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

2020-12-07 騰訊網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摘要

急診胃鏡下止血是治療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止血失敗的患者預後差,早期識別止血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比較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與止血成功的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結果表明凝血酶原活動度、血紅蛋白降低值、Child-Pugh分級、門靜脈栓子形成是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P

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發病兇險,是導致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診胃鏡下止血是目前治療急性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然而部分患者經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後未能成功止血,止血失敗的患者預後較差。本研究通過比較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與成功的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旨在為臨床早期評估失敗風險和挽救治療該類患者提供依據。

研究是如何開展的?

1

研究對象和分組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以下簡稱止血失敗組)52例,其中男41例,女11例,年齡為(53.4±10.4)歲,年齡範圍為32~74歲;根據Excel中RAND函數產生的隨機數按1∶3的比例隨機選取同期兩家醫院急診胃鏡下止血成功的同類患者(以下簡稱止血成功組)156例,其中男105例,女51例,年齡為(54.6±10.3)歲,年齡範圍為34~77歲。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自願籤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和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准(2019年科研快審第1號)。

2

止血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充分擴容、維持生命體徵平穩、藥物止血、降低門靜脈壓力的前提下,於急性出血期或急診就診30 min內行急診床旁胃鏡檢查。操作醫師均為長期從事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下治療的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高年資醫師,個人獨立操作止血病例總數均≥500例,止血成功率均>90%。胃鏡下靜脈曲張分期採用LDRf分型標準,其中L為位置(location)、D為直徑(diameter)、Rf為危險因素(risk factor)。胃鏡下發現曲張靜脈活動性出血(噴射樣出血、滲血)、血栓頭形成,以及存在明顯曲張靜脈但未發現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則判定為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對所有患者按靜脈曲張部位和程度行胃鏡下標準套扎術、硬化術和組織膠注射治療。術後24 h內仍存在活動性出血表現如嘔血、失血性休克、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等,則判定為止血治療失敗。

3

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因、肝硬化病程、是否合併肝癌、是否為首次出血;收集患者出血前3個月內和出血後即刻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標,計算患者Child-Pugh分級、終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評分;觀察患者急診胃鏡下食管胃靜脈曲張程度、出血部位、出血表現,記錄治療方法;出血後即刻行腹部超聲檢查,測量門靜脈主幹寬度,觀察是否有門靜脈栓子形成。

研究獲得了哪些結果?

1

止血失敗組與止血成功組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1,止血失敗組與止血成功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肝硬化病程、是否合併肝癌、是否為首次出血等一般資料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止血失敗組與止血成功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

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2,止血失敗組患者血紅蛋白降低值、Child-Pugh分級C級佔比、MELD評分、門靜脈主幹寬度、門靜脈栓子形成佔比均高於止血成功組,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膽鹼酯酶均低於止血成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6.794、χ2=73.137、Z=7.018、Z=3.941、χ2=31.972、t=7.197、t=4.650、t=3.486,P均

表2 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3

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止血失敗組與止血成功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對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凝血酶原活動度(OR=1.054,95%CI:1.012~1.097)、血紅蛋白降低值(OR=1.091,95%CI:1.050~1.134)、Child-Pugh分級(B級:OR=500.670,95%CI:7.662~32720.000;C級:OR=7.769,95%CI:1.333~45.270)、門靜脈栓子形成(OR=9.615,95%CI:2.653~35.714)為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急診胃鏡止血治療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P均

表3 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帶來了哪些啟示?

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消化系統疾病中常見的急危重症,該類患者出血後1周內病死率達25%~50%,1年內死亡率高達70%。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急診胃鏡下止血已成為治療食管胃靜脈破裂出血的首選方法,但仍有10%~20%的患者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更易導致死亡。早期評估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風險並採取挽救措施可提高止血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食管胃靜脈曲張程度與其出血風險呈正相關,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門靜脈壓力的高低,理論上應與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療效相關,但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靜脈曲張程度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是在出血急性期,大量失血導致門靜脈壓力短暫降低,曲張靜脈直徑縮小,且胃腸道大量積血,影響紅色徵判斷,急診胃鏡對靜脈曲張程度的評估存在偏差。付來琳等報導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多位於食管距門齒35 cm以下區域,常表現為活動性出血和血栓頭形成,但未發現出血部位和出血表現對預測止血治療療效的作用,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胃鏡下套扎、硬化術和組織膠注射術是目前防治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曾有文獻報導胃鏡下套扎術和硬化術急診止血有效率分別為91.4%和97%,兩種方法的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織膠注射術主要用於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治療,有效率為95%。本課題組在急診胃鏡實踐中發現,胃鏡下套扎術需退鏡後安裝套扎器,其前端外徑較鏡身粗大,再次插鏡會增加患者痛苦和嘔吐風險,且套扎器前端視野窄,不利於觀察;而硬化術精準注射效果確切,不良反應少,可能更具優勢。本研究中止血失敗組與止血成功組患者內鏡下治療方式均以胃鏡下硬化術為主,組織膠注射佔比較低,兩組間治療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治療方式可能與治療失敗的風險無關。

肝臟是合成血清白蛋白和凝血因子Ⅰ、Ⅱ、V、Ⅶ、Ⅹ的主要器官,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活動度代表肝臟合成功能的高低;膽鹼酯酶是反映肝臟儲備和代償功能的指標;Child-Pugh分級、MELD評分常用於肝臟疾病嚴重程度的臨床評估。Qi等報導Child-Pugh分級、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動度與門靜脈高壓相關,可用於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風險評估。Asrani和Kamath報導MELD評分可用於預測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6周病死率,但少有研究評估其在急診胃鏡下止血療效中的作用。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發現,止血失敗組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膽鹼酯酶均低於止血成功組,而Child-Pugh分級C級佔比、MELD評分均高於止血成功組,表明這些因素可能是導致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凝血酶原活動度、Child-Pugh分級為止血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凝血酶原活動度能直接反映患者凝血功能,Child-Pugh分級體現患者肝臟儲備功能和疾病嚴重程度,凝血功能和肝臟儲備功能差的患者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更容易失敗。本研究還發現血紅蛋白降低值為止血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血紅蛋白降低程度直接反映急性出血的嚴重程度,與疾病的預後呈正相關。止血失敗組與止血成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均低於正常參考值,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明顯降低主要與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脾功能亢進和骨髓造血抑制有關。

門靜脈超聲檢查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無創檢查方法。Njei等報導門靜脈主幹寬度可以反映門靜脈壓力水平,與靜脈曲張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門靜脈主幹寬度>13 mm提示,肝硬化患者出現靜脈曲張。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止血失敗組門靜脈主幹寬度大於止血成功組,表明其可能為止血失敗的影響因素,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門靜脈主幹寬度並非止血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原因可能為止血失敗組失血量更大,門靜脈壓力短時間內下降更多,門靜脈主幹寬度縮小更明顯。但本研究未收集到出血前的門靜脈主幹寬度數據,因此門靜脈主幹寬度與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探討。Noronha Ferreira等報導門靜脈栓子形成阻礙了門靜脈血液回流,進一步加重門靜脈高壓,增加靜脈曲張出血風險,可能導致急診胃鏡止血失敗。本研究結果顯示止血失敗組門靜脈栓子形成佔比高於止血成功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也顯示門靜脈栓子形成為止血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凝血酶原活動度、血紅蛋白降低值、Child-Pugh分級、門靜脈栓子形是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診胃鏡止血治療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當發現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降低、血紅蛋白明顯下降、Child-Pugh分級等級高、伴有門靜脈栓子形成時,應引起高度重視,提前進行幹預糾正,做好應急和補救預案,儘可能提高急診胃鏡下止血成功率,改善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預後。

來源:丁鵬鵬, 張文輝, 路箏,等. 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消化雜誌, 2020, 40(06):410-413.

轉自:消化科空間

相關焦點

  • 胃出血的症狀 這些症狀說明你的胃不堪重負
    胃出血怎麼引起的1、外力因素如果胃脘部受到暴力的擊打,及劇烈運動或奔波勞頓,容易使胃部血管充血,引發胃出血。2、濫用藥物而致胃出血據一些臨床觀察有一部分的止血藥、對心血管有影響的藥物也可引起胃出血。如消炎痛、阿司匹林或激素類藥物。
  • 胃出血的飲食禁忌 要避免這5個禁忌
    俗話說的好小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是在三分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胃出血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飲食不規律,你知道胃出血的飲食禁忌有哪些嗎,胃出血如何治療呢,胃出血吃什麼好,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
  • 危險性消化道出血,血紅蛋白只有33g/L…
    考慮張先生為肝硬化失代償期,消化道出血原因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能性最大,該疾病極其兇險,死亡率很高,隨時有再次出血危及生命可能! 公建莊果斷決定:立即行急診床旁內鏡止血治療。 在EICU張順同醫生的積極準備下,通過輸血、補液等抗休克等搶救治療,在我院MDT團隊配合下,為張先生緊急進行床旁胃腸鏡檢查,提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給予套扎止血術。
  •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外科治療的現狀及進展
    但長期高壓易造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增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風險,尤其當肝靜脈壓力梯度不低於12 mmHg時,其出血風險更大[2],嚴重時還可能威脅患者生命。 目前,針對門靜脈高壓症的治療存在幾種具有不同預後和治療意義的情況,包括預防首次出血、防治再出血,以及急性出血的緊急止血。
  • 早期TIPS治療可提高進展期肝硬化急性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TIPS治療可提高進展期肝硬化急性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生存率|EASL 2019
  • 消化道出血您知多少?教您如何認識並應對消化道出血——南陽醫專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以及胰管和膽管等病變引起的出血。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的腸道出血統稱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消化性潰瘍、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上消化道腫瘤等;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小腸血管畸形、小腸憩室、結直腸的惡性腫瘤、炎症性腸病、缺血性腸病、息肉、痔瘡、肛裂等等。
  • 又出血,別慌!常用的19種止血藥都在這裡了
    ▎代表藥物6:醋酸去氨加壓素(DDAVP)  醋酸去氨加壓素(DDAVP)為促凝血因子活性藥,作用於加速內源性凝血過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的關鍵步驟和促進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且提高t-PA的活力,不會引起過度止血而引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  重複注射DDAVP有可能發生水腫、持續的低鈉血症和抽搐等不良反應。
  • 重醫附二院每年為4萬例消化道腫瘤高風險人群做胃鏡篩查
    風起時,沒有一片樹葉是無辜的,這樣前前後後40年下來,原本患有B肝的他肝臟功能出現了問題,逐漸發展成了肝硬化。等到來醫院檢查的時候,腹部CT就提示肝硬化可能、門脈高壓、胃冠狀靜脈曲張。「為了進一步檢查尹先生有沒有並發肝硬化等常見併發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我們為他做了胃鏡檢查,」尹先生的主治醫生重醫附二院消化內科鄧超醫生介紹,正是這次內鏡檢查,成了挽救尹先生的「上帝之手」。
  • 隱匿的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腸憩室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臨床常見症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下的腸道,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出血。主要臨床症狀有黑便、鮮血便,一般還伴隨頭暈、乏力、心悸、貧血、發熱等症狀,嚴重者還可出現休克症狀。
  • 肝硬化患者如何做好日常保健?這些是關鍵!
    中晚期肝硬化患者: 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則因為肝功能的損害和肝組織結構的變化,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因此,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防治併發症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配合醫生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更好的提高生活質量。
  • 關於印發《湖南省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治療救助實施辦法》和《湖南省...
    如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或胃鏡及消化道鋇餐檢查發現有中至重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屬於脾切+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的救助範圍,但經手術治療恢復後,無相關併發症者不屬於救助範圍。5、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者,經有效治療後,出血停止,大便隱血試驗陰性一周以上,血紅蛋白>
  • B肝病毒攜帶多年未複查,因消化道出血發現轉成肝硬化,接下來該...
    查出B肝病毒攜帶以後,大夫沒讓吃抗病毒藥物,他就感覺問題不大,多年來再也沒有檢查治療過。直到今年5月份,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內鏡套扎術止血後,查出已經肝硬化了,B超顯示,肝臟包膜光滑,實質回聲增粗,門靜脈寬1.3CM,肝硬化聲像。後聯合外科會診進行了脾切除術,現在在服用抗病毒藥替諾福韋和抗血小板藥。患者表示目前沒有什麼其它症狀,諮詢接下來還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嗎?
  • 肝硬度多少是肝硬化?正常指標在這個數字之間,希望你不會中招
    我國作為一個B肝大國,如果B肝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的話,很容易導致病情惡化的,嚴重的還會演變為肝癌或者肝硬化疾病。一般對於肝硬化硬度的正常指標是在2.5到7之間,如果檢是查超出了這個範圍就考慮是肝硬化了。肝硬化患者會出現常見的肝區不適和食欲不振等問題,最明顯的是還會有便血的情況。
  • 肝硬化有什麼症狀?哪些是其高危因素?醫生建議這幾類人注意
    那麼肝硬化究竟有些什麼症狀呢?我們應該如何及時發現並且及時治療呢?今天劉醫生給大家講一講。 如果這時候患者還沒有及時治療,患者的肝硬化往往會進入失代償期,在這個階段,肝功能受損更加明顯,患者開始出現一些其他症狀,比如消化道出血
  • 安徽一女子突發主動脈破裂出血 罪魁禍首居然是TA
    12月14日,張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魚刺距離門齒約25cm處,兩端深深嵌入黏膜內,周圍一圈可以看見陳舊性的血跡,診斷為食管異物。張女士一家人根本沒想到這根小小的魚刺並沒有隨飯糰降落至胃內,而是刺破了食管。在當地醫院建議下,張女士的家人帶著她緊急轉入中國科大附一院胸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