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人工心臟技術未來可期
1月5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辦的中國第一屆機械循環支持大會在京召開。心臟中心外科團隊、高校科研人員、醫療器械企業代表、學會代表等,共議國內外人工心臟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人工心臟植入成後起之秀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發展的終末階段。
-
正式上市後全國首例,人工心臟拯救42歲心力衰竭男子
, 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42歲的終末期心力衰竭男性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經前期充分準備,2020年11月10日上午,由四川省醫院心臟外科中心黃克力和于濤主任主刀,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專家指導,經過6個小時手術奮戰,完成開胸、體外循環建立、心尖開孔、左室血液泵置入、出入血管對接、血液泵開啟轉動和泵覽連接固定等高難度手術......在心臟外科中心、心衰中心、手術室、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心臟超聲、放射科等各相關團隊通力協作下,術後血流動力學監測顯示患者心臟功能和血流動力學指標逐漸恢復平穩
-
市一醫院成功完成首例CRT—D植入術
本報訊 近日,市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獨立完成了首例CRT—D(心臟再同步起搏及自動除顫器)植入術。近三年來,77歲的邵大爺只要稍稍活動,就會出現胸悶、喘不上氣的情況,休息後症狀會有所緩解。
-
通遼市醫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三腔起搏器CRT植入術
近日,通遼市醫院心血管內三科成功開展一例三腔起搏器CRT(心臟再同步治療)植入術。該手術在通遼市尚屬首例,為擴張型心肌病、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療方法。患者是一位72歲高齡的女性,既往有心動過緩、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臟病史,並於12年前做過雙腔起搏器植入術。
-
燕化醫院聯合阜外醫院打造心臟中心
日前,由燕化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科、普外科等專科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專家團隊共同打造的北京燕化醫院心臟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成立後將長期與阜外醫院專家團隊合作,得到阜外專家團隊在學科發展幫扶、人才梯隊培養、專業教學培訓、學術科研支持等技術學術方面支持。
-
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獲批,花落華中阜外
央廣網鄭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 胡曉輝)近日,由河南省科技廳下發文件《關於同意建設河南省儲能材料與過程重點實驗室等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顯示,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正式獲批建設「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此前,全國尚無慢病健康管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記砥礪奮進中的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
還完成了心律失常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臨時起搏器及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埋藏式自動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頑固性心力衰竭的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周圍動脈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逆嚮導絲技術開通 CTO、IVUS、旋磨及藥物球囊治療支架內再狹窄、高血壓腎動脈消融等多項技術。
-
2020 CHDC 胡盛壽院士:機械循環支持裝置治療心臟衰竭的中國之路
內外治療力不從「心」 11月28日,在2020重症心臟病大會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指出,儘管在過去二三十年間,針對終末期心衰的藥物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資料仍顯示終末期心衰患者單純口服藥物的1年生存率僅為15%-20%,心衰的藥物治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
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10月7日10點20分,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導管室內響起一陣掌聲,由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完成的我市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取得成功。2-3年內,該支架將自行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完全被組織吸收,不留任何支架異物在血管內,血管結構以及功能也將恢復至最自然的原始狀態,真正由「血管再通」變為「血管再造」。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全國縣級醫院首例!高密市人民醫院完成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8月11日上午,高密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介入團隊順利將一粒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的無線起搏器成功植入一名竇性停搏的患者體內。整個手術僅耗時30分鐘,患者目前術後反應良好,已轉入病房進行術後觀察。這是全國縣級醫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技術目前代表起搏植入領域的最高水平。
-
「機械心,重慶造」 17顆人工心臟即將上崗
「國內首個階段性心臟輔助裝置臨床試驗項目」——「永仁心」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即左心室輔助系統)臨床試驗項目在重慶啟動啦~江小妹打探到,將有17顆重慶產「機械心」正式上崗。「永仁心」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即左心室輔助系統)臨床試驗項目在渝正式啟動江小妹打探,本次臨床試驗將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
遠大首例CRT-P植入術獲得成功
2011年6月22日,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中心傳出喜訊,首例CRT-P(簡稱三腔起搏除顫器)植入手術獲得成功。CRT-P植入術又稱植入型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目前該男子恢復良好。
-
我縣成功開展首例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
近日,縣人民醫院在外聘心血管內科專家朱來武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開展首例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患者繆某因外傷致左脛腓骨遠端骨折,今年10月18日進行左脛腓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後,出現左下肢腫脹,隨即到縣人民醫院進行住院治療,經彩超檢查顯示,繆某左股總靜脈血栓,經縣人民醫院骨科、內一科、手麻科專家聯合會診後認為,血栓一旦脫落,將導致死亡率極高的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儘快放置下腔靜脈濾器,阻擋血液栓子進入肺動脈。
-
藍帆醫療1.02億元入股同心醫療 專注人工心臟布局心衰領域賽道
■本報記者 趙彬彬 見習記者 王 僖 併購了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生產商柏盛國際僅一年後,藍帆醫療再次加碼心臟領域器械市場。6月18 日,藍帆醫療發布公告,公司和數位高管聯合出資1.02億元入股人工心臟研發企業蘇州同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心醫療」),交易完成後,將持有同心醫療10.16%的股權。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人民網長沙8月5日電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為吳先生做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心臟磁共振已可媲美病理檢查!阜外醫院趙世華述評
近期,阜外醫院趙世華教授在《國際心血管影像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心臟磁共振(CMR)檢查在評估心肌組織異常,比如充血、水腫、壞死、纖維化等方面的價值可與「金標準」病理檢查媲美,而且心臟磁共振檢查是無創的,可實時提供信息。
-
華山醫院完成滬首例四極左室電極CRTD植入術
近日,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施海明教授領銜的團隊在北院成功為1例擴張性心肌病的老年女患者完成了上海地區首例UnifyQuadra三腔再同步起搏及心臟復律器(CRTD)植入術。術後患者胸悶氣促症狀明顯緩解,順利出院。
-
魯北地區首例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濱州成功實施
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順利實施。手術在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系統的輔助下,由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院長綦躍勤親自手術,耗時僅10分鐘,成功為白內障患者李先生恢復了清晰視力。 據了解,全國首例PanOptix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在今年6月30日完成,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對於此項新技術地開展和全國首例僅差20天,讓濱州白內障患者第一時間享受到了我國先進醫療技術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