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鱉蠊為蜚蠊目Blattodea、地鱉蠊總科Corydioidea、地鱉蠊科Corydiidae昆蟲的統稱。地鱉蠊科下包含許多形形色色的種類,由於該類昆蟲習性神秘,隱蔽性強,因此一般很難遇見它們。但是說到地鱉,人們第一印象便想到土鱉,土鱉又稱土元,是中華真地鱉 Eupolyphaga sinensis的俗稱,是人們最容易接觸到的地鱉種類。
我國地鱉蠊科昆蟲目前僅記載19種,其中種類最豐富的兩個屬為真地鱉屬 Eupolyphaga和真鱉蠊屬(臺灣稱紺蠊屬)Eucorydia。這兩個屬的中文屬名很容易搞混淆,因為都帶有「真」字,有人可能會疑惑了,為什麼都取名「真」呢?難道還有「假地鱉」嗎?
其實這兩個中文名都是直譯於拉丁學名的。真地鱉的拉丁學名可拆分為 Eu + Polyphaga, 其中「Eu- 」就有「真,好,優」的含義,而「Polyphaga 」則是地鱉屬的拉丁學名;真地鱉屬是蜚蠊學者Chopard於1929年建立的,在這之前,真地鱉被當做地鱉屬的種類來看待,但是Chopard發現了它們與地鱉屬的區別,把它們獨立出來單獨作為一個屬,命名為 Eupolyphaga。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於真鱉蠊屬,真鱉蠊早前被歸在鱉蠊屬 Corydia(現在為Therea 屬的異名,即著名的寵物小強印度問號蟑螂 T. olegrandjeani 所在的屬)裡面,後來被蜚蠊學者Hebard於1929年分出來單獨作為一屬,取名 Eucorydia。也不知道Hebard和Chopard誰借鑑了誰,這兩個屬名都用上了「Eu- 」,不過兩個學名看拉丁名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是直譯成的中文名就有點混淆視聽了。
如果從名字上看,這兩類昆蟲很容易混淆,但從形態上看,這兩類昆蟲卻很好區分,真地鱉體型較大,色澤暗淡,雌雄異型明顯,雌蟲無翅如鼠婦;而真鱉蠊體型較小,色彩豔麗,具金屬光澤,雌蟲具翅,但一般短於雄蟲。兩個屬的種類一個「灰頭土臉」,一個「美豔華麗」,想混淆都難。
中華真地鱉 Eupolyphaga sinensis(左雌右雄)為典型的雌雄異型昆蟲,也是地鱉蠊昆蟲的代表,廣布中國大陸,向北也分布於俄羅斯。(邱鷺 攝)
真鱉蠊 Eucorydia sp.(左雄右雌,標尺1cm)是一類具有金屬光澤的高顏值小強。(邱鷺 攝)
另外地鱉蠊 Polyphagi-和鱉蠊 Corydi-也是兩個愛混淆的名字,早前地鱉蠊和鱉蠊是分家的,分別代表兩個類群(皆經歷過科,亞科和族的分類階元變化),地鱉蠊雌雄異型,雌蟲無翅;鱉蠊雌雄異型,雌蟲具退化的翅或者短翅;但是由於諸多分類問題沒有解決,這兩類被籠統地歸在地鱉蠊科下面的地鱉蠊亞科 Corydiinae裡面了。
*******************************
想了解有關昆蟲和其他小蟲子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