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芳教授帶隊 完成首次內鏡下摘除松果體區腦腫瘤

2021-01-08 健康界

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腫瘤組在卞留貫教授、孫青芳教授帶隊,在手術室、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首次對一例松果體區巨大佔位的患者實施內鏡下腫瘤全切除術。術中採用側俯臥位,增加了術者手術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了半坐位或坐位可能造成的氣顱、氣體栓塞、硬膜外血腫等嚴重的術中併發症,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松果體區腫瘤位置很深,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結構,手術困難,風險較高。該區域手術死亡率曾高達50%~70%,常規放療曾是這一區域腫瘤的標準治療方法。儘管目前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已使大多松果體區病變得到有效地治療,但開顱手術對腦組織、腦血管的牽拉損傷仍難以避免,手術全切除腫瘤仍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巨大挑戰。

據悉,神經內鏡具有損傷小,對腦組織牽拉少,縮短手術時間等優點,因此已被廣泛用於顱內多種病變的手術治療。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孫青芳教授介紹,近年來,神經內鏡技術發展迅速,在臨床上的應用穩步增加,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展,但對於松果體區佔位的處理絕大多數單位仍停留在內鏡輔助下病變組織活檢和三腦室底造瘻緩解梗阻性腦積水這一層面。由於腫瘤活檢所獲標本有限,而且松果體區腫瘤經常有2種以上不同的細胞來源,故病理學診斷往往可能出現誤診和漏診,因此部分學者主張首選積極的開顱手術切除治療,但此區域手術間隙狹小,深靜脈系統對於常規手術入路起著明顯的障礙作用,而損傷這些靜脈常是外科手術致死的主要原因。我們充分利用顱內天然存在的解剖間隙,採用全程內鏡下經幕下小腦上入路全切腫瘤,值得注意的是,內鏡手術需要術者有適應二維圖像下操作的能力,同時要避免內鏡頭端盲區造成的鄰近組織損傷。如果術者在手術操作中解剖結構關係不清或手術操作經驗不足,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者導致嚴重後果。然而,這一切困難在早有準備的卞留貫、孫青芳團隊面前迎刃而解,水到渠成,這也標誌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內鏡發展水平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文/尹學

相關焦點

  • 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在內鏡下成功摘除松果體區腦瘤
    、孫青芳教授帶隊,在手術室、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首次對一例松果體區巨大佔位的患者實施內鏡下腫瘤全切除術。儘管目前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已使大多松果體區病變得到有效地治療,但開顱手術對腦組織、腦血管的牽拉損傷仍難以避免,手術全切除腫瘤仍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巨大挑戰。  據悉,神經內鏡具有損傷小,對腦組織牽拉少,縮短手術時間等優點,因此已被廣泛用於顱內多種病變的手術治療。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 2020-06-01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核心區動刀,醫生成功摘除核桃大的松果體區腦瘤
    家人趕緊將其送到鄞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陳老伯顱內松果體區有一核桃般大小的腫瘤。「因腫瘤位於大腦中央位置,累及腦內多根大血管,並且靠近腦幹,伴有腦積水,手術難度及風險均很大。但如果不進行手術摘除,任由腫瘤繼續長大則會嚴重影響陳老伯的生活,甚至威脅到生命……」。
  • 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多種手術入路介紹
    松果體被稱為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是一種始於大腦中心的松果體內或周圍的腦腫瘤。松果體腫瘤通常不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它們可能會因繼續生長並壓迫周圍組織而引起問題。隨著腫瘤的生長,它會壓迫或生長到大腦的附近區域。這會引起症狀,因為它會使大腦的這一部分停止正常工作。症狀也會發生,因為腫瘤會導致頭骨內部壓力的增加。
  • 老人「松果體」中心長腫瘤,湘雅「神經內鏡手術」化解難題
    4 月 8 日,瀟湘晨報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在經歷了從 用眼睛看 到 用鏡頭看 的歷程後,顯微鏡手術已經成了神經外科手術的主流;而如今,神經外科手術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屏幕看的 神經內鏡手術 。年初,家住湘潭的白爹爹經常感到頭顱脹痛,每次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接著雙下肢無力,走路也逐漸不穩,到了湘雅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在腦部松果體區長了一顆腫瘤。
  • 【技術】國際首次報導:內鏡下切除巨大食管叢狀纖維粘液瘤
    日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劉楓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內鏡下完整切除巨大食管叢狀纖維粘液瘤,成功為患者解除了病痛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小心牽拉小腦及枕葉,分離四疊體池蛛網膜,可見松果體區靜脈系統及小腦上動脈,滑車神經等相關結構。使側大腦內靜脈間距為第一間隙,同側大腦內靜脈與基底靜脈為第二間隙,基底靜脈與大腦大靜脈為第三間隙,大腦大靜脈下為第四間隙,直竇下小腦上為第五間隙。對其中第一及第二間隙的最窄及最寬間距也進行了測量。
  • 上海醫學專家新研究:腦功能區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前排左一吳勁松教授,中間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兩人中間為毛穎教授。 陳勤奮 攝   中新網上海3月22日電 (陳靜 陳勤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2日透露,該院神經外科專家吳勁松教授領銜的團隊歷時20年,探索建立了多項功能定位技術體系,實現腦功能區的精準保護,成功將腦功能區的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腦功能區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健康一線(vodjk.com)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吳勁松教授領銜的團隊,探索建立了多項功能定位技術體系,實現腦功能區的精準保護,成功將腦功能區的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名院周報 | 多項科技突破晃眼睛|名院|周報|科技|內鏡|教授|內科|...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侯曉華教授、劉俊教授、丁震教授、藺蓉教授團隊嘗試利用基於深度卷積神經網絡(CNN)的人工智慧圖像輔助閱讀模型來幫助消化內科醫生進行小腸膠囊內鏡圖片的閱讀。⊙ 鄭大一附院:「內鏡下淋巴結切除術」在《胃腸病學》發表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病院院長劉冰熔教授團隊完成的一項動物實驗課題
  • 深圳完成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粒子植入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為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的介入治療,為晚期實體腫瘤姑息治療開闢治療新天地。&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深圳完成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粒子植入術&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深圳的胰腺癌患者又多了一種治療手段。
  • 大腦核心區松果體位置長了腦瘤,能長期生存嗎?
    松果體腦瘤的12種類型1.生殖細胞瘤:松果體區常見的腫瘤。其好發於年輕男性,男女比約9:1。有時候,松果體區腫物可伴隨鞍上腫物。有時,在T2WI上其可表現為稍高信號,小的囊變區可見。2.頂蓋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因正常松果體包含纖維性星形細胞,所以松果體內可發生星形細胞瘤。大部分松果體區星形細胞瘤起自四疊體板或丘腦。3.表皮樣瘤:顱內表皮樣腫瘤為先天性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其通常發生於腦基底池及腦室,尤其是橋小腦角,鞍旁及第四腦室。它們進入腦脊液空間,產生明顯腫塊佔位效應。
  • 圖解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
    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松果體腫瘤有幾種不同的手術入路,這個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形態特徵,還有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習慣、舒適度。圖示到達松果體區的不同手術入路。小腦上幕下入路(正中和旁正中)是最常用的。圖示也描述了到達松果體區的其它幕上入路。這些包括後縱裂經胼胝體入路、枕部經小腦幕入路和較少使用的經皮層腦室入路。
  • 松果體區腫瘤能治好嗎?現代顯微手術挑戰「刁鑽」腫瘤
    例如大腦深部的松果體就是管理和分泌人體特定激素的「控制中心」,因其位置特殊,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是神經外科的高難度的手術之一。近日,患者唐女士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接受松果體區腫瘤全切除術,術後僅2小時就清醒,經觀察無任何併發症。
  • 惡性腦腫瘤基因圖譜全版圖完成繪製
    該研究由杜克大學講席教授閻海主導,杜克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該研究首次發現了兩種新的膠質母細胞瘤分子分型,從而完成了TERTpWT-IDHWT(TERT啟動子野生型-IDH野生型)膠質母細胞瘤基因譜的繪製。該突破性發現有望開發針對致死性腦腫瘤的靶向療法,令更多患者受益。
  • 克蘇魯恐怖《松果體》加入簡中 國區半價促銷
    克蘇魯恐怖《松果體》加入簡中 國區半價促銷 時間:2018-02-08 12:37:32 來源:3DM新聞組-skylark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切除術 2020-06-15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