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松果體」中心長腫瘤,湘雅「神經內鏡手術」化解難題

2020-11-24 騰訊網

神經外科的手術範圍主要集中在顱腔和椎管,是外科手術中難度和風險最大的,因此神經外科醫生一直在探尋新技術新方法來探索大腦這片複雜的 生命禁區 。4 月 8 日,瀟湘晨報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在經歷了從 用眼睛看 到 用鏡頭看 的歷程後,顯微鏡手術已經成了神經外科手術的主流;而如今,神經外科手術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屏幕看的 神經內鏡手術 。

年初,家住湘潭的白爹爹經常感到頭顱脹痛,每次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接著雙下肢無力,走路也逐漸不穩,到了湘雅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在腦部松果體區長了一顆腫瘤。李臻琰副教授介紹,如果將人腦比喻成一個雞蛋,那麼松果體腫瘤就長在蛋黃的中間,不論上下左右哪個位置,手術入路的長度與難度都是一樣的。

如果採用現在最常見的手術顯微鏡手術,創傷最小的入路抵達病灶也需要七八公分,加上顱外的部分,有將近十幾公分的長度,那麼術中醫生的視野範圍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腫瘤位置深,難以切除乾淨,甚至可能因穿刺引起出血,導致術後的併發症。

經過反覆討論與術前評估,神經外科決定為白爹爹採用最新的經顱神經內鏡手術。據悉,經顱神經內鏡手術是將比籤字筆芯還要細的 4mm 的導管放入顱腔內,利用腦組織本身的生理間隙來切除腫瘤。

假如人的大腦是一個房間,那麼顯微鏡手術就像隔著一扇擦得非常明亮的窗戶去看房間裡的景象,雖然看得很清楚,但是會受到視野、光線等條件的限制,有些角落看不到或者看不分明;而內鏡手術則是直接打開了房門,走進了房間,能夠把房間的每個角落都看清楚。 李臻琰副教授說道。

與顯微鏡手術相比,神經內鏡可以進行抵近觀察, 顯示一些手術顯微鏡難以直接達到的橋小腦角、基底池等角落,讓術者看得更加清楚,使得以往那些長在 生命禁區 的腫瘤也有機會進行手術切除;同時,在神經內鏡直視下操作,病灶顯露得更清晰,醫生能夠辨認出病變側方和周圍重要的神經與血管結構,引導切除周圍病變組織,避免對正常腦組織的牽拉,也避免盲目穿刺導致的出血。

最終,專家團隊使用機械臂固定神經內鏡,在湘雅神經外科專家的精湛手術技術配合神經內鏡的輔助下,白爺爺順利地切除了松果體腫瘤。由於創傷小、術後併發症少,白爺爺康復迅速。

隨著湘雅醫院神經內鏡手術的發展,過去顯微鏡手術不易探索的 生命禁區 被一一解禁,術式已覆蓋了前顱窩底腦膜瘤、巖尖部腦膜瘤、聽神經瘤、巖斜區膽脂瘤等多種腫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後我們科室還將引入氣動臂——氣動臂比機械臂調節遠近距離和方向更加方便,操作的自由度更高,能更好地開展神經內鏡手術。 神經外科主任劉志雄教授表示, 我們不斷探索新領域,將創新診療手段與技術相結合,都是為了給患者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

截至三月,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已開展了近 20 例經顱神經內鏡腫瘤切除術,其數量與質量皆位於國內領先方陣,其中經顱神經內鏡切除聽神經瘤、松果體區腫瘤等多起手術皆為省內第一。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曹璇絢 馮松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在內鏡下成功摘除松果體區腦瘤
    、孫青芳教授帶隊,在手術室、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首次對一例松果體區巨大佔位的患者實施內鏡下腫瘤全切除術。這標誌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內鏡發展水平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術中專家們創新採用側俯臥位,增加了術者手術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了半坐位或坐位可能造成的氣顱、氣體栓塞、硬膜外血腫等嚴重的術中併發症,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據悉,松果體區腫瘤位置很深,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結構,手術困難,風險較高。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經磁共振的檢查,患者被診斷為「松果體區佔位合併幕上梗阻性腦積水」。松果體區腫瘤症狀主要表現為梗阻性腦積水以及顱內壓增高導致的頭痛、噁心、嘔吐等壓迫性反應,隨著腫瘤的進一步增長,可能會引發性早熟、尿崩症和四疊體中心症候群。
  • 孫青芳教授帶隊 完成首次內鏡下摘除松果體區腦腫瘤
    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腫瘤組在卞留貫教授、孫青芳教授帶隊,在手術室、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首次對一例松果體區巨大佔位的患者實施內鏡下腫瘤全切除術。術中採用側俯臥位,增加了術者手術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了半坐位或坐位可能造成的氣顱、氣體栓塞、硬膜外血腫等嚴重的術中併發症,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目前仍是神經外科的一大挑戰。該區域位置深在,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特別是大腦深部靜脈對手術入路起著明顯的阻礙作用,而損傷靜脈往往會導致術後嚴重的併發症及術後反應,導致手術失敗。目前Poppen 入路是處理松果體區腫瘤最為常用的手術入路。
  • 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多種手術入路介紹
    松果體被稱為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是一種始於大腦中心的松果體內或周圍的腦腫瘤。松果體腫瘤通常不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它們可能會因繼續生長並壓迫周圍組織而引起問題。隨著腫瘤的生長,它會壓迫或生長到大腦的附近區域。這會引起症狀,因為它會使大腦的這一部分停止正常工作。症狀也會發生,因為腫瘤會導致頭骨內部壓力的增加。
  • 松果體區腫瘤能治好嗎?現代顯微手術挑戰「刁鑽」腫瘤
    例如大腦深部的松果體就是管理和分泌人體特定激素的「控制中心」,因其位置特殊,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是神經外科的高難度的手術之一。近日,患者唐女士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接受松果體區腫瘤全切除術,術後僅2小時就清醒,經觀察無任何併發症。
  • 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內鏡引導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注射消融術
    中國江蘇網8月1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心湯琪雲教授團隊成功實施了江蘇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微小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無水酒精注射消融術,開創了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內鏡微創手術治療的先河,標誌著該中心內鏡治療技術邁向新臺階。
  • 腦積水可引起老年痴呆,神經內鏡應用廣泛
    因此,當老人出現記憶力減退、運動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老年腦積水有哪些治療方法? 老年人腦積水常見治療方法有行腦脊液分流手術和內鏡治療術。
  • 老人患結直腸巨大型腫瘤不願開刀,消化內鏡醫生團隊13小時成功...
    供稿: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成功了。」夜已深時候,聽到這個消息,張阿姨的家屬喜極而泣。這個讓張阿姨腹瀉3年的巨大直腸腫瘤終於被消化內科消化內鏡多學科團隊成功「拿掉」,更重要的是老人免去了她所不願的開刀之苦。
  • 經鼻蝶神經內鏡手術 治癒鞍區巨大垂體瘤卒中
    點擊查看 1月29日,西安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張世榮主任團隊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完成一例神經內鏡下經鼻蝶鞍區巨大垂體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41歲的王女士,因「突發頭痛伴噁心嘔吐8小時」到被120送到西安市第三醫院就診。
  • 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內腫瘤手術的應用進展
    顱底腫瘤多發生於顱底及相鄰部位,有些腫瘤可由顱外向顱內發展,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開顱手術由於顱底特殊的解剖特徵,導致治療達不到滿意效果。經鼻內鏡手術由於視野有限更容易造成頸內動脈損傷而導致死亡。隨著內鏡技術與顯微外科技術不斷發展,採用內鏡經鼻治療鼻腔深部及顱底病變的指徵正在不斷擴大。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利用神經內鏡下經眶入路成功完成一例右側中顱窩顱眶腫瘤切除手術。
  • 圖解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
    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松果體腫瘤有幾種不同的手術入路,這個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形態特徵,還有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習慣、舒適度。  正中幕下小腦上入路  這是松果體區最受歡迎的手術入路,也是神經外科醫生最熟悉的手術方式。
  • 黑龍江省醫院神經內鏡下成功完成脊索瘤切除術
    近日,一名少見的脊索瘤患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接受了神經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在北京天壇醫院專家的合作下,該院神經外一科張蓬海醫生熟練運用神經內鏡,經鼻腔入路,成功將患者位於鞍區的3*4*4釐米大脊索瘤完整切除。手術過程順利,僅歷時一個半小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 湘雅骨科「液氮滅活」清腫瘤,助8歲女孩重獲多彩童年
    經過7個月的化療,張娜和媽媽決定向病魔發起最後挑戰 由於情況嚴重,張娜在當地醫院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化療。經過治療,腫瘤大小得到有效控制,雙肺多髮結節也未見明顯增多,但是長時間的化療給張娜帶來的痛苦和無底洞一般的開銷讓她與媽媽決定向病魔發起最後的挑戰。
  • 空軍總醫院顧建文: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手術方法
    但由於切口小位置深,手術顯微鏡結合神經內鏡更廣闊的視角,可以更充分的暴露第三腦室及周圍結構,最大限度的減少手術對神經纖維聯繫造成的損傷,從而保留正常的解剖和神經功能,獲得顯微解剖學Neuroendoscopic anatomy資料。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
  • 大腦核心區松果體位置長了腦瘤,能長期生存嗎?
    腫瘤內無鈣化,但可包繞松果體內鈣化。有時,在T2WI上其可表現為稍高信號,小的囊變區可見。2.頂蓋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因正常松果體包含纖維性星形細胞,所以松果體內可發生星形細胞瘤。大部分松果體區星形細胞瘤起自四疊體板或丘腦。3.表皮樣瘤:顱內表皮樣腫瘤為先天性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其通常發生於腦基底池及腦室,尤其是橋小腦角,鞍旁及第四腦室。
  • 哈醫大四院神經內鏡技術治療泌乳素腺瘤實現生物學指標治癒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近三個月來,43歲的王女士突然閉經了,而且「看東西模模糊糊的」,到當地醫院檢查被告知頭部鞍區「長了東西」,在哈醫大四院微創神經外科二病房求治,經激素水平測定、核磁共振檢查、視力視野檢查和王宏偉主任會診後,診斷為泌乳素腺瘤伴瘤卒中。
  • 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研究進展_顱內生殖細胞腫瘤_MiRNA_神經外科_醫脈通
    總體來說,男女發病率比例大約在3:1,松果體區GCTs幾乎全是男性(11.5:1),而非松果體區男女比例大約1.9:1。IGCTs主要發生在人體中線部位,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是松果體區和鞍上區,其他可能發病部位包括丘腦、基底節區、三腦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