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漸冷,小瓜蟲病又要開始提防了
小瓜蟲生活史小瓜蟲一般可分為營養體和胞囊兩個時期。在營養體時期,幼蟲鑽進宿主皮膚或鰓瓣等處後,汲取宿主營養生長,形成白色膿胞,即肉眼見到的小白點,故稱白點病。小瓜蟲的生殖方法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在宿主組織內進行分裂生殖。另-主要生殖方式為蟲離開魚體,在水中當環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分裂繁殖。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觀賞魚得了小瓜蟲怎麼辦
小瓜蟲病是觀賞魚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對金魚危害更嚴重,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些小瓜蟲病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小瓜蟲屬金毛目、膜口亞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蟲。它的體型和大小在幼蟲期和成蟲期差別很大。
-
香蕉枯萎病防控成效明顯
這要歸功於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發的以拮抗菌肥為主的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技術。近日,海南舉辦香蕉枯萎病防控成效現場觀摩會,數十名政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種植大戶參觀了臨高縣南寶鎮、華鑫農場、紅星農場等3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所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示範點,這些示範點分別種植了巴西蕉、農科1號、南天黃等品種,枯萎病防控均取得明顯效果。
-
草莓根腐病有很多種,可導致爛根枯葉,如何才能有效防控?
草莓根腐病是引起草莓根莖腐爛症狀的一類土傳病害的統稱,因病原種類繁多、致病機制複雜,且一旦發生後難以治癒,使之成為眾多莓友心中最為棘手的病害,本期我們來聊一聊。Part.1草莓常見的根腐病及對應病症病害名稱(別稱):炭疽根腐病病原菌:炭疽菌屬真菌,包括膠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草莓炭疽菌等。發病特點:匍匐莖,葉片,葉柄、根莖均可受害,根莖受害時,側面先發生侵染,並由外向內發展。
-
汛期如何做好血吸蟲病防控
長江中下遊地區尤其是洞庭湖、鄱陽湖區域是本次洪水災情最嚴重地區,同時也是血吸蟲病傳播風險最高的地區。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2020年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20〕540號),要求疫區各地強化領導責任,切實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強化宣傳教育,加強個人防護,嚴控血吸蟲病感染,杜絕急感暴發疫情,確保「大汛之年無大疫」。
-
牛傳染性結節疹病防控
金宇生物作為國內動物疫病防控、疫苗生產的領先企業也非常關注結節疹病。包括發病以後採集病料分析,流行病學調查以及防控,還有疫苗應用普及等方面正在開展一系列工作。近幾十年來感染人類的新疾病中,大約70%來自動物。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隨著人口和食品供應鏈的增長,疾病的跨越傳播變得越來越容易。比如愛滋病、禽流感、SARS和新冠肺炎。因此,人與動物要和諧生存。
-
江西緊急部署血吸蟲病各項防控工作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鍾端浪)記者7月20日獲悉,今年入汛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南昌、九江、上饒等部分血吸蟲病流行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血吸蟲病傳播風險陡增。日前,全省各級血防部門緊急部署,紮實開展汛期血吸蟲病各項防控工作。
-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術方案
為做好2019年我國油菜產區菌核病防控工作,確保油菜生產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標防控處置率總體達到9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佔防控面積的40%以上;常發區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發區防治效果達到6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10%以下。二、防控策略採取「預防為主、統防統治」的防控策略。
-
國家衛健委: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主汛期,特別是南方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遭受泥石流、洪澇等災害,全國急性血吸蟲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
-
上交醫學院與中科院共建「慢病防控」創新中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0月28日,上海交大醫學院、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共同宣布成立慢病防控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未來該中心將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聚焦「慢病防控」,開展深度合作。近年來,我國慢性非傳染疾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一人罹患糖尿病,至少有一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
天津市基層人才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檢測...
為貫徹落實《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中醫藥局關於下達2020年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和市衛生健康委要求,提高我市疾控機構病原檢測技術專業人才的理論和實踐技能,我中心於2020年10月26日開展為期5周的病原生物實驗室檢測能力培訓,來自我市市
-
中國生物電技術引領全球心血管病防控
原標題:中國生物電技術引領全球心血管病防控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董子暢)作為醫療科技的大國,美國的醫療研發體系在全球首屈一指,如今,一項來自中國的創新醫療科技衝出了國門。目前,慢性疾病是人類最大的健康殺手,藥物則是治療慢病的主要手段。然而,藥物的有效率實在不容樂觀。一份刊登在英國權威科學雜誌《Nature》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美前10位銷量最多的藥物,它們每治療1名患者,卻對3-24名患者無效,有效率僅為5-25%。面對這一困局,全球醫療界都在積極探尋可行的突破途徑。在研究過程中,「生物電」科技成為了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要像阻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
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主辦,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協辦的「慢病防控之中國策略」院士論壇1月11日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王隴德等大咖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關於如何防控慢病的專題講座。王隴德院士圍繞「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宏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策略等方面分享防控和逆轉慢性病相關行業知識,探討慢性病幹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範化應用問題。
-
疫情防控期間技術指導手冊-大宗淡水魚類養殖技術
(2)魚類養殖期間避免因水質惡化引起的缺氧問題,適時減少成魚存塘量,降低池塘養殖密度。 (3)操作過程中應注意避免魚體受傷或引起應激反應。對於養殖密度較高的成魚,適當減少餌料的投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增加免疫力的添加劑。
-
貴池區疫情防控工作暨血吸蟲病傳染源控制工作推進會召開
2020年11月5日,貴池區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暨血吸蟲病傳染源控制工作推進會,區長、平天湖風景區管委會主任馬勝利出席會議並講話。關於全區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各地各部門務必要增強底線思維,切實防止和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按照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切實保持戰時狀態和戰時機制,做到外防輸入要築牢、監測預警要抓細、防控網絡要紮緊、應急保障要做足、宣傳引導要加強,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
【病害】冬季是小瓜蟲高發季節,今天教你如何防治
小瓜蟲病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危害較大,不論魚的種類,從魚苗到成魚,均可發病,尤其在水質較差的水體或高密度養殖時更易發生;水溫15~25℃,冬春季節易發。當水溫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蟲體發育停止不會發生小瓜蟲病。
-
過氧乙酸對小瓜蟲幼蟲和包囊的殺滅效果
因此,過氧乙酸在較低的濃度範圍內對小瓜蟲的幼蟲和包囊具有一定的殺滅效果。 關鍵詞:過氧乙酸;小瓜蟲:殺滅效果 小瓜蟲病是由小瓜蟲(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於魚的體表和鰓上引起的,最明顯的症狀是在魚體表形成白點,因此又稱「白點病」。
-
夏季保育仔豬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防控
在臨床上副豬嗜血桿菌病已經成為了豬藍耳病、圓環病毒 2 型感染、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病的繼發病,並通常與豬氣喘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以及豬鏈球菌病等混合感染。因此,在高溫高溼季節,養豬場應高度重視保育仔豬副豬嗜血桿菌的防控。一、臨床症狀副豬嗜血桿菌病急性病例一般首先發生於膘情良好的豬群。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1) 流行特點:水溫在18~23 ℃,尤其是陰雨天氣極易暴發此病。此病對烏鱧魚苗的危害大於成魚,魚苗死亡率可達90%以上。(2) 主要症狀:患病烏鱧發病初期的症狀為食慾減退甚至不進食,體色發黑,在水中狂遊或漂浮在水面,魚體多部位出現紅色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