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多種手術入路介紹

2020-11-22 健康界

松果體被稱為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是一種始於大腦中心的松果體內或周圍的腦腫瘤。松果體腫瘤通常不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它們可能會因繼續生長並壓迫周圍組織而引起問題。隨著腫瘤的生長,它會壓迫或生長到大腦的附近區域。這會引起症狀,因為它會使大腦的這一部分停止正常工作。症狀也會發生,因為腫瘤會導致頭骨內部壓力的增加。特別是,中腦導水管正好位於頂蓋前方,可受到腫瘤的壓迫,導致梗阻性腦積水,這通常是這些腫瘤病人最主要的症狀。症狀可能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腫瘤生長的快慢。它們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突然或緩慢發展。有些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切除是最困難的神經外科手術之一。松果體區腫瘤很難通過手術切除。它們位於大腦的死亡中心,所以它們是離表面最遠的結構,也很難到達--不管是哪種方法。更複雜的是,松果體區被大血管包圍著。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

松果體區腫瘤治療方案

松果體區腫瘤早期的處理可能包含腦脊液分流術,因為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是一個最常見和主要症狀。症狀明顯的腦積水,常急診在床旁行側腦室穿刺外引流術;在後續治療中,內鏡下三腦室造瘻術更優於腦室-腹腔分流術,特別是年輕病人,預期壽命長,ETV(內鏡下三腦室造瘻術)能使病人避免很多VPS(腦室-腹腔分流術)潛在的併發症,如腫瘤細胞腹腔播散的風險。而輕度或無症狀的腦積水則不需要處理,因為腫瘤手術切除後會重建腦脊液循環通路。

決定腫瘤治療方案的是腫瘤的病理類型;大約三分之一的腫瘤是良性的,因此通過外科手術全切後就有可能治癒。相反,生殖細胞瘤對放射線高度敏感,因此不需要手術治療。

組織活檢或其它相關的檢查:如腦脊液分析;對腫瘤的確診和手術全切來說是有必要的,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檢查,可以規避風險。但還沒有公認的一致的方案去評估和治療松果體區腫瘤。

很多外科醫生提出初步活檢,一旦確診,之後將行手術全切腫瘤。這種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開顱手術,但是這些確診病人意味著需要進行2次手術(活檢+手術);同樣,由於臨近的血管結構等,松果體區腫瘤穿刺活檢引起的腦內出血風險高於腦組織的其它部位,且需要穿過多個組織結構,缺乏周圍組織必要的壓迫止血,導致松果體腫瘤病檢有較高的出血率。

內鏡下組織活檢和三腦室造瘻治療腦積水可以配合進行,這在一次手術中既可以使腫瘤獲得確診,還可以治療腦積水;

這種入路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如果腫瘤病理符合手術,即可用作可能的通道來全切腫瘤。這種策略的缺點是來自腦室周圍的腫瘤引起腦室出血的重大風險,同時,在沒有一定程度的損傷穹隆體風險的情況下,經同一個鑽孔行三腦室造瘻和組織活檢有困難。

核心區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外科手術入路介紹

松果體腫瘤有幾種不同的手術入路,這個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形態特徵,還有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習慣、舒適度。

中線幕下小腦上入路

這是松果體區最受歡迎的手術入路,也是神經外科醫生最熟悉的手術方式。 因為大多數松果體腫瘤位於中線小腦幕下, 中線幕下小腦上入路提供了最直接的接近腫瘤的方式,大部分腫瘤位於大腦深部靜脈的腹側,所以這種手術方式提供了合理的暴露方式,而且遠離大腦深部靜脈,不容易對其造成損傷。

坐位手術,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小腦回縮,使得小腦表面有寬鬆的手術操作空間,術野內的血液和衝洗液的積聚可降低到最小程度。考慮到術中可能出現的空氣栓塞和不舒適手術操作體位,所以坐位手術時,外科醫生必須承受這些。目前坐位手術是松果體腫瘤合理的手術方式指徵。該入路的缺點:手術通道狹窄和不容易分離腫瘤的下極,其被小腦吲部頂端覆蓋;許多中線部位的橋靜脈常常被切斷;導致小腦靜脈回流障礙,腫脹,影響深部的暴露。

旁正中幕下小腦上入路

這種通路常採用側臥位完成,緩解坐位手術的缺點;而且只有橫竇和小腦半球有損傷的風險,不需要對竇匯進行操作;如果利用小腦半球側面和小腦幕之間的通路,只有少數橋靜脈在該部位,而很多中線的靜脈可以避免損傷。因為靠近中央的小腦幕表面是向下傾斜,包含中腦,其尾部到達手術通道,獲得更大的手術空間和更好的操作角度;最後,如果需要,切開小腦幕可以更好的暴露腫瘤。

枕部經小腦幕入路

此入路需行單側枕部開顱;可提供充分的手術暴露,對四疊體池,特別是向下向旁邊擴散生長的大的腫瘤切除。四分之三的俯臥位或側臥位將有助於利用重力牽拉非優勢半球枕葉。頭皮切口為正中旁直切口和枕部馬蹄形切口,此正中垂直切口和U形切口在中線向左,其起始部位於竇匯水平,在上矢狀竇和竇匯處分別鑽2個骨孔,可以獲得較高的骨瓣,暴露位於其下的靜脈竇;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可以使腦組織鬆弛。

從大腦半球間分離暴露直竇,便於毗鄰小腦幕的分離;分離下矢狀竇和大腦鐮,有利於暴露更深部位;從上可見蛛網膜覆蓋的腫瘤和四疊體池。

此入路的缺點:包括解剖定位困難、適當的小腦幕分離、在深部靜脈系統周圍操作、枕葉回縮可能引起同側視野偏盲。總的來說,這是一種有難度的手術入路,有引起很多正常結構損傷的風險。然而,如果腫瘤壓迫推擠靜脈嚴重和腫瘤位於深部靜脈後方的情況時,選擇經枕部小腦幕下入路是合理和安全的。

經胼胝體後部入路

此入路利用頂枕連接處的間隙,切開胼胝體壓部,顯露位於下方的腫瘤。外科醫生在大腦內部的靜脈間或沿著靜脈旁操作;此入路提供最直接的到達腫瘤背側和深部靜脈系統;但是它可能引起局部離斷症狀;如果胼胝體壓部沒有受到腫瘤的影響,其仍有大腦內部靜脈發生損傷的風險。

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松果體區腫瘤病理類型多樣,治療方式各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原則依舊是儘可能地減小腫瘤面積,控制其生長,從而儘可能獲得長期生存。

相關焦點

  • 圖解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
    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松果體腫瘤有幾種不同的手術入路,這個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形態特徵,還有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習慣、舒適度。圖示到達松果體區的不同手術入路。小腦上幕下入路(正中和旁正中)是最常用的。圖示也描述了到達松果體區的其它幕上入路。這些包括後縱裂經胼胝體入路、枕部經小腦幕入路和較少使用的經皮層腦室入路。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目前仍是神經外科的一大挑戰。該區域位置深在,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特別是大腦深部靜脈對手術入路起著明顯的阻礙作用,而損傷靜脈往往會導致術後嚴重的併發症及術後反應,導致手術失敗。目前Poppen 入路是處理松果體區腫瘤最為常用的手術入路。
  • 松果體區腫瘤能治好嗎?現代顯微手術挑戰「刁鑽」腫瘤
    華聲在線8月26日訊(通訊員 彭璐)眾所周知,人體的大腦是一切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一旦出現了「異常增生」的細胞組織,就很可能危及生命。例如大腦深部的松果體就是管理和分泌人體特定激素的「控制中心」,因其位置特殊,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是神經外科的高難度的手術之一。近日,患者唐女士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接受松果體區腫瘤全切除術,術後僅2小時就清醒,經觀察無任何併發症。
  • 老人「松果體」中心長腫瘤,湘雅「神經內鏡手術」化解難題
    4 月 8 日,瀟湘晨報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在經歷了從 用眼睛看 到 用鏡頭看 的歷程後,顯微鏡手術已經成了神經外科手術的主流;而如今,神經外科手術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屏幕看的 神經內鏡手術 。年初,家住湘潭的白爹爹經常感到頭顱脹痛,每次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接著雙下肢無力,走路也逐漸不穩,到了湘雅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在腦部松果體區長了一顆腫瘤。
  • 空軍總醫院顧建文: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手術方法
    完成手術6000餘臺。第三腦室位於腦組織深部,毗鄰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所以第三腦室的病變在傳統的手術入路下很難有理想的暴露。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 2020-06-01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在大腦中心的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復發快嗎?
    生殖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通常局限於大腦,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在3.5%左右,多見於青少年群體以及兒童,好發部位是鞍區以及松果體區,其中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是尤其難治。
  • 孫青芳教授帶隊 完成首次內鏡下摘除松果體區腦腫瘤
    松果體區腫瘤位置很深,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結構,手術困難,風險較高。該區域手術死亡率曾高達50%~70%,常規放療曾是這一區域腫瘤的標準治療方法。儘管目前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已使大多松果體區病變得到有效地治療,但開顱手術對腦組織、腦血管的牽拉損傷仍難以避免,手術全切除腫瘤仍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巨大挑戰。據悉,神經內鏡具有損傷小,對腦組織牽拉少,縮短手術時間等優點,因此已被廣泛用於顱內多種病變的手術治療。
  • 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在內鏡下成功摘除松果體區腦瘤
    術中專家們創新採用側俯臥位,增加了術者手術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了半坐位或坐位可能造成的氣顱、氣體栓塞、硬膜外血腫等嚴重的術中併發症,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據悉,松果體區腫瘤位置很深,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結構,手術困難,風險較高。該區域手術死亡率曾高達50%—70%,常規放療曾是這一區域腫瘤的標準治療方法。
  • 全切巨大松果體區腦瘤---大眾衛生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任年軍 彭璐)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何正文教授為一名患有巨大松果體區腫瘤伴發腦積水患者實施手術,成功將巨大腫瘤全部切除,患者現已基本康復。    63歲的曾女士近兩年經常出現頭疼症狀,尤其近兩個月不僅頭疼的症狀加重,甚至連閉眼站立都天旋地轉。
  • 五旬男子視物模糊伴視野缺損,翼點入路為其切除顱咽管瘤
    顱咽管瘤是位於鞍區或鞍旁區的生長緩慢的中樞神經系統良性腫瘤。起源於顱咽管的上皮細胞或 Rathke's囊的殘留(造釉型)或由原始口凹殘留的鱗狀上皮細胞化生而來(乳頭型)。顱咽管瘤可從垂體下丘腦軸的任何一點發生並沿此軸發展,腫瘤可從位於蝶鞍到大腦的第三腦室,大約50%的腫瘤起源於第三腦室底水平的漏鬥或灰結節區域,主要向第三腦室發展。
  • 大腦正中取瘤 17歲少年上海冬雷腦科重獲新生
    大腦正中的松果體,因為解剖位置複雜,一旦發生病變,手術難度異常困難。因此,松果體腫瘤一直被稱為神經外科領域中最高風險、棘手的手術之一。近日,位於上海大虹橋地區的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就接診了這樣一位多處求醫無門的松果體腫瘤青少年患者。
  • 什麼是松果體,人類的第三隻眼?
    什麼是松果體?人類的第三隻眼。松果體,位於腦前丘和腦丘之間,呈紅褐色豆狀大小形狀非常像松果,松果體不只是醫生通常告訴我們的,褪黑色素的一個腺體。而是說在上古時代,人類和更高文明溝通的一個工具,但現在退化了,古人稱為靈魂的種子,現在有叫第三隻眼或者天眼。
  • 軍醫詳解經胼胝體-穹隆間顯微及內鏡入路的解剖
    第三腦室位於腦組織深部,毗鄰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所以第三腦室的病變在傳統的手術入路下很難有理想的暴露。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
  • 胸腺腫瘤微創切除手術的基本原則與質量控制
    標準的胸腺腫瘤微創手術必須遵循與開放手術相同的外科學和腫瘤學原則,其質量決定了是否可以客觀評價微創手術的治療效果。1   微創胸腺手術的定義廣義的微創胸腺切除術指任何不進行胸骨切開術(包括部分胸骨切開術)或者帶有肋骨撐開的開胸術達到腫瘤完整切除的手術方式。胸腺的微創切除包括多種手術方法,如頸部切口、胸腔鏡手術以及機器人手術[10]。
  •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完成高難度橋小腦區腫瘤切除手術
    紅網時刻8月5日訊(通訊員 李鑫 唐奇勇)7月31日,湖南省直中醫醫院神經外科金海泉教授、主任醫師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一例顱內巨大左側橋小腦角腫瘤切除術,完全切除病變,這是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難度的又一次拓展。病人四小時後神志清楚,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無面癱等神經功能障礙。
  • 圖解松果體與第三隻眼、天目、全視之眼的秘密
    各種信仰與宗教也都有相似的標誌來表現神的全視之眼。一、松果體與第三隻眼、天目的秘密科學家通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而在大腦中目前已經退化的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隻眼所在之處。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是有感光組織結構基礎的,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科學家最近發現,沒有眼睛的墨西哥盲魚就是利用松果體來「看」外界。
  • 松果體乳頭狀瘤(PTPR)是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中引入的一個...
    松果體區腫瘤是罕見的,佔成人顱內腫瘤的1%以下。松果體腫瘤已有近17種組織學腫瘤類型的描述,每一種都有不同的腫瘤行為。松果體區乳頭狀腫瘤(PTPR)是最近發現的松果體腫瘤類型。它在2003年被列入2007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
  • 經大腦鐮切除對側大腦內側面的轉移瘤
    大腦內側麵皮質深部腫瘤可通過同側皮質或同側半球縱裂間入路處理。但前者可損壞覆蓋在腫瘤上重要的大腦皮質,後者也需牽拉腦組織才能到達病變部位。作者回顧分析11例採用該入路切除對側大腦內側麵皮質深部轉移瘤患者的個人資料、腫瘤大小和位置、術前和術後症狀、病理學診斷、腫瘤切除範圍、手術時長和併發症等。手術體位、手術方法和典型病例見圖1~4。患者年齡45-75歲,平均60.5歲。6例術前偏癱,術後5例較前改善;3例無症狀,1例癲癇發作。11例患者的腫瘤均位於一側,64%位於右側,採取左側入路手術。
  • 松果體的終極奧秘。「第三眼」
    人體的松果體(Pineal Gland)位於人腦的中心部位,松果體僅有米粒大小,其形狀就像一顆松果。科學家通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而在大腦中目前已經退化的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隻眼所在之處。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是有感光組織結構基礎的,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