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2020-12-06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日照心臟病醫院 ,作者青島大學日照醫院

日照心臟病醫院

心臟健康

背景閱讀

「90秒時間到!支架釋放,10秒打到4個大氣壓,慢慢加壓,8個大氣壓維持30秒……壓力撤除,複查血管內超聲支架貼壁良好,手術成功!」10月7日10點20分,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導管室內響起一陣掌聲,由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完成的我市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取得成功。

2-3年內,該支架將自行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完全被組織吸收,不留任何支架異物在血管內,血管結構以及功能也將恢復至最自然的原始狀態,真正由「血管再通」變為「血管再造」。

隨著醫院這項令人驚嘆的技術被成功應用於臨床,不僅讓符合可降解支架適應症的冠心病患者告別終身「金屬心」,也標誌著日照冠心病支架介入技術已經進入「可降解時代」。

葛均波院士帶領博士團隊

支架植入三年即可降解——

日照冠心病患者將迎來「可降解時代」

前不久,正值壯年的李先生因胸悶等不適症狀到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進行治療,經造影檢查發現,其血管迴旋支近端堵塞已達到80%!

現在普遍使用的支架,都是金屬材料製作的,而這種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就要和患者的身體終身相伴。經科學研究發現,其實冠脈支架並不需在身體裡裝一輩子,它們本身是有「服役」周期的,支架在介入冠狀動脈6個月後,便已完成使命,可以「功成身退」讓血管恢復其原來的面貌。但是,傳統的金屬支架由於材料不可降解,即便完成了任務,也要和心臟相伴一生。

可降解支架

為了切實為患者解決這個問題,葛均波院士率領團隊一直在結合臨床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研究,終於在2013年自主研發出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並率先完成了我國首例可降解支架的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應用,也標誌著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入「可降解時代」,是又一次導管革命,為不能或不願耐受長期服藥、對金屬支架存在疑惑的患者解除顧慮。

「除了可完全降解,可降解支架還在很多方面造福了患者。」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唐忠仁介紹,與傳統金屬支架相比,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支架內再狹窄風險與藥物洗脫支架相近。同時,支架在植入後出現的不良心臟事件與藥物洗脫支架沒有明顯差異。「可以負責任的說,可降解支架是葛均波院士帶給日照符合可降解支架適應症的冠心病患者又一福音!」

為患者實現從「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

可降解支架已成國際心臟支架發展主流趨勢

「患者冠狀動脈血管恢復正常,無不良反應!」10月7日,在葛均波院士的帶領下,手術成功進行。

可降解支架經過支撐期、降解期和康復期後完全消失,實現了血管彈性功能的恢復,完成了從「血管再通」到「血運完全重建」,降低了急性、亞急性和極晚期血栓的發生風險。但生物可降解支架由於材質原因,支架的預載後直徑較大,手術過程需要嚴格執行規範化的預擴張、精準測量、後擴張。

為了讓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手術更安全規範的進行,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葛均波院士領銜的博士團隊經過充分的溝通、術前準備,從打通閉塞的迴旋支到可降解支架植入,僅用時一個多小時,手術即順利完成。術後,唐忠仁向家屬詳細地解讀了手術前後的冠脈治療情況,經血管內超聲檢查顯示,支架貼壁非常完美,未見夾層、血栓徵象。

「該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類材料構建雷帕黴素藥物釋放平臺,植入體內2-3年內完全降解吸收,有別於傳統金屬藥物支架。」葛均波院士專門介紹了可降解支架的設計理念:支架植入後的一段時間內,會對狹窄的冠脈血管進行機械性支撐,同時釋放出藥物,防止再狹窄,之後支架即緩慢降解並完全被組織吸收,血管結構以及舒縮功能完全恢復至自然狀態。他還談到,我國自主研發的這種完全可降解支架對於患者來說,還有一大實惠,打破國外對醫療器械的壟斷,相比進口可降解支架來說大大降低醫療費用。

「早就聽說過可降解支架,沒想到我也成了受益者。」經過醫院心內科3日的術後康復治療,患者李先生已經具備出院條件,他也向全體醫護人員表達了由衷感謝。

「憑藉可降解吸收的獨特優勢,生物可吸收支架材料已經成為國際心臟支架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唐忠仁介紹,也並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適用可降解支架,對於冠狀動脈迂曲病變、鈣化病變、長病變,以及累及分支的病變,不適合植入可降解支架,因此,能不能植入此類支架,還應由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評估。

漂泊在外卻始終關注家鄉心臟醫療事業發展——

讓日照患者也能享受到國內最頂尖支架植入技術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而支架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支架。」在與葛均波院士的交流中,逐字逐句都能感受到他為患者的那份拳拳之心,而能把這項國內乃至國際頂尖的醫療技術帶回家鄉日照,也是他心中一直惦念的事。

眾所周知,可吸收冠脈支架是葛均波院士團隊歷時15年科研攻關的結晶,是全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可吸收心臟支架,已在全國38家醫院為1200多名受試者進行植入,完成了國內樣本臨床試驗。今年3月4日,該支架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成功上市,讓更多符合可降解支架適應症的冠心病患者告別「金屬心」時代。研發過程中,可降解支架先後獲得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等支持。

「漂泊在外多年,始終關注著家鄉的醫療事業發展。」多年來,葛均波一直堅持為家鄉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國際標準的,以心臟及泛血管為優勢專科的現代化醫院,除了要向全國輸送好的人才之外,還要把優秀人才留在山東、留在日照,更好地為家鄉百姓服務,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便承載著這份使命應運而生。

醫院成立兩年來,不斷地將國內一流先進技術、人才、理念傳遞給日照市民,為日照市民的健康保駕護航。而可降解支架篇章的開啟讓日照人民最先享受了最前沿的技術、最新的醫療材料。本次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手術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市冠心病支架植入治療技術達到新的水平,具有裡程碑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葛均波院士團隊研發可降解支架幾乎與國際跨國品牌的可降解支架同步在我國啟動臨床試驗,這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完全可降解支架的核心技術。隨著可降解支架啟動國內探索性臨床試驗,也將推動我國心血管醫療器械自主創新的步伐。

往期推薦

全媒體記者 馬丹

編輯:張珊

原標題:《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雅培停售可降解支架 葛均波院士稱其有風險
    去年7月,該公司開發的Absorb GT1可降解支架剛剛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至今剛過一年。當時雅培的研究前期結果顯示,Absorb可以在三年左右幾乎完全被吸收,被認為是人類冠狀動脈介入(PCI)手術歷史上的第四次革命。自1977年介入心臟病手術之父格林特茨格(Adreas Gruentzig)在瑞士完成世界上的第一臺冠脈球囊擴張術以來,冠脈介入的革命從未停歇。
  • 獨家| 雅培停售可降解支架 葛均波院士稱其有風險
    目前全球有50多家企業在從事可降解支架的研發工作,其中中國企業佔到三分之一以上。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降解支架使用的聚乳酸降解需要三年半時間,可是現在臨床推薦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僅12個月,肯定是不合適的。」
  • 聚焦可降解支架研發的最前沿 這些企業的進展如何?
    點擊查看 作為血管支架的發展方向,可降解支架的研發也是國內企業爭相關注的焦點。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介紹國內可降解支架研發中處於領先位置的企業。
  • 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今天在京接受表彰!
    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今天在京接受表彰!葛均波院士帶領團隊成功研發 新型冠狀病毒IgM 抗體快檢試劑盒,他說「在這次戰役中,沒有旁觀者!」心繫病人的他,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刻苦的鑽研,實現了本領域多項世界、亞洲、國內「第一」:為打破國外壟斷,國內看病貴的問題,他帶領團隊耗時10多年,成功主持研製「國人用得起」 的冠脈支架,顯著降低國內冠脈支架價格,在此基礎上,成功創製我國首枚「可完全消失」的冠脈支架,實現支架與血管的友好共處;國際首創經心尖二尖瓣夾合器,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成果惠及無法耐受外科手術的高危患者;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溫冷凍消融去腎動脈交感神經術
  • 威高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
    葛均波院士親自完成了完全可吸收支架人體探索性研究(First in man,FIM)支架植入手術,臨床實驗獲得了令人振奮的試驗結果,30位受試者經過180天的冠脈造影複查後,無一例出現支架內再狹窄和支架內血栓症狀,且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的發生率為0%,支架植入手術即刻成功率為100%,支架植入靶病變失敗率為0%。
  • 院士主導研發,十年磨一劍,這款生物可吸收支架終於上市了!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領銜的團隊,歷經十餘年研發、科研攻關及臨床研究隨訪,研製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可吸收冠脈雷帕黴素洗脫支架——XINSORB支架,於3月5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上市。這也是我國最早開始自主研發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9月20日下午,在青島市立醫院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本部心內科主任兼西院區心內科學科負責人王正忠帶領下,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前降支近端嚴重狹窄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成功實施了西院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術,術後患者胸痛胸悶症狀改善。
  • GW-ICC2020 | 葛均波院士談中國TAVR的進展和創新
    2002年4月16日,國外率先完成世界首例經皮主動脈瓣植入術,這是裡程碑式的改變。2010~2019年是瓣膜治療技術發展最迅速的階段,其中具有代表性是PARTNER研究。這是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共入組兩組患者:一組為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治療組;另一組為傳統治療組。
  • 德州市中醫院成功完成首例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
    晚上7點鐘,介入手術順利開展,由於患者情況複雜,手術需要李元民醫生和楊紅燕醫生共同完成,因為介入手術的特殊性,他們要穿著幾十公斤的鉛衣在血管造影機放射出X線的導管室裡工作,手拿著導絲、導管小心翼翼地為患者解除疾患。
  • ...完成首例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BVS...
    崇德|博學|人文|卓越 1月16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西安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程康主任團隊成功完成院內首例「血管內超聲指導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成功實施了西院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術,術後患者胸痛胸悶症狀改善。此項技術的開展在西院區尚屬首例,該技術的成功應用,標誌著西院區冠心病支架介入技術達到新的水平——進入「可降解時代」,西院區成為青島市為數不多開展該技術的醫院之一。
  • 深圳完成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粒子植入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為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的介入治療,為晚期實體腫瘤姑息治療開闢治療新天地。&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深圳完成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粒子植入術&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深圳的胰腺癌患者又多了一種治療手段。
  • 日照大咖帶領團隊與死神殊死搏鬥!
    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日照醫院介入手術室裡傳出葛均波院長焦急的聲音。63歲的魏毅(化名)突發胸痛,病情極度複雜、危重,命懸一線!面對很多醫生都不敢觸碰的高難度手術,葛均波院長帶領心內科團隊展開與死神的殊死搏鬥!1.
  • 市一醫院成功完成首例CRT—D植入術
    本報訊  近日,市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獨立完成了首例CRT—D(心臟再同步起搏及自動除顫器)植入術。近三年來,77歲的邵大爺只要稍稍活動,就會出現胸悶、喘不上氣的情況,休息後症狀會有所緩解。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通遼市醫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三腔起搏器CRT植入術
    近日,通遼市醫院心血管內三科成功開展一例三腔起搏器CRT(心臟再同步治療)植入術。該手術在通遼市尚屬首例,為擴張型心肌病、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療方法。患者是一位72歲高齡的女性,既往有心動過緩、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臟病史,並於12年前做過雙腔起搏器植入術。
  • 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區中心醫院開展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療
    植入體內後2到3年可完全降解,還能恢復血管功能與彈性。上周,區中心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了松江地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術。今後,這項被譽為可幫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的技術將廣泛開展。 「身體裡多了個支架會不會不舒服?終身與支架相伴會不會影響生活?」
  • 完全可降解支架引領第四代冠脈介入治療革命
    1977年全世界首例冠脈介入治療, PTCA,所謂的血管球囊擴張開展1986年第一個金屬裸支架誕生2002年,藥物塗層支架誕生2006年,全世界第一例可降解藥物支架由雅培生產冠脈介入治療經歷了四個技術革新階段——我們把完全可降解支架稱為冠脈介入治療的第四個裡程碑。
  • 遠大首例CRT-P植入術獲得成功
    2011年6月22日,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中心傳出喜訊,首例CRT-P(簡稱三腔起搏除顫器)植入手術獲得成功。CRT-P植入術又稱植入型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目前該男子恢復良好。
  • 華山醫院完成滬首例四極左室電極CRTD植入術
    近日,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施海明教授領銜的團隊在北院成功為1例擴張性心肌病的老年女患者完成了上海地區首例UnifyQuadra三腔再同步起搏及心臟復律器(CRTD)植入術。術後患者胸悶氣促症狀明顯緩解,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