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在其300餘首方劑中用土鱉蟲、水蛭、虻蟲、蜣螂、蠐螬、蜘蛛、蜂窠、鼠婦、白魚9味蟲類藥,散在於抵當湯、抵當丸、鱉甲煎丸、大黃 蟲丸、下瘀血湯、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個方劑中,主要用治蓄血證,瘀血內閉的經閉、腹痛、癥積、瘧母,寒氣凝結肝脈之陰狐疝氣等,以達破血逐瘀、活血通經止痛、消積化癥、破結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療目的,顯示了蟲類藥獨特的功效和應用。
為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冀地鱉雌蟲的乾燥體,又名 蟲、土元。藥性鹹寒,有小毒,歸肝經。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腫疼痛及血瘀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積聚痞塊等。
仲景用本品共有4方,即治「癥瘕」、「瘧母」的鱉甲煎丸,治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的大黃 蟲丸,治產後腹痛的下瘀血湯及療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的土瓜根散。其功用,《長沙藥解》雲其「消癥而破瘀也」,《本草通玄》謂其「破一切血積」,《藥性論》言其「破留血積聚」,《本草綱目》稱其「行產後血積,折傷瘀血」。《本草經疏》則作進一步闡述,曰:「鹹寒入血軟堅,故主心腹血積,癥瘕血閉諸證……又治瘧母為必用之藥。」
綜合上述,足以證明土鱉蟲能動其瘀,祛其閉,為破血通經,攻瘀消癥之峻品,現代臨床常單用或配入複方治療筋骨折傷、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及冠心病、高血壓、晚期腫瘤等。
研究表明,土鱉蟲主含穀氨酸等17種胺基酸和砷等多種微量元素,其提取液及水提醇沉液分別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黏附率和聚集數等。
您的點讚是我們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