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完成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粒子植入術

2020-12-0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深圳的胰腺癌患者又多了一種治療手段。近日,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為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的介入治療,為晚期實體腫瘤姑息治療開闢治療新天地。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深圳完成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粒子植入術

&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深圳的胰腺癌患者又多了一種治療手段。近日,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為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的介入治療,為晚期實體腫瘤姑息治療開闢治療新天地。這項技術的應用屬於全國前列、深圳首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深圳超聲內鏡介入治療跨入新時代。

&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患者是一名78歲的老人,今年10月8日開始感到腹脹、噁心、嘔吐,一個多月瘦了40多斤,前往市人民醫院就診,CT檢查發現胰頭部腫物,住院後活檢病理證實為胰腺癌。外科會診後,發現患者已經門靜脈侵犯並轉移,失去了手術機會。因腫物侵犯十二指腸壁,並引起梗阻,老人每天嘔吐兩三次,無法正常進食,身體極度虛弱。家屬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態差,決定放棄化療。

&nbsp&nbsp&nbsp&nbsp該院消化內科主任王立生與「三名工程」專家、國內膽胰腫瘤內鏡專家、長海醫院的王凱旋教授經過多次遠程溝通及會診,制定了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建議患者行超聲內鏡引導下腫瘤內碘125粒子植入術,觀察術後恢復情況,擇期再行內鏡下腸道支架植入術,解除腸道梗阻情況。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粒子植入全稱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主要依靠立體定向系統將放射性粒子準確植入瘤體內,通過微型放射源發出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限度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只有微小損傷。該技術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現在臨床運用的是一種被稱為碘125的物質。每個碘125粒子就像一個小太陽,超聲內鏡就是粒子的通道。碘125粒子中心附近的射線最強,可最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記者 周倩 通訊員 林隆傑)

相關焦點

  • 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內鏡引導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注射消融術
    中國江蘇網8月1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心湯琪雲教授團隊成功實施了江蘇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微小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無水酒精注射消融術,開創了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內鏡微創手術治療的先河,標誌著該中心內鏡治療技術邁向新臺階。
  • 市一院成功實施胰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近日,市一院腫瘤科與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室共同合作為一位胰腺癌患者施行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獲得成功。患者今年71歲,入院後經各項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為胰腺惡性腫瘤。經積極術前準備,患者於7月12日接受肝內膽管穿刺引流術,術後患者病情緩解,術後第六天因胰頭腫瘤壓迫膽管導致引流不暢,減黃效果不佳,遂於20日施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術後給予止血、補液、靜脈營養、抗胰酶等對症支持治療,患者恢復良好,各種不適症狀得到很大程度緩解,並於27日出院。此例手術是該院腫瘤科首例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引導下胰腺癌粒子植入術。
  • 中國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臨床應用指南
    一、細針穿刺技術簡介內鏡超聲引導下的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應用於臨床診斷已近20年,成為許多疾病的重要診斷依據。
  • 區四院開展首例經超聲內鏡引導下透壁縱隔及肺門淋巴結針吸活檢術
    近日,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呼吸一科成功實施一例經超聲內鏡引導下透壁縱隔及肺門淋巴結針吸活檢術(EBUS-TBNA),填補了該院在此領域的空白,標誌著呼吸一科診治能力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能為區內及周邊地區患者提供更為精準的診療。
  • 寧德市首例採用超聲引導下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手術成功
    近日,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成功完成了一例閉塞人造血管球囊擴張術(PTA),為患者撐開了血液透析的生命線。這是目前我市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成功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標誌著該院在處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 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支架釋放,10秒打到4個大氣壓,慢慢加壓,8個大氣壓維持30秒……壓力撤除,複查血管內超聲支架貼壁良好,手術成功!」10月7日10點20分,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導管室內響起一陣掌聲,由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完成的我市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取得成功。
  • 郟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PICC 置管術
    1月14日上午,該院首例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術在腫瘤科成功實施,置管過程十分順利,為患者的後續治療建立了一條無痛、通暢的靜脈通道,病人及家屬非常滿意。在一系列詳細的血管評估和輔助檢查後,我院靜療專科護士梁向可為患者實施該項技術,術中選取右側貴要靜脈為穿刺血管,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導管尖端到達上腔靜脈,通過X線定位顯示導管位置準確,手術順利結束。
  • ...完成首例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BVS...
    崇德|博學|人文|卓越 1月16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西安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程康主任團隊成功完成院內首例「血管內超聲指導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 蘇州科技城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彩超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球囊擴張術
    蘇州科技城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彩超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球囊擴張術 2020-05-29 0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啟「第三隻眼」—西南醫大附院開展首例超聲引導輔助神經介入手術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6月中旬,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腦卒中中心多學科合作,在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病手術中,成功運用超聲引導,開啟「第三隻眼」輔助神經介入手術,為腦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治療保駕護航。據悉,這是醫院首例、也是瀘州首例運用超聲引導輔助神經介入手術。50多歲的王大叔多年來都有高血糖、高血壓的症狀,但這沒有引起他和家人們的重視,也未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治療。6月初,王大叔因發病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王大叔手不靈活、講話吐字也不清晰,經過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王大叔的腦血管堵塞(腦梗死)了。
  • 科學網—超聲內鏡微探頭將開啟國產時代
    但超聲內鏡很多人卻沒有聽說過。所謂超聲內鏡(EUS),是一種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與傳統的光學內鏡相比,超聲內鏡是一個頂端安裝有微型高頻超聲探頭的內鏡導管。 當電子內鏡插入體腔後,醫生可以通過內鏡直接觀察消化道黏膜病變,同時也採用超聲內鏡進行實時掃描,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從而大大提高內窺鏡或者B超對病變的診斷水平。
  • 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
    近日,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風溼科成功實施首例B超引導下自體動靜脈內瘻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通過血管介入的方法處理維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併發症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合陳某的情況,該院腎病風溼科血管通路組經過認真細緻評估,反覆研究討論後,決定為患者實施B超引導下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  在該院院長的帶領下,腎病風溼科團隊通過B超聯合C臂引導下實施麻醉、穿刺、置入導絲、置入導引鞘等手術步驟,並通過導絲引導球囊到達狹窄處,壓力泵加壓至球囊完全打開切跡消失,再次通過超聲及C臂檢查確認血管狹窄解除、血流通暢,手術順利完成。
  •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術的臨床應用
    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臨床醫師可以通過超聲顯像觀察外周神經及其周圍結構,並在超聲實時、動態引導下穿刺到目標神經周圍,精準地實施神經阻滯,避免了對周圍重要組織結構的損傷,減少了併發症的發生機率,提高了阻滯效率。本文就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術的臨床應用進行綜述。
  • 通遼市醫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三腔起搏器CRT植入術
    近日,通遼市醫院心血管內三科成功開展一例三腔起搏器CRT(心臟再同步治療)植入術。該手術在通遼市尚屬首例,為擴張型心肌病、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療方法。患者是一位72歲高齡的女性,既往有心動過緩、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臟病史,並於12年前做過雙腔起搏器植入術。
  • 超聲內鏡出手 ERCP相助
    超聲內鏡出手 ERCP相助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08 星期五     發熱乏力、體重減輕、上腹部疼痛,壺腹腫瘤威脅著患者生命健康。腹痛、黃疸、發熱寒戰,膽結石對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 檢測肺癌的手段--內鏡超聲檢查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胃腸病學專家在評估了18例臨床內鏡超聲檢查結果後得出結論:內鏡超聲應被作為評估疑似惡性腫塊的常規檢查手段。   研究者們在報告中稱,如果超聲內鏡檢查能在臨床上得以廣泛使用,則近三分之一的疑似肺癌的病人將無須再進行其它的創傷更大的檢查即可判定腫瘤的良惡狀態以及分期。
  • 全球首例「MR+5G」全息投影遠程靜脈濾器植入術完成:實現北京宜賓...
    2020年12月9日,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病學部陳韻岱主任團隊通過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和5G全息投影技術,遠程完成一例在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的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這是國際上首次將5G全息技術與MR技術相結合,遠程完成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
  • 「新技術」湘雅二醫院李崢博士指導我院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
    日前,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腎內科李崢博士的指導下,我院腎內科成功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PTA)手術」,讓尿毒症患者足不出縣,便能安全、有效地延長生命線,節省了醫療費用和時間。李崢博士為尿毒症患者進行血管超聲檢查患者胡某,今年80歲高齡,是一名尿毒症患者。
  • 超聲引導下的繡花活,為透析患者打開生命通道
    術者李九勝主任、張建中主任緊張專注的神情,時而望著超聲顯示屏,時而繼續著手術操作,從下午5:00——7:00,經過兩個小時的細緻操作,完成了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並獲得成功。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