見的鳳蝶之一,甚至在城市裡的綠化帶也經常見到。遍布全國。
  • 上古洪荒五蟲:九頭蟲、九尾地蠍、多目蜈蚣、嗜血黑蚊、六翅天蠶
    在上古的歷史傳說中,擁有著很多不可思議的神話人物還有傳說,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上古洪荒五蟲排行,上古洪荒五蟲排行,兩位打的孫悟空無法招架,一蟲居然成聖為尊:第五位:九頭蟲這九頭蟲乃是天界罪人的後代,所以出身非常卑微,不過因為本領不錯,就來到了凡間做了妖怪,還娶了白龍馬的老婆
  • 【蟲譜大觀】蠟蟬
    蠟蟬科 Fulgoridae l 中型至大型; l 體色豔麗而奇特; l 頭大多圓形,有些種類有大型頭突,直或彎曲; l 胸部大,前胸背板橫形,前緣極度突出,達到或超過複眼後緣; l 中胸盾片三角形; l 前後翅發達
  • 【蟲譜大觀】中國的綠天蛾
    西昌榆綠天蛾Callambulyx sichangensisChu & Wang, 1980非常近似榆綠天蛾,但翅型更加修長,後翅紅色面積相對較深,自前翅頂角至中室末端的淺綠色曲紋是最主要的辨識特徵。國內僅分布於四川、雲南和西藏。
  • 【蟲譜大觀】碩蠊科 Blaberidae(蜚蠊目 Blattariae)
    碩蠊科 Blaberidael 體光滑;l 頭部近球形,頭頂通常不露出前胸背板;l 前、後翅一般均較發達
  • 【蟲譜大觀】蛾類(XI)
    體翅棕黃色,前翅帶有黑褐色點,前緣黑色,內帶黑色。照片攝於西藏林芝。白黑華苔蛾 Agylla ramelana 白色,雄前翅前緣黑邊,外帶黑;雌前翅前緣從外線處達翅頂黑邊,外線減縮為2個黑點。照片攝於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
  • 【蟲譜大觀】象蝨
    體長0.5~2.4 mm,卵圓形至橢圓形; 黃褐色至褐色; 頭大,在前端延伸成喙狀,頂端具咀嚼式口器; 觸角絲狀,5節; 胸部各節高度癒合; 完全無翅;
  • 【蟲譜大觀】真地鱉 & 真鱉蠊,你分清楚了嗎?
    如果從名字上看,這兩類昆蟲很容易混淆,但從形態上看,這兩類昆蟲卻很好區分,真地鱉體型較大,色澤暗淡,雌雄異型明顯,雌蟲無翅如鼠婦;而真鱉蠊體型較小,色彩豔麗,具金屬光澤,雌蟲具翅,但一般短於雄蟲。兩個屬的種類一個「灰頭土臉」,一個「美豔華麗」,想混淆都難。
  • 【蟲郵世界】螢火蟲(鞘翅目 螢科)郵票欣賞
    該科昆蟲小至中形,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柔軟。頭小,前胸背板發達,蓋住頭部。眼半圓球形,雄性的眼常大於雌性。在額的前方,兩眼之間具觸角1對,觸角左右相接近,11節,鋸齒狀,雄性為櫛齒狀或扇狀。上顎彎曲,貫穿有溝。雄蟲—般有鞘翅,蓋住腹部和後翅。雌蟲常無翅,但黃螢屬雌、雄均有翅。鞘翅表面密布細短毛,鞘翅緣折基部寬。前足基節圓錐形,有亞基節;中足基節圓筒狀,兩基節左右接近;後足基節橫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