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電技術引領全球心血管病防控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中國生物電技術引領全球心血管病防控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董子暢)作為醫療科技的大國,美國的醫療研發體系在全球首屈一指,如今,一項來自中國的創新醫療科技衝出了國門。記者15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十七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了解到,這項技術通過生物電信號開啟人體內的再生修復系統,使受損的血管再生修復,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分離粘連紅細胞,從而預防及改善一系列與血管相關的慢性疾病。

目前,慢性疾病是人類最大的健康殺手,藥物則是治療慢病的主要手段。然而,藥物的有效率實在不容樂觀。一份刊登在英國權威科學雜誌《Nature》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美前10位銷量最多的藥物,它們每治療1名患者,卻對3-24名患者無效,有效率僅為5-25%。

面對這一困局,全球醫療界都在積極探尋可行的突破途徑。在研究過程中,「生物電」科技成為了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百慕迪再生醫學集團所研發的最新無創血管再生技術——「生命核」技術,實現了生物電治療慢性病領域的顛覆性突破。

根據上海食藥監局備案數據表明,這項技術對血管病變的無創修復有效率達到90%以上,並對心臟病、睡眠障礙、中風後遺症、靜脈曲張等10餘種與血管相關的慢性病,均達到60%-82%不同程度的改善。兩年內上萬例「生命核」技術使用者的分析報告顯示,該技術對睡眠的改善有效率已超過了80%,已遠遠高於傳統化學藥品針對失眠的有效率。

這組出色的數字吸引了許多專業研究機構的注意,在本次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美國梅奧醫院也正式與百慕迪再生醫學集團開啟聯合臨床研究項目,針對「生命核」技術在心血管領域的效果進行更深入的臨床驗證,期望全面擴大其治療範圍,為扭轉當今慢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嚴峻趨勢提供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完)

相關焦點

  • 生物電技術引領慢病防治新模式
    2016年8月,英國較大的生物製藥公司GSK與谷歌旗下的生命科學部門Verily合作成立新的合資公司,斥資50億開拓全新的生物電治療領域,把「生物電」這一新興的醫療技術再次推到了業界前沿。 並非只有GSK對生物電科技有敏銳的嗅覺。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發布
    近幾年來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2004年至今,心腦血管病住院費用年均增速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中國心血管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普遍暴露,呈現在低齡化、低收入群體中快速增長及個體聚集趨勢。今後10年心血管病 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起CSC在行動:COVID-19中國專家共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1日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在全球暴發蔓延,其發病隱襲,傳染性強,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且無特效藥物,疫情發展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COVID-19疫情暴發後,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堅實領導下,中國人民以極大的決心和付出獲得了抗擊疫情的決定性勝利。
  • 長城會:28年來,引領我國心血管病學事業發展
    經過28年的歷程,長城會從初始的百人介入培訓會發展為今天覆蓋亞太、面向世界的萬人盛會;從單一學科發展為涵蓋心血管病從基礎到臨床、融相關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學術大會;從單一醫院主辦發展為與國內外著名學會和機構聯合主辦;從獨家醫院手術直播到國內外十餘家跨國手術演示;從傳統的會議形式發展為在線網絡會議、多媒體互動、數位化會議管理及貫穿全年的東南西北中長城會,長城專題會議、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一、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每5例死亡,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 1991`2009年,中國成年居民平均身體活動總量從385.9 MET·h/w下降到了 212.8 MET·h/w。靜態行為時間從1991年的平均15.1 h/w增加至2009年的 20.0 h/w。而身體活動每增加4 MET·h/d,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降低12.0%。
  • 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NEJM醫學前沿》結盟發新書 助力診療防控...
    葛均波院士以「砥礪奮進的三年」為題歷數了目前中國心血管原創研究在世界上奏響的強音,並談到:「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對全面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 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國家方針,真正實現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戰場由醫院逐步向社區轉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將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 助中國心血管疾病診治與防控人才教育 醫學泰鬥傳記正式發布
    該思路與布勞恩瓦爾德心目中的複合型醫教研人才培養路徑不謀而合,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與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推出的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達成戰略合作,並就臨床與科研教育培訓方面開展多形式合作項目。
  •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攜手珀金埃爾默 推進心血管病早期幹預
    東方網通訊員王霞12月13日報導:日前,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際合作部,珀金埃爾默醫學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建「心血管生物樣本資源中心——珀金埃爾默聯合實驗室」。
  • 生物電詳解
    生物電調理就能達到這個目的。任何年齡段都需要給我們自己充電,您今天給自己充電了嗎?生物電調理的功效:①通過生物電、特殊手法把特殊的高鹼性外用藥快速透入病變組織深層,清理、中和體內的酸性垃圾,代謝成鹽和水排出體外。②同時生物電在鹼性離子作用下,激活細胞,通經活絡,排風排寒排溼!
  • 借著支架強勢的國產化進程 中國心血管介入器械行業走到何處了?
    文 | 趙成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現已成為全球範圍內人類的頭號死因,據WHO統計,2012年有1750萬人死於CVD,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以上。在中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愈發明顯,發病人數持續增長,在未來10年內仍將快速增長,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首位。
  • 生物電,不為人知的13個秘密
    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騎電動車,損耗了身體的陽氣,造成免疫力低下,身體各系統功能失調,被寒涼所傷,而引發了各種疼痛,亞健康,終身病,慢性病。病從何去?       最好的辦法是在關元穴,和足三裡,中脘穴處用生物電理療,補充身體的元陽。這是治本。同時配合局部疼痛點給精油。這是治標。
  • 生物電是什麼?
    內附視頻,用數據觀看時請注意節約喲~導讀:目前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養生會所宣稱在使用「生物電 生物電的含義到底是什麼「通常意義上的生物電,是一切生命體自身所擁有的,在生命體內流動的電荷,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那麼既然生物電是生命體自身所具有的,那這些進行保健、理療的所宣稱生物電,卻是來自生命體外部,並不是自身所產生或攜帶,所以並不是嚴格定義中的生物電,或者我們可以叫做模擬生物電更為準確。
  • 生物電治病原理和來源
    很多人對生物電未完全了解,尤其是生物電對人體是否有傷害顧慮重重。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香蕉枯萎病防控成效明顯
    這要歸功於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發的以拮抗菌肥為主的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技術。近日,海南舉辦香蕉枯萎病防控成效現場觀摩會,數十名政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種植大戶參觀了臨高縣南寶鎮、華鑫農場、紅星農場等3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所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示範點,這些示範點分別種植了巴西蕉、農科1號、南天黃等品種,枯萎病防控均取得明顯效果。
  • 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體驗「心血管時光之旅」
    日前,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一周年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專家巡禮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和中國心臟之家承琅廳舉行。憑著一張1978年從太原開往2018年蘇州的「車票」,心血管專家們紛紛搭乘停在博物館入口處的「綠皮火車」,踏上首屆中華醫學會病學分會的尋訪之旅。
  • 時政新聞眼丨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引領全球治理,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針對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鮮明提出中國主張。   危機之下的第15次峰會   2008年,當G20領導人舉行第一次峰會時,他們的使命是在百年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拯救世界經濟。  今年11月,G20領導人迎來第15次峰會,一個更嚴重的危機擺在他們面前。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要像阻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
    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主辦,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協辦的「慢病防控之中國策略」院士論壇1月11日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王隴德等大咖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關於如何防控慢病的專題講座。王隴德院士圍繞「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宏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策略等方面分享防控和逆轉慢性病相關行業知識,探討慢性病幹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範化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