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0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劉楓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內鏡下完整切除巨大食管叢狀纖維粘液瘤,成功為患者解除了病痛。
病例分析
一名56歲男性患者因吞咽困難3個月來到我院就診,行胃鏡檢查發現食管左側壁有一處巨大黏膜下隆起病變,大小約6.0×3.0cm。由於病變位於黏膜下,為了解病變的來源和確切大小,劉楓教授隨後進行了超聲內鏡檢查,發現病變呈低回聲均勻腫塊,來源於食管固有肌層並向腔內突出,邊界清楚。
1
2
3
4
5
6
對於巨大的食管黏膜下腫瘤,外科手術往往是首選治療方法,但是直接手術切除不但對患者創傷較大,併發症高,而且術後生活質量下降。為了儘可能減少對患者的創傷和降低患者的痛苦,劉楓教授深思熟慮後果斷採取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的方法進行切除。在食管腔如此狹窄的空間進行複雜、精細的操作,不但需要術者具有非常高的技藝,而且很考驗術者的耐心。劉楓教授熟練地在黏膜下腫瘤近端的食管上段黏膜先打開一個切口,隨後沿著腫瘤的邊緣逐漸剝離,並反覆電凝暴露出的血管,最終將黏膜下腫瘤完整剝離切除並取出,創面非常乾淨幾乎沒有血跡,最後順利封閉了創面,整個過程僅耗時不到40分鐘。患者術後未出現併發症並順利出院。
該病例最終通過病理確診為叢狀纖維粘液瘤,叢狀纖維粘液瘤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良性間質腫瘤,治療方法都是採用外科手術進行切除,本中心採用內鏡下完整切除巨大腫瘤,是國際上的首次報導,目前已在美國胃腸病學會官方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JCR 醫學1 區,IF=10.231)在線發表。近年來,在劉楓教授的帶領下,十院內鏡中心擅長應用STER、POEM、ESD、OTSC閉合等內鏡前沿技術治療食管巨大黏膜下腫瘤、賁門失弛緩、食管早癌和食管氣管瘻等食管疾病。本次病例成功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標誌著十院內鏡中心的食管疾病內鏡治療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本期專家
劉 楓
消化內科副主任、消化內鏡中心主任
擅長:1.複雜膽管結石、膽源性胰腺炎、胰腺癌梗阻性黃疸、慢性胰腺炎的ERCP診療,尤其是困難、胃腸手術後ERCP診療,完成ERCP手術例數超過6000餘例;2.複雜巨大腸道息肉、腺瘤、早期腸癌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各種食管胃不典型增生、早期癌的內鏡下黏膜術;不開腹胃腸道間質瘤、食管胃平滑肌瘤的內鏡下全層切除術以及賁門失遲緩POEM術,完成各種內鏡黏膜下剝離手術1000餘例。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特需),周四下午(專家)
長
按
關
注
解鎖更多醫院資訊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微信訂閱號 :shdsyydyh
上海十院
微信服務號 :shdsyy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官方網址:
原標題:《【技術】國際首次報導:內鏡下切除巨大食管叢狀纖維粘液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