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呼吸一科成功實施一例經超聲內鏡引導下透壁縱隔及肺門淋巴結針吸活檢術(EBUS-TBNA),填補了該院在此領域的空白,標誌著呼吸一科診治能力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能為區內及周邊地區患者提供更為精準的診療。
64歲的王愛(化名),10年前因受涼感冒後出現咳嗽、咳痰,之後每年感冒受涼後都會復發,每次都會持續2-3個月,被明確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這次咳嗽咳痰症狀特別嚴重,與以往不同。入院後做胸部CT,發現患者右肺中葉、左肺下葉小結節,右肺上葉節段性肺不張,常規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提示:雙側支氣管黏膜增生肥厚。考慮到普通支氣管鏡檢查難以明確診斷,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行多學科討論後,經與患者及家屬反覆溝通,徵得理解同意,按照術前擬定預案進行EBUS-TBNA檢查,在超聲支氣管鏡(EBUS)實時引導下,發現了位於第四組及第七組腫大淋巴結,在功能科專家的協助下,藉助超聲都卜勒模式可以清晰地分辨淋巴結旁的血管,應用專用的TBNA活檢針透過支氣管壁順利穿入第七組淋巴結內,在內鏡中心全體護士的配合下,成功取得高質量的標本,送病理檢查。整個檢查過程,患者處於清醒狀態,在醫護人員的鼓勵安慰下,全程無明顯不適,耗時僅30分鐘。
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呼吸一科醫生王劍說:「超聲支氣管鏡(EBUS)是一種在傳統氣管鏡的頂端搭載超聲波探頭的設備,這就好比增加了一雙「透視眼」, 能夠探知氣管壁外的組織結構或縱隔腔內的淋巴組織等等,同時幫助確認血管的位置,解決了傳統針吸活檢術「盲穿」易導致誤傷的問題,有效地減少了患者大出血的可能性,極大地提高了整個操作的安全性與準確性!」
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呼吸一科科主任徐麟主任介紹到:「這是呼吸一科對於MDT(多學科診療模式)診療工作模式的一種積極嘗試,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聯合麻醉科、外科、婦科、消化科、放射科、檢驗科、參比實驗室等更多的科室專家,以及護理團隊,基礎研究團隊,通過這種多學科專家組協作診療模式,實現多學科的有機結合,保障患者得到規範、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據了解,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是2002年開始研發的新技術,2007年被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和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推薦為肺癌術前淋巴結分期的重要手段,成為肺癌縱隔分期的新標準,且有可能取代外科縱隔鏡。EBUS-TBNA在2008年引入中國,目前國內開展此項技術的醫院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型綜合醫院。EBUS-TBNA的適應症:1、肺癌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評估 a、術前淋巴結分期 b、術後淋巴結轉移評估 c、化療後縱隔再分期 2、縱隔腫瘤的診斷 3、結節病的診斷 4、胸內淋巴結結核的診斷 5、縱隔囊腫的診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