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骨科「液氮滅活」清腫瘤,助8歲女孩重獲多彩童年

2020-12-08 騰訊網

8歲女童罹患腫瘤,醫院確診骨外尤文氏肉瘤。輾轉數月,不見好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何洪波教授團隊利用液氮在體滅活新技術,幫助女童重獲多彩童年。

▲張娜手術前的右小腿

8歲女孩右小腿腫塊兩個月後迅速變大,原來是尤文氏肉瘤

2019年12月的一天,家住寧鄉的張娜如往常一樣放學回家,媽媽發現她的右小腿有一個小腫塊,便詢問張娜原由,8歲的張娜表示可能只是不小心在哪裡碰傷了。在確認腫塊不痛不癢後,張娜的媽媽便沒當一回事兒。然而兩個月後,張娜感覺腫塊變大了,並且伴有明顯的疼痛感,甚至影響到了日常活動。張娜的媽媽隨即帶她到當地醫院就診。

經過CT、MRI檢查與右小腿腫物活檢和右側腹股溝區淺表淋巴結活檢等一系列檢查,張娜被診斷為「惡性原始神經外胚葉瘤/骨外尤文氏肉瘤」。據了解,尤文氏肉瘤屬於小圓細胞惡性腫瘤,是染色體區段發生了基因移位,產生了一種變異性的融合蛋白FET-ETS,這個融合蛋白導致了基因組內大量基因表達的調節紊亂,使得原本正常的細胞發生癌變。

經過7個月的化療,張娜和媽媽決定向病魔發起最後挑戰

由於情況嚴重,張娜在當地醫院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化療。經過治療,腫瘤大小得到有效控制,雙肺多髮結節也未見明顯增多,但是長時間的化療給張娜帶來的痛苦和無底洞一般的開銷讓她與媽媽決定向病魔發起最後的挑戰。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娜的媽媽帶她來到湘雅醫院找到了湘雅醫院骨病專科首席專家何洪波教授及其團隊。

何洪波教授介紹,對於尤文氏肉瘤來說,放化療敏感,對於手術不可切除或者預計手術切除會造成肢體重大功能缺陷的病患,放化療聯合也是治療方案之一。而採用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腫瘤可以達到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肢功能,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張娜來說,前期的新輔助化療只是暫時穩定全身情況,並沒有收穫到非常好的腫瘤局部控制,需要依靠手術來攻克這個堡壘,為後續輔助治療創造最佳條件。而如何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前提下最大化保留張娜的肢體功能,這個難題不可避免的出現在團隊面前。

採用在體液氮滅活再植內固定術,何洪波教授團隊為患者成功保肢

何洪波教授帶領羅偉副教授(湘雅醫院骨病專科主任),萬軍副教授,章燦主治醫師,隆峰主治醫師等組成張娜個性化治療團隊,在充分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和檢驗,仔細評估張娜影像學並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認為張娜的尤文肉瘤主要位於小腿骨外的軟組織內,而骨內並沒有累及,結合以往團隊在液氮滅活再植積累的經驗,決定這次為張娜設計個性化的液氮在體滅活技術。液氮在體滅活技術即保留了液氮滅活技術的優勢(採用-196℃的液氮對患處進行急凍,一定時間後緩慢回溫,起到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手術過程多為離體滅活),而在體滅活省去了截斷骨骼的操作,節省了手術時間,也保留了骨骼的完整性,便於腫瘤切除後的骨重建。對於張娜而言,這個方案是最適合不過的,但是在體滅活對於手術團隊來說操作要求更加精細,更需要注重正常軟組織保護,對於手術團隊來說又增加了難度

▲術中液氮滅活過程

8月11日,何洪波教授團隊為張娜進行了手術。腫瘤位於張娜右小腿,軟組織內有巨大包塊,且包繞脛骨及腓骨。手術中,分離並保護好脛後動脈和脛神經等重要神經血管後,將右脛腓骨中下段軟組織內尤文肉瘤插入-196°液氮內,進行了深低溫液氮在體滅活回植,在根治腫瘤的同時為張娜保留了右小腿肢體功能。

▲術後患者的右小腿

經過8小時的等待,張娜的手術成功完成。目前她已出院,正在康復中。如果恢復得好,張娜不久就能重返校園。

惡性骨腫瘤的致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而在何洪波教授的嚴格要求和帶領下,湘雅醫院對於骨腫瘤的臨床研究與治療水平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湘雅醫院骨病骨腫瘤專科開發引進了包括在體液氮滅活技術等20餘項世界先進骨腫瘤及骨病診療技術,診療效果均位居全國領先水平,同時建立完善骨與軟組織惡性腫瘤診療及隨訪機制,為許多惡性骨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相關焦點

  • 央視記錄|癌症女孩六年多次大手術,免疫療法助她重獲新生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喜歡魔幻電影的女孩,從21歲罹患癌症起,隨後的6年間,竟然經歷5次大手術,不堪重負的生命開始慢慢凋落。瀕臨死亡的女孩渴望有一種魔法,能幫助她擺脫疾病的折磨。直到有人告訴她,身體裡面的這些細胞會變身,這些細胞會魔法,這是真的嗎?神奇的細胞要怎樣才能實現女孩子的心願呢?
  • 名院周報 | 同濟、湘雅等多家醫院科研工作結碩果
    科技⊙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完成骨科機器人多中心5G手術,系全球首次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
  • 她出生就帶著使命,中信湘雅醫院用創新移植技術助她救親哥
    中信湘雅遺傳門診副主任醫師胡亮介紹道。2018年8月,劉樺取了10個卵,最後形成6個囊胚。技術人員在顯微鏡下,從每個胚胎的外胚滋養層中取走了3-5個細胞進行遺傳學檢測。結果顯示,6個胚胎中,有4枚為β地貧攜帶者,1枚正常,1枚β地貧患者。同時,HLA基因分型顯示,其中有一枚攜帶者胚胎的HLA與哥哥相合,希望有了!」
  • 老人「松果體」中心長腫瘤,湘雅「神經內鏡手術」化解難題
    4 月 8 日,瀟湘晨報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在經歷了從 用眼睛看 到 用鏡頭看 的歷程後,顯微鏡手術已經成了神經外科手術的主流;而如今,神經外科手術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屏幕看的 神經內鏡手術 。年初,家住湘潭的白爹爹經常感到頭顱脹痛,每次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接著雙下肢無力,走路也逐漸不穩,到了湘雅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在腦部松果體區長了一顆腫瘤。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10年研發 治癒一罕見病
    7月3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傳出喜訊,患罕見重症「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10年、雙目相繼失明的20歲女孩小易子,由該院神經內科與長沙晟康血液透析中心通力合作,首次採用具有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康碧爾蛋白A免疫吸附柱」高新醫療技術為其救治獲得成功,她右眼重見光明,並於日前康復出院。
  • 新疆首例人工骨橋植入術幫助19歲哈薩克女孩患耳重獲聽力
    原標題:新疆首例人工骨橋植入術幫助19歲哈薩克女孩患耳重獲聽力亞心網訊(記者 宗合)吉木乃縣19歲哈薩克族姑娘加德拉因為右耳先天性外耳道骨性閉鎖、聽小骨發育畸形導致右耳聽力嚴重損失,於2017年8月11日在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耳鼻喉診療中心實施了人工骨橋植入手術以後,這也是我們新疆首次人工骨橋植入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成功。
  • 新方案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助6歲患兒重獲生機
    女孩寧寧(化名)今年6歲,三年前,剛上幼兒園的她被診斷患上一種惡性兒科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在當地醫院化療9個月後,醫院宣布「治療失敗」。幾番輾轉,父母帶著小寧寧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 男子切除47年面部腫瘤獲解脫 手術前不忍直視(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3日報導,近日,尼泊爾60歲的男子克裡什納•普拉薩德•巴特拉依(Krishna Prasad Bhattarai)在經歷了47年的病痛折磨後,終於將長在其面部的兩顆大腫瘤切除,為自己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
  • 醫療界的王牌軍: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中同濟
    一條中國醫療界的四大王牌軍:「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都來支援武漢了!讓這些老牌醫學名校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北京協和醫學院1917年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1956年成立。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6個A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院校有6所直屬醫院,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集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於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研究緊密結合的臨床醫學體系。
  • 他曾任協和、湘雅、復旦大學醫學院院長,臨終時卻...
    顏福慶2歲的時候,從美國學習歸來的父親顏如松出任聖公會牧師,主持江灣地區的一個教堂,可惜顏福慶6歲時,父親顏如松感染傷寒去世,留下了妻子吳氏和5個孩子。7歲過繼給伯父顏永京(原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父親的死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創傷。所以自小他便立志成為一名醫師。於是,顏福慶的童年在聖約翰書院度過。他不僅和書有緣,還有醫學有緣。
  • ...男子查出腹膜後巨大腫瘤,湘雅醫生成功「拆彈」並置換人工血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石沛琳 潘柏宏 蔡舟)今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血管外科劉光強副教授團隊為一例腹膜後巨大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腹主動脈聯合下腔靜脈切除並人工血管置換。經查閱文獻,該手術在國內尚未見相關報導。
  • 女孩吃液氮冰淇淋被凍傷:千萬可別再吃了-液氮,冰淇淋,網紅,食品...
    但最近,液氮冰激凌卻頻頻爆出新聞:一位5歲小女孩在食用液氮冰激凌時,不慎將紙碗中的液氮倒在了腹部,引發腹部皮膚凍傷,並極有可能會留下疤痕。那麼,液氮是否可以被應用於食品中呢,若將其用於食品,又是否健康安全?
  • 腫瘤壓迫腦幹致偏癱 湘雅專家妙手切除一周後恢復正常行走
    央廣網長沙1月25日消息(記者傅蕾)腦幹是人的生命中樞,如果這個中樞被腫瘤糾纏,生命便岌岌可危,66歲的趙奶奶正是因患上腦幹腦膜瘤而不幸偏癱。經湖南省顱底外科與神經腫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慶教授團隊成功實施手術,趙奶奶術後一周就能下床走路。1月15日,趙奶奶在家人的攙扶下開心地走出了醫院。
  • 大腦正中取瘤 17歲少年上海冬雷腦科重獲新生
    因此,松果體腫瘤一直被稱為神經外科領域中最高風險、棘手的手術之一。近日,位於上海大虹橋地區的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就接診了這樣一位多處求醫無門的松果體腫瘤青少年患者。上海冬雷腦科醫院腦腫瘤專科張學軍主任團隊,採用神經內鏡下微創全切除腫瘤,讓患者重獲新生。
  • 8歲女孩被竹葉青蛇連咬三口 醫生開十條口放血
    信息 8歲女孩被竹葉青蛇連咬三口 醫生開十條口放血 2016-07-12 16:38:39來源:多彩貴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2016年07月12日
  • 湘雅八年制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女孩吃液氮冰淇淋被凍傷:千萬可別再吃了
    這種冰激凌是在普通冰激凌的基礎上,澆上了適量的液氮,由於液氮沸點極低,極易汽化,當其汽化後,就產生了所謂的冒白煙的現象。液氮冰激凌在口味上與普通冰激凌沒有太大差別,但由於其顏值高、外形新奇,受到了大量追捧。
  • 2015個體化醫學湘雅論壇
    特邀報告嘉賓周宏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中南大學湘雅醫學檢驗所所長賀 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Bio-X研究院院長於金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兼放療科主任
  • 17歲女孩患上3種不同腫瘤 醫生:基因突變導致 未來仍有患癌風險
    8月11日,據媒體報導,江蘇淮安一年僅17歲的女孩在高考前查出卵巢惡性腫瘤,而在她2歲多和16歲的時候,還分別患上過腎臟腫瘤和甲狀腺良性腫瘤,經過基因檢測得知,其病因或是由於基因變異導致的。報導稱,這名女孩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突然覺得腹部不適,就在家長的陪同下做了體檢,結果發現她盆腔裡面長了一個十幾公分的腫瘤。醫生表示,通過檢查發現,這名女孩的腫瘤相關標記物懷疑是惡性的,同家長協商後決定立即做手術。四月底的時候完成了手術,切出來一個大概十一二公分的卵巢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